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齐威王变法产物 稷下学宫产生的职能是怎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7
转发:0
评论:0
齐威王变法产物稷下学宫产生的职能是怎样的,稷下学宫,又被称作稷下之学。齐国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

  稷下学宫,又被称作稷下之学。齐国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高等学府。它位于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齐国稷下学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齐国稷下学宫吧。  

  先来看看稷下学宫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吧。稷下学宫的“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一处城门的名称,而“稷下”指的就是齐国国都临淄城的城门附近的意思,“学宫”就是学习的地方。齐国的君主在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设立了一座学宫,就有了稷下学宫这个名字。稷下学宫也被叫做稷下之学。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办的高等学府。但是它并不是在齐国成立之初就存在的。它创建于齐威王初年,是齐威王变法的产物,是他为了巩固田氏政权的统治的一向重大举措。当然,这一举措并不是齐威王自己凭空想出来的,那时候的齐威王受到了魏文侯尊礼子夏建立西河之学的影响,加上想要广开言路,于是就设立了稷下学宫。在稷下学宫中,推行的官学乃是黄老之学,因为其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当时的稷下学宫几乎容纳了“诸子百家”的所有门派,为之后的“百家争鸣”创造了条件。稷下学宫的开设,大大的增强了人们的学习热情,大量学术著作相继问世,大大地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稷下学宫产生的职能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齐威王变法的产物。随着稷下学宫的建立,大批的著名学者从各国纷至沓来,在稷下学宫中聚集。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和性质,使得稷下学宫除了是个学术交流的场所,还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职能。稷下学宫产生的职能有哪些呢?  

  首先作为一所学宫,学术是必备的职能。稷下学宫的学术以黄老为主,具有兼容百家之学,多元思想并立,各家平等共存,相互争鸣,也就为后来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再说教育职能,稷下学宫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场所。它符合所有教育的要求,除了规模宏大的校舍条件之外,还有开展正规教学活动的师生。它还有着独特的教育特点——游学。游学指的是学生可以自由向稷下寻师求学;而老师也可以在稷下招生讲学,这不仅使学士们开阔了眼界,打破了私学界限,思想兼容并包,还促进了各种学说的发展和新学说的创立,大大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最后是询议的职能。在稷下学宫中,齐王向稷下学者咨询国事、天下事,而稷下学者们也纷纷各抒己见,也就是说稷下学者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也就渐渐成了一个政治咨询中心。

  所以,稷下学宫产生的职能有:学术、教育和询议。

  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齐国稷下学宫的设立可以说是齐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稷下学宫在齐国灭亡之后随着齐国的灭亡也消失了。有人对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产生了疑问:虽然从表面上看是秦灭了齐才导致的稷下学宫灭亡,但是并不能说这就是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齐国稷下学宫的灭亡,不仅仅只有秦灭齐这个外在的原因。齐威王继位后,对齐国进行了变法,要改变齐国的现状,于是便设立了稷下学宫,为的是的田氏政权并广开言路。

  之后的齐宣王采取了比齐威王更加开明的政策,“趋士”、“贵士”、“好士”,除了官学黄老道家外,儒、名、法、墨、阴阳等各家学派林立,学者们聚集一堂,围绕着礼法等话题,展开辩论,各家之间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使得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达到了顶峰。但是,也因为他开明的政策,有了个别滥竽充数之人,使得稷下学宫学者的质量下降。

  稷下学宫是自齐威王以来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场所。但是在齐闵王不听谏言,使得邹衍离开了齐国,齐国也几乎被燕国攻灭。

  齐襄王重建齐国,努力发展稷下学宫,但是稷下学宫仍恢复不到当年的鼎盛面貌。之后,齐王建即位,稷下学宫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在齐国被灭之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原因不能说只有秦灭齐这一方面,同时也有齐国内部的问题。如果要说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的话,那么便是齐国本身的原因。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稷下学宫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是齐威王变法的产物。随着齐国的灭亡,稷下学宫也在这世界上消失。它只存在了大约一百五十年的时间。但是尽管只有短短的一百五十年,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仍然是重大的。  

  稷下学宫自身就有着很多功能。稷下学宫的学者们可以为国君出谋划策,发挥智囊团的作用;稷下学宫的学者们相互讨论,著书立说,研究学术;稷下学宫又拥有非常好的教育条件,规模宏大的校舍,定期的教学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在战国时期,秦国刚刚新起,楚国保守落后,齐国稷下学宫的设立使得齐国几乎一直引导着文化的潮流。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设有七十员博士官的制度。据说这个制度便是沿用了当年齐国稷下学宫的传统。再说在汉王刘邦统一天下之后,自荐为刘邦制定朝仪的秦朝著名的博士叔孙通,他就号称为稷下生。稷下生是稷下学宫存在的时候,人们对稷下学宫的学者的称呼。也就是说,叔孙通曾是稷下学宫的学者。

