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己巳之变的胜利竟然是取决于君臣之间的信任度?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4
转发:0
评论:0
己巳之变的胜利竟然是取决于君臣之间的信任度?,己巳之变背景努尔哈赤在1616年的时候自立为可汗,三年之后开始向明朝发动

  己巳之变背景

  努尔哈赤在1616年的时候自立为可汗,三年之后开始向明朝发动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1629年清朝军队兵临北京城下,这场战争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己巳之变背景是什么呢?

  己巳之变形势图

  这场己巳之变的主战双方分别是以皇太极为主的后金,以及以崇祯皇帝为主的明朝。双方在这场己巳之变发起的时候,各自背景都并不相同。

  从后金方面的背景来看,由于皇太极的父亲,也就是后金的第一代可汗努尔哈赤在攻打山海关的时候病逝了,而皇太极虽然得到了汗位,也是在按照努尔哈赤之前定下来的攻击路线在打,但是他手里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集中,因为与他一起掌权的还有三位大臣,所以至少是在政治上皇太极是受着压制的,而打仗最需要的就是军事上的力量,但这个时候的后金其实已经因为长期征战导致四周都是敌人了,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想要继续攻打明朝的京都是很有难度的。

  另外,那个时期后金的经济背景也是一个大难题,因为饥荒的影响,难民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在这种各个方面都对他不利的大背景下,皇太极一方面做出要和明朝和谈的样子,另一方面快速出兵解决东西两面的争端,这个举措,就是在为之后的己巳之变打下一个基础。

  而己巳之变的背景在明朝方面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崇祯皇帝虽然从上位开始就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才能,但是他对军事方面的认知却并没有这么敏锐,明朝当时守边关的是袁崇焕,这个人在行兵方面是很有才能的,所以他曾经两次向皇帝上书,请求将蓟门安排重兵,但是都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

  以上这些就是己巳之变背景的简单描述了。

  己巳之变过程

  清朝原本的国号是后金,而在清朝还是后金的时候,皇太极率领的清军和明朝之间展开过数次大战,其中意义最大的就是己巳之变,也就是清军进攻京城的这场战争了,那么己巳之变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己巳之变经过

  己巳之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四步来看:第一,皇太极想要成功的夺得京城,就一定要突破长城,作为边塞地区的一到守护线,长城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皇太极最后决定从蒙古绕到长城边缘,对长城发动突袭并成功之后,后金部队很顺利的就走到了距离京城才150公里的遵化;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明朝方面的反应其实也并不慢,明朝大将袁崇焕迅速派兵前去遵化,但是他派去的兵马全部都在路上就被灭了,袁崇焕又立刻反应过来,亲自带兵去到蓟州,想截住皇太极的兵马,但是皇太极却带兵悄悄潜过去了,当袁崇焕得到消息的时候,皇太极就已经直奔京城而去了;第三,皇太极到达北京城外之后,就在他第一次发动进攻的时候,袁崇焕到了,第一次的交锋,后金损失严重,在双方的第二次交锋中,皇太极用了一招反间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明朝的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的忠心,从而打破对京城久攻不下的僵局,这个计谋最终成功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亲自拿下;第四,虽然袁崇焕这个明朝大将已经被拿下了,但是面对依旧守卫坚固的京城,皇太极看似是以失败告终,但其实,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这个时候能不能攻下京城就已经不是最要紧的了,于是后金军队开始向北撤退。

  己巳之变的过程,其实重点就是皇太极和袁崇焕双方的对决,而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没有输给皇太极,而是输给了君臣之间的不信任。

  己巳之变结果

  后金在1629年开始举兵向明朝国都京城,也就是北京展开进攻,而且一度兵临城下,这一大事件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己巳之变结果是什么?

