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奚仲是什么人 奚仲的故事 奚仲造车的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30
转发:0
评论:0
奚仲是什么人奚仲的故事奚仲造车的故事,奚仲相传是最早的发明家之一,历史记载奚仲发明了车,解决了古代运输的难题,为社

  奚仲相传是最早的发明家之一,历史记载奚仲发明了车,解决了古代运输的难题,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奚仲也因为自己的伟大发明而被后世的百姓尊奉为“车神”。人们在奚仲的出生地修建了奚公祠,历代祭拜,香火不断,以此来纪念奚仲。那么奚仲是什么人?奚仲是哪个时代的人呢,奚仲造车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

  奚仲是什么人

  相传奚仲的祖先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奚仲的父亲则是传说中发明了船的番禺,由此可见奚仲的家族还具有发明的传统啊。奚仲的生活时期是在夏朝早期,出生地为古薛国。薛国就是现今的山东滕州,有《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

  奚仲图像

  根据记载奚仲在大禹时期因为发明了车立下大功,所以被大禹分封在薛地并授予官职车服大夫。

  关于奚仲的出身来历还有其他的史书有记载,比如东汉的《说文》:“车,舆轮之总名,夏后时奚仲所造。”还有汉代的刘向记载:“奚仲作车。”此后种种文献都将造成之人记为奚仲,并留下奚仲造车的故事。

  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中记载奚仲为夏后人,这也与上文《滕县志》所说的“夏禹之时”相符合,说法一致。所说奚仲是夏朝早期之人应该是无误的。那么关于奚仲造车的故事又是怎么样的?

  奚仲造车的故事

  传说奚仲因受父亲番禺发明船舶的的影响,因此他自小开始就喜欢科学发明创造。奚仲天资聪慧,从小的聪明过人,很有学习的天分加上他努力好学。到了青年时期奚仲就已经掌握了很多的知识技术,是名声远播的能工巧匠和小发明家。

  有一次奚仲看到人们在路上搬运货物,肩挑手扛,不仅费力而且一次搬运的数量也不多。于是他就琢磨怎么样能使人们运输更省力并且一次就可以运送大量的货物。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陆路运输的困难,奚仲充分运用他的知识,苦思冥想,在借鉴前人发明的基础上一次次的尝试可惜均未获得成功。

  奚仲造车图

  不过奚仲并未灰心,也不曾放弃,他更加努力的实验,不断总结失败教训,一次又一次的制造然后实验,屡败屡战。终于有一次奚仲看到了一位大娘用木棍在磨面,只见木棍前后滚动碾压之下,石盘上的米不一会就被碾压成面粉了。

  奚仲突然间灵光一闪,他想:如果可以做两个圆形的车轮这样它们在地上滚动不就可以省力了吗?奚仲欣喜若狂,他立马赶回家开始试制,经过一次次测试终于成功的发明了用车轮带动的车。

  在公布发明成功的那天,慕名前来的人们将实验场地围的水泄不通。只见车架上堆满了货物,一人用力推动车把车轮就滚滚向前。大家都为这个举世的发明欢呼不已。这就是奚仲造车的故事。