  自秦以后的各种文化思潮,都发源于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产生更是以稷下学宫为中心展开的。在思想界,学术界,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无疑是重大而又深远的。稷下学宫时期那些著名的学术著作产生的数量之庞大,是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够与之相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国的稷下学宫齐国稷下学宫灭亡的根本原因
稷下学宫,又被称作稷下之学。齐国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高等学府。它位于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齐国稷下学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齐国稷下学宫吧。齐国稷下学宫画像先来看看稷下学宫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吧。稷下学宫的“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一处城门的名称,而“稷下”指的就是齐国国都临淄城的城门附近的意思,“学宫”就是学习的地方。齐国的君主在齐国的国都临淄稷门附近设立了一座学宫,就有了稷下学宫这个名字。稷下学宫也被叫做稷下之学。齐国的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办的高等学府。但是它并不是在齐国成立之初就存在的。它创建于齐威王初年,是齐威王变法的产物,是他为了巩固田氏政权的统治的一向重大举措。当然,这一举措并不是齐威王自己凭空想出来的,那时候的齐威王受到了魏文侯尊礼子夏建立西河之学的影响,加上想要广开言路,于是就设立了稷下学宫。在稷下学宫中,推行的官学乃是黄老之学,...
· 齐威王是如何一鸣惊人的齐威王的故事介绍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本是指林中的一只鸟,平时并没有飞起,也没有鸣叫,然而一当它振翅而飞,张嘴名叫的时候,却是惊人的。指代那些常日里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的人,一下子就做出了惊人的成果来。在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有一位齐国的君王就是这样的一鸣惊人,他是称雄七国的齐威王。淳于髡虽然貌不惊人,但是聪明才智却是常人不能比的,极善辩论,由他代表齐国出使诸侯国就没有受过什么屈辱。齐威王在即位之初,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至于国家大事都被他一并交给了卿大夫们。在很长的时间里,朝廷是散乱无纪,各路诸侯也是乘着齐国的荒于治理而侵扰不断,齐国可谓是危在旦夕了。在众位大臣不敢进言触犯齐威王之际,这个淳于髡就挺身而出,以比喻的形式来唤醒沉睡中的齐威王。淳于髡告诉齐威王,说齐国里有一只大鸟,就栖息在王宫的后院中,已经有三年没有振翅高飞和鸣叫了。齐威王听了,豁然开朗,就说这鸟只是不飞罢了,一旦起飞那就是冲破了...
· 齐鲁文化—稷下学宫—齐国的四姜
姓者女生也。女能生人,可是古者女人本身不但无名,连姓也没有。故曰:孟姜、仲姜、季姜;如后之姜家大妮、姜家二妮、姜家三妮之称呼。女人、男人都是一样的人,为万物之灵而主宰天覆地载之万事万物。可是封建之圣人孔夫子却说:“女子与小人难为养,近之则不逊(不老实),远之则怨(埋怨)。”他所删订的《诗经》,开篇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正与他的男尊女卑观相背道吗?孔夫子所提倡的忠孝仁恕之“孝”,即孝父母。而孔夫子把他母亲也当成“难为养”的“小人”,去避之而不近,又何侈谈其孝?毛泽东曾质问:“孔夫子说:“仁者爱人。是爱所有的人吗?”不管毛泽东的质问如何,但孔夫子之不爱女人,就把“仁者”折去了一半。何况他也娶妻生子,所以“男女授受不亲”也是假的。这位圣人重男轻女的说教,对后世影响尤其恶劣,最后发展到把女人当玩物,认为女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度。如果说重男轻女是封建糟粕的话,孔夫子之言当时就是糟粕。连他...
· 齐威王的礼物
齐威王在位的时候,有一年,楚国出兵大举进犯齐国。齐国的兵力远不是楚国的对手,齐威王情急之下,只好派人向赵国求救。齐王拨出黄金100两,车马10辆作为礼物交给淳于髡(kun),让他带上这些礼物去赵国换取救兵。淳于髡看着这100两黄金和10辆车马,忽然大笑不止,把头上的帽缨都笑断了。齐威王被笑得摸头不知脑,问淳于髡说:“你这样狂笑,是为什么呢?是不是觉得礼物太薄了呢?”淳于髡忍住笑,回答说:“我怎么敢呢!”齐威王又问:“那你为什么如此大笑不止呢?”淳于髡回答说:“我想起了今天早上看到的一件事,觉得非常好笑。”齐威王问:“什么事?”淳于髡说:“今天一早,我在来上朝的路上,看到一个农夫正跪在路旁祭田。他面前焚着3根香,摆着一小盅酒;他右手举起一只小猪爪,左手打着揖,祈求说:‘土地爷啊,请您保佑我好运,让我肥猪满圈,五谷满仓,金银满箱,长命百岁,儿孙满堂,还要保佑我的儿孙个个富裕无比。’我见他祭品寒...
· 古代姓氏的产生在当时有哪些社会职能
姓与氏产生的时间和条件不同,其社会职能也不一样:姓是决定是否能够通婚的依据,即同姓不能结婚;氏则是用来区别贵贱的,即平民无氏,只有贵族才有氏。这就是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氏族略序》所说:“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兴起,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族的符号,亦即郑樵所云:“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不过,“姓氏合而为一”的现象,并未见当时的文字记载。那么,何时的文字记载正式将姓氏混用的呢?据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考证,是西汉时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将姓与氏混在一起使用的。该书“氏族”篇云:“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