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5
转发:0
评论:0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以下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一四零五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率领两百多艘由

  以下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一四零五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率领两百多艘由两万多人组成的海船访问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周边的国家。每一次,郑和都从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总共航海七次。在最后一次,郑和在船上生病过世。民间故事集将他的航海经历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航海模拟图

  这七次的航海,郑和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古里、天方等。最远到过非洲东海岸,红海、麦加,而且也很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达爪哇的时候,爪哇正在打内战。东王战败,地盘被西王占领。郑和带领的船队来到集市上做生意,被误认为是派来援救东王的,于是大概有一百多号人被西王所杀。郑和部下的其他军官都认为将士们的血不可白流,欲向西王宣战。爪哇事件之后,西王非常害怕,派使者前去谢罪,欲用黄金赔罪。总体来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损失了那么多人,按照常理一定要开战才对。但是郑和知道这是一次误杀,化干戈为玉帛,用和平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明朝也决定放弃西王对他们的赔偿,西王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感恩,从此两国之间和睦友好。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有人说郑和下西洋无非是宣扬国威,但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之一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不管真正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下西洋带来的文化与经济交流的影响非常深远。

  郑和下西洋地图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对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郑和一生所做的最为大的壮举就是七次下西洋。在1405年到1433年的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航海历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地图

  和西方著名的航海家、冒险家以及美洲的发现者哥伦布比起来,郑和首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七年。而且郑和七次下西洋,而哥伦布出海扬帆的次数是四次,在这一方面郑和也优于西方。从规模上来看,哥伦布的船队更是没有办法和郑和的船队相比,不论是人员、船只还是所载的货物,都不是一个量级的,在郑和的船队面前,哥伦布的船队显得非常的“寒酸”。

  郑和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穿越了马六甲海峡,横渡了印度洋,最远到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曾经到达的国家也爪哇、苏门答腊、古里、苏禄、真腊、左法尔、暹罗、忽鲁谟斯、阿丹、天方(阿拉伯国家)、彭亨、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而且还有人说郑和还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甚至发现美洲的都不是哥伦布,而是早于哥伦布就投身于航海事业的郑和。

  郑和所到之处都是与各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希望结成邦交。对那里的人民介绍中国的商品,和中国的文化,对中国外交、文化和贸易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1407年7月也就是永乐三年,明成祖命令郑和率领大部队乘坐海船出海远航。他们的阵势非常庞大,大约有二百四十多条官船,跟随的人员大致就有两万多名。访问的国家也有三十多个,这些国家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

  郑和下西洋图

  郑和下西洋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东非之间的交流。这几次下西洋的经历让郑和体力透支,在最后一次下西洋回国的途中,他因为过度劳累逝世了。民间也有故事将郑和下西洋的经历称作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曾经到过爪哇,苏门答腊、天方、古里等国家,到达最远的地方就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了。也有人说他们也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非洲进献来的长颈鹿被明朝宫廷的画师化成图留作纪念,一次证明亚非之间友好交往的凭证。

  其实在学术界对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朱鉴秋认为郑和下西洋到过非洲东海岸这是有很多明确记载的,《明实录》中就多次记载郑和出使西方各国的事迹。并且在非洲东海岸也发现了古瓷器遗址,其中就有十四世纪的瓷器,这也是一个佐证郑和到过非洲东海岸的依据。

  而对于郑和是否到达过澳洲的问题,朱鉴秋觉得郑和带领的船队很有可能到达过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根据《郑和航海图》上发现苏门答腊相连处的一大片无名的陆地就是澳洲大陆。

  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郑和下西洋,在明朝期间可谓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件,郑和下西洋的经过也被编纂成了书本广为流传,并为后世所津津乐道,那么对于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又都有哪些见解呢?总体来说,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有正方、反方两种声音,这两种声音交错搭成了一个很好的辩论舞台,且看看这舞台上的智者们的辩论吧。

  郑和下西洋

  首先来听听正方的声音,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并且为了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郑和下西洋,在航海地位上可谓是时间最早的一场探险旅程,开创了国际之先河,奠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体现了当时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来的更为悠远流长。

  其二、郑和下西洋,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可以说将大明朝的威仪带到了这些国家中,郑和在拜访的过程中,展示了明朝的政治风貌,并与这些国家的外交上达成了或多或少的协定。

  其三、这场航海运动也开拓了明朝海上的经济贸易,使得国家经济贸易演化为国际经济贸易。

  其次再来听听反方的意见,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有了一个好的开头,但整体来说并没有什么深远的意义,为何他们会这样说呢?