  奚仲生活于上古夏朝时期,他因见百姓运输货物不易,于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实验,终于发明车,这不但解决了货物运输的难题,也为奚仲自己赢得了荣誉和富贵,大禹封他为车服大夫,将薛地分封给他。这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奚仲造车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奚姓的来源及姓奚的名人
一、姓氏来源上古夏禹时代,车正(造车官员)奚仲,受封于邱(今江苏州市境),他的儿子便以父名为姓,世代相传姓奚。二、郡望堂号东汉置礁郡,现在安徽省毫州市。《姓源》记载:“夏车正奚仲迁于邱,其后遂称奚氏”。望出谯国。三、历代名人奚仲――夏禹之臣。初黄帝作车,少吴加牛,奚仲加马,乃命奚仲为车正。造不同式样的车,安装不同的标志,以别尊卑等级。奚鼐――唐朝易水人。著名制墨专家。所制的墨不但黑而发亮,而且还有香味,在墨上印有“奚鼐”或“庚申”二字。他的弟弟、儿子因制墨著名,南唐赐他姓李。他的孙子李庭硅制的墨更好,世称“李庭圭墨”畅销各地。一、寻根溯祖1、出自姬姓,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公族子弟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攻破翟人营垒,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S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建立S国,为子爵,称S子。他的后代遂以封地为姓,称S氏。2、是春秋时期S宛的后代。S氏在晋国世袭卿位,后来...
· 奚族奚人将领
奚人将领]唐朝首任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李宝臣(718年-781年),字为辅,原姓张,名忠志,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奚族,唐朝中期军阀。李宝臣原是安禄山部将,被其收为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安史之乱平定后投降唐朝,被赐姓名,任命为成德节度使,统辖恒定易赵深冀六州之地。此后,李宝臣在境内整顿武备,自置官吏,不向朝廷交纳赋税,对外则与幽州、魏博等诸藩镇联结,逐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成为河朔三镇之一,被朝廷加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傅。宋朝雍熙北伐时期的奚人将领:米信战例: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正月开始战略部署,宋军分为三路人马,山前(太行山东)河北方面久疏战阵的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久镇河北的关南统帅崔彦进被任命为副都部署。奚人米信被任命为幽州西北道都部署,沙州观察使杜彦圭副之。以上两军曹彬为主...
· 阮翁仲的故事
简要介绍:阮翁仲,人名。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于是后人就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孝陵石翁仲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翁仲路,是紫金山通往明孝陵的必经之路。路上屹立着四对石像,文臣武将各两对。文臣庄严肃穆,武将则威严肃杀,象征着帝王死后在阴间的文治武功。这明孝陵的石翁仲,通高3.18米以上,据说是最高大的石翁仲了。十三陵前石像翁仲姓阮,越南族人,为秦始皇大将,统一六国中立下功劳,死后秦始皇为记其功绩,将其铸为铜像立于咸阳城司马门外,因其生前身高一丈三尺,勇猛非常,后人尊为神,故作翁仲肖像佩于身,以驱魔镇邪。翁仲肖像是年轻...
· 历史上百里奚是谁关于百里奚的故事有哪些
百里奚位高不忘旧情,相堂认妻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他又是对秦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一个人,饱读诗书,才学过人。虽然穷苦,却不坠青云之志,即使在为官之后,当了上大夫,依旧保持着良好的操守和禀性,为官清廉,勤勉政事,由此而深受秦国老百姓的喜爱。百里奚,出生年约在公元前725年,又被称为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楚国宛邑人,另说为虞国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羊皮换相,听起来荒谬却又无比真实地存在。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寒,贫穷潦倒。没钱没势,自然就哪里也去不了。坐守家中,就算再有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百里奚早年流落在各国,他能够出来云游,多亏了他的妻子杜氏的支持。流落不仕,在被晋国俘虏前,曾游历齐、周、虞、虢等国,早年间云游的经验,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这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俗风情、地理形势、山川险阻...
· 历史上百里奚是谁关于百里奚的故事有哪些
百里奚位高不忘旧情,相堂认妻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他又是对秦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一个人,饱读诗书,才学过人。虽然穷苦,却不坠青云之志,即使在为官之后,当了上大夫,依旧保持着良好的操守和禀性,为官清廉,勤勉政事,由此而深受秦国老百姓的喜爱。百里奚,出生年约在公元前725年,又被称为百里子或百里。百里氏,姓百里,名奚,字子明。春秋楚国宛邑人,另说为虞国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称“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羊皮换相,听起来荒谬却又无比真实地存在。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寒,贫穷潦倒。没钱没势,自然就哪里也去不了。坐守家中,就算再有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百里奚早年流落在各国,他能够出来云游,多亏了他的妻子杜氏的支持。流落不仕,在被晋国俘虏前,曾游历齐、周、虞、虢等国,早年间云游的经验,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这使得他对于各国的民俗风情、地理形势、山川险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