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俸禄的意思:俸与禄并不是一个意思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555
转发:0
评论:0
俸禄的意思:俸与禄并不是一个意思,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中国古代

  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币等。中国古代俸禄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商周时期因官职同爵位相一致,并且世代相袭,俸禄实际上是封地内的经济收入(不包括上缴给政府的部分)。即俸禄表现为土地形式,封地的大小是各级官吏的俸禄标准。春秋末期至唐初主要以实物作为官吏的俸禄。

  平时,因为大家习惯于将“俸”和“禄”连用,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俸”和“禄”是一回事,没什么区别。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古代,“俸”和“禄”差别相当大。

  在《论语别裁》里,南怀瑾曾探讨过二者的不同,他说:“‘俸’等于现在的月薪,‘禄’有食物配给。禄位是永远的,所以过去重在禄。”如果再细分,“俸”指钱币,又称俸银或俸钱;“禄”指谷物,又称禄米,所以,史料常以俸银和禄米来计算官吏的俸禄。

  但具体到每个朝代,官员的俸禄发放形式又各有不同。据考证,战国至秦朝,官吏的俸禄以禄为主,粟米充当了各级官员的“工资”。至两汉,官员俸禄开始正规化,官吏职位的高低和俸禄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每斛约折合130斤),按月发给粟米。共有16等,万石官月俸350斛,百石官只有16斛。县令为千石至六百石官,每月90—70斛。这一时期,官员的俸禄由俸钱和禄米构成,二者各占一半的比例。魏晋时实行九品中正制,俸禄的形式也一改从前钱谷各半的形式为帛、粟、钱各占三分之一。所谓的“帛”就是丝织品的总称。隋代官俸又恢复了两汉时期以粟米计算俸禄的方式。唐朝的俸禄形式则变得灵活,俸禄里除了传统的俸银、禄米外,还加上了田。除正常的俸禄外,官员还可领取薪炭、绸缎、纸笔及雇用人员的俸料银。

