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宿迁发现世界最早古稻田 出土“中华第一灶”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76
转发:0
评论:0
宿迁发现世界最早古稻田出土“中华第一灶”,韩井遗址发现的古稻田。釜灶组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供图。前不久

  


  韩井遗址发现的古稻田。

  


  釜灶组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供图。

  前不久,顺山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宿迁泗洪召开。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在距离顺山集遗址4公里的韩井遗址,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古稻田。这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早的古稻田。

  位于泗洪县顺山集遗址附近;顺山集文化将江苏文明史提前1500年。

  出土“中华第一灶”

  8000多年前就生火做饭

  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梅花镇大新庄西南约500米处。1962年首次发现。2010年开始,江苏考古研究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处距今8000年的大型环壕聚落,环壕跨度东西约230米,南北约350米。这一考古发现曾获得“2012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介绍,2013年考古界就提出将这一发现命名为顺山集文化,这次经过讨论,顺山集文化被确定下来。顺山集文化分布范围位于苏北、鲁南、豫东南和皖北的交界地带。

  专家介绍,顺山集遗址是淮河流域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环壕遗址,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史前文明的空白,将江苏文明史向前推进1500年。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说,8000多年前,江苏先民们依水而居,人们住的是地面式或者浅地穴式的圆形房子,他们生火做饭,已用上灶台。在顺山集遗址,考古学家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陶灶,这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灶”。

  遗址上发现

  全世界已知的最早古稻田

  在顺山集遗址和韩井遗址中,都发现了碳化稻颗粒,这些碳化稻颗粒,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系统测年认为,距今8000多年。

  在韩井遗址,考古学家们找到一处80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面积不足100平方米,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块块,每块面积不足10平方米。考古学家发现了人工开挖的水坑、水沟和水口,这些是特意挖出来的,先民们用来引水灌溉。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古稻田。对水稻田的土壤进行分析表明,这里曾经反复生长过水稻。

  在实验室里,考古学家对碳化稻颗粒进行研究,当时的水稻有明显人工驯化迹象,但依然有明显的野生性状。研讨会公布的一份检测报告表明,驯化稻所占比例在20%左右。

  8000多年前,江苏先民们种的水稻是什么品种?据了解,是处于三非状态:非籼非粳非野。口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江苏先民种水稻

