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邗江胡场村汉墓群考古发掘结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8
转发:0
评论:0
邗江胡场村汉墓群考古发掘结束,铜胎漆盘记者昨从我市考古部门获悉,江苏宿扬高速公路发现汉墓群,出土了


  


  铜胎漆盘

  记者昨从我市考古部门获悉,江苏宿扬高速公路发现汉墓群,出土了玉器、漆器、铜器、釉陶器等各类文物800余件,其中包括今年1月本报曾报道的扬州出土保存较好的铜胎漆盘,非常罕见,为研究扬州漆器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再次佐证了胡场附近是扬州汉墓集中区域。

  胡场汉墓群发掘结束

  35座墓出土800余件文物

  据考古人员介绍,胡场汉墓群位于邗江区西湖镇胡场村魏庄组,处于横贯扬州地区的蜀冈丘陵中段,平均海拔34米,东距汉广陵城约6公里。2015年8月至12月,为配合安徽宿州至江苏扬州的宿扬高速公路建设,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对扬州境内的胡场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此次发掘的墓葬分为两个区域,位于蜀冈丘陵内两条东西相邻山脊的阳坡上。其中,东侧墓葬区属于胡场村魏庄组中魏庄;西侧墓葬区位于胡场村魏庄组花山,花山原为一座位于山脊顶部的东汉砖室墓封土堆,为周边五公里范围内最高点,原海拔高37米。

  据悉,此次在胡场汉墓群,共发掘汉代土坑墓35座、汉代陪葬坑4座、唐代砖室墓1座,出土漆器、釉陶器、灰陶器、铜器、铁器等各类文物800余件(套)。

  此前,我市考古人员已经在西湖镇胡场附近考古发掘出大量的古墓葬,此次又发现汉墓群,再次佐证这里是古人眼中的风水宝地,也是扬州汉墓集中区域。

  长坡墓道“甲”字形墓

  汉代最典型的墓葬形制

  考古人员在东侧墓葬区共清理出8座古墓,均开口于现代扰土层下,不见封土,其中,有三座墓为“凸”字形带竖穴墓道土坑竖穴墓,另外五座为方形土坑竖穴墓。1号墓至5号墓,以及第20号墓,这六座墓葬沿山体走势呈东北西南向两列分布,棺椁保存较好。通过对东侧墓葬区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考古人员发现,其中有一椁双棺带厢合葬墓,也有一椁一棺带厢墓。

  西侧墓葬区,主要为方形土坑竖穴墓。考古人员表示,西侧墓葬区埋葬地势较高,棺木保存较差,大部分朽蚀严重。但有两座古墓有些特别,如8号墓为带长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墓,通长1200厘米、宽670—260厘米。墓道位于墓室北侧正中,墓道底端与墓室底部平齐。墓道后端与墓室相接处有两条凹槽,凹槽两侧有半圆形凹窝,这种独特的遗迹应为墓葬修筑过程中用于堆建椁室粗大椁板所留,后被回填,其上放置方形外藏椁厢。墓室西南角发现两对相对的角窝。墓室东北角被一条排水沟打破,排水沟西端位于椁室内东北角,西高东低,向东延伸到山沟内。排水沟长约100米、宽0.45米,西端底端与墓底平齐。整条排水沟底部铺一层0.3米厚砾石块,在石块顶部局部尚存木板,其上为回填黄黏土。石块有排水的功能,而木板能防止上部的泥土淤积到石块缝隙中。8号墓木椁朽蚀,尚可辨为一椁双棺,木椁北侧为带木门结构。

  第12号墓位于8号墓的南侧,为带长斜坡墓道“甲”字形墓。墓葬早期被多次盗扰,墓室墓圹坍塌,通长1135厘米、宽670—250厘米。墓道位于墓室南侧偏东,前端为斜坡状,靠近墓室部分为竖穴墓道,与墓室相接处发现两道与8号墓所见的相同的凹槽。可惜,这座墓被盗严重,仅存三根南北向垫木,以及一根取板时的木棍。

