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军神乐毅 连一代神人诸葛亮都推崇的战国名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0
转发:0
评论:0
军神乐毅连一代神人诸葛亮都推崇的战国名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能让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辅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齐桓公的能臣,那么乐毅是谁,他又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他的故事且听作者细细道来。

  乐毅的先祖乐羊原是魏国大将,世居灵寿,灵寿这个地方(今河北灵寿县)原属于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国。说起中山这个国家,也真是命运多舛,先是被乐羊率领的魏军所灭,后来复国,等到赵武灵王继位胡服骑射之后,又被赵国所灭。出生在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风熏陶,乐毅“好兵”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一开始乐毅被举荐在赵国做官,沙丘之乱时,赵武灵王被亲儿子赵惠文王围困饿死,时局混乱不明,于是乐毅离开赵国,去了祖籍地魏国。乐毅替魏国出使燕国的时候,被礼贤下士的燕昭王相中,拜为亚卿,他一开始是“辞让”的,可能是真辞也可能是做样子,反正后来乐毅在燕国呆得挺久的,而让他闻名于史的也正是他为燕国建立的不世功勋。

  那时候的燕国,实力比较弱,受过东方大国齐国的欺负,在内乱的时候差点被齐国借机灭了,这奇耻大辱一直在燕昭王心里憋着。齐国在这段时间,就是个事儿逼,哪哪的矛盾它都得插一脚,跟楚国打过,差点灭掉燕国,跟三晋既打过群架又合起伙胖揍过秦国,赵灭中山国它也掺和了,还破了宋国占了好大一片地,总之一副到处打架揩油的嘴脸,神憎鬼厌的。乐毅和燕昭王一合计,这么多人都讨厌齐国,好事儿啊,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凭燕国一国是打不过齐国的,燕国挑头联合起了赵、魏、韩、秦,五国合纵伐齐,乐毅为上将军,赵国还把相印发给了他,那叫一个声势浩大。联军和齐国在济水以西大战一场,齐国本身就准备得不够充分,加上趾高气昂的齐湣王对着主将触子嚷嚷“给老子打,打不过就毙了你们,刨你们祖坟”,以致主将离心,临阵而逃,齐军惨败,史称济西之战。

  齐军主力被打败,为了使燕国利益最大化,乐毅想办法遣散其它四国的军队,独留燕军深入齐境。不过看官们须知,其它那几国岂是那么好相与的,不给点甜头,怎么可能让打就打,说退就退?秦国在济西之战前一年就已经单独攻齐,拔了齐国九城,即已得了好处,加上路途遥远,给养不便,就退了兵。魏国被许诺可以去夺被齐国占领的宋地,赵国可以去夺取河间地,大家都急于吃分到自己碗里的肉,联军既散,燕军自可放开手脚报仇雪恨了。

  在燕军深入齐境之前,燕国是有不同的声音的,与其花巨大的代价灭齐,不如蚕食一些齐国边境之地,先逐步壮大自己。齐国虽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燕国想要一口吃掉它,怕是没那么大的消化动力,何况其它诸侯国虎视眈眈,焉知不会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过燕昭王仍然准许乐毅继续深入追击,攻占齐国国土,一方面是报齐国差点灭燕之仇,另一方面是太想借此机会使燕国国力整体上升一个层次,这么好的机会如果白白错过,过了这村可就没那店了。齐都临淄被燕军占领,大量财宝被运回燕国,燕昭王亲自劳军,乐毅获封昌国君。燕王押运战利品回朝前留给乐毅三个字,“接着打”。

  乐毅领命,这一打就打了五年,连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剩莒和即墨两城没有被占领,几乎名存实亡了,反观燕国的实力却盛极一时。但是,诸位看官可知,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此天下常理也。燕国的这次上位,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富国强兵稳扎稳打不同,全凭燕昭王的一口气、几位人臣谋士的里外策划和准确地利用了诸侯间的矛盾,毕竟根基不稳,等到燕昭王一死,燕国的锋芒也就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了。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这位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不对付,他上了台,乐毅可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此时的齐国,虽还未亡,也就吊着一口气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偏巧出了个能人,此人恰恰还是乐毅的克星,他使了一手漂亮的反间计,利用了新任燕王和乐毅的嫌隙,从而使齐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进而奇迹般地复国。关于这位齐国的能人如何以孤城复国,以后会另外详述,此时先按下不表。

