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午门结果如何为京师保卫战打下基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3
转发:0
评论:0
午门血案结果如何为京师保卫战打下基础?,午门血案背景午门血案发生在明朝,时间是1449年8月23日,地点是北直隶

  午门背景

  午门发生在明朝,时间是1449年8月23日,地点是北直隶京师午门,这次是指在没有得到统治者允许的情况下,众大臣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将马顺、毛贵、王长三人群殴致死的事件,可以说当时的朝臣已经完全的失去了理智,场面失去了控制,之后在于谦的斡旋下,众大臣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下面说一下午门背景。

  


  午门图片

  午门背景是这样的:明朝初年对蒙古瓦剌实施“羁縻之策”,在宣化、大同等边境地区开放马市,互通贸易,1449年蒙古瓦剌也先派2000人来贡马,诈称3000,想以这种方式冒领粮食,太监王振直接将瓦剌贡马价格削减,于是激怒瓦剌,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七月瓦剌大军攻打明朝,明军战败,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动,这个时候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明英宗听了太监王振的话,不顾及群臣的反对执意率领部队前去攻打瓦剌,由于准备不足,导致军队的粮饷不济,军心浮动,明英宗大败,于是退守土木堡,也先将土木堡包围俘获了明英宗,臣子66人战死,也先乘胜进入明朝内地,围困了京城。

  监国郕王朱祁钰召集群臣一起筹画备战方略的时候,明朝群臣呼吁严惩土木之变祸首王振及其党羽,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生了震惊世人的午门。午门的发生土木堡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百官对王振早就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只是午门集中爆发了而已。

  午门经过

  1449年由于贡马的问题明朝与蒙古瓦剌的也先发生了不愉快,也先一怒之下出兵攻打明朝,明军在瓦剌也先的进攻之下大面积的溃败,太监王振怂恿皇帝明英宗御驾亲征,明英宗不顾众臣的反对去亲征了,但是大败,退守土木堡,被也先围困并且俘虏,于是群臣激愤,要惩罚王振和其余党,于是午门发生了。下面说一下午门经过。

  


  监国郕王朱祁钰画像

  午门经过:1449年8月23日,监国郕王朱祁钰摄朝朝议时,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众大臣当时纷纷响应陈镒的号召。于是朱祁钰只得下令抄没王振家,并且下令让锦衣卫指挥马顺前往执行这项任务。群臣都反对朱祁钰的这一决定,认为马顺是王振的同党不能让马顺前往,并且群情激愤,甚至是要殴打传旨让百官退下的太监金英,金英脱身而出。马顺走上来斥责百官,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站起来上前猛击马顺,激愤中的众大臣纷纷跟随王竑上前殴打马顺,马顺当即毙命。众大臣又要求将王振党羽毛贵、王长二人受到惩罚,金英迫于无奈将两人踢出,于是这两人也被群臣群殴致死。三人死后群臣又逮捕了王振的侄子锦衣卫指挥王山,让王山跪在朝堂之上,大臣纷纷对王山进行唾骂。王山看到群情激愤,也不敢反抗,百官们打死马顺之后也感到非常的恐惧,害怕自己将会受到惩罚。

  监国郕王朱祁钰看到这种情况之后非常恐惧,所以起身想要离去。这个时候兵部侍郎于谦挡住了郕王的去路,抓住朱祁钰说“马顺等人罪当死,不杀不足以泄众人愤怒。况且群臣心为社稷,没有其他想法,请不要追罪于各位大臣。”于是郕王朱祁钰接受了于谦的建议,下旨奖谕百官,马顺死有余辜,不再追论,于是众大臣拜谢后走了。

  通过午门经过可以看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法不责众,也可以看出一个规则,那就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午门结果

  午门发生1449年8月23日的京城午门。午门是土木堡事件的延续,是土木堡事件导致了午门的发生,土木堡事件就是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最终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也先俘虏的事件,由于土木堡事件的发生,使得明朝损失巨大,所以众大臣要求惩办王振,于是发生了午门。下面说一下午门结果。

  


  于谦画像

  午门的直接结果就是群臣义愤填膺杀死了宦官王振的同党马顺、毛贵和王长,三人被围殴致死之后群臣甚至是将其尸体挂到东安门上,军人士兵看到三人的尸体后都争相击打不止。群臣杀死三个人之后在于谦的急中生智的斡旋之下,群臣没有得到任何的惩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有一个原则的,那就是法不责众。