  己巳之变中的袁崇焕

  己巳之变结果是后金并没有成功攻下北京,并在之后主动撤回北面,对于这个结果,看似北京是被明朝方面成功的守住了,而且还让后金撤了兵,这应该是一场明朝方面取得胜利的战斗,但事实上并不是。己巳之变中,双方有两个最主要的人物,一个是后金的可汗皇太极,一个是明朝的大将袁崇焕,一方攻一方守,两个人最终结果却完全相反,皇太极当然是率兵回了北方,而袁崇焕则是被明朝崇祯皇帝下令压进了大牢,袁崇焕的入狱,可以说给明朝方面带去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作为明朝还能拿得出手的几名大将之一,袁崇焕的本事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多次打败过后金,但最终这位战功显赫的将军,还是没有得到他所效忠的皇帝的信任,而袁崇焕被压进大牢的时机,其实对皇太极来说也是很有利的,他所攻打的辽东地区,因为没有了主将而逐渐溃散,所以皇太极才能继续领兵在北京附近进行掠夺,虽然最终并没有成功将北京攻下,但因为在中途得到自己打下的数座城市又回到了明朝手中,于是皇太极又对这些城市重复的进行了一遍攻打,并都留下了满人看守,即使是在战争中,皇太极也没有忘记对明朝官员进行招降,更重要的是,就在1630年的八月,袁崇焕被皇帝下令处决了。

  《明史》对这场己巳之变结果其实早就有了定论,明朝输了,因为可以守住明朝的人却被明朝的皇帝亲自下令杀了。

  己巳之变的评价

  后金在1629年开始举兵向明朝国都京城,也就是北京展开进攻,而且一度兵临城下,这一大事件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世人是己巳之变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己巳之变形势图

