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31
转发:0
评论:0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

  明成祖命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目前已知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出行船只最多、航海时间最久、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海上航行,甚至比起欧洲来说,中国的航海事业足足领先了近一百年。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令世界各国为之瞩目,同时向世界各国传达了明朝实力强盛、明朝不容小觑的现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范围内的伟大的壮举之一。郑和之所以能够成功下西洋,除却郑和本人能力出众以外,同样离不开明朝在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如果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支持,郑和下西洋很难成行。那么郑和下西洋在位皇帝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支持郑和下西洋呢?

  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曾为燕王。

  公元1376年,朱棣来到凤阳老家,在此处住了将近四年多,这一段民间生活对朱棣的影响极大,让他有了想要改善民间疾苦的宏伟愿望。在父亲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继位,没能成为皇帝并没有改变朱棣最初的想法,公元1399年8月6日,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以清君侧为口号,将皇位从建文帝朱允炆处夺了过来,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永乐帝。朱棣继承皇位后,为了实现初衷,推翻了朱允炆所颁布的政令,继续加强皇权统治,并为此推行了一系列的吏治改革,并将国都迁移至北京。实现了大明朝的经济、政治发展之后,为宣扬大明之威仪,加强与邻邦的外交联系,朱棣命令郑和展开下西洋的行程,这项举措可谓是极为英明的外交政策。

  早在公元1405年,中国的航海事业便迈出了极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虽然带来的影响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么令人震撼,但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中国明朝时期,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官员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带着皇帝的任务去弘扬大明朝之威仪。从结果来看,郑和下西洋的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但从过程来说,郑和下西洋的困难也是极为巨大的。那么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郑和下西洋是受命于明成祖朱棣的指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一路航海远行。郑和下西洋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远行,没有前例可以参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一切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去完成。就如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组织一样,上百艘船只如何安排,如何保持有效的联系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研究的。其二、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极大,不仅船只多,而且随行的人员也是极多的,每次都超过上万人,要保证这些人的粮食足够、穿戴供应齐全,是一项极大极困难的工程。其三、地理位置的不熟悉,海上天气的多变,这些对于郑和下西洋来说才是更为危险的,稍有不慎便可能出现船毁人亡的局面。其四、语言的沟通不畅,沿途所经过的国家极多,但如何能够保证将明成祖的任务圆满完成,将大明朝的威仪传播海外,对于郑和来说则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根据史料记载得知,郑和下西洋的成果有多个,主要体现在海外贸易和外交军事方面。郑和航海队最远到达了非洲东岸,有专家分析指出,郑和和他的航队还有可能还去过澳大利亚。这些史料记载都能体现郑和下西洋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也代表着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郑和下西洋比欧洲探险家早半个多世纪,从另一方面来说,郑和下西洋创造了世界航海历史的奇迹。

  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广纳天下人才编纂永乐大典。为了彰显明朝国力,明成祖朱棣下令市民造大船下西洋。为了解决财政困难,明成祖让郑和下西洋寻求商机,以此来扩大海外贸易。有学者估算,郑和七下西洋为明朝廷带来了庞大的财政收入,折换成货币来算的话,至少有三十多万两黄金,千万两白银,解决了明朝廷国库紧张的问题。从外交军事方面来说的话,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明朝外交事业的进步,郑和下西洋过程中,不仅推翻了苏门答腊岛的政权,而且还让斯里兰卡王国臣服于明朝廷。沿海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是郑和下西洋的成果之一。明成祖登基之前,便已意识到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性,为了超越成吉思汗的功绩,明成祖把目光放在了海上。随着郑和下西洋的深入,明朝廷占有了朝鲜半岛,大大地扩张了明朝的势力范围。

  辩证唯物主义是现代实践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唯物主义坚持一切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用一分为二的观念去看待。这个原理几乎适用于世界上的任何问题,对于郑和下西洋这件事也同样适用。郑和下西洋在航海事业的开拓上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但这并不代表着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的弊端存在。公元1405年7月,在郑和的带领下,明朝的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在随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这支庞大的航海队伍先后七次出航,不断进行着航海的探索,这项壮举被称为郑和下西洋。历史上对于这项壮举的评价却并不仅仅只有赞美,在赞美之外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那么郑和下西洋的利与弊都有哪些呢?

