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萧衍的成迷佛教导致后来的灭佛运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6
转发:0
评论:0
萧衍的成迷佛教导致后来的灭佛运动?,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

  


  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

  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

  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公元502年,在萧衍的一步步精心布局下,南朝群臣请求齐和帝萧宝融退位让贤;公元502年四月,萧衍登记,成为南梁第一代帝皇。萧衍成为皇帝后,勤于政务,日理万机,但是后期因为“侯景之乱”,失了国都,自己也死于台城,谥号武皇帝。

  达摩与梁武帝对话

  菩提达摩在佛家有很多传说故事,有一则就是菩提达摩与梁武帝的对话。梁武帝十分痴迷于佛法,他在担任皇帝期间,数次出家研究佛学。在梁武帝的推动下,佛学具有很高的地位。除此之外,梁武帝还用了大量的钱财来修建寺庙,供养了很多佛家人士。

  


  梁武帝接触的佛学作品都是由巴利文翻译而成,作者便是菩提达摩。传说,菩提达摩花费了三年时间来到了中国,梁武帝得知后亲自迎接了菩提达摩的到来。随后,梁武帝就佛学问题讨教了菩提达摩。

  梁武帝告诉菩提达摩说,自己在南梁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庙,并且让佛家弟子翻译了佛学经典著作。以弘扬佛法来说,自己算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便问菩提达摩,自己既然做了这么多有功德的事情,那么这些功德会有多大。菩提达摩回答梁武帝说,这些功德看似很多,但是都不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实际来看并没有功德。随后,梁武帝又问菩提达摩,怎么做才会获得真实的功德。菩提达摩回答说,不要以功利和刻意的心态去做一件事,就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随后梁武帝又问了菩提达摩几个问题,达摩认为梁武帝的资质有限,便前往洛阳。几天后,梁武帝将自己与达摩的对话告诉了志公禅师,志公禅师让梁武帝将达摩请回来供养。随后,梁武帝派遣了大量兵马去找达摩,达摩早已扬长而去。

  梁武帝灭佛

  梁武帝萧衍,他并没有灭佛,但是灭佛确实因他而起。

  


  据记载,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史上第一个笃信佛教的皇帝,甚至有人称之为菩萨皇帝。菩萨皇帝梁武帝对佛教的推崇已经到了事事亲为的地步,据史料记载,南梁时候,帝都的佛教寺庙有五百多座,而且建造得都极其华丽,有和尚和尼姑十几万人,可见当时的寺庙规模有多大,信徒有多庞大!而我们的梁武帝也是其中一个,梁武帝潜心研究佛法,甚至,在公元527年,梁武帝脱下皇袍,去寺里做了三天和尚。而后似乎是做和尚做上瘾了,三番两次的出家,甚至举行“四部无遮大会”,更是为了配合出家人慈悲为怀的佛法理论,多次大赦天下。最后一次出家达三十七天,国不可一日无君,朝廷集资一亿将梁武帝赎回!

  大概是梁武帝研究佛法,所以变得太慈悲,晚年的梁武帝不仅自己,还要求百姓,甚至不许百姓用牲畜来祭祀。不仅如此,因为投入了太多精力在佛法上,梁武帝已经没有再多的精力处理朝政,任用的大臣也越来越糊涂,对忠臣更是苛刻。勤于政事的梁武帝已经成为历史,此刻的梁武帝已经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老人,对国事的不上心和多次错误的决定终于招致“侯景之乱”,梁武帝失了都城,被,最后死在台城。

  后世皇帝吸取梁武帝的教训,实施灭佛的活动,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梁武帝兴佛而招来后世皇帝的灭佛,不知是对是错。

  梁武帝之死

  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十分信奉佛法,他不仅爱读佛学经典,而且在吃穿住行方面以佛家俭朴素主义严格要求自己。梁武帝登基后,他一心为政,为南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谓国库充盈,百姓们安居乐业。

  


  后来,梁武帝痴迷于佛法,为了大兴寺庙,他挪用国库。甚至屡次出家,百姓们又称他为“菩萨皇帝”。晚年时候,梁武帝更是无心兼顾朝廷中政事,如果有王孙贵族犯了法,他也以宽容的心包容他人的过失。

