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荀攸献十二奇策给曹操 荀攸的性格和品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7
转发:0
评论:0
荀攸献十二奇策给曹操荀攸的性格和品质,三国荀攸三国荀攸,出生于公元前157到214年,他是现如今的河南许昌人士

  三国荀攸

  三国荀攸,出生于公元前157到214年,他是现如今的河南许昌人士。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荀攸跟随曹操,是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也是曹操另一个谋士——荀彧的侄子。荀攸被曹操成为了“谋主”,擅长克敌战术和军师的策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荀攸的能力。

  荀攸图片

  荀攸掌权时期曾任命为黄门侍郎,因为暗杀董卓失败后被抓入监狱。荀攸出狱后便弃官回家。但是在曹操迎接天子入京城的时候,荀攸的机会来了,他被曹操任命为军师。荀攸非常聪明的把握了这次机会。随后帮曹操出谋划策,在曹操讨伐吕布的时候,荀攸见情况不对,便叫曹操退兵。随后曹操讨伐袁绍的之时,荀攸想到的就是断绝袁绍的粮草,便派徐晃烧了袁绍的粮草,随后曹操一举拿下了袁绍,立下了大功。荀攸帮助曹操打赢了好多场战争,并帮助了曹操建立了魏国。曹操成王之后,便封了荀攸为尚书令。在公元214年,荀攸在跟曹操讨伐的路上去世。可见荀攸的生平跟随着曹操立下了无数次汉马功劳,被曹操十分的赞赏和喜爱,也被曹操任命很多官职,一步一步的升了上去,荀攸病死之后,被追封了敬候。

  三国荀攸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的智谋非常高,多次帮助曹操化险为夷,也难怪曹操如此的重视他了。三国荀攸的一生都是在戎马中度过,他是魏国的功臣,所以即使是逝世后,曹操依旧尊敬他。

  荀攸怎么读

  荀攸是三国时期一位出名的策略家,主要擅长军事方面的谋划。那么提到荀攸这个名字,起初可能许多人对这个名字的读音都比较模糊,不知道正确的读法。那么荀攸这个名字到底是怎么读呢?

  荀攸图片

  荀攸的拼音读作xun you,第一个字是二声,第二个是一声。在了解了荀攸这个名字的具体读法后,再了解一下字的结构及其含义。荀字是上下结构,攸字是左右结构。荀字在三国时期是一个大姓,有尊贵的象征。因为攸字的组成有流水的含义,而且十分平稳,通过这个含义可以体现出来他一生在官场上的状况,虽然有过小的波折但总体上还是十分平稳的。荀攸在工作中脚踏实地,使自己有了提升。除此之外攸字有一个意思就是安宁闲适的意思,这个含义也很符合荀攸的生活状况,因为荀攸虽然在军事上很有才能也得到了曹操的欣赏,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十分骄傲反而依旧过着十分低调的生活从不张扬。所以通过对荀攸名字含义的一番解释后,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荀攸的一生,他的名字也十分符合他的生活状况。

  所以说关于荀攸怎么读这个问题其实是不难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名字中每个字的结构及其含义就会对他的一生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因为名字就是一个人的象征性的代表。

  荀攸奇策

  荀攸是曹操的军师,前后为曹操献过十二奇策,这十二奇策可谓是精妙绝伦,简称为“荀攸奇策”。

  荀攸图片

  历史上吕布被捉,当时荀攸献给曹操一计,就是用水淹了下坯,谁知吕布喝醉酒大睡,下坯被抓使得吕布也被活捉。再有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荀攸献策烧了袁绍的粮草,并接受了许攸的投降,这才使得官渡之战,曹操取得了胜利。荀攸看似像郭靖一样笨拙,敦厚,其实很是精明,思维很严谨。

  这样厉害的人才,曹操肯定不会错过,对荀攸也是相当重视,而曹操对了荀攸的计谋更是相当佩服。之后,荀攸向曹操屡屡献计,曹操遂采纳之。历史上总是说,曹操很杰出,熟不知他背后还有一如此风云人物,荀攸。

  同是在曹操手下施展抱负,平日里,属荀攸与钟繇的交情最好。偶尔荀攸献的奇策,多半会与钟繇一起商量,随后才有了这荀攸奇策十二条。具体是哪十二奇策,外人应该是不知道的,最熟悉这奇策的人,莫过于钟繇了。钟繇曾想过把荀攸奇策编成书赚些银两。但是老天不给计划,钟繇的白日梦终究是落空了,因为在书籍还没有整理成册,他就去世了。等于说呢,钟繇把荀攸的奇策带进去了自己的坟墓,后人想一睹荀攸奇策风采,学习战术策略,终究是不能实现了。不得不对荀攸奇策充满了遐想,这十二条究竟是做什么的呢?有哪些策略呢?所以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

  荀攸的性格和品质

  谈到荀攸的性格和品质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通过一个故事来了解荀攸的性格和品质。

