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西汉历史上的高层官员都流行自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3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西汉历史上的高层官员都流行自杀?,今年,随着反腐的深入,不时传出官员自杀的消息。人们从最初的惊异到后来的见怪不

  今年,随着的深入,不时传出的消息。人们从最初的惊异到后来的见怪不怪,说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事实上,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那时的官员也流行自杀。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提剑入咸阳,以布衣之身建立汉朝四百年基业,对于久经割据分裂之苦的民众及士人来说都是一种福分。

  西汉初年,汉家天子与民休养,创造了几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这对于2000年前的中国官吏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好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像秦代的官吏那样,在严苛的法律面前诚惶诚恐;糟糕是因为他们不再会像六朝时的世代公卿,敢于睥睨皇室。

  在这个百制创立,儒术独尊的时代,他们享受着惊人的俸禄,却也必须遵循于皇权之上的规则,将生死系于皇帝一人之手。在这过程中,西汉社会呈现出了一种怪现象,就是这些高层官员陷入了自杀的阴影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西汉时自杀的诸侯王有25位,列侯、丞相、将军有65人,侯王将相的亲属宾客17人,后妃、太子、公主12人,数量之多令今人震惊。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上层官员贵族自杀在汉代已是常态。一般认为自杀是一种个人行为,其多数是因对社会或者个人前途产生极度绝望等而采取的一种极端做法。不过,自杀一旦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在某种特定的阶层中普遍存在,这就不得不将其上升为一种社会现象。那么,是什么导致西汉上层官员频繁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悉数西汉上层事件时发现,列诸侯王自杀的事例主要集现在两个时段内。

  一是“七国之乱”时,参与“七国之乱”的诸王,除吴王刘濞被他杀之外,其余六王皆为自杀;

  二是汉武帝时期。此时诸侯王获罪而死者,所犯之罪多“有名无实”,比如,元朔年间,主父偃向武帝告发齐王“有淫失之行”。于是,汉武帝任命他为齐国丞相,令他负责齐王一案的审理。

  主父偃以前受到过齐王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心中一直怀有怨恨,遂决定对齐王的“淫失之行”严加追究,“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齐王知道难以逃脱,无奈之下被迫自杀。

  表面上看,这是权臣弄权、挟私报复的结果,本质上这时的一些诸侯王自杀带有更深层次的内幕,如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自然要强化对诸侯国的控制。可以说,这才是汉代诸侯王获罪背后的政治动因。

  因此,在这些诸侯王获罪事例中,冤假错案的数量恐不少,正如史书所载:“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多自以侵冤。”

  诸侯如此,其他高级官僚的自杀同样也与中央集权有关,也体现了在皇权至高无上的社会里,法律对权力约束的苍白无力。

  最为典型的就是,名将李广家族的事件。李广善射勇武,屡为汉边城太守,多次与匈奴血战。后因年老受嫌嫉,大将军卫青在皇帝的暗示下,逼其自杀;李广的儿子李敢为报父仇,在暗杀卫青时为霍去病所杀;李广之孙李陵屡次率军大败匈奴,但天汉二年孤军遭遇匈奴,不幸被俘;随后李广的另一孙子李禹被人告发,说要逃去与李陵会合,随即被处死。李陵一家亦被族灭。李陵在被俘之后未曾按照惯例自杀而导致族灭,更加凸显了自杀作为一种常态在汉代社会的存在。

