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汉匈之间能维持长期和平 是王昭君的功劳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6
转发:0
评论:0
汉匈之间能维持长期和平是王昭君的功劳吗,昭君出塞的故事妇孺皆知,讲的是一个叫王昭君的美女,通过汉朝和亲嫁给匈奴单于,

  昭君出塞的故事妇孺皆知,讲的是一个叫王昭君的美女,通过汉朝和亲嫁给匈奴单于,最终给汉匈两国带来数十年和平。在民间传说中,这一历史事实更是被美化,王昭君简直成了拯救汉朝的神女,似乎汉朝没有王昭君就会亡国灭种。

  不可否认,王昭君出塞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匈双方的友好交流,但她能起到的作用是否有民间传说的那么大,却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汉朝在昭君出塞前,并非没有与匈奴和亲的经历,而每次和亲都只能换取极其短暂的和平,匈奴铁骑依旧长驱直入,烧杀掳虐汉朝边境地区。

  汉朝自高祖刘邦白登山之围到汉武帝初期,都一直坚定不移地执行和亲政策,除了必要的防守以外,从未对匈奴有任何的冒犯。但匈奴背信弃义完全不理会汉朝的善意,依然侵略汉朝边境,尤其在刘邦去世后,尸骨未寒,匈奴冒顿单于更是甚嚣尘上,甚至给守寡的吕后写了封极为轻薄的信:

  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冒顿虽然是个土鳖,但也想到繁华的中原来玩耍(即侵略汉朝)。最近听说吕妹妹死了老公,正好,我现在也是个光棍,要不咱们凑合着一起过算了吧。

  作为堂堂汉朝太后,却遭受匈奴单于如此轻薄,吕雉心中的羞愧与愤怒可想而知。但吕后最终还是强忍怒火,原因很简单,汉朝当时打不过匈奴,只能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于是低声下气地给冒顿回信:吕妹妹我年纪大了,模样也变得有点对不起观众,可不值得单于挂念,让我陪您过下半辈子不是侮辱您吗?

  如此屈尊给匈奴回信还不算,吕雉又给冒顿送了许多礼品,和亲政策依然坚定不移地执行。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等待汉文帝时,匈奴更加张扬跋扈,常常掳掠汉朝边民,动辄上万,似乎和亲政策不仅没有给汉匈带来和平,反倒滋长了匈奴的盛气。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甚至以十四万大军杀入汉朝边境。十四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匈奴在强盛的冒顿时期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十四万军队相当于盛时匈奴一半的兵力。如此大军压境,很显然不止单纯的烧杀抢掠那么简单,汉文帝因此几乎就要御驾亲征,幸得薄太后劝阻才作罢,但也派出数路大军反抗匈奴。

  由此可见,汉朝的和亲政策,虽然避免了汉匈大战,但确实没有带来两国和平。那为什么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却能够让两国结下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呢?难道仅因为王昭君的个人魅力比其他参与和亲的女子出众?

  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对待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一味地妥协,是不可能得到和平的。和平,只能靠战争争取,战场上都拿不回的东西,想靠区区一女子拿回,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在此也提醒那些所谓的外交家,如果在国际交往中觉得自己特吃得开,各国领导人都给你几分薄面,也许并不是因为你的外交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在你身后有一支百战雄师——中国人民解放军。

  昭君出塞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与当时汉匈两国的实力有关。自汉武帝即位,汉朝国力空前强盛,“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凭借如此强盛的国力,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反击战争,名将卫青霍去病屡次大败匈奴,收复河西之地,匈奴远徙,漠南无王庭。

  在抗击匈奴期间,汉武帝又开辟丝绸之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联系,以达到孤立匈奴的目的。匈奴自经过汉朝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后来国内又开始闹矛盾,致使匈奴国一分为五,五单于并立。五个单于哥们之间也不团结,彼此相攻,加上连年自然灾害,这又使得匈奴更为衰败。其中有一个叫呼韩邪的单于,被他的单于兄弟们揍得鼻青脸肿,实在受不了了,竟然逃到汉朝来,朝见当时的天子汉宣帝,甘当汉朝的小弟。

