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帝王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7
转发:0
评论:0
帝王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面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是进、是坐是站,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尝一尝苦胆之味,用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炼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

  但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是不是真的用卧薪和尝胆两种手段来激发勉励自己的呢?首先从历史典籍来看,《左传》和《国语》成书年代较早,并且其中记载的史实也较为可信,因而较具有参考的价值。但两本史籍中无论哪一本,在讲述勾践的生平事迹时,都根本没有记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另外,在《史记》中的《越王勾践世家》中,司马迁说:“吴既敌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其中,没有写到越王勾践卧薪之事。东汉时期,袁康、吴平作《越绝书》,赵晔作《吴越春秋》,这两本书虽然是专门记录关于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历史,但它们却只是以先秦历史为基础,又加上了小说家们的荒诞想像。《越绝书》中卧薪、尝胆都未提及;《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仅说越王勾践“悬胆在户外,出入品尝,不绝于口”,而根本没有卧薪之事。由此看来,在西汉的《史记》中最早出现了越王尝胆一事;而在东汉时期的史料中还没有出现卧薪之事。

  有人考证,在北宋苏轼所写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卧薪尝胆”首次被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但苏轼起草这封信时带有很强的游戏性,信中的内容与勾践无关,而是设想孙权在三国平分天下时曾“坐薪尝胆”。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曾经谈到“坐薪尝胆”的事情,但说的却是吴王。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也说“吴王即位,卧薪尝胆”。以后,《左传事纬》和《绎史》两书中,都说是吴王夫差卧薪尝胆。但与此同时,南宋的真德秀在《戊辰四月上殿奏札》、黄震在《古今纪要》和《黄氏日抄》两书中,又说是越王勾践曾卧薪尝胆。然而,到北宋的苏轼提出了“卧薪尝胆”一词后,这事究竟是夫差还是勾践所做,从南宋直到明朝都没有结论。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事大加渲染。清初的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叛国,乃劳其凝思,卧薪尝胆。”后来,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其刊刻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也多次提到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直到现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才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却需要考证。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早在东汉时代成书的《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中就有越王勾践“卧薪”之事的记载。该文说越王勾践当时“苦身焦思,夜以继日,用蓼攻之以目卧”。蓼,清朝马瑞辰解释说是苦菜。蓼薪,意思就是说蓼这种苦菜聚集得非常多。勾践准备了许多蓼菜一定是用来磨炼意志,“攻之以蓼”也可以说是“攻之以蓼薪”。这样,上述《吴越春秋》中的话的语意就十分明显:那时勾践日夜操劳,眼睛十分疲倦,就想睡觉,即“目卧”,但他用“蓼薪”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忍耐克服,避免睡觉。卧薪、尝胆分别是让视觉和味觉感到苦。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在硬柴上睡觉,是曲解了《吴越春秋》的意思,因为“卧薪”是眼睛遭受折磨而不是身体遭受折磨。这种说法的结论是:勾践确实有过卧薪尝胆的行为,尽管后人误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若说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是真的,为什么历史上这么晚才有记载?若说是假的,它却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这两种说法都有根据。因此,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未解之谜。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剑为什么历经千年而不朽?

  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名垂千古,成为激励无数人奋进的楷模,关于越王勾践的一些野史趣闻也常被人们津津乐道。1965年在湖北武汉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此剑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剑”。一把古剑千年不锈,依然寒气逼人,这到底是怎样一把宝物呢?

  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吴越交战,越国兵败,退往会稽山。勾践采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勾践归国后,卧薪尝胆,时时不忘灭吴雪耻。他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改革内政,休养生息。后来勾践利用夫差北上争霸、国内空虚之机,一举攻入吴国并杀死了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吴都被围3年后城破,夫差自杀。越王勾践因“卧薪尝胆”闻名天下。

  俗话说“物以人名”,越王勾践的名气让人们格外关注跟他有关的人和物。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体的左手边,发现一柄装在黑色漆木箱鞘内的名贵青铜剑,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这把剑全长为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剑与剑鞘吻合得十分紧密,拔剑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20余层一划而破。

  这一发现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一把剑为何埋藏2000多年,依然不锈,锋利无比,这到底是怎样一个宝物?这些谜团吸引了大量文物工作者、民间工艺大师等苦心钻研,试图揭开蕴藏在千年古剑身上的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里的有关专家对越王勾践剑进行的科学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份是青铜和锡,还含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在精密磨床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越国铸剑工匠的高超的技艺。

  针对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谜团,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撰文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首先,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而且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在4000℃。这也是它千年不腐的一个原因。

  其次,剑在棺内,墓室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密不透风,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剑生锈的几率就更小了。另外与越王勾践剑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青铜剑,这三件青铜剑放在棺外的椁室内,相对来说,它们所处环境的密闭程度不如越王勾践剑,但它们的锈蚀程度也比较轻微,这都是因整体的密闭环境所赐。

  最后,该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过,但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三。

