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医患间的宫心计:名医为何不愿当太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2
转发:0
评论:0
古代医患间的宫心计:名医为何不愿当太医,首席名医因压力大而亡明朝嘉靖皇帝迷信取处女月经炼丹,可使人长生不老,遂从

  首席名医因压力大而亡

  明朝嘉靖皇帝迷信取处女月经炼丹,可使人长生不老,遂从民间选十三四岁的美貌少女,取其月信,常年居住在西苑炼丹。为了保证少女们的身体绝对洁净,负责炼丹的方士们建议不让少女们吃饭喝水,只许吃桑叶、喝露水。这些年少的宫女们生不如死,受不了了。

  嘉靖二十一年(1542)的一天,宫女们准备了一根麻绳,在嘉靖皇帝熟睡的时候,突然冲上去要将他勒死。本来绳子都套在皇帝脖子上,两边一使劲儿就成了。谁知慌忙之中,绳子中间被打了个结,女孩子们可能是饿糊涂了,又加上手没力气,因此,尽管宫女们很使劲儿,因为这个结的阻挡,还是没把皇帝勒死。没勒死,但是把皇帝吓得不轻,当场就昏死过去了。

  宫女造反即“壬寅宫变”,使嘉靖皇帝身心受到惊吓,这回谁也不相信那些各路方士和江湖大师们了,让太医院的医生们治疗。医生们压力山大,治不好很可能脑袋搬家。

  当时医术非常高超的首席名医、工部尚书许绅,作为皇帝医疗的组长,压力最大。嘉靖皇帝没被宫女们勒死,但是吓昏过去了,左右嫔妃内监哭作一团,手忙脚乱,以为皇帝死了。

  壬寅宫变

  俗话说:“急病人,慢郎中。”当医生的,首先要沉稳,忙乱焦急看上去是给病人尽心,实际上对看病恰恰是有干扰的。许绅为人“质朴谨厚,不喜交游”,被认为是“有恒人也”。

  在一片呼喊哭号声中,许绅沉着冷静地给嘉靖皇帝检查、号脉,然后开了一服药,煎好,掰开皇帝的嘴,灌下去,一个时辰后,嘉靖皇帝就苏醒了,吐了一大口紫色的血,又过了一个时辰,就能开口说话了。

  许绅救活了皇帝,居功至伟,加官晋爵,不在话下。可是,他自己却很快就病倒了,同僚前去探望,许绅气若游丝地说:“我不行了,这正是在西苑宫女造反的时候落下的病根,其他人慌乱呼号,貌似惊惧,其实当时内心最惊惧的是作为医疗小组组长的我。当时我就想,我的这一服药要是不见效,救不活皇上,我就非自杀不可。幸亏皇上被救活了,但是,我的神魂至今不宁,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所以我必死无疑,‘余必不复起’。”

  医患关系紧张导致药方无效

  明朝皇帝的脾气都不好,普遍性格焦躁,稍不如意,即将医生下狱。医生们一想到皇家人生病,就紧张得不得了。可以说,当时宫廷的医患关系极其紧张。

  太医院的医生们战战兢兢,为了保命,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默契,即给皇帝、皇子及后妃们看病,开药方,不能用那种冒险的药,药方开得四平八稳,无论如何吃不死人,绝不敢用那些威猛但却治病的药,否则出了事儿,命将不保。

  所以,明朝包括后来的清朝宫廷,慢慢地形成俗话说的“几不称”,即:太医院的药方、翰林院的文章——都是没个性的、四平八稳不管用的。

  医生们形成的这种世故,皇帝慢慢地也觉察到了,但是没办法,人家是专业人士。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生病了,招太医看病,下令:太医再开那种不见效的药方,统统下狱问罪!太医院接旨,一阵慌乱。

  朱元璋唯独将一位名叫戴元礼的太医单独招到跟前,温语劝慰:你不要害怕,朕说的那些狠话是针对他们的,不是针对你,你不要有压力。朱元璋很清楚:医生心里有压力,绝对不能看病。他用这种方式,给戴元礼减压。

