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红楼梦》柳五儿简介 柳五儿是个怎样的人?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0
转发:0
评论:0
《红楼梦》柳五儿简介柳五儿是个怎样的人?,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后改名为《红楼梦》,意为“红楼梦一

  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原名为《石头记》,后改名为《红楼梦》,意为“红楼梦一般的人生”。这本小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极大地位,是现实小说的头把交椅,拥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甚至是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在四大家族的兴衰之下,红楼众人的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相连,给人们描绘了一幅辉煌画卷。民间曾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尽读诗书也枉然”的话语,这是对《红楼梦》的极高评价。

  曹雪芹在刻画人物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不只是对于主角的描述,也不只是对于里面各位小姐的描述,就连里面出场并不多的丫鬟,曹雪芹都能赋予她们独特的韵味,让人们感到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们出场并不多,但也能在读者脑中勾勒出形象。柳五儿便是这众多丫鬟中的一个,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也让人感叹。柳五儿是大观园厨娘柳嫂子之女,与宝玉丫鬟芳官交好,一直想入宝玉房中当丫鬟。她认为这样活计轻松不说,还能拿到不少的月钱,给自己的母亲争光。可惜后来柳嫂子不甚得罪了司棋等人,被人诬陷,幸亏平儿帮助,才得以洗刷冤屈。到了后来,柳五儿也如愿成了宝玉的丫鬟。

  柳五儿第一次出场,是在《红楼梦》第六十回《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中,笔墨不多,寥寥几语便将这位女儿交代到众人面前。“原来柳家的有个女孩儿,今年十六岁,虽是厨役之女,却生得人物与平、袭、鸳、紫相类。因他排行第五,便叫他五儿。只是素有弱疾,故没得差使。近因柳家的见宝玉房中丫鬟,差轻人多,且又闻宝玉将来都要放他们,故如今要送到那里去应名。”这个丫鬟笔墨不多,我们要向彻底的了解她这个人,便需从她处一一分析。

看柳五儿的容貌,虽不至于有红楼主子们的出色,但也是个漂亮佳人。“生得人物与平、袭、鸳、紫相类”,与平儿、袭人等人相提,以她容貌是可以位于金陵又副册之列的。正是因为她长得好,虽是厨役之女,却没有一丝小家子气,反而有一股气质,所以柳家人才寄望她能入了宝玉房里当丫鬟。

  对于柳五儿这个人,历来都有这么一句话,“袭黛玉之弱,秉晴雯之姿”。柳五儿身子弱是最开始出场的时候便点明了的,道她“素有弱疾”,而后来也说她“眉眼儿有点象你林妹妹”。柳五儿是个风吹就倒的女子,虽是厨役之女,却有小姐做派。首先是芳倌将宝玉喝剩下的玫瑰露给她,只是用“一个五寸来高的小玻璃瓶”装着的“胭脂一般的汁子”,看起来如同“宝玉吃的西洋葡萄酒”,不过,柳家的却欣喜的说“再不承望得了这些东西”,“是个尊贵物儿”, “把这个倒些送个人去,也是大情”。后来姑妈家的还为她送来茯苓霜,这绝对是个好东西……茯苓霜是“广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的,在宁府当差的姑妈转送给柳家的,是因为“怪俊,雪白”的茯苓霜“正是外甥女儿才吃得的”,“拿人奶和了,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茯苓霜是个极补人的东西,并不常见,连在贾府里算半个主子的赵姨娘和贾环想吃,还得让人去偷。可见这东西的少见,也可知柳五儿身子有多弱,需要这么些稀罕物事来补身体。

