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的太监教育很“专业” 学生都成香饽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8
转发:0
评论:0
明朝的太监教育很“专业”学生都成香饽饽,在封建皇权社会,太监一直是个离不开但又要防备着的特殊群体。离不开是因为宫里头

  在封建皇权社会,太监一直是个离不开但又要防备着的特殊群体。离不开是因为宫里头的活须有人干;防备着是因为太监往往可以借着操作日常事务而进入政治生活领域,带来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宫里头的活不只是砍柴挑水之类的体力活,更多的是诸如掌管典籍、文书之类的技术活,不识字不行,光识字而不明白意思也不行。朝廷也不得不适应形势,在皇宫里开了太监学校。学校开得如何,都读些什么书?且听老刘分解。

  学习情况:师资雄厚四书五经都要读《三国演义》最受欢迎

  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对太监是防得最厉害的,洪武十七年,即公元1384年,老朱就在皇宫里树了块牌子,声明:“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一死,这块牌子的实际功效也就过期作废了,顾炎武也讲过:“永乐以后,此令不行。”

  老朱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就开始启用太监管理一些跟文字和文化有关的事务,例如图书、文籍、典章等等,管这些事,不识字不行,光识字不懂意思也不行。也就是说,使用文职太监势在必行。

  比方说吧,皇上要太监去拿一本书,太监总得认识书名吧。要求再高一点,要太监查一下书中第几页的第几行,太监总得明白这几页书的意思吧。提高太监的文化素养问题就摆上了桌面,于是,明成祖考虑对太监进行文化培训,开始定期选拔一些文化教官进入内廷对太监进行文化培训。

  翰林学士担任教师

  到明宣宗朱瞻基的时候,开始专门设立太监学校,具体名称叫“内书堂”。具体设立日期是在宣德元年(即1426年)的七月。据清朝笔记《蕉轩随录》第十二卷的记载,学生来源是宫里头的太监,入学年龄为10岁上下,学生人数约为二三百人左右,后来扩招,据该校一位名叫徐显卿的教授说,他手里的学生就有八九百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太监学校教育很“专业”学生成香饽饽
《徐显卿宦迹图》中太监学校上课情形。在封建皇权社会,太监一直是个离不开但又要防备着的特殊群体。离不开是因为宫里头的活须有人干;防备着是因为太监往往可以借着操作日常事务而进入政治生活领域,带来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宫里头的活不只是砍柴挑水之类的体力活,更多的是诸如掌管典籍、文书之类的技术活,不识字不行,光识字而不明白意思也不行。朝廷也不得不适应形势,在皇宫里开了太监学校。学校开得如何,都读些什么书?且听老刘分解。学习情况:师资雄厚四书五经都要读《三国演义》最受欢迎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对太监是防得最厉害的,洪武十七年,即公元1384年,老朱就在皇宫里树了块牌子,声明:“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一死,这块牌子的实际功效也就过期作废了,顾炎武也讲过:“永乐以后,此令不行。”老朱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就开始启用太监管理一些跟文字和文化有关的事务,例如图书、文籍、典章等等,管这些事,不识字不行,光识字...
· 明朝太监学校教育很“专业”学生成香饽饽
《徐显卿宦迹图》中太监学校上课情形。在封建皇权社会,太监一直是个离不开但又要防备着的特殊群体。离不开是因为宫里头的活须有人干;防备着是因为太监往往可以借着操作日常事务而进入政治生活领域,带来负面影响。众所周知,宫里头的活不只是砍柴挑水之类的体力活,更多的是诸如掌管典籍、文书之类的技术活,不识字不行,光识字而不明白意思也不行。朝廷也不得不适应形势,在皇宫里开了太监学校。学校开得如何,都读些什么书?且听老刘分解。学习情况:师资雄厚四书五经都要读《三国演义》最受欢迎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对太监是防得最厉害的,洪武十七年,即公元1384年,老朱就在皇宫里树了块牌子,声明:“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一死,这块牌子的实际功效也就过期作废了,顾炎武也讲过:“永乐以后,此令不行。”老朱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就开始启用太监管理一些跟文字和文化有关的事务,例如图书、文籍、典章等等,管这些事,不识字不行,光识字...
· 唐代完善的专业教育
隋唐时期的日本留学生“圣德太子像”环球时报资料图片唐朝的时候,中国同日本的友好往来更是盛况空前。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派遣了13次“遣唐使”,还有6次迎送唐朝的使者。每次所派遣唐使团规模都很大,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人。留学生和留学僧都是跟随使团到达中国,使团回日本时,留学生(僧)们则仍留下来学习中国文化。日本留学生一律被安排在国子监学习。唐朝国子监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各学招生对象不同。唐玄宗命国子监的四门助教赵玄默在鸿胪寺教授这些留学生们的功课。日本留学生们在中国学习几年甚至几十年,再回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他们中间最有名的是从奈良来到中国的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环球时报刘静)唐代的教育制度比较完善,学科设置也比较全面,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的“专科学校”门类繁多,除了常见的文科学校外,还有理工、医学、法律...
· 乾隆时期被中国抛弃的这块土地,现在成了香饽饽,抢都抢不到
十八世纪是世界近代历史上最为热闹的一个世纪,这一百年间荷兰人、英国、普鲁士相继崛起成为了大国,之后拿破仑的大革命又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么热闹的世纪里中国却处于闭关锁国的情况中,对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但其实那时候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可以把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封闭环境中拉出来,但最终因为乾隆皇帝的高傲让中国错失了这个机会,这就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兰芳献土一事。清朝中叶的时候很多中国沿海的居民去东南亚地区讨生活,随着在当地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建立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保护当地华人的利益,越来越得到当地华人的认同,1776年在婆罗洲的西北地区,在当地华人的拥戴下罗芳伯成为了新成立的兰芳共和国的大总统。虽然华人们自己的国家建立了,但是华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却还是存在危险,因为当地凶残的土著人无时无刻都在打华人的主意。于是在罗芳伯的带领下,兰芳共和国开始对国境周边的土著进行征讨,经过三年的时间这些土...
· 朱元璋怕宦官专政明朝为何还是成太监帝国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2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9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网络配图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了天下。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这显然不仅是赵匡胤一个人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