  从猎人变成亦渔亦农

  由于靠水稻无法解决口粮问题,8000多年前的江苏先民还处于转型期,他们从渔猎生活,渐渐变成亦渔亦农的生活,渐渐变成农民。

  当时的食谱比较复杂。除水稻外,薏仁是普遍的食物,其次是一种类似吊瓜的植物栝楼,因为在土层中发现了它们的许多标本。而在动物饲养上,已经学会了养狗,并开始养猪。

  遗址土了鳖、狗、猫、猪、麋鹿、梅花鹿、麂獐类和水牛等动物的骨骼。其中,猪的骨骼最多,考古学家们研究发现,近40%的猪在1.5岁至2岁间死亡,这时候它们的体形和肉量已经达到最大,应该是经过人工饲养,然后宰杀。“这说明,先民们在种水稻的同时,已经懂得养猪了,不过,当时还处于家猪驯养的早期阶段。”而狗当时和人类已经成了朋友,在房屋周边,发现了狗的遗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风古灶
主要景点南风古灶主要景点有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石湾公仔街、国际陶艺家村、古灶榕风、古寮场等。另有高灶、林家厅、高庙偏厅三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瑞龙献宝、古灶榕风、仿古寮场、镇牛井等分景点。主体设施石湾古代烧制瓷器以龙窑为主。龙窑常以依山而建,也有在平地垒筑高台建设。它的倾斜设计方便烧制时顺应火势。因为它的整体形态宛如一条巨龙从天而降,所以名为“龙窑”。石湾人旧称窑为“灶”。南风灶的炉口对着正南方,窑尾有400年以上历史的榕树,夏天的时候凉风习习,所以得名“南风”。南风古灶历代不断加建,如现在的烟囱是近代建成的。现时窑体总长37.8米,窑身墙体外宽6米,内宽平均2.3米。窑面有火眼34排,每排5个,按照石湾陶瓷业的行话一排火眼有一下火,所以共有34下火。这些火眼是烧窑时投放木柴的入口。窑侧有4个用于陶制品出入的灶口。传统说法有石湾龙窑“每窑一件宝”。这是因为龙窑有“窑气”现象。烧窑时因温度变化...
· 稻田
图片集中国云南的梯田孟加拉国种植稻米横芝光町附近的精耕水田参见耕地梯田
· 江苏宿迁首次出土战国编钟
“市区一古墓出土了一套编钟!”昨日,市民陈先生报料称在市区马陵路附近的一工地上,考古人员正在发掘一大型古墓葬,陪葬品非常丰富,有编钟一套和陶磬一组等。“这是我市首次考古发掘出编钟和陶磬”。考古专家、宿城区博物馆馆长李庚善称,编钟和陶磬的发掘,对于研究宿迁战国时期[注: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的音乐艺术和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市区工地发现战国编钟发掘出编钟的墓葬在市区马陵路附近凤凰美的项目工程西区,考古人员称之为26号墓。记者到现场发现,26号墓葬较其他古墓葬要大的多,呈正方形,36平方米大小。编钟和陶磬所处的位置在墓葬的外藏椁东侧。工作人员已经清理出8个编钟,这些编钟从南到北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一排,已经清理出来的编钟其钮孔清晰可见。“编钟一般是三个一组,现在发现8个,按说应该是三组9...
· 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穿高跟鞋的竟然是中国人?
根据周口店发现的一段人类趾骨,科学家推测中国人是最早穿鞋的人类。高跟鞋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专家尚虹和美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考古学》杂志上。2001年,在位于北京周口店遗址区西南6公里处田园林场内,林场人员发现了人类化石,该所的同号文博士告诉记者,研究结果表明,田园洞人的骨骼特征绝大多数与现代人一致。科研人员在对趾骨化石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这个罕见的趾骨很纤细,和尚虹一起研究该项目的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特林考斯认为,脚尖变小,唯一的解释就是人类开始穿鞋了。有研究表明,简单的穿鞋行为能改变人脚的结构。该所一名研究人员表示,穿鞋和赤足人群的脚部特征存在差异,具体体现在他们中趾骨的大小和力量上,“惯常穿鞋会产生更纤细的趾骨结构,因为穿鞋减小了行走时中脚趾的受力。”高跟鞋由此,研究结果指出,这个距今约4万2千年前的田园洞人应该开始用穿鞋的方式保护脚了。而...
· 考古界发现:最早期的食物是怎样的
无论是中国人、意大利人还是阿拉伯人,都说自己率先发明了面条。现在,这场争论画上了一个句号。在中国黄河流域的喇家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面条,其他任何国家的面条的历史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考古学家称沉积锥和碗底之间形成一个真空区,允许面条保留下来。烧焦的英国面包照片展示的烧焦的英国面包是在一个大坑内发现的。一些人认为这个大坑是一个垃圾坑,也有人认为是教徒们放祭品的地方。到了21世纪,它已经变成一个被水淹没的大坑。除了烧焦的面包外,上面还漂浮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碎片。面包是在英国牛津郡发现的,年代可追溯到5500年前。在建造一座新机场过程中,中国的建筑工人发现了“液体黄金”。当然,这里的“液体黄金”是对于考古学家而言。当时,工人们在西安的一个墓葬内发现一个密封的青铜蒸煮罐,里面的汤仍处于液态。由于2400年的青铜氧化,汤早已经变成绿色。在汤内,考古学家还发现了骨头。这瓶葡萄酒是在德国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