  荀攸图片

  荀攸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祖父手下的一个官员和平常人有所不同,因为他的神情很慌张,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做了什么不应该做的事情导致这样的,可是家里人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但是荀攸却发现了,于是他便向家里人说明情况,最后通过仔细的盘问,确实这个官员犯了错是想隐姓埋名来逃过官府的追捕。于是家人对荀攸的洞察力都十分钦佩,因此荀攸名声从小就开始流传。通过这个故事体现了荀攸的性格和品质中严谨的一面,而且十分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荀攸是一个十分有计谋策略的勇敢的人,因为他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荀攸在长大后因为他出众的才能很被曹操看中,于是便在曹操的手下工作为曹操办事,在工作中他十分认真也体现出了他踏实诚恳的性格品质,但荀攸给人外在的表现是十分懦弱胆小的,但其实内心是十分勇敢而且十分有头脑的,否则他也不可能得到曹操的称赞。荀攸凭借自身的才能为曹操想出来许多好的策略,使得曹操赢得了多次胜利,可是事后他却不把功劳加在自己的身上,而是说这是曹操的功劳。由此可以看出荀攸是一个不为名利,低调谦逊的人。

  所以综合以上的叙述可以知道荀攸的性格和品质,他是一个有智谋且勇敢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十二奇策”。我们从《荀攸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是这一句话:“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不得尽闻”这一句话写得颇有味道,关键在于这个“尽”字,也就是说,荀攸的“十二奇策”有部分还是保存流传下来并为同僚所知的。可是,又有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保存下来的“十二奇策”有哪些内容?笔者认为,这就必须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同时,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如果“十二奇策”存在,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图片来源于网络笔者翻阅了《武帝纪》和《荀攸传》,针对荀攸的生平,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荀攸的早年经历和之后在曹魏阵营中的位置,“十二奇策”不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经验和方略,而应该主要是关于曹魏...
·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他的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十二奇策”。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从《荀攸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是这一句话:“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不得尽闻”这一句话写得颇有味道,关键在于这个“尽”字,也就是说,荀攸的“十二奇策”有部分还是保存流传下来并为同僚所知的。可是,又有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保存下来的“十二奇策”有哪些内容?笔者认为,这就必须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同时,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如果“十二奇策”存在,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笔者翻阅了《武帝纪》和《荀攸传》,针对荀攸的生平,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荀攸的早年经历和之后在曹魏阵营中的位置,“十二奇策”不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经验和方略,而应该主要是关于曹魏...
· 荀攸和荀关系
荀攸与荀是从叔侄关系,荀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年长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是保皇派的,荀攸姑且称之为实务派的,和华歆、王朗一样。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钟繇三颍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肱股。其中荀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全尽萧何之能,并多有战略性建议;钟繇任司隶校尉亦长达十余年,督关中古二都,确保曹操身后平安,后又为大理、相国;荀攸则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期间除了参与军事谋议,还负责军中典选举、刑狱及监军的任务,其功和能虽不及荀,但绝对是要高于钟繇、程郭,有曹操评价二荀言:“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于是有了荀令君、荀军师一说,荀攸也为尚书令,曹操又言:“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二荀令君便成了时人的一段佳话。由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和右军师毛d...
· 荀攸和荀彧什么关系?荀攸与荀彧两人怎么死的
导读:荀攸与荀彧是从叔侄关系,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长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彧是保皇派的,荀攸姑且称之为实务派的,和华歆、王朗一样。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彧、钟繇三颍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肱股。其中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全尽萧何之能,并多有战略性建议;钟繇任司隶校尉亦长达十余年,督关中古二都,确保曹操身后平安,后又为大理、相国;荀攸则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期间除了参与军事谋议,还负责军中典选举、刑狱及监军的任务,其功和能虽不及荀彧,但绝对是要高于钟繇、程郭,有曹操评价二荀言:“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于是有了荀令君、荀军师一说,荀攸也为尚书令,曹操又言:“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二荀令君便成了时人的一段佳话。由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
· 荀攸功绩:曹操为何认定荀攸才是曹营的第一谋士
在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心中,曹魏第一谋士是郭嘉,其实不然,正史当中真正被时人认可,建立众多功勋的曹魏谋士乃是荀彧、荀攸两位。在《傅子》(作者为曹魏名士傅玄)有记载:“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者也。’”在傅玄看来,汉末三国以来,有能够称得上大贤,称得上真正的君子的只有两位,那就是荀彧和荀攸两叔侄。而荀彧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仁德。曹操常年在外领兵,将朝中日常事务交给荀彧管理,荀彧能够以仁德行事,选拔人才公平公正,对曹操能够直言进谏,不阿谀奉承,面对危急情况出谋划策应对得当。傅玄赞叹,当年孟子曾经说五百年之后当有王者兴起,当时必然会有贤人出山辅佐君王,那说的就是荀彧啊。荀彧是当之无愧的曹魏第一重臣。不过,荀彧就仿佛刘邦时代的萧何,更多的是在后方管理朝政,常年追随曹操出征的还是荀攸。《三国志》记载:“是时(官渡之战)荀攸常为谋主。”曹操一统北方最为重要的战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