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春天的雅称:三春 阳春 青阳 青春
诗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中的“三春”指的就是春天。每一个季度都有三个月,古代的人们把农历正月称为孟春,把二月称为仲春,把三月称为季春,这就是合称的“三春”。
有人误将“三春”理解为春天的第三个月,实则不然。汉朝班固的《终南山赋》这样写道:“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代李白有《别毡帐火炉》一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元朝宋方壶的《斗鹌鹑·踏青》里有两句:“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而刘大白的《春尽了》一诗说:“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个月或第三个春天。
古代也有将春天分得更细的,例如阮籍的诗歌里就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这个“九春”其实也是指春天。明朝唐寅《金粉福地赋》里有:“瑶池疏润,演丽于九春;析木分辉,流光于千里。”古代把春季三个月的90天按10天划为一春,这样整个春天就是“九春”了。
“阳春”是古代对春天的又一个称谓。“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指的是春天。《管子·地数》里有:“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唐酒肆布衣《醉吟》有:“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写道:“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徐迟的《我们工地的农场》有:“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就连如今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其名也是取自“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
春天阳光明媚,“青阳”也成了春天的雅称。陈子昂的《感遇》一诗中“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里的“青阳”也正是此意。安徽省池州市的青阳县、江苏省江阴市的青阳镇、宿迁市泗洪县的青阳镇、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的青阳镇,以及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的“青阳”,也均有春天之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的“青春”不是指少年、青年的年龄,而是指春天草木茂盛一派青葱,也是春天的代称。《楚辞·大招》里有:“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这样注释道:“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明朝刘基《风入松》一词吟道:“但道青春未谢,不知放径苔深。”还有李大钊先生的诗歌《时》里“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中的“青春”,也都是春天的意思。
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分别将正月称为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阳、元阳、春王、正阳,将二月称为仲春、酣春、大壮、中和、仲阳、阳中,将三月称为季春、暮春、三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其他称谓如天端、艳阳、芳春、阳节、昭节、淑节、韵节以及苍灵等也都是春天的雅称,它们不但丰富了春天的内涵,也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宝库,给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