  秉晴雯之姿,柳五儿身子弱似黛玉,长相和脾性却极像晴雯。就连宝玉见了她,都以为她是晴雯再生。宝二爷看着“身上只穿着一件桃红绫子小袄儿,松松的挽着一个髻儿”的柳五儿,也觉得“居然是晴雯复生。”“我见那孩子眉眼儿上头也不是个很安顿的。起先为宝玉房里的丫头狐狸似的,我撵了几个。”“这里头就是五儿有些个狐媚子,听见说,他妈求了大奶奶和奶奶,说要讨出去给人家儿呢,但是这两天到底在这里呢。”这是王夫人和袭人对柳五儿的评价,只因为长得好,柳五儿就像晴雯一般,被人叫做“狐媚子”,是勾引宝玉的“祸水”。晴雯是如何对待自己“祸水”身份的,柳五儿便也是如何看待的。她们并不是寻常丫头,她们都具有反叛精神,所以对于这样的话语,柳五儿只觉愿望不甘。“我想一个人,闻名不如见面。头里听着,二爷女孩子跟前是最好的,我母亲再三的把我弄进来;岂知我近来了,尽心竭力的伏侍了几场病,如今病好了,连一句好话也没有剩出来,这会子索性连正眼儿也不瞧了。”起先那么想进宝玉房里伺候,可真等她进去后,便知道现实并不是自己想的那般,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对现实和贾府上位者的反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红楼梦柳五儿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柳五儿
柳五儿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柳五儿?袭黛玉之弱,秉晴雯之姿《石头记》,典出《左传》“石言于魏榆”,隐含着以“顽石”发言“干涉朝政”的微辞;后改名为《红楼梦》,指其书写了“红楼闺阁梦一般的人生”,对干涉朝政的锋芒有所掩饰。自面世之日起,《红楼梦》就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娴熟精湛的表现艺术,长久的占据着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第一把交椅,民间还广泛的流传着“开谈不说红楼梦,尽读诗书也枉然”的话语。曹雪芹先生在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就了“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书里塑造的一系列赚人热泪的人物形象,从高高在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公子爷儿到身份低微,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丫鬟小厮,无一不浸淫着曹雪芹的心血。这些活在“石头城”里的人,大都“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丫鬟,可以说是《红楼梦》里沉默的大多数。有...
· 红楼梦中的柳五儿是谁?柳五儿简介及身份
红楼梦中的柳五儿是谁?柳五儿简介柳五儿,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柳嫂子之女,生得一副好模样。五儿和宝玉的丫鬟芳官是好朋友,芳官把宝玉喝剩的玫瑰露给了她,因母亲不慎得罪了司棋等人,被冠以贼名。幸亏平儿相助,她们母女的冤情得以洗清。后成了宝玉的丫环。考证:看柳五儿之未死近十数年,许多红学家们一直认为在脂批本上老太妃下葬期间的第58回开始到第64回上半部,柳五儿就业已悄悄“短命死了”,而在程本120回中,从第77回到第101回到第118回等,共计九回里都提到或重点安排故事情节。只有林语堂、周绍良等先生认为,第109回“候芳魂五儿承错爱”是原作,而俞平伯先生《红楼梦研究》承认此回“较有精彩,可以仿佛原作的。”最早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里明确指出程本中后来五儿起死而复生,虽然承认“在情节的前后照应上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只是在性格上和前文“没有相近之处”,判别为程乙本改写的。但是笔者经过仔细考察,...
·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魏晋,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赞美,写人,传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及注释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
· 辋川镇五柳村
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的行政村,因有5个自然村均姓"柳"而得名。村境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但四季分明,属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0.4摄氏度,年降水量1264.3毫米。村民从事种植业、工匠作业、小商贩、劳务等行业。历史沿革明、清属三十四都仙溪铺。民国属辋川乡奎山保。1949年冬至1951年属一区、十一区奎山乡。1952年起先后属十四区、驿坂区设五柳乡。1958年起先后属超先公社,辋川公社置五柳大队。1985年起改设为五柳村委会。地理位置五柳村系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革命老区村,在涂寨、东桥、辋川交界处,位于惠安县城东北部,辋川镇南部,交通便捷。该村东与东桥东湖,西与本镇前洋村,南与涂寨镇社坝村,北与本镇南星村交界。【人口、土地面积】五柳行政村区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785户,人口3182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650亩,拥有山坡地面积500亩。【村容村貌】五柳村基层干部和广大村民...
· 杜甫与五柳鱼
中国名菜中有不少与名人有关,如东坡肉、左宗棠鸡、佛跳墙、麻婆豆腐等等,当事人多为美食家。而河南大诗人杜甫与四川名菜五柳鱼的关系却很特别,它是诗圣不经意间“一不留心”发明的一个杰作,堪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典范。笔者日前去成都旅游品尝到这道佳肴,也听说它的来龙去脉,不禁令人感慨!杜甫晚年在成都逗留期间,正逢“安史之乱”,眼看一时不能重返中原,只好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起一座简陋的草堂─其实就是一间茅草屋─安顿下来。(今天的草堂是后人为纪念杜甫修建的,规模当然大得多了!)他在此写出大量佳作,草堂成了这位诗圣的“创作基地”。年过半百的杜甫一度经济拮据,生活十分清苦,常以青菜草果度日,当地人便叫他“菜肚老人”。茅屋亦不时为大风吹破,杜甫却牵挂天下“寒士”,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即此间的真实写照。当然诗人也有高兴的时候,一天杜甫邀几个朋友来草堂吟诗作赋。谈笑间不觉到了中午,他发起愁来:眼看要用午餐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