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 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7
转发:0
评论:0
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清朝鳌拜简历,鳌拜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而且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权臣,是

  清朝鳌拜简历,鳌拜是清朝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而且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权臣,是一个奸臣。他和康熙帝斗法的故事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同时不得不说的是,鳌拜在军事和政治上确实有杰出的才能,在清朝初期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总体评价

  纵观鳌拜的一生,早年战功赫赫,虽偶有波折,但还算是荣宠一时;又历事三朝,辅佐幼主,忠心耿耿。晚年的他本可善终,辅佐年幼的康熙,保全令名。但最后他却因擅权而被革职抄家、身死禁所,可叹可惜。

  满洲人是以武立国的,鳌拜本人也不同汉人诗书,因此他看到康熙练布库高兴不一定是因为以为康熙沉迷嬉乐,而是因为看到康熙向满人方向发展而不是向汉人方向发展,书读得多未必就能成一个好皇帝,身体好也很重要,那些练布库的少年也有可能是鳌拜安排的,为的是锻炼康熙的体质,使其不忘骑射根本,康熙能当政61年,和早年炼出的好身体不无关系。

  忠臣时期

  鳌拜不仅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也是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逝世,满洲亲贵在帝位继承上出现矛盾。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皇太极生前统领的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豪格,而多尔衮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衮。双方争持不下,形势极其严峻。

  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成为这场皇位之争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肃亲王为帝。鉴于当时紧张的局面,鳌拜等严加戒备,密令兵丁守卫门禁,以防不测。

  八月十四日,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于当天清晨与两黄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门,坚决拥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并命两旗精锐护军全副武装环卫崇政殿,作好了不惜兵戎相见的准备。当会议之中争论不休时,鳌拜与效忠于皇太极的一批将领纷纷离座,按剑而前,齐声说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实际上是以武力威胁多尔衮不得觊觎帝位。在这种形势下,多尔衮不得不作出让步,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6岁的福临继位,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一同辅政。这一折衷方案最终为双方所接受。福临即位,改明年为顺治元年。当时正值李自成起义军一路进逼北京、即将推翻明王朝之时,满族统治者内部在帝位继承问题上互相妥协,有利于避免祸起萧墙的悲剧,也有利于清军适时入关,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鳌拜是黄旗的重要代表,当初拥戴豪格,继而拥戴福临,在稳定清朝内部的继承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权臣时期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轻的福临就去世了。鳌拜的政治命运进入了一个转折期。顺治对鳌拜的信任在其对后事的安排里体现出来了。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值得注意的是,顺治没有选择宗室亲王担当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异姓大臣。这也许跟他幼年时期多尔衮专权的经历有关,他不想再出现一位“多尔衮”来操控子孙的天下。不过,权力也许真是一个魔杖,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鳌拜功臣、忠臣的形象开始渐渐变形,他再也不像从前忠心扶持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那样对待福临的儿子玄烨了。结果,康熙初年,虽然没有了多尔衮,但却出现了专权的鳌拜。

  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正由于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分化出来的,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鳌拜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二人却常常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宛如仇敌。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又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鳌拜虽然屈居第四,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在这种情况下,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康熙初年,以四辅臣为执政核心的清廷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秩序。这些调整包括:在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更名田(即被清廷免价给予佃户耕种的明代藩王庄田),发展生产;在政治上,注意整顿吏治,有步骤地打击江南汉族地主阶级,放慢攻打南明势力的进程以存实力,等等。这样,清朝统治者对全国的统治逐渐巩固。不过,清朝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却在加剧。

