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贾政与贾赦谁的地位更高?贾赦更喜欢黛玉还是宝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38
转发:0
评论:0
贾政与贾赦谁的地位更高?贾赦更喜欢黛玉还是宝钗?,贾政与贾赦,皆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他们是两兄弟,都是

  贾政与贾赦,皆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他们是两兄弟,都是贾母的儿子。其中贾赦是哥哥,贾政是弟弟。问出“贾政与贾赦谁的地位更高”这样的问题,若是放在其他书中,应该会有些不妥。毕竟自古以来,以长为尊,贾赦既然是哥哥,那么从各个方面来说,在荣国府自然是贾赦当家,地位更高。可是《红楼梦》是一部成就极高,矛盾重重的小说,自然不能与寻常书籍混为一谈。书中存在的各个矛盾点,历来都让人探索争论。而贾赦和贾政两兄弟,也是众多矛盾点之一。

  贾赦,字恩侯,贾母长子,荣国公贾源嫡孙,是荣国府爵位的继承者。在上一任荣国公贾代善死后,降等袭爵:一等将军。看贾赦的介绍,他既然是爵位的继承者,想来便是贾府这一代的掌权者。但令人疑惑的是,贾赦却是住在荣国府偏方,日常出入,也从荣国府大门而出。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贾政住在荣国府正府,并且与贾母住在一起,日常贾母供养,也都是贾政之事。这就奇怪了,贾赦作为长子,爵位的继承者,怎么也该是他住正府,赡养贾母才对。为什么如今却是贾政代行其权利,代承其义务呢?在荣国府中,贾政贾赦二人,到底谁的地位更高呢?

  若从官位上来说,贾赦是一等将军,而贾政则是给事中,虽然后来升至员外郎,但官位仍比贾赦低。所以说从官位和法律规定上来看,贾赦的地位比贾政更高。但这只是法律意义上的判定,而实际情况从各个方面来看,贾政的地位比贾赦更高。

  首先贾政住在正府,他的官位虽比贾政低,但实际上好歹是个实权职位。而贾赦,虽然承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但实际上并无实权。再加上贾赦整个人并无作为,整日留连女儿香,年纪一大把了,还只知与丫鬟嬉闹。因此这个“一等将军”的爵位,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架子。而贾政则是一个绣花枕头,看着好看,内里半分实权也无。

 

另外贾政与贾母住在一起,贾母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她是整个荣国府辈分最高的人,被人尊称为老祖宗、老太君。在极为讲究忠孝的封建社会,贾母在荣国府实际上就是最高掌权者。她选择与贾政住在一起,而不是贾赦吗,实际上就已经从侧面表明,整座荣国府当家之人,实际上就是贾政。而我们看荣国府后院的官理者,先是贾母,后来贾母让给了王夫人。王夫人是贾政的妻子,两人一主内一主外,把持整个荣国府。后来王夫人虽然将管家的权利交给了贾赦的媳妇王熙凤,但实际上王熙凤向来都偏向贾政一家的。

  所以我们说,贾政贾赦二人,若说名头,自然是贾赦更高,但论权利,却首推贾政。

  贾政作为《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的父亲,对于儿媳妇是谁,有很大的决定权。那么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之间,贾政更希望那个当他的儿媳妇呢?

  因为原作中并没有明写,所以贾政希望谁当自己的儿媳妇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小编看来,贾政应该更希望林黛玉成为自己的儿媳妇。