  首先,郑和下西洋的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壮举,令中国的航海业受到世界的瞩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其二、郑和下西洋赢得了亚洲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其次,郑和下西洋的弊端同样也有以下的两个方面。其一、郑和下西洋虽然是历史壮举,但明朝为此投入了巨大的经济支持,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其二、郑和下西洋的过程极为艰辛,这次壮举却并没有令朝廷彻底实行贸易自由,甚至清朝时期还出现闭关锁国的现象,这不失为一大遗憾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和下西洋的成果是什么?下西洋时有哪些困难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出行船只最多、航海时间最久、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海上航行,甚至比起欧洲来说,中国的航海事业足足领先了近一百年。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令世界各国为之瞩目,同时向世界各国传达了明朝实力强盛、明朝不容小觑的现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范围内的伟大的壮举之一。郑和之所以能够成功下西洋,除却郑和本人能力出众以外,同样离不开明朝在位皇帝的大力支持,如果失去了中央政府的支持,郑和下西洋很难成行。那么郑和下西洋在位皇帝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支持郑和下西洋呢?朱棣,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曾为燕王。公元1376年,朱棣来到凤阳老家,在此处住了将近四年多,这一段民间生活对朱棣的影响极大,让他有了想要改善民间疾苦的宏伟愿望。在父亲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继位,没能成为皇帝并没有改变朱棣最初的想法,公元1399年8月6日,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以清君侧为口号,将皇...
· 明朝官员郑和数次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三年,也就是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郑和的船队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六十二艘,浩浩汤汤一队人行船出使海外。郑和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十一个月之后,郑和一行人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还赔了六万两的黄金。之后郑和又到了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等国家。公元1407年,郑和回国,但是十几天之后郑和又再一次下西洋了,这一次郑和除了之前到的这些国家之外,还到了暹罗等国家。公元1409年的时候,郑和再次回国并且又再次出发,这次郑和到访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在这次的出海中还迎回了释迦牟尼的佛牙,相传释迦摩尼火化之后只有牙齿毫无破损,这个就是佛牙舍利了。之后郑和又数次下西洋,分别在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三次下西洋。到了第三次的时候,永乐皇帝已经死了,...
· 弘扬大明威仪的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早在公元1405年,中国的航海事业便迈出了极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大步,虽然带来的影响不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么令人震撼,但也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一笔。中国明朝时期,公元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官员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带着皇帝的任务去弘扬大明朝之威仪。从结果来看,郑和下西洋的任务完成的相当不错,但从过程来说,郑和下西洋的困难也是极为巨大的。那么郑和下西洋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郑和下西洋是受命于明成祖朱棣的指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一路航海远行。郑和下西洋的困难是相当大的,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远行,没有前例可以参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一切只能凭借自己的摸索去完成。就如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组织一样,上百艘船只如何安排,如何保持有效的联系都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研究的。其二、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极大,不仅船只多,而且随行的人员也是极多的,...
·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说起明朝的海洋政策,人们常有太多的偏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禁海令,“片板不许入海”,已经成为闭关锁国的符号,乃至于四、五百年以后中国的不幸遭遇,大都因为找到了这个根源,而让有些人平息了一点痛苦的焦虑,或找到了发泄愤怒的对象。为当今的中国人提供这种标签的,来自于西方人对中国历史的片面解读。失去自信的中国人,丧失了话语权,默默无语地接受了它。在这种对历史标签化、符号化的错误理解中,历史的真相要么被歪曲,要么隐而不见。它影响了我们对自己历史的理解,也影响了对现实的认识。明朝的海洋政策,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承上启下,又体现了全球历史巨变时期,中国海洋政策的走向。仅仅以外部的角度看待明朝的海洋政策是不够,仅仅从内部的视角对它进行考察,也是片面的。明朝200多年的历史,其海洋政策可以清晰地分成两个阶段,划分界限大致可以放在西元1500年左右。这两个阶段是如此的不同,以至于人们常把明...
· 郑和“七下西洋”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200艘战舰,3万多海员,相当于现代轻型航母吨位的主舰就超过40艘,这样一个组织严密,完全按照作战需求组建而成超强配置,就是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时所d率领的超级航海舰队。不要说在15世纪,就算在当今世界恐怕也没有哪个国家能轻易组建成这种规模的航海舰队。历时28年,航行数万海里,郑和理所当然的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历史我们不禁要问郑和七下西洋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网络配图据《明史》记载郑和七下西洋原由的官方解释是“欲耀兵异域,示中华富强”。说白了就是当时的明朝想通过远洋航行来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之强大。可问题是“示中华富强”需要花28年时间连续航行七次吗?这么重要的任务为什要交给一个“阉人”郑和呢?强大的大明王朝一定要通过海上航行才能显示国威吗?所有的疑问都让人觉得郑和七下西洋目的绝不那么简单。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明成祖朱棣心病难除网络配图众所周知明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