  朱元璋对戴元礼信任很久,先前朱元璋的儿子晋恭王朱棡生病,晋王府的医生们尽心尽力治疗,但是,朱棡还是死了。朱元璋非常生气,下令将晋王府的医生们全抓起来。戴元礼奏道:“万岁,晋王上一次生病,您派臣去诊治,当时臣开了一服药,治好了晋王的病。但是臣当时向您奏报说:晋王的病是病在膏肓,如果下次复发,就没法治了,臣也回天乏术,请您嘱咐晋王生活起居多加注意,谨慎延年。所以,这一次王爷因病复发,不是晋王府的医生们没治好,没尽心尽力,请您明察。”朱元璋听了,就释放了那些医生。

  正因为戴元礼如此不世故,有担当,心怀仁善,见义勇为,不独为自保计,肯为他人辨冤执言,所以朱元璋对他很信任。

  可是,尽管戴元礼给朱元璋尽力治疗,朱元璋的病还是没被治好,当年就病逝了。

  继位的皇太孙非常生气,将太医院的医生全部抓起来问罪,因为有朱元璋对戴元礼的安慰之语,所以唯独戴元礼得以幸免。

  不愿当太医的苦衷

  人之常情,古今相同,凡人生病,多产生非分之想,希望医生能药到病除。医疗再发达,都赶不上人对健康无病的奢求。更有甚者,认为医生什么病都能治疗,都应该能治好,所以,使医生产生了不能承受之重压。如果这个压力还借助于权势,医生就更承担不起了。

  汉朝有个叫郭玉的医生,医术非常高明,常常为皇族权贵治病,但他死活不愿意进入太医院,成为权贵的专门医生,而宁愿当个江湖游医。汉和帝问他为什么不愿意享受太医院医生的待遇,不愿意掌握政府的医疗资源,他回答说:那些权贵居高临下面对臣,臣给他们治病,总是压力很大(“心怀怖惧以承之”)。给他们看病,有四难:

  一、他们都很自信,臣给他们解释医药病理,他们多倨傲不以为然;

  二、给他们看病开药,嘱咐他们在将养期间有很多谨慎注意事项,他们不遵守,不听话,“将身不谨”

  三、他们养尊处优惯了,身子骨普遍虚弱不强,不能承受通常的药力;

