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众说纷纭武则天第二子李贤之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5
转发:0
评论:0
揭秘众说纷纭武则天第二子李贤之死,关于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李贤是怎么死的,至今学术界都有很多猜测,有很

  关于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李贤是怎么死的,至今学术界都有很多猜测,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被人,有人说是被武后赐死……众说纷纭。

  


  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唐高宗在位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在其太子位期间才能显著,多次受高宗赞赏,得到大臣们的称赞,自身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品相端正俊秀,行为举止庄重,更有过目不忘之能力。

  年仅两岁尚在襁褓之中就被高宗封为潞王,后又更名李德,被封为沛王、雍王。

  李贤被封为太子,深得高宗信任,遂多次让其监国,而此时的李贤也听闻了一些传闻,这传闻说的便是他不是武后亲生,乃是其姐姐韩国夫人所生,这让他的内心焦躁不安。与此同时深得武后赏识的江湖术士明崇俨对武后进言说,当朝的太子无法继承皇位,您的第三子英王比较像皇帝,幼子最为大富大贵相,李贤听闻以后对这个明崇俨是深恶痛绝,武后知道后给他送去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用以教导他身为人子,身为太子当以身作则,并且亲笔书信斥责。

  李贤看见武后如此对待自己,越发的相信传闻,觉得自己的地位不稳,遂暗中结交朝中对武后不满的大臣,准备时机成熟时将武后一举歼灭,岂料自己的举动早已被武后所察觉。

  在他暗中杀害了明崇俨之后,武后便雷厉风行的查了太子府,搜出大量铠甲兵器,最终以谋反之罪将李贤贬为庶人,流放巴州。

  高宗死后,武后独揽大权,文明元年,二十九岁的李贤被武后派人逼死于巴州。

  上官婉儿与李贤

  上官婉儿,一个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的女子。她的祖父上官仪因为拟写了废后的诏书而被武则天嫉恨,从而导致家破人亡。

  


  而那时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本应该是身份尊贵的当朝宰相的孙女,大家闺秀,一生娇生惯养的她;却沦为了罪臣之女,与母亲一同入宫做牛做马。

  可幸运的是上官婉儿的母亲并未因此而忽略了对婉儿文学造诣上的教育,再加上上官婉儿天资聪颖,过目成诵,使得上官婉儿的文采极佳。

  也正因为这样,14岁的上官婉儿被武后所赏识;因得一首《彩书怨》得到了武后的赏识,也改变了上官婉儿的命运。

  从此跟在武则天身边的上官婉儿渐渐地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也因此结识了太子李贤。

  当时豆蔻年华的上官婉儿遇到了天资聪颖文武双全的太子李贤,难免不会春心萌动,而李贤,对于这样一个出口成章的才女,自然不会视而不见。

  这样看来,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爱情故事;可遗憾的是,他们身处在皇宫——一个权力的漩涡。

  而二人又在不同的阵营,甚至连最后废黜太子的诏书亦是上官婉儿起草的。

  当然,上官婉儿与太子李贤的故事也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般,或许她们只是单纯的敌人;而那些求而不得,思念成痴的故事,只是后人所臆想出来的。

  可无论如何,无论上官婉儿与李贤到底是不是相爱,是不是互相欣赏现在我们也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最后李贤被一封上官婉儿亲自起草的废太子的诏书废黜。

  而上官婉儿亦成为了李贤的弟弟李显的昭容。

  李贤是武则天的儿子吗

  武则天的名字在中国不知道的恐怕不多,原因就是,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走向帝位,并成功举办了登基大典的女人,虽然在历史上也不乏有掌政的女人,但是没有一个和她一样敢自封皇帝,她和唐高宗李治一共育有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李贤是她的第二个儿子。

  


  李贤出生在父母拜祭唐太宗的昭陵途中,两岁时被封为潞王,在原太子李忠被废之后,他的同母长兄,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太子,同一年,李贤出任岐州刺史,五年之后又改封沛王,另加多重官职,之后几年在仕途上更是步步高升,原本有着太子长兄、帝后父母的他,应该荣华一世,但是这一切随着李弘的猝死、他的即位,全都悄然远去了,在他即位太子一职后不久,唐高宗让他留在京城监国,一出生就是皇子的他,在处理政务方面以公正、不偏颇的态度,得到了满朝文武的称赞,唐高宗对他也是很满意的,而且在他召集学者注释《后汉书》后,更是当众赞扬他,并公开给予了赏赐,以显示自己对太子的满意,武则天在这期间没有露出过不满意,还曾多次作书教育李贤,并指令文人撰写《孝子传》等赐给太子,用来表示自己对这个儿子的喜爱。

  然而,变故总是来得让人措不及防,调露二年,在李贤的住处东宫找到了数百具铠甲,因被怀疑他要谋反所以被废了,不过即使犯了这么大的罪,唐高宗和武则天也没有杀他性命,永淳二年,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的时候衣衫单薄,十分凄凉。

  文明元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他的弟弟,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继位,同一年,李贤死在了巴州,死的时候年仅二十九岁,武则天得知李贤已经死的的消息之后,还曾在洛阳显福门为他举哀,也因此,综上所述,李贤是武则天的儿子这点是毫无疑问的。

  李贤墓

  高宗死后武后把持朝政,专权专政,更是随意废黜皇帝,将仅在位一个月的中宗李显废除,改立睿宗李旦。并派人逼死李贤,李贤死后,武后曾于洛阳显福门举行,以表达自己痛失爱子之情,但知情者皆不以为然。

  