  而这位呼韩邪单于,正是王昭君的老公。也就是说,昭君出塞所嫁的匈奴单于,就是这位倒霉透顶的呼韩邪单于。

  当时的呼韩邪单于绝对没有实力与汉朝相斗,他是匈奴的失败者,是个向汉朝求救的难民。这也就意味着,汉元帝时期派王昭君和亲,与汉初和亲的意义完全不同,后者是讨好匈奴,请求匈奴不要侵略汉朝,而前者仅仅是羁縻,给你点甜头,让你高高兴兴地做汉朝的小弟。这也就是昭君出塞为什么成功的原因。

  昭君出塞能开启汉匈长达数十年的和平,并不是王昭君本身能力特别突出,而是匈奴被汉朝打残后,落魄的呼韩邪单于本来就不敢再与汉朝开战了。否则,区区一和亲女子能左右匈奴帝国的对外政策?你如果真那样以为,只能说明你太天真。史书上说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劝匈奴单于不要攻打汉朝,难道之前和亲的女子就没有劝过?为什么单于视若罔闻?很简单,因为之前的汉朝好欺负。

  呼韩邪单于自投汉后,汉朝大加赏赐,又出兵助他控制匈奴旧境,得到的便宜可不少。这期间严格来说,汉朝与匈奴并非完全和平,只是与呼韩邪单于所部(南匈奴)和平而已,汉朝与匈奴别部仍有交战,比如与呼韩邪单于的哥哥郅支单于(北匈奴单于)。

  这位叫郅支单于的哥们当年把弟弟呼韩邪揍得很惨,使呼韩邪不得不投奔汉朝,向汉天子称臣。其实,郅支单于这位仁兄也不傻,知道不是汉朝的对手,看到弟弟呼韩邪做了汉朝小弟,更担心两者合力攻打他,于是送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并反过来给汉朝送礼。只是因为汉朝不怎么待见他,而他又不敢和汉朝翻脸,才被迫迁徙到西域撒野。可惜的是,汉朝当时太强大了,容不下这头猛兽,名将陈汤在未请示朝廷的情况下,出兵把他灭了。之后上书天下,写下了那句令中国人自豪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消灭郅支单于,虽然不是杀鸡儆猴,但这在客观上无疑对呼韩邪单于有警示作用,如此强大的郅支单于尚且都被汉朝轻而易举地消灭,他呼韩邪单于要敢作死,汉朝分分钟可以让他成为下一个郅支单于。因此,呼韩邪单于更加不敢背叛汉朝,更加死心塌地地做汉朝的小弟。