  群臣在朝堂之上杀死了马顺等三人之后,陈镒奉监国郕王朱祁钰的令旨,将王振以及其党羽彭德清等家抄没,王振有很多的宅邸都予以查封入官,王振的这些宅邸壮丽奢华甚至是可以比肩皇帝的皇宫,家中的器服珍玩数不胜数,玉盘直径达到一尺多的有十面,珊瑚七八尺的有很多,金银达到了十余库,马一万多匹,这些财务被查抄之后都归入了国库。王振的侄子王山最后在集市中被凌迟处死,王振全族无论老少全部被斩首。奉太后的命令于谦做了兵部尚书,将王振党羽清除掉之后,明朝的众大臣全部回到京师保卫战的筹备工作中,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午门的处理结果为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京师保卫战的结果:京师保卫战带来什么历史影响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首先是由于以于谦为首的一部分文武大臣坚决抗战,他们诛杀宦党,稳定局面,激发了广大军民抗击瓦剌军的勇气。同时,注意发现和使用人才;其次是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在情况万分危急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时拥立新君,使也先以为奇货可居的政治王牌英宗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从而使抗敌军民能够放开手脚,一心保城杀敌。再加上于谦能够知己知彼,冷静地分析敌我双方长处和短处。瓦剌军队擅长骑射和野外作战,但是存在着兵力有限,不善于攻坚,并且火器很少等弱点。而明军在于谦的带领下,士气高涨,以城池为依靠,以战代守,充分发挥自己火器多,装备精良的优势,在与敌对阵中,先以少数兵力引诱敌军,待敌迫近时,再突然以火铳、火炮火箭等进攻。等敌人阵势被火器打乱之时,用步兵、骑兵发起猛烈反击。这就较充分地发挥了己之所长,削弱了瓦剌军队的优势,从而使明军能够迅速地变被动为主动,仅在五天时间内便迅速地击败敌军,取得了北京...
· 京师保卫战
背景及起因瓦剌是当时漠北蒙古三部之一,另外两部是鞑靼和兀良哈。明初,脱欢统治瓦剌。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其子也先继父位,自称淮王。也先即位后以武力统一蒙古各部,逐渐强盛,多次侵犯明朝北方边塞。正统十四年(1449年)初,也先遣使2000人向明朝贡马,诈称3000以冒领明廷赏物。明廷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削减了马价。瓦剌首领闻悉大怒,在当年七月召集所部大举进犯明朝边境。时太监王振专权,他怂恿皇帝朱祁镇率五十万大军亲征。八月初,明朝大军刚到山西大同,前线即传来各路明军溃败的消息。王振不敢冒进,便令大军撤退,途径土木堡时被瓦剌大军包围,明军被瓦刺大军围攻数日,全军覆没。王振及众多将领皆死于乱军之中,皇帝被俘,这就是土木堡之变。也先乘明朝主力溃散廷内无主,国无重臣,京师空虚,人心未固之机,率大军继续南攻,试图攻占明都城京师,迫明投降。明朝备战正统十四年八月,明军战败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京...
· 京师保卫战
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明朝皇帝朱祁镇被俘虏,瓦剌首领也先乘明军主力溃散,率军南进,进军北京,明朝国都危在旦夕。明朝爱国重臣于谦于家国危亡之际,用一场漂亮的保卫战,击退瓦剌大军,守护住了大明江山。事件起因还得从那个未谙世事的明英宗朱祁镇说起,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屡次入侵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受宠信太监王振的蛊惑,决定率领三大营(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御驾亲征,当时这三大营是明朝主要军事力量,人数差不多为二十几万。在此次军事行动之中,由于军事长官是王振,这人就是一个权势熏心的的太监,半点军事才能也没有。于是在军事行动中,明英宗朱祁镇被活捉,王振被杀,二十万大军几乎片甲不留。这个消息传到北京,众臣皆慌。也怪不得他们,因为三大营是明王朝最主要军事力量,几乎片甲不留,这搁谁身上都慌。而且北京毗邻蒙古,所以当时众臣基本希望南下,如果按照这样发展,那明朝又是第二个宋朝。危急时刻总有...
· 明京师保卫战
土木蒙尘,保卫北京明京师保卫战是明朝以于谦为首的军民抵抗蒙古瓦剌军侵犯的正义战争。瓦剌是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三部之一。明朝初年,脱欢统治瓦剌。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子也先继父即太师位,自称淮王。他东征西讨,势力大盛,梦求再现大元的局面,其锋芒直指中原的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初,也先遣使2000人向明朝贡马,诈称3000,希图冒领赏物。明廷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削减了马价。也先闻悉大怒,七月,统率所部进攻明朝,自己率领人马攻打大同。时太监王振专权,他挟英宗仓促亲征。八月初,英宗带领50万大军前往大同迎战,刚至大同,王振听说各路军马接连失败,急忙退兵至四面环山的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境内),被也先追至,从征官员和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也先乘明廷无主,国无重臣,主力溃散,京师空虚,人心未固之机,继续南攻,企图占取明都城京师,迫明投降。败讯传到京师,举朝震恐,文武百...
· 京师保卫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京师保卫战?
明成祖朱棣率军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军后,瓦剌开始接受明朝的称号,与明朝保持着臣属关系。但瓦剌军仍然比蒙古族内诸部强大,他们经常发动战争,兼并弱小部落。到明正统年间,瓦剌的势力空前强大,控制了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继元而起的一个最大的蒙古政权,严重威胁着明朝的北部安全。瓦剌是当时蒙古三部之一,另外两部是鞑靼和兀良哈。明正统年间,瓦剌逐渐强盛,多次侵犯明朝北方边塞;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借口明廷侮辱贡使、削减马价、拒绝联姻,率四路大军南下,统率所部大举进犯明朝边境,前锋直指大同。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率二十万大军七月十六日冒险亲征;明朝大军刚到山西大同,前线即传来各路明军溃败的消息,王振不敢进军,便令大军撤退。退至土木堡时,瓦剌军追来,明军溃败,王振及众多将领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被俘,这就是土木堡之变。也先乘明军主力溃散、京师空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