  战国时期有名的战役,里头用了反间计的为数不少,长平之战秦国用反间计使赵国用赵括换下了廉颇,王翦灭赵之前也用了反间计除去李牧,此番齐国也是用的反间计,使燕惠王用骑劫换下了乐毅。齐国具体是怎么实施计策的呢?乐毅花了五年时间攻齐,只剩莒和即墨两城没有攻下,齐国人放出风声,那两个城乐毅要拿下是分分钟的事,迟迟不动手是因为乐毅和燕国新君不和,故意拖延时间想在齐国自立门户,所以啊,现在乐毅在齐国多呆一天,齐国也就会多苟延残喘一天,要是燕国换了别的忠于新君的大将来,齐国的灭亡只怕就在旦夕之间了。本来就看乐毅一直不顺眼的燕惠王,岂有不疑心的道理,召回乐毅,派骑劫顶替。乐毅能统帅五国联军,也毕竟不是一般人,他没有回燕国复命,而是直接逃到老家赵国。看官们想啊,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和商鞅不对付,等到他一继位,就把商鞅车裂了;那乐毅在燕惠王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人家有矛盾,当然怕上了台的新君拿自己开刀,燕国是万万回不得的,那能去哪呢,看官们还记不记得,乐毅的老家灵寿,在中山国灭之后归了赵国,而五国合纵伐齐的时候,赵王还曾把赵国相印给了乐毅。

  怎么说乐毅连克齐国七十余城,声名赫赫,来投赵国,赵国自然大喜,用不用是一回事,光摆在那供着,就能震慑燕齐。赵国把他封在观津,号望诸君。这边厢,骑劫得了误导性情报,觉得灭齐是分分钟的事,加上根本就不比乐毅攻齐五年那么知己知彼,不但没有攻克莒和即墨两城,反而不断地被齐军撵着跑,把以前占领的齐地都吐了出来。齐国复了国,迎立了新君;燕国劳师动众损兵折将,最后的最后,都还来不及对齐国说上一句“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燕惠王这口气总得找个地方出吧,于是就和乐毅展开隔空骂战(骂战倒还不至于啦,怎么说也有点想把乐毅召回来的意思,就是双方火药味都不小,加点孜然都能烤羊肉串了)。燕王:“乐毅,我用骑劫换下你,还不是念你常年在外打仗太幸苦,让你回来休息休息,你小子倒好,以为我想害你,居然跑到赵国去了。你对得起对你的知遇之恩吗?”

  乐毅洋洋洒洒说了老长一篇话,实在罗嗦得紧,作者捡要紧的说。“大王明鉴,善始善终这件事,不必强求。我为立下大功,就是宣扬了知人善用的事迹;而我避免杀身之祸,也是全了燕国和的颜面。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我从来也没敢给大王您抹黑,给自己洗白啊。”君子绝交,不出恶声,这句话的典故就在乐毅这里。燕惠王也无法,错原是自己铸下的,乐毅这里不卑不亢给了个软钉子,但又希望乐毅念着与燕昭王的旧情,不与燕国为敌,所以把乐毅在燕国的昌国君封号传给了他儿子乐间。乐毅后来还是和燕国互通往来,被燕赵两国拜为客卿,最终卒于赵国。乐毅的儿子乐间及其同宗乐盛辗转为赵国所用。看官可还记得廉颇奔魏前,和谁闹翻了?就是赵王想以之取代廉颇的乐盛,乐毅的本家后生啊,战国的圈子真小。

  话说乐毅能帅五国联军伐齐,又能在破齐主力后支开联军,独帅燕军连克齐国七十余城,的确厉害,但是这里还有两位隐身人物的功劳,这两人就是战国名嘴苏秦和他兄弟苏代。苏氏兄弟都是纵横家,但同时也是成功的间谍。苏秦因与燕文侯夫人私通而不得已离开燕国,跑到齐国替燕国做间谍,苏秦死在齐国之后,苏代也是身在齐国心在燕。根据战国策记载,在五国合纵伐齐之前,燕国和齐国就打过仗,苏代争得齐王信任,两次率领齐军和燕军交战,故意不敌,前后致使齐国五万士卒被斩首。各玛丽苏编剧若是有心,苏氏兄弟的战国无间道,可是很好的古装题材,既有奸情,又有谍战,还有战争场面…燕国攻齐,胜利在望却功亏一篑;诸葛亮五次北伐,最终功败垂成。孔明自比为乐毅的时候,他是否想到这一节,冥冥之中犹如谶语。