  李贤死时窘境凄凉无比,睿宗在位次年也就是垂拱元年,武则天由于内心的不安与歉疚 便下令恢复李贤的雍王身份,但还是没有将李贤的尸骨接回长安。到了神龙初年,中宗李显再次复位,因念其手足之情,不忍兄长尸骨遗落他乡,派人将李贤的棺木从巴州迎回了长安,并追封司徒官爵,以亲王的身份陪葬乾陵。

  到了唐睿宗再次继位,景云二年也就是公元711年,睿宗下旨追加已故皇兄李贤皇太子身份,赐谥号“章怀太子”,并将太子妃与其合葬进章怀太子墓中。

  章怀太子墓于1971年被发掘,位于乾陵东南约3公里处,其墓室保存相当完好,墓壁之上绘壁画50多幅,绘画内容及水平都显示出了唐朝时期的超高水平,墓内也一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与陶俑。然而比较遗憾的是章怀太子墓也没能幸免于盗墓贼的洗劫,其中丢失的非常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已不可追究了,所幸墓室并未遭到什么强有力的破坏,还是保存了一些比较大件的文物,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到如今我们来反观李贤的一生,也算是集万千荣誉与不幸于一身得太子了,他的父亲母亲以及两个弟弟都曾登上皇位,其妹太平公主更是名垂历史,哥哥李弘死后也被追封为孝敬皇帝,只有他虽曾为太子却被贬为庶人,最终客死异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众说纷纭武则天第二子李贤是被母亲赐死的吗
关于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李贤是怎么死的,至今学术界都有很多猜测,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被人,有人说是被武后赐死……众说纷纭。图片来源于网络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唐高宗在位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在其太子位期间才能显著,多次受高宗赞赏,得到大臣们的称赞,自身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品相端正俊秀,行为举止庄重,更有过目不忘之能力。年仅两岁尚在襁褓之中就被高宗封为潞王,后又更名李德,被封为沛王、雍王。李贤被封为太子,深得高宗信任,遂多次让其监国,而此时的李贤也听闻了一些传闻,这传闻说的便是他不是武后亲生,乃是其姐姐韩国夫人所生,这让他的内心焦躁不安。与此同时深得武后赏识的江湖术士明崇俨对武后进言说,当朝的太子无法继承皇位,您的第三子英王比较像皇帝,幼子最为大富大贵相,李贤听闻以后对这个明崇俨是深恶痛绝,武后知道后给他送去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用以教导他身为人子,身为太子当以身作则,并且亲笔书信...
· 李贤最终是怎么死的,李贤之死的直接死因是什么
唐朝武则天时期,她将自己和李治的第二个儿子李贤立为太子,做太子期间,李贤得到了朝野上下的称赞,这份能力是被人所认可的。然而后来,他却因为谋逆罪被贬为庶人,流放外地。那么,这样一位才能出众的太子为什么会与谋逆罪扯上关系?李贤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上元二年(675年)四月二十五日,太子李弘猝死。六月初五,20岁的李贤被册命为皇太子。仪凤四年(679年)五月,因李贤颇好音乐、女色,与家奴赵道生等狎昵,破格赏赐他们,司议郎、郑州人韦承庆曾上书规劝。五月初三,正谏大夫明崇俨被人刺杀。明崇俨会看相、厌胜等巫术,常私下说“太子李贤不能够继承帝位,英王李哲的相貌像唐太宗”。由于这些话不利于太子,故而武则天便怀疑是李贤杀死了明崇俨。唐高宗命令薛元超、裴炎等一起审问李贤,在东宫马坊搜查出黑甲胄数百件,成为李贤谋反物证;赵道生也供...
· 武则天毒杀儿子李贤不可告人之谜:章怀太子之死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可以说,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论才华,李贤则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余岁已能统召帝国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其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高宗褒奖和群臣拥戴,可见这个年轻太子堪当大任,是帝国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忌,颇多嫌隙。武后也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谣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则天毒杀儿子李贤?唐章怀太子李贤,字明允,武则天所生,唐高宗的第六个儿子。武则天亲生了四子:...
· 樟板乡贤第
樟板乡贤第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乡贤第于清代后期建,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由屋前池塘、上下厅及左右护厝、后部横屋组成,总面积2737.82平方米。格局主厅面阔七间,两侧有回廊,进深七柱,前出游廊并有后廊,装修精致。为清代著名理学家、咸丰元年特赐进士、乡贤余潜士的故居。余潜士及其儿媳张瑞贞均为著名教育家,其门人弟子等在闽台二地有较大影响。附属文物有余潜士墓、张太君墓。
· 曹丕怎么死的曹丕之死众说纷纭
曹丕怎么死的曹丕在位六年,统治期间,曹魏国力进一步增加,版图得以扩大,多次击败羌胡、鲜卑等族的进犯。但曹丕三次征吴,均无功而返,公元226年,曹丕回到洛阳后一病不起,临终前托付曹叡于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按其生前的文告,不树不坟,葬于首阳陵。关于曹丕的死因有众多说法:1、劳累,魏建立初期,曹丕对内政进行整改,还要与几个弟弟斗法,伤神,另外他年年用兵,以至于劳累而死。2、性格问题,他比曹操还多疑,而且他三次伐吴皆无功而返,心情自然不顺。3、受风寒,旧疾复发,黄初六年,曹丕在伐吴期间染上风寒,因为那时是秋冬交替之时,加上长江冬天时会起雾,再加上原本曹丕可能有受伤,旧伤复发又加上染了风寒,会洛阳不久就一病不起去世了。4、美色,曹丕即位之后,为了满足自己私欲,扩建后宫,大肆网罗美女。曹氏一家均好色,曾三父子争一女子,不过曹操早年征战,没有功夫去天天酒色,所以活的比较长。但是曹丕,曹睿早年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