  汉匈之间数十年和平,不能否认没有王昭君的贡献,但更得益于汉朝军事上的胜利,得益于汉朝英明的羁縻政策,更应该感谢的是汉武帝,是卫青、霍去病、陈汤那样的抗匈名将。民间所传的昭君出塞,只是一个被民间美化后的美丽故事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匈和亲说的是东汉吗?汉匈和亲的时间
汉匈和亲说的是东汉吗?汉匈和亲的时间不是,是说西汉。西汉时,汉朝统治者曾长期实行“和亲”之策以缓和与匈奴族紧张对峙的关系。汉匈和亲,实际上可以分为“兄弟”式和亲与“臣服”式和亲两种不同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作为汉匈和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汉朝女性又有着不同的形象与命运。汉初的和亲是汉王朝向匈奴求和亲,意在以暂时的屈辱,换取宝贵的休养生息时间,是一种被动的、迫不得已的措施。而后期的和亲则是匈奴在自身虚弱,慑于汉王朝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情况下,主动向汉王朝臣服和求婚的,此时汉王朝和亲的目的是要在其恩威的情况下,使匈奴永远臣服于汉朝。所以,汉朝对匈奴的和亲基本上可以说是处理敌对国家间的一种政策。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
· 王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为汉匈两族合平牺牲小我吗?
公元前54年,匈奴内乱,呼韩邪与他的哥哥郅支单于争夺王位,后被打败,南迁至长城的光禄塞下,愿同西汉交好,曾三次来汉觐见,汉朝更是亲派护卫,以示友好。汉宣帝死后,元帝刘奭继位,朝廷争端不断,内部矛盾大有扩大的趋势,边境安宁显得尤为重要。汉元帝建昭年间,皇帝下诏选美,王昭君也入宫。王昭君,名嫱,由于出生之时正好皓月当空,便取小名皓月。王昭君二八年华,气质如那幽兰一般,面孔如那桃花一般。只是如此美人并未得到皇帝的荣宠,不是因为她不够美,只是因为她就没有见到过元帝。王昭君入宫后,按照惯例,该由画师画像,呈给皇帝预览,以备皇上召见,只是王昭君得罪了那画师毛延寿,只为没有像别的宫女那样巴结贿赂,便无缘见得皇帝。公元33年,呼韩邪单于再次来朝,请求和亲。元帝应允之时另有打算,想要在后宫中寻找一位相貌平平之辈,赐作公主之身,代替公主远嫁匈奴。王昭君入宫数年,却从来没见过皇帝,实在不想一辈子青春年华在这宫中...
· 昭宣中兴是西汉权谋家霍光辅政的功劳吗?
霍光,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权谋家。根据史料可考,霍光是西汉马踏匈奴的大将军霍去病同母异父的弟弟。霍光一生共辅佐过三任皇帝,分别是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图片来源于网络霍光出生在河东平阳,其父亲只是一个县中的小吏,但霍光的兄长却是时任骠骑将军的霍去病。在机缘巧合之下,当时才十多岁的霍光被大将军霍去病接去长安,与其一起生活。霍光在当时已经十分的聪慧,在霍去病的鼎力相助下,霍光很快便进入朝廷担任要职。霍光为人谨慎,做事细心,在侍奉汉武帝的二十多年里没有犯过一次错误,因此汉武帝刘彻十分的信任他。汉武帝刘彻在临终之时,封霍光为大司马,命其辅佐汉昭帝刘弗陵。于是,霍光就这样成为了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登基为皇的汉昭帝一直很欣赏霍光的才能,认为他有治国的才能。于是,在汉昭帝期间,霍光独揽大权,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西汉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汉昭帝刘弗陵死后,由于...
· 汉匈战争
起始匈奴是位于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周代称为猃狁,秦代称为匈奴,其生活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秦朝派蒙恬率军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秦亡以后,中原地区处于长期的战乱之中。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骚扰汉朝北方边境。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控制朝那(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南)、肤施(今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等郡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汉高帝六年(前201年),韩王信投降匈奴。汉高帝七年(前200年),汉高祖刘邦率军北伐匈奴。汉匈爆发平城之战。平城之战期间,匈奴军队曾在白登山包围刘邦(史称白登之围),之后汉军迫使匈奴解围而去。平城之战,标志着汉匈战争的开始。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从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为止。第一阶段采取了和亲政策;汉文帝时期,“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前198年,汉高祖在击退匈奴冒顿后考虑国力问题,接受汉匈双方...
· 汉匈战争
西汉北伐匈奴是指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36年,西汉对匈奴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统称,战争期间双方战争和和亲交替进行,战争结果是汉朝将匈奴本部逐往戈壁沙漠以北;而匈奴南北分裂后,迁往西域的北匈奴也被西征的汉军击败。1.第一阶段:胡强汉弱与西汉的休养生息随着汉帝国的初步建立,蒙古高原上的匈奴部族联盟也开始强盛起来。在汉朝建立后,匈奴联合叛乱的诸侯王韩王信扰边,于是汉高祖率军亲征,意图平定叛乱并驱逐匈奴,汉匈双方在晋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较量。在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中,匈奴通过隐藏实力、故意示弱的方式,吸引汉高祖刘邦的大军轻敌冒进至大同平城附近的白登山,冒顿单于出动精锐部队,将汉高祖的亲随部队围困于白登山,虽然匈奴军包围了汉高祖,但是随着汉军援兵的逼近,两军对峙了7日后相持不下,最后匈奴军放出一角,供汉军突围。由于匈奴频繁扰边,吸纳汉地叛将降臣,再加上秦末战乱导致经济凋敝,汉朝暂时无力大举反击匈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