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7
转发:0
评论:0
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司马昭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像国家的江山是他辛苦打下来

  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司马昭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像国家的江山是他辛苦打下来的,所以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开国皇帝,可以是意外的是他用尽一生都没有称帝,尽管司马昭的后人都给他追谥了帝号,但追谥和称帝始终是两回事。那为什么司马昭不称帝呢?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知道司马昭还在世的时候就消灭了蜀汉,并且还掌握了魏国的实际大权,可以说,当时的司马昭实际上已经是拥有当时江山的三分之二了。据相关历史表明,司马昭是在265年去世的,而他的儿子司马炎也就在那一年登基称帝并建立晋朝。

  在晋朝的皇帝,甚至包括西晋和东晋的皇帝中,没有一个能力是行的,像什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些个事件都让百姓们饱受战乱之苦,有苦说不出。所以可以说,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糟糕的一个王朝。但换一个方向想一下,如果司马昭能称帝或许至少能够给晋朝留下一点辉煌的时期,司马昭的德行可能不怎么样,但他的能力却可以,而且司马昭的能力应该远远超过晋朝的所有皇帝。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

  还有一种猜测就是,司马昭当时的确都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条件,只可惜的是,他去世的太早了,历史上他是在265年就去世了,如果他能够再多活几年的话,说不定他肯定会称帝的。当然之前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讨伐四方,也许就是这样,就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考虑称帝了。

  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权臣,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在他青年的时期就追随他的父亲司马懿征战四方。也是在长期的戎马生涯,造就了他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干。那么历史上关于司马昭之心的歇后语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对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这句歇后语来说,它出自于《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野心是非常明显的,是被人所知道的。对于这句话是当时司马昭准备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打算权倾朝野,而他实际上是要篡位,虽然他不说,但是他的行为和野心却被人们知道。因此这句歇后语才会被记录下来,被大家广为流传。

  而对于这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歇后语,其背后的史实是这样的:

  当时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后来司马懿尽诛曹爽,得到了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 废除了皇帝曹芳,另立曹髦为帝,后来司马师病重,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着要取代曹髦。而曹髦也知道自己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于是打算干掉司马昭。之后便召集来自己心腹大臣,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要同你们一起讨伐他。”谁知这一行为被司马昭得知,于是秘密的就把曹髦杀掉了。也就是这样,人们就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什么司马昭至死都没有称帝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在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昭生前,已经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不仅间接杀了曹魏皇帝,更派遣钟会、邓艾等人消灭了蜀汉。不过,终其一生,司马昭的最高爵位只是晋王。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掌握曹魏大权后,为何至死都没称帝呢?一首先,在司马昭之前,司马懿和司马师虽然掌握了大权,不过因为曹魏内部还存在较强的反对势力,加上蜀汉和东吴的侵扰,所以缺乏称帝的良机。但是,就司马昭来说,完全是有机会篡位称帝的。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昭到死都没有称帝,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方面,司马昭和父亲司马懿、兄长司马师一样,都是曹魏的臣子。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在司马...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有称帝之心为何不称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本上被司马氏所掌控。魏少帝刚刚即位时就有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来辅助朝政。后来司马懿看曹爽很是不舒服,于是暗中将他杀害,自己掌握了大权。没过多久,司马懿死后,就由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了将军的职位。于是朝中大权再一次掌握到了司马师和他的弟弟司马昭的手中,即便后来更换了皇帝,司马师死后,但基本上的所有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中。司马昭生性阴险和狡诈,有极度高的权力欲望,虽曹髦是皇帝,但是没什么势力,很是忌惮司马昭,一早就知道他有篡夺帝位的野心。直到有一天皇帝受不了了,打算召集几位大臣一起来商量对策。对大臣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就连过路的人都知道他的野心。我不能够坐以待毙,一定要趁他动手前动手。”而大臣们认...
· 烽火三国——司马昭之心
?从王凌到毌丘俭、文钦,再到诸葛诞,淮南先后三叛,都可以看作是曹氏与司马氏之争的延续,随着曹芳被废和诸葛诞的失败,“曹马之争”已经进入尾声。但这并不意味着斗争再也没有波澜了,少帝曹髦成为这场斗争的新主角,与前任曹芳不同,曹髦是个精力旺盛、十分活跃的年轻人,他经常把那些有学问的大臣们集中起来,跟他们谈论经典、评价前代得失,这些大臣惊讶地发现,曹髦的学问和见解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曹髦跟他们这些素以饱学著称的人在一起谈论丝毫不怯场。曹髦经常在太极殿东堂宴请侍中荀、尚书崔赞、袁亮、钟毓、中书令虞松等人,曹髦和他们边吃边聊,有一次他们最后聊到了前代帝王的优劣,曹髦对荀等人说:“夏在位时已呈衰败之象,相在位时被人杀害,只有少康聚集夏的遗老遗少,光复禹的功绩,另外还有高祖皇帝,他拔起于陇亩,驱帅称豪,消灭了秦王和项羽,包举宇内。少康和高祖皇帝才略不同,但都是举世大贤,按照他们的功德,谁该排在前面呢?”荀...
· 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曹髦为什么不召见设计杀之?
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曹髦为什么不召见设计杀之?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如果想分析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曹髦和司马昭的身份。曹髦(公元241-260年),字彦士,谯(今安徽亳县)人,魏文帝曹丕之孙。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第四代皇帝。司马昭(公元211-265年),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是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之弟。同时也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的一大权臣。那么作为正牌皇帝的曹髦,必然清楚司马昭的反叛之心。他为什么不在司马昭觐见之时杀掉他,而是选择亲率宫中几百侍卫攻打司马昭呢?其中又有什么难言之隐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第一,曹髦自身年纪尚轻,在朝中根基尚浅,难以保证能在朝堂上杀死司马昭。曹髦身为魏文帝曹丕之孙、少帝曹芳的堂兄,虽然身为高贵乡公,但他的地位却并不算高。再加上他长期住在邺城,消息闭塞不灵通,自然无法接触到外界的权力中心。而在曹芳被废后,司马昭便选择立曹髦为帝...
·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经济发展快,实力最强,但大权却逐渐落入到马氏家族的手中。曹丕建立魏国时,得到了大将司马懿的支持,曹丕死后,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专权时,篡位野心日益显露。世人纷纷评价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什么说他的心思很多人都知道,这有什么依据吗?司马昭年少的时候经常跟随父亲在战场上征战,可以说司马昭是个有勇有谋之人,但是为人在权利的争斗中,也是丝毫不留情的狠角色。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封晋公。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