  越王勾践剑因其主人身份以及千年不锈闻名于世,同时剑身精美的雕刻也显示了古代铸剑工匠们精湛的工艺水平。就是这把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工匠们铸造的宝剑放到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湖北荆州市郢都青铜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许光国耗尽14年心血才仿制成功,足见这把宝剑珍贵至极,乃稀世奇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之谜:越王勾践到底有没有“卧薪尝胆”?
在历史长河中,越王勾践一直被称作为传奇人物,一想到越王勾践,便会想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也被流传至今,一般形容那些能屈能伸的气概。网络配图相传,在春秋时期,越过被吴国消灭,越往勾践成为了吴国的奴隶,吴王夫差为了能够羞辱勾践,使其丧失斗志,让越王勾践去养马,勾践为了能够记住耻辱,通过“卧薪,尝胆”两种方式来激励自己,最终,越王回到越国,成功消灭吴国,报仇雪恨,从此,越国也因此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但是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卧薪尝胆这件事情呢?作为后人,这些历史我们无可证实,然而,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些古代典籍来查看是否拥有此事。《左传》和《国语》事比较有名的古代典籍,里面记载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可信的,然而,在这两本名著中,所提到的越王勾践的所有事迹当中,都没有记载越王卧薪尝胆这件事情,所以我们不免对这件事情的是否存在拥有疑惑。在所有的记录中,谈到越王勾践尝胆一事最早出现在《史记》当中,然而里面却没有...
· 帝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真的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已经是尽人皆知了。这个历史故事说的是:传说在春秋时期的一场战争中,吴国打败了越国,吴军把越王勾践包围在会稽山上,致使越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忍辱求和。从那以后,越国成为吴国的臣国,并受控于吴国。网络配图越王勾践像奴隶一般在吴国宫中服役3年,后来吴王免去了勾践的罪,让他回国去了。为了不忘亡国之痛、报仇雪恨,勾践在屋顶上面吊了一个苦胆,无论是出是进、是坐是站,就连吃饭睡觉,也要尝一尝苦胆之味,用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他还既不用床,也不用被褥,累了,便睡在硬柴堆砌的“床”上,以此锻炼自己的筋骨。越国最终灭了吴国,就是因为勾践这十多年的磨炼并实行了各种得力措施。但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是不是真的用卧薪和尝胆两种手段来激发勉励自己的呢?首先从历史典籍来看,《左传》和《国语》成书年代较早,并且其中记载的史实也较为可信,因而较具有参考的价值。但两本史籍中无论哪一本,在讲述勾践的生平事迹时...
· 越王勾践并没“卧薪尝胆”?
导读:卧薪尝胆这是大家很早就熟知的一个典故,我们都为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勇气所感动。可是若追溯历史根源,卧薪尝胆并非越王所为,这些经历是后人为了突出越王形象后加上去的。网络配图按照传统的说法,“卧薪尝胆”应该发生在春秋时期。而在所有记载春秋史事的史料中,记述最原始,也最为可信的,当推《左传》和《国语》了。但是翻遍这两本书,就会发现其中令人失望甚至产生疑惑的端倪。《左传》在“定公”和“哀公”两部分,以及《国语》在“吴语”和“越语”部分,虽然都详细记述了关于越王勾践的生平事迹,却都没有提及“卧薪尝胆”一事,哪怕是只语片言。这种不约而同的历史记载,让人很是觉得纳闷和不解。众所周知,“卧薪尝胆”是一个合成词汇,是“卧薪”“尝胆”两件事的总称。对于“尝胆”一事,春秋史料一片空白,一直到了汉朝才有了最初的记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撰写《越王勾践世家》时,第一次把越王勾践曾“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
· 越王勾践生平简介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在民间流传极广泛,影响十分大,传说的作者亦甚多,作者用西楚霸王破釜沉舟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两件事自勉,同时又激励了一代代为梦想不停付出追逐的人。众所周知,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越国是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国家,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国建立后,他与中原的联系不太紧密,而且生活习俗也比较落后。越国一直比较封闭的状态直到春秋末年,越国才开始与吴国发生了矛盾,越国的君主允常一死,吴王阖闾便兴兵伐越,越国国君勾践于阵前射伤阖闾,不久阖闾死去,越国和吴国自此结怨,一场持久的春秋大战正式拉开大幕。根据《史记》记载:“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
· 越王勾践生平简介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在民间流传极广泛,影响十分大,传说的作者亦甚多,作者用西楚霸王破釜沉舟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两件事自勉,同时又激励了一代代为梦想不停付出追逐的人。众所周知,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越国是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国家,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死后就葬在这里。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越国建立后,他与中原的联系不太紧密,而且生活习俗也比较落后。越国一直比较封闭的状态直到春秋末年,越国才开始与吴国发生了矛盾,越国的君主允常一死,吴王阖闾便兴兵伐越,越国国君勾践于阵前射伤阖闾,不久阖闾死去,越国和吴国自此结怨,一场持久的春秋大战正式拉开大幕。根据《史记》记载:“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