  明朝在己巳之变后,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原因就是在这场战争过后,明朝的官员损失很大,单是战死和被俘的武将就有六名,更不用说还有被崇祯皇帝亲自下令斩杀和下牢的官员了,另外,京城周围建起来的防御系统,几乎全部都遭到了重创。在后金退回北方后,并没有吸取总结己巳之变的经验和教训,反而开始了内乱,整个明朝上下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皇帝更是下令斩杀了可以和后金一决上下的大将袁崇焕,就连内阁的官员也都遭到了大批革职,新上任的则是一批奸臣。从这些可以看出当时的明皇帝在面对外敌时的无能和昏庸,明朝气数已尽,己巳之变也是起了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可是己巳之变中,无数的财宝被劫,无数的人民被杀,可以说只要是后金军队到达的地方,就一定是生灵涂炭,这次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而己巳之变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反思。可能有些人会为皇太极的那并不高明的计谋拍掌叫好,也会有很多人,为袁崇焕的死感到唏嘘哀叹,可能还会有些人在想,如果己巳之变没有发生,如果袁崇焕不死,那么明朝还会延续下去吗?从表面上看,是袁崇焕的死,导致了明王朝的快速灭亡。其实,即便没有己巳之变,即便袁崇焕还活着,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因为明王朝在那时已经不得人心,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所以说世人在评价己巳之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来看,不可绝对的批评或赞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己巳之变
开端崇祯二年(1629年),蒙古与女真发生严重饥荒,蒙古诸部请求袁崇焕开粜互市,后崇祯严令只准按口换粮。同年六月,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出使辽东,认为这是偷袭女真的最佳时机,同时,王怀达、陈国威二人又预料到了指出了皇太极的军事行动,但袁崇焕虽然没能采取行动,仍上奏称及后金会绕道蒙古进攻明朝。十月,皇太极在“屈尊”与明蓟辽督师袁崇焕议和失败且毛文龙已死的情况下,兵行险招,“暗度陈仓”,发生了清军兵临京都城下的“己巳之变”——后金约十万精兵,在皇太极率领下,绕道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直迫明都;11月18日,女真大军兵临北京城城下,北京戒严,兵部侍郎王洽急调各路勤王军保卫京师。入卫京师袁崇焕得知爱将赵率教阵亡、遵化陷落的消息,急行军三百余里,比清军早到二天,九千骑兵有四千人掉队,步兵不能兼进,崇祯立即召见,大加慰劳,赐御膳和貂裘,袁崇焕请求让疲惫的士兵入城休整,却没被批准,只好驻军北京广渠门外。两日
· “己巳之变”是谁发动的?“己巳之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己巳之变”是谁发动的?“己巳之变”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公元1629(崇祯二)年十月,正处于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全力整顿内政、定“逆案”,以清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势力之际,新任后金大汗皇太极亲率大军,绕道原察哈尔蒙古所管辖的势力范围,经科尔沁大草原,由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等处分兵越过明朝边境,趋于明遵化重镇。在攻下遵化之后,皇太极立刻率领八旗铁骑直扑京师。在此危急存亡之际,明廷被迫宣布京师,并向全国各地驻军紧急发送“驰援”的信号,在这里边,当然也包括正在兢兢业业的执行着之前亲自在崇祯皇帝面前许诺的“五年复辽计划”的兵部尚书袁崇焕。(史称:己巳之变)事实上,在“己巳之变”爆发的前一年,皇太极就开始不断对西部的察哈儿蒙古势力进行大规模用兵,其目的便是为了以武力迫使林丹汗退出西喇木伦河之外,给后金的八旗铁骑腾出一条能够避开山海关防线直通京师的进军路线。单凭这一点也可推...
· 解析己巳之变是不是皇帝不信任袁崇焕吗?
努尔哈赤在1616年的时候自立为可汗,三年之后开始向明朝发动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1629年清朝军队兵临北京城下,这场战争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己巳之变背景是什么呢?己巳之变形势图这场己巳之变的主战双方分别是以皇太极为主的后金,以及以崇祯皇帝为主的明朝。双方在这场己巳之变发起的时候,各自背景都并不相同。从后金方面的背景来看,由于皇太极的父亲,也就是后金的第一代可汗努尔哈赤在攻打山海关的时候病逝了,而皇太极虽然得到了汗位,也是在按照努尔哈赤之前定下来的攻击路线在打,但是他手里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集中,因为与他一起掌权的还有三位大臣,所以至少是在政治上皇太极是受着压制的,而打仗最需要的就是军事上的力量,但这个时候的后金其实已经因为长期征战导致四周都是敌人了,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想要继续攻打明朝的京都是很有难度的。另外,那个时期后金的经济背景也是一个大难题,因为饥荒的影响,难民可以说是...
· 己巳之变的详细经过?以及进攻路线
突入长城皇太极吸取进兵宁远(今辽宁兴城)、锦州兵败的教训,放弃强攻宁、锦坚城的方略,于1629年(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十月初二,皇太极取道蒙古,以蒙古喀喇沁部骑兵为向导,亲率八旗大军,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突袭明长城蓟镇防区的脆弱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破墙入塞,进攻北京。十月二十六日,八旗军东、西两路,分别进攻长城关隘龙井关、大安口等。当时蓟镇“塞垣颓落,军伍废弛”,后金军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抵抗,顺利突破长城。十月二十七日从喜峰口破口,破口之后,直趋京师地路线只有一条,就是从喜峰口到遵化、从遵化到蓟门、从蓟门到三河、最后是通州,然后直抵京师城下。三十日,兵临遵化城下。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300里。十一月初一日,京师。然而在二十七日后金军大举进入边墙后,遵化和三屯营两个重要地军事要点就已经暴露在后金军地兵锋之下,但二十八日全天,后金军只行进到距离喜峰口二十里...
· 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大梦被皇太极戳破: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发生的背景:历史学家通常把皇太极于崇祯二年(1629)的第一次入口征掠称为“己巳之变”。这次战役在明清易代史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从宏观上来说,它标志着双方战略形势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明朝的堡垒推进、经济封锁和外交联盟政策都在此役后逐渐瓦解,永久性地失去了战略主动。从微观上来说,此役又带出了好几个关键的话题:如督师袁崇焕之因反间而被逮杀;如山、陕、甘等地勤王军之哗变,成为明末农民起义之关键力量;如崇祯又被迫再次加饷,终于陷入财政死循环;甚至因为此役的缘故,九边严防北寇,西北等地得不到米粮接济,饥民大起,从而使得无业游民李自成得以起事,最终成为明朝之掘墓人。种种前因后果,皆在这次事变中交错缠结,令后来读史者叹惋不已。这次战役从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七日金兵入口开始,直到崇祯三年五月底阿敏等人全数退出关外为止,历时七个多月,本文按各种史料略述其发生的背景情况。天启六年(1626)八月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