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迁:武王观兵是司马迁编的故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4
转发:0
评论:0
司马迁:武王观兵是司马迁编的故事,《尚书·周书·泰誓序》说:“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

  《尚书·周书·泰誓序》说: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

  孔安园在传“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句时说:

  “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

  这就是“观兵说”的来源。孔颖达的《正义》重复了孔安国的这个说法,司马迁的《史记》也重复了孔安国的这个说法。其实,孔安国的“观兵说”并不可信。一则《周书》并无观兵的记载。再则孔安国的解释,也未尽情理。因为武王为了卜诸侯之心而出兵伐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武王出兵伐,诸侯可能闻风而动;也可能闻风不动。如果诸侯对武王的兴师伐纣,闻而不动,一旦纣王兵来,武王岂不轩势单而败亡?从文王为报杀父之仇,忍辱五十年;武王为削足之恨,忍辱十一年来看,武王决不会贸然出兵的。此其一。司马迁意会孔安国的“诸侯佥同”为“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见《史记》P120)。按八百诸侯中,不少诸侯地居僻远之壤,在当时通讯条件尚差的情况下,武王兴兵之事,有的不可能知道;即使闻讯前往,又限于当时的交通条件,也决不会在同一个时间到达,所以说“不期而会盟津,”是不可能的。此其二。“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未曾交兵,即引兵而退,诸侯的心会不服的。

  司马迁为圆其说,说“女未知天命,未可也”(P120)。武王既知天命,知纣王尚未可伐,为什么自己还要出兵伐纣呢?以此说服诸侯,诸侯会心悦诚服吗?此其三。再者武王东观兵,行前有誓师,渡河有军令。武王造如此大的声势,纣王竟毫无反应?任其自由来,自由去,揆诸情理,也绝不会如此。此其四。从上面分析看来,武王“东观兵”说是不可信的。那么孔安国的“东观兵”说缘何而生?我们且看《尚书·泰誓》对武王伐纣的记载:《泰誓序》曰:“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而《泰誓》正文曰:“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事情是一件,而时间迥不同。所以孔安国为统一这个矛盾,便把十一年作为观兵之年,十三年作为伐纣之年。但据宋夏撰写的《尚书评解》说,“武王伐纣为十一年,十三年必传写之误”。清梁玉绳的《史记志疑》(以下简称“志疑”)对武王观兵说亦持否定的看法。梁氏说:“《殷》、《周》两纪。《月表》、《齐世家》、汉《律历志》、《竹书》俱称武王观兵孟津而归,居二年乃伐纣。故《礼·乐观》云:‘武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盖本于汉初伪《泰誓》也,而晚出之《泰誓》遂撰‘观商于商’之语。然《中庸》‘一 衣而有天下,’即《史》载刘敬说高帝亦云:‘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故宋儒均言武王无还师再举之事“(《志疑》P67)。又说:“自晚出《泰誓》有‘十三年’,而以年为武继文,违经背义,莫斯为甚。《史》同《书序》,本无讹谬,故欧!