  其一、郑和下西洋是一场极度浪费国力、财力的行为,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贸易成分在内,但大部分时间内几乎是净流出,对整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没有任何的帮助。

  其二、郑和下西洋在明朝之后,并没有继续跟进,使得这场探险止于明朝,成为了一场虎头蛇尾的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时最远都到达了哪里?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和六十二艘大船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大海出发了。郑和一队人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差不多一年之后,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害怕明朝的军队还过来攻打,于是就赔了郑和六万两的黄金,以供抚恤死去的将士家人之用。之后郑和又到了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等国家。公元1407年,郑和的第一次航海就结束了,但是郑和真的是对航海事业充满了热忱,回国后的十几天郑和又再一次下西洋了。这一次郑和还到了暹罗,也就是今天泰国等一些国家。公元1409年的时候,郑和再次回国并且马不停蹄地又再次出发,这已经是郑和的第三次下西洋了。这次郑和到访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之后郑和又三次下西洋,分别在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回来之后不久,永乐皇帝已经死了,明仁宗朱高炽...
· 中国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时最远都到达了哪里呢?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公元1405年的时候,朱棣命郑和带领士兵两万八千多人,和六十二艘大船的队伍,浩浩荡荡的向着大海出发了。郑和一队人从福建的五虎门出发,差不多一年之后,在爪哇国的三宝垄登陆。当时爪洼国正在内战,还误杀了郑和的士兵一百四十多人,西爪哇王害怕明朝的军队还过来攻打,于是就赔了郑和六万两的黄金,以供抚恤死去的将士家人之用。之后郑和又到了苏门答腊、满剌加、锡兰等国家。公元1407年,郑和的第一次航海就结束了,但是郑和真的是对航海事业充满了热忱,回国后的十几天郑和又再一次下西洋了。这一次郑和还到了暹罗,也就是今天泰国等一些国家。公元1409年的时候,郑和再次回国并且马不停蹄地又再次出发,这已经是郑和的第三次下西洋了。这次郑和到访了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网络配图之后郑和又三次下西洋,分别在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第六次下西洋回来之后不久,永乐皇帝已经死了,明仁...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
· 郑和下西洋
背景郑和以前的中国海洋活动明成祖画像十四世纪上半叶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有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近年在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11.4丈,宽3.3丈,比近两个世纪后的郑和宝船小。它以十二道隔梁分隔出十三个船舱,隔板厚达10至12厘米,每道隔梁用三四块木板榫接而成,并与船肋骨紧密结合在一起,舱内采用水密舱壁。宋船曾采用榫接、铁钉加固、船板缝隙中填塞捻合物的办法,来保证船的坚固性和水密性。可得知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明朝海禁一艘明代福船明朝从洪武年间到隆庆年间,实行了近二百年海禁,开海时期只占二十五个百份比。郑和下西洋时的永乐年间,海禁政策甚至较洪武年间更为严苛。永乐二年(1404年)诏令“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五年(1407年)甚至在安南也实行海禁:“亦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海禁是一项锁国性质的国策,严格...
· 郑和下西洋
[郑和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保庙][郑和下西洋海船复原图]/div>(郑和船队最大的海船长44丈4尺,宽18丈,立九桅,挂十二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短宽型船体的设计,体现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行驶起来平稳安全。船队航行中兼用天文与水罗盘导航。)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郑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马,小宇三保,回族。祖父与父亲都从海路到过教圣地天房(今麦加),郑和自幼受到家庭探险精神的熏陶,为他日后出海远洋打下了基础。明初郑和人宫做宦官,囚靖难立战功,赐姓郑名和,人称“三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诏令郑和与副使土景弘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队总共27800多人,分乘人船62艘,小船200余艘。船队满载丝绸瓷器等物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