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科举制度内容 科举制实质是什么
科举制度,中国古代一种独创的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主要用来选拔有才学的人,是由政府主办的考试。科举制度最开始是在隋朝创立的,隋朝科举制度是科举制度的一个开端。
科举制图片
对于隋朝科举制度是有争议的,一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在唐朝建立的,跟隋朝关系不大。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开始,唐朝才成形的。严格来说,隋朝科举制度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科举制度,因为它缺少科举制度最核心的东西——科举考试。但是一般来说,人们都将隋朝科举制度当成科举制度的开端。
隋朝科举制度与其他朝代的科举制度差别很大,首先,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部门来管理,也没有设立科举制度的核心科目——“进士科”。可以说,隋朝科举制度不是一种制度,因为它是十分随性的,科举制度重要的东西隋朝科举制度都不具备。其次,隋朝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与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很有出入,隋朝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类似于“察举制”,它主要是举荐人才。科举制度的选才模式是根据考试的成绩来判定的,考生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是否会被录取,他人对考生的印象并不会影响考生的成绩。
最后,隋朝科举制度没有规定考察的具体内容,它的考察内容是依照当权者的品行和需求而定。 综上所述,隋朝科举制度应当算是科举制度的萌芽,它虽然类似于“察举制”,但是它与“察举制”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在某些方面它与科举制度有类似之处,因此隋朝科举制度是科举制度的萌芽。
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我国隋朝时期由隋文帝建立体系,隋炀帝发展推广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它创立的标志是设置了进士科,当时的科举制度的考核标准还不是很完善,主要分为秀才科、明经科和进士科,这里的进士科就是现在所说的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
科举制图片
公元605年,隋文帝第一次设置了进士科,跟随一起建立的还有秀才科和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察的是经学和时事实务政策,而进士科除了要考这两门之外还要考的还有诗词歌赋,也就是被选拔者的文化素养,也就是说在三科之中进士科的难度是最大的,所以一般考取的人也是最少的,但是一旦被选上就意味着自己的学问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后人选作进士科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原因。
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进士科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发展的。隋唐时期的进士科特别受重视,尤其是在唐代的时候。因为进士科的难度最大、选拔人数较少,所以被选上的人才是非常受重视的,进士科也就成为了三科之首。到了宋朝的时候进士科演变成为了科举制度中唯一的一科,想要通过考试必须要通过由皇上主持的殿试,最终能否成为第一全凭皇上的判定,由此可见作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的进士科的发展也是紧跟着科举制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科举制的实质是什么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值得人们尊敬的过程,其中最值得人们纪念的就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那就是科举制,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社会在刚刚出现的时候是非常让人们感到震惊的。
科举制图片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科举制的实质实际上就是非常单纯的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只是在最后人们研究历史的时候给它添上了一些神秘的颜色而已。有些人可能会说科举制是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的一种制度,这种选拔贤能的人的方式,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在还没有科举制度之前朝堂上的职位基本上都是有当时的在朝堂上非常有地位的人向皇上推荐人才或者是直接由自己的孩子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出现了科举制之后人们对于科举制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所以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实质其实就是为皇上选人才。
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科举制度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因为他开始让人们走入到朝堂中去,但是对于科举制的评价还有一些人是非常反对的,那就是当时的名门贵族,他们的地位因为科举制收到了动摇,所以他们对科举制的评价是非常不好的,而对于现在大多数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科举制度的评价,实质上都是认为是有利的方面大于不利的方面的,虽然它的实质是可以加强皇上的统治,所以很多人对于科举制的实质还是了解的非常多的。
历史上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做出过非常多的贡献,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时期科举制都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在顾炎武在世的时期就是科举制度低迷的时期。顾炎武大力抨击科举制度,那么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呢?
顾炎武图片
首先顾炎武认为科举制的实行实际上是非常难以令人接受的,因为顾炎武觉得科举制的发明实际上是退后了社会的发展,科举之中让人们崇尚于儒学,但是却不能够有自己的发展和创新,所以在这一点上顾炎武是非常反对科举制度的,这也就是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了。另外,科举制度虽然一开始对国家选拔人才有所作用,但是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学子们被单一的教学禁锢了思想,读书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这和顾炎武所崇尚和推崇的思想,也就是经世致用有非常大的差别,甚至是悖论,所以顾炎武才会如此的反对和抨击科举制度,在他的思想中他认为科举制度实际上是一种束缚人们的思想的方式,如果长期这样下去社会就得不到创新,就会没办法发展,所以从这一个层面上来看,顾炎武抨击的不是这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方式,而是抨击的仅仅只能崇尚儒学的这一种考试方式,这就是顾炎武为什么抨击科举制度的原因。
从顾炎武为什么要抨击科举制度可以看出顾炎武的思想在当时属于相对比较超前的思想。
明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明朝科举制度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明朝科举制度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级的门槛最低,考试目的是为了从县里面选拔出有知识的人。这个选拔的过程叫做院视,在这个阶段考试合格的学生就是秀才。
殿试图片
第一阶段的考试成绩一共被分为六个等级,只有成绩达到前两等的考生才能继续报考下一个阶段的考试。在当时,考上秀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特权了,不仅可以在家乡附近教书,而且还可以免除家中一个人的徭役。秀才见到当地县衙里的县长也是不用下跪的。但秀才是不能在朝廷上任职的。
明朝科举制度的第二个阶段是乡试,乡试的考试范围扩大到省,秀才都可以报考。不过乡试并不是每年都有,这场考试隔三年才举办一次,在乡试中考试通过的文人就是举人。要是学子在乡试中获得一定的名次,就会有做官的机会,不过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只有朝廷上的官员去世了,官职空缺出来了,举人才有机会接替这个职位。
明朝科举制度的第三个阶段是会试,参加会试的都是各个省的优秀学员,竞争非常激烈。通过筛选,最终大约会有300人在会试中脱颖而出。学子通过了这三个等级的考试后,便要参加殿试。殿试中的第一名便是状元。明朝科举制度非常严格,一个学子如果想要最终站在殿试的考场上,至少也要付出十多年寒窗苦读的时间,而因为乡试又是每三年举办一次,一旦落榜,考生就又要等待另一个三年。
唐代科举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唐代科举制度发展已经如火如荼了,不同于隋代科举制度,说起唐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着手。从社会角度而言,唐代科举制度对于社会稳定有着莫大的贡献,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社会制度;从经济角度而言,唐代科举制度因其要求严格,虽然没有直接衍生出经济效益,但是间接的经济活动还是数不胜数的;从政治角度而言,唐代科举制度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对于后世王朝有着非常的借鉴意义。
唐代科举制度考试图解
唐代科举制度可以说是王朝统治的辅助工具,因而其影响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科举制度诞生之后,统治者可以通过科举制度对读书人进行思想的捆绑,极大程度上稳定了国家统治的基础。而唐代科举制度的影响力更大,不仅在形式和花样上丰富且创新了前代的科举制度,其影响力更超越前者。唐代科举制度扩大了李唐王朝的统治,与此同时,朝堂中的官员也变动不休,很多人都因为科举制度而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但是科举制度并非是一劳永逸的,也有很多局限性不断涌现。
唐代科举制度在维系王朝统治的同时,还对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冲突力。由于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有限,诸多文人墨客的作品开始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人都开始想方设法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对部分人而言科举制度更是灵魂毒药。不论如何,唐代科举制度对于社会文化经济的影响力还是不可否认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