  四、他们普遍好逸恶劳,治好了,很快就又生病了,反过来埋怨臣没给他们彻底治好。

  天下没有无失误的医生,天下人自己所承担的各类工作差错百出,而如何希冀医生百无一错。权贵们更是认为给他们治病,就不应该有差错,臣“重以恐惧之心,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在这种不正常的医患关系中,是看不了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代名医为何皆不愿入宫?太医生涯有哪些陷阱
人们所说的太医,除指在太医院任职的医官外,还应该包括那些地方举荐入都,供奉内廷的名医。他们侍候于君王左右,为“至尊”诊治疾病,遇有疑难大症,朝野瞩目,责任极重。可是历来皇帝后妃,大都养尊处优,每餐必膏腴杂陈,脯醢并荐,象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有损健康。身贵体弱,得病便不易治愈,反而责怪太医无能。太医进宫供职,有时须对内府官员、太监等纳以贿金,不如此他们便会从中作梗,处处设置障碍,因此,即使是那些精于歧黄之术的太医,由于多方掣肘,也难以一展身手。有的偶然幸中,医治见功,虽赏赉有加,荣耀异常,似乎可以平步青云,其实未必。甚至恩赐所入,尚不够贿赂之所出。加上宫禁之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有时太医則是首当其冲,难以逃脱。一药误投,生死所系,出了事故,要遭杀身之祸;所以有些名医把入宫视为危途,甚而闻讯远遁,希图一跑了之。真正官运亨通的极为寥寥,屈指可数。世间流传着“太医难当”的说法...
· 清代名医为何皆不愿入宫?
人们所说的太医,除指在太医院任职的医官外,还应该包括那些地方举荐入都,供奉内廷的名医。他们侍候于君王左右,为“至尊”诊治疾病,遇有疑难大症,朝野瞩目,责任极重。可是历来皇帝后妃,大都养尊处优,每餐必膏腴杂陈,脯醢并荐,象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有损健康。身贵体弱,得病便不易治愈,反而责怪太医无能。太医进宫供职,有时须对内府官员、太监等纳以贿金,不如此他们便会从中作梗,处处设置障碍,因此,即使是那些精于歧黄之术的太医,由于多方掣肘,也难以一展身手。有的偶然幸中,医治见功,虽赏赉有加,荣耀异常,似乎可以平步青云,其实未必。甚至恩赐所入,尚不够贿赂之所出。加上宫禁之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有时太医則是首当其冲,难以逃脱。一药误投,生死所系,出了事故,要遭杀身之祸;所以有些名医把入宫视为危途,甚而闻讯远遁,希图一跑了之。真正官运亨通的极为寥寥,屈指可数。世间流传着“太医难当”的说法...
· 清代名医为何皆不愿入宫?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历来皇帝后妃,大都养尊处优,每餐必膏腴杂陈,脯醢并荐,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损健康。身贵体弱,得病便不易治愈,反而责怪太医无能。太医进宫供职,有时须对内府官员、太监等纳以贿金,不如此他们便会从中作梗,处处设置障碍,因此,即使是那些精于歧黄之术的太医,由于多方掣肘,也难以一展身手。有的偶然幸中,医治见功,虽赏赉有加,荣耀异常,似乎可以平步青云,其实未必。甚至恩赐所入,尚不够贿赂之所出。太医,一旦一药误投,生死所系,出了事故,要遭杀身之祸;所以有些名医把入宫视为危途,甚而闻讯远遁,希图一跑了之。真正官运亨通的极为寥寥,屈指可数。世间流传着“太医难当”的说法,洵非虚言,其中甘苦,非个中人不可尽知。试看下例,太医治病之难可略知一二。网络配图(一)有些皇帝以知医自诩,对处方用药,动辄指责,太医纵操神技也只得勉为其难,遵谕施治。如光绪皇帝自幼体质瘦弱,成年以后则是疾病缠身,长期脾胃失调,且患有严重的滑精...
· 历史揭秘:清代的名医为什么皆不愿入宫?
历来皇帝后妃,大都养尊处优,每餐必膏腴杂陈,脯醢并荐,象这样的生活方式,自然有损健康。身贵体弱,得病便不易治愈,反而责怪太医无能。太医进宫供职,有时须对内府官员、太监等纳以贿金,不如此他们便会从中作梗,处处设置障碍,因此,即使是那些精于歧黄之术的太医,由于多方掣肘,也难以一展身手。有的偶然幸中,医治见功,虽赏赉有加,荣耀异常,似乎可以平步青云,其实未必。甚至恩赐所入,尚不够贿赂之所出。网络配图太医,一旦一药误投,生死所系,出了事故,要遭杀身之祸;所以有些名医把入宫视为危途,甚而闻讯远遁,希图一跑了之。真正官运亨通的极为寥寥,屈指可数。世间流传着“太医难当”的说法,洵非虚言,其中甘苦,非个中人不可尽知。试看下例,太医治病之难可略知一二。(一)有些皇帝以知医自诩,对处方用药,动辄指责,太医纵操神技也只得勉为其难,遵谕施治。如光绪皇帝自幼体质瘦弱,成年以后则是疾病缠身,长期脾胃失调,且患有严重的...
· 古代御医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为什么名医都不愿意入宫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御医都是什么水平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只要与皇家沾边,那都是无限荣耀的事情,可以说不管你从事各行各业,只要最后服务于皇家,就说明你在这个行业中已经处于顶级的水平了。在古代,大夫这个职业也不例外,如果你是民间的赤脚医生和你是为皇家服务的宫廷御医,那绝对是天差地别的。但是皇帝身边这些所谓的御医水平到底怎么样呢?答案是很一般。不要认为皇帝至高无上,就一定会得到最好的资源,历史上那些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虽然偶尔会接触到权贵,绝大多数时间都还是行走在民间的。也就是说这些顶级的资源恰恰都被老百姓所掌握着。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古代,能进皇家的太医院,其实也相当于进了官场,需要层层选拔,自然就需要层层行贿,到最后选进去的人不一定是医术最棒的人,但一定是家里最有钱的人。他们成为吃皇粮的人之后,就可以稳定的拿着国家的俸禄,但是这些俸禄还要不停地去打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