  公元547年,东魏大将侯景来投靠南梁,大家都知道侯景是位不折不扣的小人,很多国家都不接纳他。梁武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接纳了侯景,并任命他为大将军。随后,梁武帝准打算和东魏讲和,以救困在东魏的侄子萧渊明。侯景知道后,为了自保便准备起义。梁武帝为了对付叛军,让萧正德率兵攻打侯景。侯景借机让萧正德做他的内应,俩人推翻南梁政权后,侯景拥护萧正德为皇帝。于是,萧正德派了数十艘大船帮助侯景。侯景率兵渡过长江和秦淮河后,便把萧正德杀死了。侯景率兵攻入建康后,将台城包围了起来。梁武帝手下的士兵们惧惮侯景的军事实力,都不敢与侯景对战。梁武帝在台城内看到眼前这一切景象,才幡然醒悟,可是后悔已经迟了。他被困在台城内,整天没有食物裹腹,加上年事已高,很快就被饿死了,享年86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朝萧衍是怎么称帝的?一心向佛导致国家灭亡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国号梁,以萧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国号为梁。因皇室姓萧,又称萧梁。梁武帝萧衍,是史上著名的前明而后昏、晚节不保的君主。他在位的四十八年,是整个南朝数百年历史里,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被称为“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的“天监之治”。然而也正是他的统治末期,引狼入室,养寇贻患,造成给江南社会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的“侯景之乱”,不但让他自己身死国灭,更令南朝国力大损,元气大伤,此后被北方政权吞并,成为大势所趋的定局。萧衍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从血缘上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他们都是东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
· 佛教僧侣何时不再吃肉?佛教皇帝萧衍严格戒律
徐志摩的一生,就像夜空划过的流星,虽然璀璨夺目,但只是短短的一瞬,就匆匆消失了。就在人们众口一词的悲伤、惋惜和嗟叹声中,有人说出了这么一种声音:“志摩的死,就志摩本人而言,是身体的不幸,却是精神上的大幸。”说这话的人,是徐志摩亦师亦友的胡适。如果用胡适的话来评价历史上的一个毁誉参半的帝王,却恰如其分。这个帝王,就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萧衍的前半生,论文论武,都称得上是世之楚翘;可是,他的后半生,却无比昏庸,智商倒退,崇佛信佞,识人不明,终于国灭身死,令人不胜唏嘘感叹。萧衍是南兰陵中都里人,即现在的江苏武进县。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而萧道成,居说是汉初名相萧何的后人。也就是说,萧衍也是萧何的后人。萧衍自小聪颖,博学多才,和沈约、谢朓、范云等人并称为“竟陵八友”。沈约是后来《晋书》、《宋书》、《齐纪》等书的编著者,在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谢眺的诗名很高,是唐...
· 梁武帝萧衍对中国佛教的传播有何深远影响?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把持朝政的王融赐死,将皇位传给玩世不恭的萧昭业。果真如此,而后,萧昭业为萧鸾所废,萧衍辅佐萧鸾坐稳皇位,即齐明帝。公元495年,萧鸾掌权两年后,北魏孝文帝出兵攻打南朝,萧衍随军出征。在樊城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人马,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为日后夺权谋划。齐明帝萧鸾在位五年即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暴虐成性,斩杀大臣,很快失去了民心。萧衍借机征讨,各地官员纷纷归顺。而后萧衍与南康王萧宝融联合,并拥护萧宝融做皇帝,也就是后来的齐和帝。二人夺得天下,将萧宝卷贬为东昏侯。自此,萧衍一人之上...
· 李漼痴迷佛教达到巅峰
懿宗除了喜好吃喝玩乐,大手大脚的花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爱好,那就是崇佛。懿宗在位期间崇尚佛教,其中他的第六次奉迎法门寺佛骨,将唐朝帝王崇尚佛教推向了巅峰。唐朝从唐太宗时期,首次开启法门寺地宫展示佛骨之后,在之后的尚宗、武则天、肃宗、德宗、宪宗和懿宗六位皇帝等都举办过大规模迎佛骨入洛阳或长安的佛教活动。而懿宗举行的这次是迎佛骨仪式中规模空前,耗资最多的。人在极度恐前途未知的情况下,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把命运交给上天来安排,懿宗也不例外。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懿宗无可避免的生病了,而且多方治疗都没有效果。在疾病威胁的恐惧下,懿宗感觉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把国家的前途以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佛祖的手中。为了能让佛祖他老人家多给自己留些时日,懿宗准备迎奉佛骨舍利。皇上胡闹,大臣们可不能跟着皇上胡闹,因此懿宗准备迎奉佛骨的诏书一下来,朝中的一部分大臣就开始极力劝阻了。这些大臣认为皇上的这个做法并不妥当,不仅劳民伤财...
· 讲历史——从汉末佛教到中古佛教的转变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之际,这五十年间,佛教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最明显的是讲经受到了重视。人们过去接触佛教主要是通过仪式、祭拜,将佛教当作仪式性的信仰。但到笮融时,人们积累了更多的对佛经的认识,知晓了佛经在佛教中的关键地位。佛教的传统中,有阿毗昙或阿毗达摩(Abhidhamma)这个概念,指的是传讲佛所说之法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与印度人对数、数学的重视有关,阿毗昙基本上以整齐的数字排列来呈现佛理。“四正谛”“五阴”“五识”等,都是以阿毗昙的形式呈现的。阿毗昙进入中国,由安清(安世高)翻译了《阴持入经》,开头便是:佛经所行示教诫,皆在三部为合行。何等为三?一为五阴,二为六本,三为从所入。五阴为何等?一为色,二为痛,三为想,四为行,五为识,是为五阴。色阴名为十现色入。十现色入为何等?……首先说明佛经的道理,分成三部分,分别是“五阴”、“六本”和“从所入”;接着交代“五阴”是“色”“痛”“想”“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