  鳌拜被擒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不想归政于他。当时在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这时康熙皇帝早已布好六连环计策,意在生擒鳌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乐毅这些名将前半生立功后半生都去他国避难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很多谋士说客没有固定工作单位,他们不断游走于各国之间,苏秦、张仪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其实不但谋士说客会这样,有不少对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也没有固定待在一个国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被逼的。首先要说的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乐毅。当年燕昭王为了报被齐国侵略之仇,他是招贤纳士广揽人才,不少有本事的人都去了燕国,这里面就包括乐毅。在乐毅的帮助之下,燕国又经过了很多年的准备,那是兵精粮足可以和齐国一战了。为了保险起见,乐毅还是没有托大,在他的建议之下,燕国和赵、楚、韩、魏组成了五国联军,而后由乐毅指挥,浩浩荡荡杀奔齐国。当时的齐国虽然强大,可架不住对方人手多,再加上乐毅的指挥有方,所以很快就被打败了。赵、楚、韩、魏这四国各占了一些便宜之后就撤军了,只有乐毅率领燕国人马一连下齐国的七十多座城,只有即墨和莒城没有攻破。那个时候燕昭王去世了,太子继位就是燕惠...
· “和尚皇帝”萧衍:前半生完美后半生荒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两个黑暗的大分裂时期,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两个时期中,众多的王朝迅速兴起又急剧衰败,如同无数颗流星短暂划过历史的暗夜。今天我们要讲的这颗流星名为梁朝,其中还住着一位著名的和尚皇帝。这位和尚皇帝萧衍正是推翻南齐建立南梁的梁武帝。网络配图萧衍和南齐皇室的关系很密切,看姓氏就知道了,都是萧家人。萧衍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两人从小玩到大。萧衍出生的时候,南朝还是刘家南宋的天下,等到萧衍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表演时已经是萧家南齐了,南北朝朝代更替之快可见一斑。两晋南北朝时期,科举制度尚未创立,用人的门第观念十分严重。家庭背景帮了萧衍大忙,让他顺利入朝为官。齐明帝萧鸾夺位时,萧衍为他出了不少力,萧鸾登基后将萧衍提拔为黄门侍郎,萧衍自此开始一步步爬上高位。公元502年,萧衍以“废昏立明”的名义起兵攻入京城建康,迫使齐和帝禅位于他。萧衍正式在建康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南梁。萧衍称帝...
· 他前半生是傀儡皇帝,后半生奠定的基础
秦昭襄王在位的头二十多年里面,其实秦昭襄王是没有掌握实权。掌握实权最大的人是他的母亲芈月跟他两舅舅手里,就是说什么大事都是芈月跟两兄弟先商量好,有了结论的话再去跟秦王商量,娘都跟舅舅商量好了,秦王还能提什么反对意见呢?只能点头。这样的境遇一直从他十几岁当王,到了四十多岁,才在近臣的策划下夺权成功。当然秦昭襄王还有一个很大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他当初在燕国做质子非常屈辱,但是最后也就这样过来了,哥哥死了还接替了他的位置当上了秦王。所以秦昭襄王还是有他的优点,能够隐忍,包括被母亲跟舅舅把持政权20多年,这么长时间他都能隐忍的住,而且还相安无事大家都相处的还不错。他的舅舅魏冉这个人很会掩饰,也是一个善于笼络人心的腹黑男,他当时除了就是说跟大将军司马错关系非常好以外,秦国的几个大将领都是他的好兄弟。其中最牛的将军就要数白起了。白起是个平民老百姓出身,是一步一步从小兵升上来的,当然这其中也都是魏冉给他提...
· 此人军功赫赫只因写错四个字就被赐死?
说起年羹尧,人们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雍正王朝》里杜志国的形象,为人狠辣,杀人如麻。他在平定和青海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为什么却遭到了赐死的命运,真的是应验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吗?年羹尧,字亮功,号双峰,同进士出身。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并加封一等公,可谓位极人臣。他在平定叛乱和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中立下无人可及的战功,并在雍正即位之初起到了稳定局面的作用,因此被雍正视为左膀右臂,人称: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在雍正即位初年的时候,年羹尧主要起了两个作用:网络配图一是替代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允禵也参与了“九龙夺嫡”且历来与雍正不和,何况他长期在外带兵,因此雍正对他颇有忌惮。二是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雍正元年,清廷晋封察罕丹津为黄河亲王,引起罗卜藏丹津的不满,随即叛乱。恰逢此时允禵离开西宁回京奔丧,遂用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中琪为奋威将军,平定了这场叛乱。在这一时期,雍正与年羹尧的君...
· 杨家将真相:六郎非老六潘美曾立赫赫军功
潘杨讼的真相阴风凄惨鬼声呼啸,地府中一派恐怖,阎罗夜审潘仁美,潘在刀山油锅前招供了为报打子仇恨,害死杨继业、射死杨七郎的种种罪行。突然灯光大亮,原来这一切都是八贤王和寇准设下的巧计。这是人们在戏曲中所见到的。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杨家四代都是优秀的将领。杨业(又名杨继业)出身在神木县北,当地至今仍有杨家城遗址。他曾以数千骑兵破辽兵10万人,被誉为杨无敌。公元986年,宋分三路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西路主帅是潘美(不叫潘洪、潘仁美),杨业为副。由于东路军惨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杨业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没有被潘美和王监军所采纳。杨业又同潘约定,由杨业出战,把辽兵引到陈家谷,潘埋伏于此歼敌(一说是杨被迫出战,由潘接应)。杨业率子杨延玉和73岁的老将王贵拂晓出击,战斗十分顺利。潘美和王监军在陈家谷听说前方打了胜仗,为了争功,立刻下令进兵。行进了20多里,又听说杨业失利,立刻掉头逃跑。杨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