  对于如何推断古墓的朝代?考古人员称,此次发掘的35座汉墓,其中12座墓葬被盗仅存少量汉代釉陶片或椁木等文物。另外,23座墓葬虽然未发现明确纪年,但是墓葬形制清楚,出土文物的时代信息明确。木椁墓葬流行于西汉,器物组合以釉陶壶、釉陶瓿为主,部分墓葬还有陶灶,铜钱大部分为昭宣五铢,因此,可初步判断其时代上限为西汉晚期,部分墓葬土了大泉五十,其时代下限可能至新莽或者东汉早期。

  3件完整彩绘漆面罩

  代表汉代漆器装饰最高水平

  虽然此次发掘的古墓葬遭受不同程度的盗掘和损毁,但经过考古人员细心的清理,还是获取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最近,考古人员对在胡场汉墓群出土的文物进行了整理与研究,根据质地可分为玉器、漆器、铜器、釉陶器等各类文物800余件。例如,玉器有玉剑彘、玉佩、玉环;漆器出土了扬州地区独特的漆面罩、漆枕头、漆奁等珍贵品种;铜器有铜壶、铜鼎、铜洗、铜釜、香薰等生活用具,有铜矛、铜弩机、弓箭等兵器,还有衔镳、车軎、盖弓帽等车马器;釉陶器有壶、瓿等,灰陶器主要为陶灶;此外还有玳瑁簪、木梳、木篦等小件器物。

  汉代是漆器繁荣的时代,是扬州漆器灿烂辉煌的时代。让考古人员感到惊喜的是,此次发掘出土面罩7件,其中3件保存较为完整,为汉代扬州地区漆器增添了新资料。面罩是流行于西汉晚期覆于死者头部的一种殓具,又称“温明”,因多与汉代东园署所制的“东园秘器”配套使用,故又称“东园温明”,多出自下层官吏或者富有阶层的墓葬之中。