  从唐朝中期开始直至明清,官员的俸禄构成以货币形式为主。唐开元年间,开始尝试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放,月俸已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工资制了。此后,“俸”钱渐渐占了主导地位,“禄”米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直至今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官吏、俸禄与养廉银
设官分职,任职获禄,这是国家对官吏付出劳绩心力的物质报酬。我国俸禄制度分四个时期:在西周春秋时期实行的是爵禄制;战国开始从爵禄制向俸禄制转变;秦朝至清朝实行俸禄制;民国以后直至今日皆行薪金制。爵禄制禄的等级标准按爵位划分,通过赐给相应面积土地的采邑,作为官员的报酬。为了强化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实行中央集权制,从战国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开始取消官员世袭的行政权和税收的直接征收权,世官世禄的爵禄制便逐步转变为流官的俸禄制。俸禄制也按等级颁给。秦汉以来,薄俸一直成为问题。汉代边远地区的小官买不起过冬的衣服,只好衣草而出;南北朝期间,一位在山阴任职不久的官员离任时无钱返乡,只好在当地种菜度日,直至皇太子得悉后,发怜悯之心,资助其返回故里。为了解决待遇,增加官员经济收入,隋唐两代曾行公廨田、公廨钱。所谓公廨田,就是财政拨公田给官衙,由衙门雇人耕种,其收入作为机关工作人员的福利;公廨钱,则是财政拨钱给各官衙...
· 俸禄
历史中国最早在东周战国时代即有俸禄之名。《韩诗外传》卷九:“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在商周朝时期俸禄是世袭封地内的作物收入,直到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逐渐瓦解,开始盛行定量俸禄,并以谷物“石”为单位计量。早年货币制度混乱不盛行,外加古代常有天灾旱作等歉收情形发生,粮食弥足珍贵,故纯以农作物当薪水的做法风行非常长久的时间。唐朝俸禄分“岁禄”、“月俸”、“职分田”三种,月俸是指对官员的津贴,包括庶仆、杂用等。唐代规定,凡文武官员在朝堂上失礼,罚一月俸。诗人白居易尝在朝廷为官,其俸禄的数目,都记录在他的诗中,例如担任左拾遗时,“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担任苏州刺史时,“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担任太子少傅时,“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由于收入不多,晚年要靠卖房地产为生,“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项田,然后兼卖所居...
· 汉代“公务员”的俸禄:宫女的年俸可养活14人
为何后宫等级要设置得那么详细,详细到每个人?原因是,给皇帝当老婆是一种“职业行为”,每年她们还会有俸禄(年薪制),也有的按月拿薪水(月薪制)。既然“发工资”,就要讲等级,“工龄”、各妃的受宠程序、贡献大小就有讲究,不可能人人都是一样的,因此后宫比较朝臣的设置,定出不同官品的宫妃,领不同的俸禄。从北魏皇帝后宫的设置情况来看,北魏仿汉制,设左右昭仪,官品相当于当时的丞相;三夫人,则位比三公。上嫔比三卿,下嫔比六卿;依次类推,“二十七世妇,比从三品”、“八十一御女,比正四品”。以汉朝公职人员的薪酬制度为例:丞相居百官之首(类似现代中国的国务院总理),俸禄最高,帮佐天子,助理万机,俸禄最高“金印紫绶,秩俸万石”。后宫昭仪等同丞相,但实际上,昭仪拿的年俸并没有丞相多,为4200斛。中国古代常用的计量单位有龠、合、升、斗、斛等,“石”与“斛”,是古代同一级别计量单位的不同叫法。10斗为1斛(石)。据《...
· 古代官员的"俸禄"是多少
冷门知识历史知识俸禄,即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主要形式有土地、实物、钱��等。各个朝代的俸禄制度略有不同。商周时期,官吏由贵族充任,拥有封邑、禄田,所以以封地收入为俸禄,朝廷不再另外发放。春秋时期仍沿用,但在末期开始出现实物俸禄,至战国则逐渐形成以粮食为俸禄的制度。秦统一中原后,废封地,确立以粮食为俸禄的俸禄制。此后,汉朝、魏晋南北朝都承此制。至唐代前期,俸禄分土地、实物和货��三种。至开元年间,则转变为以货��形式按月发放,如一品月俸料八千,食料一千八,杂用费一千二,防合二万,合计每月钱三万一千。至宋代,又增加了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如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也折合成钱��支付。明代俸禄较低,初期以给米为主,偶尔给些钱钞,百官俸禄不足养自身。清代前期官员俸禄也不高,分俸银与禄米两种。由于俸禄过低,雍正时期始发养廉银,至乾隆时又有补充调整,实际成为一种附加的...
· 元代官制-俸禄
元代的俸禄制度是在官制和财政税收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步创立的。官俸主要由俸钞和职田构成。和宋、金相比,支俸项目已大为简化。大体上,中央和行省、行台、宣慰司等官吏的收入全用俸钞支付,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元代俸禄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府、州、县供职的官吏领取的是俸钱及职田的租入。元代俸禄制度建立的过程元朝俸禄制度的建立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蒙古国时期:二、元朝前期的定制。在第一阶段,蒙古本部的官吏是没有俸禄的。一方面,蒙古国家组织机构的行政职能还没有从浓重的军事色彩中分离出来,蒙古国家也缺少一套完整的税收与分配制度;另一方面,怯薛及千户、百户那颜能够不断从战争中掳掠大量财物、大量的私属人口,这些也为那颜的生活提供保证。实际上,蒙古人最初还没有俸禄的观念。正如徐霆所说的那样:“鞑人初未尝有除授及请俸:鞑主亦不晓官称之义为何也。”(《黑鞑事略》)在蒙古国汉地统治机构中,曾有部分官吏领取过俸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