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典故:伯仁是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42
转发:0
评论:0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典故:伯仁是谁?,东晋时候王氏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的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兼荆州刺

  


  东晋时候王氏是一个豪门大族,王导的一个亲兄弟叫王敦,时任江州牧,兼荆州刺史。在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很不买朝庭的账,不仅对中央的命令置若罔闻,而且偶尔还直接跟中央对着干。此时晋元帝宠信刘槐刁协两个人,对这两个人言听计从。王敦自认为水平高过刘槐刁协,却偏不重用,大为恼火,于是起兵造反,两万精兵,从武汉直扑南京,晋朝中央大惊。

  此时刘槐向晋元帝建议,将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杀光。晋元帝不知如何考虑的,并未立即同意。即便如此,王导听了,也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亲自到晋元帝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是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人,到皇宫门口站着,以示清白,没有通敌。

  这时,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王导便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叫住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但周顗却好像听不到那样直入宫中。但入宫后则向皇帝司马睿表示王导忠诚,恳切地要求司马睿不要诛杀王导,司马睿听从。后周顗在内饮酒至醉,出来时王导又叫唤周顗,但周顗又不理他,更说:"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王导见周伯仁如此表现,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于是心里暗恨周伯仁。回府后周顗又再次上表营救王导,言辞甚切。

  周顗伯仁

  王敦率领二万精兵打得刘槐几万大军一败涂地,很快就占了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一边连忙打发刘槐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王敦如愿以偿做了大官。后来王敦问王导周顗是否应当三司,王导不答;再问王导周顗应否任尚书令和仆射,王导又不答;最后王敦说若两者皆否,就是要杀了他,王导也不答。就是这三次不答,王敦直接将周顗杀害。

  叛乱平定后,王导重新掌权,在中书省浏览官中以前的文件,无意间发现周顗申救自己的奏章。他这才知道,那天周顗进宫见皇帝,细述王导的忠君爱国,认为决不可错杀忠良,直到皇帝听从他的建议。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古今已经广为流传,意指承认犯了"无心之过",而由此心中带有歉疚。它表现了中国古代君子有道德自责、承担责任的勇气,不惜为此一生将背上沉重的内疚包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闷骚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连雷锋都知道,做了好事要写在日记本里~

  伯仁是谁?

  周顗(yǐ)(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敢进忠言而被朝廷重用,天性宽厚仁爱遂被敬重,王敦之乱时被王敦杀害,终年54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于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周顗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安东将军周浚曾参与灭吴的统一战争,立下战功,被封为武城侯。周顗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为当时的名士们所推崇。魏晋时期选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中央、地方可以自行聘任官员。但无论是地方郡县怎么征召周顗出来做官,他都一一拒绝。周浚死后,作为长子的周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秘书郎等职。之后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出任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避难江东。而琅...
·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指谁?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那么这句流传一千多年的谚语中的“我”是谁?伯仁又是谁?这里面又有着怎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原来“伯仁”真实姓名叫周顗(yǐ),字伯仁,出生于269年,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周顗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父亲安东将军周浚曾参与灭吴的统一战争,立下战功,被封为武城侯。周顗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为当时的名士们所推崇。魏晋时期选官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中央、地方可以自行聘任官员。但无论是地方郡县怎么征召周顗出来做官,他都一一拒绝。周浚死后,作为长子的周顗承袭了父亲的爵位,被封为秘书郎等职。之后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出任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长史。而此时的西晋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人士纷纷避难江东。而琅...
· 晋的王朝——伯仁为我而死
王敦在重兵的簇拥下进入石头,他不去拜见司马睿,放纵士兵四处抢掠。司马睿脱下军装,换上龙袍,他扫视了一下四周,说:“想得到这个位置,何不早说!我自会回到琅琊,为什么却让百姓受苦!”他派使者对王敦说:“公若不忘本朝,就此罢兵,则天下还可以平安。如若不然,朕将回到琅邪,为贤人让路。”刁协和刘隗来面见司马睿。司马睿拉着他们的手,放声痛哭,让二人赶紧远走。刁协流着泪,说:“我将待在这里保护皇上,不敢有别的心思。”司马睿一摆手,说:“现在事情紧急,现在还走得了,恐怕再迟就来不及了!”于是他给刁协、刘隗准备出行马匹和随员,让他们自寻生路。刁协年龄大了,受不了马上的颠簸,平日里也缺少对部下的恩惠,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起走。刁协走到江乘县(今江苏省句容市北)的时候,被人杀死,首级送给了王敦。王敦允许刁家人为他收尸安葬。刘隗投奔了后赵,官至太子太傅时去世。王敦势大,无奈司马睿百官到石头拜见、迎接王敦。永昌元年(...
· 一代名医滑伯仁
在河南南阳医圣祠的西长廊内,镌刻着自伏羲以来至明清历代112位名医的石刻画像,记载着他们的生平及主要医学成就,这些出类拔萃的医药学家,他们不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世界医学史上也占有显著地位。元末明初的滑寿就是其中的一位。滑寿于元朝大德八年出生在江苏仪征,他是历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医学大家。生平考略滑寿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他曾使用过好几个名号,在淮南叫滑寿,在吴中叫做伯仁氏,在浙江叫撄宁生,他的家庭又几经迁徙,因此关于他的身世有些扑朔迷离。《明史・方技》有《滑寿传》;襄城、许州、仪真、绍兴、余姚等地方志和元代张翥《难经本义・序》、纪昀等人的《四库全书・难经本义・提要》都有对滑氏生平的介绍,其内容大致来源于《明史》,但互有出入。《明史》的总裁官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比滑寿小6岁,二人又是好朋友,宋濂曾为滑氏的《十四经发挥》作序。因此本《明史・滑寿传》所载,...
· 从前有座灵剑山薛伯仁是好人?薛伯仁其实不是反派
从前有座灵剑山薛伯仁是好人?薛伯仁其实不是反派很多人一开始都怀疑薛伯仁不安好心,因为他所做的种种事迹都让人感到非常疑惑,仔细想想还觉得很可怕,在最新剧情中,王陆他们发现薛伯仁的薛府是一成不变的,不管前一天怎么样,第二天都会恢复到最初的样子,和之前是一模一样的,他的行为又的确很怪异,所以很多人会怀疑薛伯仁是坏人。但是在阿苗回来之后,事情却似乎变得不一样了。1.海云帆杀父母的真相在最新的剧情中,主要有两条线在同时进行,分别是王舞和王陆。王舞为了追查万血灵珠,被神秘人暗算,此时却被路过的军皇山海天阔所发现,并救下王舞把她带回了军皇山。之后,王舞就一直被海天阔软禁在府邸之中。海天阔在弟弟海云帆甚至很多人的眼中是一个杀父弑母才坐上军皇山第一把交椅的卑鄙小人,实际上另有隐情。海天阔面对纠缠不清的属下,就把真相还原给他看。果然,海天阔不是弟弟眼中杀人不眨眼的妖族,而真正的凶手另有其人,根据剧情推测,很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