  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出土的面罩从彩绘手法看,有彩绘面罩与漆面罩两种,彩绘面罩由于保存状况较差,彩绘大多脱落。漆面罩形状如倒置的方桶,侧板上有马蹄形缺口,背板有方孔,顶板盝顶并向前伸出,髹朱红漆,内外壁均满饰漆画,漆画装饰题材广泛,有云气纹、瑞兽、羽人、狩猎图、御龙等画面,其上的彩绘龙凤、羽人图案都起着引导灵魂升天的媒介作用。不仅装饰精美,代表了汉代漆器装饰手法的最高水平,而且蕴含汉代文化中浓烈的升天、升仙思想,对探讨西汉晚期扬州地区汉代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古人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汉代扬州漆器品类众多、工艺轻巧精细、装饰精美华丽、造型自成体系、漆绘自成风格,有着汉代造型艺术的时代特征与扬州地方特色。扬州的汉墓中发现的漆器很多,材质一般都是木胎和夹纻胎。同时,汉代的铜盘较为常见,历年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均有出土,但这些铜盘大多数为素面,或者錾刻简单的纹饰,髹漆的做法非常罕见。考古专家表示,此次发现的汉代铜胎漆盘保存较好,非常罕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四川:2011年郑家坝遗址考古发掘顺利结束
郑家坝遗址位于南充市阆中市沙溪街道办事处嘉陵村二组、三组地界,东依嘉陵江。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5°56'48.9",北纬31°37'06.3",海拔354米。200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四川文物地图集》出版,对嘉陵江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2010年,配合中石油中卫—贵阳联络线(四川段)工程建设时,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采集有汉砖、陶片、骨骸等文物数十件,墓地长约800,宽约200米,面积约160000平方米。2011年4—8月,为配合中石油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在此次的发掘区域,遗址堆积以清代为主,另有商周、汉代、宋明等时期文化堆积。共清理东汉砖室墓1座,东汉崖墓7座,清代灰坑3个,清末民初石砌墙体1处等。商周时期堆积分布面积较小,出土遗物不多。陶器以夹砂褐陶、灰陶为主,另有红褐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弦纹、划纹等。可...
· 四川:南溪长顺坡墓地考古发掘顺利结束
长顺坡墓地位于宜宾市南溪区南溪镇川主寺村长顺坡南面坡脚断坎上。2012年5月下旬,施工单位在进行南溪区北环线建设过程中发现两座宋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宾市博物院、南溪区文管所随后组成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截止8月底,发掘工作顺利结束,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次发掘共清理25座墓葬。其中东汉[注: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崖墓4座,宋代石室墓8座,明清墓葬13座。4座崖墓均为单室,有排水系统,墓室内有灶、龛、棺床等设施。M2墓门两侧有伏羲女娲雕刻,门楣为双蛇交缠图像,均为浅浮雕。M10一具画像石棺,其上浅浮雕有阙、朱雀、鱼、仙人六博等图像。M12内有两具石棺及一具崖棺,其中2号和3号石棺各保存两具骨骸。崖墓出土器类有陶俑、...
· 宝鸡西周古墓考古发掘工作即将结束
精美青铜器[注: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引起专家极大兴趣。青铜器上面的铭文。昨日,考古工作人员对宝鸡西周贵族墓壁东龛和西龛青铜器进行了提取,在一天时间里共提取青铜器13件,陶器1件。在这些精美绝伦的青铜器里,首次发现了铭文和族徽。铭文无法断定墓主身份在前期发掘过程中,一件似簋(guǐ)非簋,似盘非盘的“怪宝物”引起广大专家及记者的兴趣。经北京[注: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鉴定,这件怪宝物,其实是一件商代铜盘,是用来盛水的器具。昨日10时许,考古工作人员把这件铜盘从壁龛中提出来,轻轻拂掉铜盘里面的灰土后,几个图案和文字符号便显露出...
· 小白礁I号沉船发掘今结束 首次尝试夜潜考古
“小白礁I号沉船”考古发掘首次尝试夜潜。今天,“小白礁I号沉船”考古发掘工作正式结束。截至7月5日,共出水器物135件。昨天,“小白礁I号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注: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8年)期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研究专家座谈会在宁波[注:宁波市-宁波市,简称甬,有时亦简称宁,是中国浙江省第二大城市。宁波母语为吴语宁波话,普通话为官方语言。目前,宁波行政上属于副省级城市,]博物馆举行。专家们认为,这艘沉船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第一次夜潜围着沉船转了一圈就上来了昨天,出现在座谈会上的水下考古队长林国聪,与之前刚进驻小白礁时相比,明显又黑了一圈。他告诉记者,这次考古发掘,他们首次尝试了夜潜,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第一次。事实上,夜潜风险比较大,这也是水下考古一直未将夜潜付诸实践的...
· 徐州子房山汉代墓葬群考古发掘结束
M27号墓南侧出土的铜镜随着27号墓最后一件文物被提取,子房山汉代墓葬群考古发掘结束。从去年10月该汉墓群考古发掘开始至今,考古人员共发掘清理了26座古代墓葬,出土了玉枕、玉面罩、铜印、铜镜、彩绘陶器等一批珍贵文物。汉墓群位于津浦东路东侧的子房山西南坡、南坡,轨道交通一号线站东广场站建设需爆破山石,在施工中发现了这些汉代墓葬。为配合建设施工,徐州博物馆对子房山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从去年10月考古发掘开始至今,共清理出汉代石坑竖穴墓25座和一座后期墓葬,墓葬时代跨越西汉早中晚各阶段,既有单人葬也有夫妻合葬,以后者居多。由于子房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曾发现过三座汉墓,且出土多件重要文物,所以此次考古发掘的古墓编号从子房山M4开始,至M29结束。M27号墓出土两面精美铜镜昨天上午,考古队员开始提取M27的出土文物,这也是整个墓葬群最后被清理的一座。M27位于子房山南坡,是一座夫妻合葬的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