  阳子《泰誓论》、邵子《经世论》、胡子《大纪》,并作十一个,以‘十三年’为非也”(见《志疑》P84)。所以说,武王观兵之说不可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武王伐纣的历史误读:武王观兵是司马迁编的故事
《尚书·周书·泰誓序》说:“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作《泰誓》三篇”。孔安园在传“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句时说:“周自虞、芮质厥成,诸侯并附,以为受命之年,至九年而文王卒。武王三年服毕,观兵孟津,以卜诸侯伐纣之心。诸侯佥同,乃退以示弱”。这就是“观兵说”的来源。孔颖达的《正义》重复了孔安国的这个说法,司马迁的《史记》也重复了孔安国的这个说法。其实,孔安国的“观兵说”并不可信。一则《周书》并无观兵的记载。再则孔安国的解释,也未尽情理。因为武王为了卜诸侯之心而出兵伐纣,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武王出兵伐,诸侯可能闻风而动;也可能闻风不动。如果诸侯对武王的兴师伐纣,闻而不动,一旦纣王兵来,武王岂不轩势单而败亡?从文王为报杀父之仇,忍辱五十年;武王为削足之恨,忍辱十一年来看,武王决不会贸然出兵的。此其一。司马迁意会孔安国的“诸侯佥同”为“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见《史记》P120)...
· 司马迁的爱情故事:司马迁的爱妾随清娱
据民间传说和有关资料,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北),而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但是在此文说的并不是他的正妻。自古男人多风流。司马迁进京后,司马谈告诉儿子“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于是命他南游江淮,考察古事轶闻。网络配图司马迁到了长江边,突闻江中一舟上传来凄凉的歌声:风萧萧兮雨蒙蒙,雨多路泥泞。悲叹声声兮,只恨天不睛。鼠成精兮比虎猛,虎多世道穷。猛兽横行兮。天下无太平……司马迁被这绝唱迷住了,呆呆地站在那儿,等着木舟*岸,想见见这位歌女。木舟*岸时,一女儿出来帮助老翁抛锚。司马迁一瞧那女子,慨叹地想:“世间还有这样多才多艺、窈窕多姿的淑女啊!”等老翁上了岸,司马迁的挑夫程三拱手言道:“老船公,我们司马公子想搭船过江。”老船公一惊,忙问:“哪里的司马公子?”“就是当朝太史令司马谈的公子司马迁,此行前去探禹穴。”只见老船公面有难色,但很快一喜,说,“好,好,我一定送公子过...
· 司马迁的爱情故事:司马迁的爱妾随清娱
据民间传说和有关资料,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北),而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但是在此文说的并不是他的正妻。自古男人多风流。司马迁进京后,司马谈告诉儿子“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于是命他南游江淮,考察古事轶闻。司马迁到了长江边,突闻江中一舟上传来凄凉的歌声:网络配图风萧萧兮雨蒙蒙,雨多路泥泞。悲叹声声兮,只恨天不睛。鼠成精兮比虎猛,虎多世道穷。猛兽横行兮。天下无太平……司马迁被这绝唱迷住了,呆呆地站在那儿,等着木舟*岸,想见见这位歌女。木舟*岸时,一女儿出来帮助老翁抛锚。司马迁一瞧那女子,慨叹地想:“世间还有这样多才多艺、窈窕多姿的淑女啊!”等老翁上了岸,司马迁的挑夫程三拱手言道:“老船公,我们司马公子想搭船过江。”老船公一惊,忙问:“哪里的司马公子?”“就是当朝太史令司马谈的公子司马迁,此行前去探禹穴。”只见老船公面有难色,但很快一喜,说,“好,好,我一定送公子过...
· 司马迁的爱情故事:司马迁的爱妾竟随清娱
据民间传说和有关资料,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北),而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但是在此文说的并不是他的正妻。自古男人多风流。司马迁进京后,司马谈告诉儿子“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于是命他南游江淮,考察古事轶闻。网络配图司马迁到了长江边,突闻江中一舟上传来凄凉的歌声:风萧萧兮雨蒙蒙,雨多路泥泞。悲叹声声兮,只恨天不睛。鼠成精兮比虎猛,虎多世道穷。猛兽横行兮。天下无太平……司马迁被这绝唱迷住了,呆呆地站在那儿,等着木舟*岸,想见见这位歌女。木舟*岸时,一女儿出来帮助老翁抛锚。司马迁一瞧那女子,慨叹地想:“世间还有这样多才多艺、窈窕多姿的淑女啊!”等老翁上了岸,司马迁的挑夫程三拱手言道:“老船公,我们司马公子想搭船过江。”老船公一惊,忙问:“哪里的司马公子?”“就是当朝太史令司马谈的公子司马迁,此行前去探禹穴。”只见老船公面有难色,但很快一喜,说,“好,好,我一定送公子过...
·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简介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
《史记》的作者是谁?史记作者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早年从董仲舒学《春秋》,从孔安国学《尚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司马迁赋》八篇;《隋书·经籍志》有《司马迁集》一卷。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曾“学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