  贾政是个受传统儒家思想教育长大的人,名“政”实际上通“正”,是一个正直而不知变通,迂腐而又遵从原则的人。所以从感情方面,和贾政这个人物的品行上来看,应该更倾向于林黛玉。林黛玉进京前,林如海在向贾雨村托付时,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所以小编认为,原作中贾政应该是更希望贾宝玉娶林黛玉为妻的。可是在高鹗续写的书中,贾政听取了贾母的意见,让宝玉娶了薛宝钗为妻。不过贾政素来听从贾母意见,而且还是续写,所以这个问题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贾政为什么比贾赦地位高?长子贾赦为何住在别院
贾赦字恩侯,是荣国公贾源的嫡孙,上任荣国府官爵荣国公贾代善的袭承者,贾母的长子。降等袭爵为:一等将军。历来读《红楼梦》的人,无不对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感到奇怪。荣国府内贾赦、贾政兄弟二人,贾赦是长子,又“袭了官”,而贾政是次子,只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应该说贾赦的地位要比贾政高,但是荣国府正府确是由次子贾政住着,贾赦只住在别府另院,进出荣国府还要坐车,贾母也只跟着贾政住。这是怎么回事呢?周汝昌在其《红楼梦新证》中,对贾赦的奇怪地位作过一番曲折的解释。周汝昌认为贾赦贾政都不是贾母和贾代善的亲儿子,而是代善之弟的儿子,是代善的侄子。代善将贾政过继为自己的儿子,而贾赦则连过继儿子也不是。然而,曹雪芹为何在《红楼梦》中将贾赦贾政都写作亲儿子呢?《红楼梦》中的原话是这样的:“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第二回)这又明明白...
· 贾赦生病了贾母为啥不让林黛玉去看望贾赦?
第二十三回,也就是宝黛葬花之后,有一个小细节,颇费思量。原文如下: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贾赦生病了,贾宝玉和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都要去请安看视,从后文来看,贾琏也去了,贾环贾兰也去了,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虽然没写,贾珍贾蓉也是要去的。但是,贾母唯独没让林黛玉去,这是为什么呢?我想:第一,按照礼数规矩,林黛玉是外戚,不是贾家人,我们看去的,都是贾氏子孙。第二,贾母在人前,也就是在亲戚面前,尤其是薛家面前,总是把林黛玉当成自家人,这个我多有论述。但是在内里,还是有区分的,她再爱林黛玉,再想把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也知道内外有别,对外,可以给林黛玉的未来身份定个调儿,但是对内,还是要讲礼数的,毕竟林黛玉还没嫁给贾宝玉。从第二...
· 贾赦
婚姻前妻:已死,生下了儿子贾琏。邢夫人:贾赦续弦,无能而自私自利的女人。未知:妾,已死,生下了贾迎春。嫣红:小妾。翠云:小妾。秋桐:小妾。后奖赏儿子辛劳,赏与贾琏为妾。参考文献施宝义等.《红楼梦人物辞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ISBN7-219-01157-1.(第86页,“贾赦”词条).冯其庸等.《红楼梦大辞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ISBN7-5039-0463-1.
· 林黛玉进贾府时贾赦和贾政为何不见林黛玉?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贾赦、贾政两位身为至亲舅父却都托辞不见,很多人都指责贾府势利,瞧不起黛玉这个孤女;并举出薛家为例,说贾家对薛家的迎接有多热络重视,可见趋炎附势,厚此薄彼。这指责貌似正直,实则太有点小家子气,把赦、政等人看作周瑞、林之孝一般见识了。书中说,黛玉进京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黛玉。”可见并无冷淡之意。而且进府之时,贾母与邢、王二夫人都一早等在堂上,连丫环见了黛玉来都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子”,抢着回话“林姑娘到了。”可见贾母等待之殷。黛玉进来,贾母搂着“心肝儿肉”的大哭绝非做作,是一位老祖母想念外孙女儿的最正常反应。而贾府里的人都是看着贾母眼睛眉毛行事的,贾母如此看重黛玉,贾赦、贾政两个做儿子的又怎么会慢怠她呢?即便从贾政对贾雨村的态度,也可以看出端倪。“进入神京,雨村先整了衣冠,带了小童,拿着宗侄的名帖,至荣府的门前投了。彼时贾政已看了妹丈之...
· 贾赦打贾琏经过贾赦打贾琏的其他原因
《红楼梦》中,老子打儿子这样的一个情节,共有两处。一是宝玉被贾政打,而是贾琏被贾赦打。宝玉挨打,作者写的那般详尽而带有感情,这位琏二爷挨打,却没有一个正面的描写,只通过平儿口述,将此事讲出。“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今年春天,老爷不知在那个地方看见了几把旧扇子,回家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谁知就有一个不知死的冤家,混号儿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穷的连饭也没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旧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门来。二爷好容易烦了多少情,见了这个人,说之再三,把二爷请到他家里坐着,拿出这扇子略瞧了瞧。据二爷说,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写画真迹,因来告诉了老爷。老爷便叫买他的,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老爷没法子,天天骂二爷没能为。已经许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