  乐毅:在燕国,赵国都能建立不世功勋的名将

  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诸侯征伐,今日楚强,明日赵弱,其翻覆之势,可谓波谲云诡。王侯将相既然无种,何妨都去试试。于是,谋士谋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将层出不穷。乐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国小民寡,被赵所灭,后又去赵适魏,在代魏使燕的过程中,被燕昭王奉为上宾,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军神乐毅:连一代神人诸葛亮都推崇的战国名将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说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说,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能让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辅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齐桓公的能臣,那么乐毅是谁,他又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儿?他的故事且听作者细细道来。乐毅的先祖乐羊原是魏国大将,世居灵寿,灵寿这个地方(今河北灵寿县)原属于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国。说起中山这个国家,也真是命运多舛,先是被乐羊率领的魏军所灭,后来复国,等到赵武灵王继位胡服骑射之后,又被赵国所灭。出生在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风熏陶,乐毅“好兵”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一开始乐毅被举荐在赵国做官,沙丘之乱时,赵武灵王被亲儿子赵惠文王围困饿死,时局混乱不明,于是乐毅离开赵国,去了祖籍地魏国。乐毅替魏国出使燕国的时候,被礼贤下士的燕昭王相中,拜为亚卿,他一开始是“辞让”的,可能是真辞也可能是做样...
· 乐毅怎么死的战国名将乐毅的墓在哪里
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燕昭王死后,乐毅的功勋与权力受到多方忌惮,后被燕惠王派骑劫接手乐毅兵权,此时乐毅了然当下燕王的气量,后前往赵国,从此淡出历史舞台,后以客卿身份终老赵国。乐毅墓位于邯郸市邯郸县代召乡大乐堡村东北,占地不足百平方米,成圆形,高约3米。有墓碑一座,为近几年新立,老墓碑在十年时候被砸碎,现不知去处。每年过年时,邻村小乐堡的乐姓后人都会上坟拜祭。
· 乐毅:春秋战国中的军神,却在功成时全身而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乐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混战,可能今天这几个国家强盛,第二天另外几个国家又反超,在这样混乱的时期也诞生了很多名将,不过这些名士名将也分为两个大类,一种主张忠臣不事二主,另外一类人主张良禽择木而栖,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将属于后者,在早年时期频繁的跳槽,其实这也不怪他不忠诚,而是他自己的国家早已灭亡,所以跟随哪位君主,为哪国效力都无所谓了,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他能有一个发挥的空间,这位名将就是被诸葛亮称为是“军神”的大将乐毅。对于乐毅来说,燕国也只不过是他可以发挥自己军事才能的一个平台,当时燕国南部有强大的齐国,趁着燕国内乱的时候打败了燕国,又连续打败了楚国、赵国、魏国等国家,虽然当时燕国实偏弱,但燕人是非常记仇的,后来乐毅就献计,准备联合楚、魏、赵、韩几个国家,一起组成五国联军共同伐齐。其实历史上这多次战争的兴起,就和我们每个人的私...
· 战国四大名将名称由来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乐毅
如今网络上“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已经相当普遍。这四个人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李牧、廉颇。其实,所谓“战国四大名将”,并非是学术权威的定论,而是业余爱好者们的山寨之举。奇就奇在,网上“三国十大名将”“历史十大名将”之类的争论吵的沸反盈天,而这“战国四大名将”,俨然已经成为了民间的标准。原因何在?说这个,其实就俩问题。第一,战国时代比起其他时代有啥特点;第二,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他们四个人有啥不一样的。一、战国时代,战争从君子游戏走向血腥杀戮咱们历史上所谓的“战国时代”,持续两百年,秦楚齐赵燕魏韩七雄征战不休,在中国历史上,是很罕见的一段长期战乱。旷日持久的战争,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同时也成为军事家们难得的舞台。一代代将领,站在成千上万士兵的尸体上,都去摘取名垂青史的桂冠。战国时代,也是中国战争进入全面杀戮的血腥时代。那位说了,战争还有不杀戮血腥的?是这样。中国古代的战争,曾经有一
· 历史上的高俅竟是位连苏轼都推崇的人才
高俅原名叫什么,我们在看完小说之后,可以知道高俅本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那么后来却成为了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这使得大家对于这个人物非常的好奇,那么高俅的原名到底叫什么呢?下面内容就为大家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高俅原来的名字叫高毬,是东京一个不学无术的诗经流氓。高俅的父亲忍受不了高俅一天好吃懒做,到处惹事的样子。一气之下,高俅的父亲将高毬状告到官府,官员为了惩罚高俅,杖责了他二十大板,并将他赶出了东京。随后,高俅去淮西投奔了柳世权,当时柳世权开了一个赌坊,他并不像收留高俅,打算乘机将高俅赶出赌坊。在柳世权的推荐下,高俅再次回到了东京,在一名叫董将仕的门下帮助他打点药材生意。董将仕也不想长期收留高俅,便把高俅推荐给了小苏学士。最终,小苏学士又将高俅积极推荐给了王太尉。高俅到了小王都太尉家后,小王都太尉对他十分重视。机缘巧合之下,端王赵佶见识了高俅精湛的球技,便把高俅从小王都太尉那里要了过来,变成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