  除上述原因外,西汉时高层官员在获罪时多选择自杀,还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面子”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汉之初的怪现象:上层官员贵族都流行自杀?
今年,随着的深入,不时传出的消息。人们从最初的惊异到后来的见怪不怪,说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事实上,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那时的官员也流行自杀。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提剑入咸阳,以布衣之身建立汉朝四百年基业,对于久经割据分裂之苦的民众及士人来说都是一种福分。西汉初年,汉家天子与民休养,创造了几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盛世。这对于2000年前的中国官吏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好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像秦代的官吏那样,在严苛的法律面前诚惶诚恐;糟糕是因为他们不再会像六朝时的世代公卿,敢于睥睨皇室。在这个百制创立,儒术独尊的时代,他们享受着惊人的俸禄,却也必须遵循于皇权之上的规则,将生死系于皇帝一人之手。在这过程中,西汉社会呈现出了一种怪现象,就是这些高层官员陷入了自杀的阴影之中。据不完全统计,西汉时自杀的诸侯王有25位,列侯、丞相、将军有65人,侯王将相的亲...
· 西汉官员卜式
卜式,河南郡(今河南洛阳市)人,西汉时期官员。因出资救助朝廷皇上拜其为中郎,赐爵左庶长,后拜为齐王太傅,又转任为丞相。元鼎年间,征召其代石庆为御史大夫。元封元年(前110年)被贬为太子太傅。后寿终正寝。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卜式,河南人。以耕种畜牧为业。有一个弟第,弟弟长大后,卜式从家中分出居住,只取羊百余只,田宅财物尽给弟弟。卜式入山牧羊十余年,羊多达千余头,于是便购买田宅。而其弟则倾家荡产,卜式于是多次分给弟弟财产。出资助边当时汉朝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家里难道没有冤家仇人,想讲出来吗?”卜式说:“臣生来与人无争,家里贫穷的乡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教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卜式有何冤事啊!”使者说:“如果是这样,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
· 西汉官员师丹
简要介绍:师丹(?-5年),字仲公,西汉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臣、政治家。哀帝时曾提出“限田限奴”的主张,以缓和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后因贵族官僚反对,未能实行。人物基本信息:师丹师事匡衡,研治《诗》,举孝廉为郎。元帝末,为博士,因事免官。汉成帝建始年间(公元前32―前29年),州举茂材,复补为博士,出为东平王太傅。后经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举荐,入朝任光禄大夫,不久又为少府、光禄勋、侍中,很受成帝的尊敬和重用。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任师丹为太子太傅。定陶王继位后,师丹为左将军,赐爵为关内侯,领尚书事,不久又代王莽为大司马,封高乐侯,以后又升为大司空,位居三公,甚得信任。西汉末年,政治腐败。豪强大族,贵族官僚、富商大贾倚仗其政治、经济特权,疯狂兼并土地,强占民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或依附豪强地主,忍受着“收太半之赋”的残酷剥削;或沦为官私奴婢,过着“与牛马...
· 西汉官员龚遂
简要介绍:龚遂(生卒年不详)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西汉官员。初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龚遂多次规劝他。刘贺继位后,骄奢淫逸,龚遂屡次劝谏,刘贺仍不改正,最终在位二十七天遭废。刘贺属臣二百多人都遭诛杀,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规劝免于一死,但剃发判处四年徒刑。汉宣帝继位后,龚遂担任渤海太守。龚遂平定盗贼叛乱、鼓励农桑,很有政绩。后升任水衡都尉,最终卒于任上。人物生平龚遂因通晓经术而担任官职,官至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正,龚遂为人忠厚,性格刚毅临难不苟,他在府内规劝刘贺,在府外指责傅相,援引经义,陈述祸福,以至痛哭流涕,从不阿附。龚遂多次当面指责刘贺的过失,以至刘贺掩耳起身走开,说:“郎中令善于羞辱人。”直到刘贺及国人都害怕他。刘贺曾长时间与骑马的侍从、膳食官吃喝玩乐,赏赐无度,龚遂进见刘贺,痛哭流涕以膝行走,左右侍从都流出眼泪。...
· 西汉官员倪宽
简要介绍:倪宽。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西汉大臣,水利家。治《尚书》,历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等职,后拜御史大夫。在任期间,重视水利建设,调发民工,于郑国渠上流南岸,开辟六辅渠,使周围高地得以灌溉。他政绩卓著,得到人民拥护。宽乃颛顼后裔。周武王时,封颛顼后裔于邾,传到夷父颜时,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一说肥)别封为附庸,居于\,因\为邾之附庸,所以又称小邾国。其曾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荣耀一时。战国时\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便以国为氏,后由于避仇,去掉“邑”旁成姓,后又加“人”旁成倪姓。因\国始封于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其后裔倪宽见诸史册,名声显赫,故后世倪姓尊倪宽为倪姓的得姓始祖。个人简介:倪宽(?―公元前103年)西汉官员,字仲文,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历仕廷尉、掾举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御史大夫。汉武帝太初九年,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精通经学和历法,且善文辞。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