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文人雅士注重养生 苏东坡把梳头作养生之道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0
转发:0
评论:0
文人雅士注重养生苏东坡把梳头作养生之道,中国的文人雅士自古以来便注重养生,所以先人留存于世的大量诗文中不少蕴含着养生

  中国的文人雅士自古以来便注重养生,所以先人留存于世的大量诗文中不少蕴含着养生之道。

  宋代诗人苏东坡把梳头作为养生之道,诗曰:“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站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散开长发,频频梳理,将自己梳发健身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游睡觉前经常用热水,他在《剑南诗稿》中诗中写道:“老人不复事农桑,点数鸡豚亦未忘。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又如曾国藩,他不论多忙,每天念念不忘的是以热水泡脚。对此,民国时候的张树元在《养生诗歌序》中说:“文正(曾国藩)之取法先代者有二事:一曰起早,二曰勤。”按摩能促进各相关脏腑气血运动,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起到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古人讲究养生,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分的睡眠。睡眠是对大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也是肌体休息最好的方式之一。一首古诗曰:花竹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睡眠实际上是调整大脑皮层张弛的过程,也是调整心境的好方法。睡眠安适,则元气倍增。

  南宋理学家朱熹崇尚朴素简单的饮食。传朱熹某日到女婿家,女婿和女儿招待他的只是一锅葱汤及半锅麦饭,于是女婿一再向岳父大人表示歉意。朱熹反倒即兴吟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因此,养身还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要防止因贪美食而伤胃,不过多摄入精细食品和高脂肪,注重营养适度。

  老年人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人老并不可怕,怕的是心老。杜甫的“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诗句充分说明人老了只要有雄心壮志又好像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壮年时代。

  养生更需养性,古人特别提倡气量宏大,以保健康颐养天年。清代学者阎敬格有首《不气歌》:“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气命要去。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如人人都能将《不气歌》作为养生座右铭,何愁不祛病延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苏东坡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活了64岁,这个岁数在那个时代还挺长寿的。其实,苏东坡一生精通养生之道,着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等。尽管苏东坡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饱尝艰辛,养生之道是其在年过花甲之后,仍然精力旺盛的重要原因。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苏东坡的养生之道对养生颇有研究的苏东坡,对茶叶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论茶》中曰:“除烦去腻,不可无茶。”在牙膏、牙刷尚未问世的古代,他就以自己的远见提出了食后用茶漱口的养生法,并指出:“每食巳,以浓茶漱口,烦腻可除,令齿更坚密。”苏东坡习惯以梳发健身,并把“擦脚”作为一项重要的健身法宝。他每天早晚都要盘腿坐在床上,双目紧闭,用力按摩脚心,左右脚各200次左右。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常按摩脚掌,对许多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阳痿、痛经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苏东坡对自己的饮食生活也有严格要求,曾给自己规定:“自今日以往,不...
· 贝时璋养生之道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贝时璋院士,享年107岁。有资料称,贝时璋98岁以前没有住过医院,除了正常的体格检查,他很少去医院,很少打针吃药,即使过了百岁之后,贝时璋老先生的味觉、嗅觉和触觉功能还很好。问起他的养身之道,他总结了四条:淡泊名利,宽厚待人,适当运动,饮食清淡。这几条看似老生常谈,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值得他人借鉴。养生,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离不开良好的、持之以恒的生活习惯,并且明了这些习惯给自己带来哪些益处,这是最好的保健。从中关村北一条的住所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办公室上班时,贝时璋早上起得很早,吃完早饭便步行穿过人来车往的马路,七点半准时来到实验室。这条路来回一共3000步,贝时璋走了整整40年。从1996年起,不能再往返于这两地之间了,但这位年逾百岁的资深院士,前却...
·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早晚盘腿坐床上饮食严格
苏东坡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活了64岁,这个岁数在那个时代还挺长寿的。其实,苏东坡一生精通养生之道,著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等。尽管苏东坡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饱尝艰辛,养生之道是其在年过花甲之后,仍然精力旺盛的重要原因。网络配图对养生颇有研究的苏东坡,对茶叶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论茶》中曰:“除烦去腻,不可无茶。”在牙膏、牙刷尚未问世的古代,他就以自己的远见提出了食后用茶漱口的养生法,并指出:“每食巳,以浓茶漱口,烦腻可除,令齿更坚密。”苏东坡习惯以梳发健身,并把“擦脚”作为一项重要的健身法宝。他每天早晚都要盘腿坐在床上,双目紧闭,用力按摩脚心,左右脚各200次左右。网络配图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常按摩脚掌,对许多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阳痿、痛经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苏东坡对自己的饮食生活也有严格要求,曾给自己规定:“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一餐不超过一杯酒,一个...
· 道教养生之道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
· 清代康熙帝的养生之道
一、饮食有节,起居有序。这是康熙的养生之要。康熙曰:“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他说,不可暴饮暴食,要“起居有常,”不可“贪睡”、“贪食”,更不可“沉湎于酒席中”。惟“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饭菜清淡,精而细,益于身健。康熙曰:“多食素,原味少而精”,”饮食宜淡薄,每兼菜蔬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他引孔子言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用现在的话说:粮食不嫌舂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鱼肉腐败变坏的、食物时间长变质的、食物气味变臭的、不当时令的、调味品不当的不吃。席上的肉食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主食。吃水果,他也讲究。康熙曰:“诸样可食果品,于正当熟时食之,气味甘美,亦且宜人……此养身之要也。”可见,康熙对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颇为讲究。简单地说,就是吃得好,吃得卫生,吃得适量;生活有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