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45亿年前地球遭袭击的真相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5
转发:0
评论:0
揭秘45亿年前地球遭袭击的真相,1、6500万年前“杀手小行星”碰撞地球却为哺乳动物带来希望6500万年

  1、6500万年前“杀手小行星”碰撞地球却为哺乳动物带来希望

  6500万年前一颗10公里直径的岩石小行星导致恐龙灭绝,但这次小行星碰撞开启了哺乳动物的“生命之窗”。6.35年前之后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逐渐升高,地球生态系统的进化加速,并进化形成许多动物,其中部分物种生存至今。

网络配图

   3.5年前,地球覆盖着茂盛的绿色植物,之后这些绿色植物却促使恐龙家族的出现,恐龙在地球上的霸主地位持续了1.6亿年之久。差不多每隔1亿年,地球便遭受较大小行星的碰撞,6500万年前一颗10公里直径的岩石小行星碰撞地球导致恐龙的灭绝。在这场小行星碰撞灾难中,天空变得昏暗,气温降低,全球下起了酸雨。

  几个月之内所有的恐龙相继死亡,海洋和空中的其它大型爬行物种也大量消亡,鸟类和陆地植物也出现死亡现象。对于哺乳动物而言,却具有另一番意义,虽然它们并未顺利通过这场灾难,近半的哺乳物种灭绝,但那些体型较小、食腐性哺乳动物幸存了下来,它们能够挖洞避开火灾和酸雨,它们经常生活在淡水环境或其周围,以大量死亡的动物尸体为食,它们比那些生活在海洋和干燥陆地的物种更具生命弹性和适应性。幸存的物种和生物成为地球生物圈的主要成分,随着地球生物圈的恢复,哺乳动物填补了恐龙的地位。在小行星碰撞地球之后的1000万年里,哺乳动物的进化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并实现哺乳动物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一支重要的哺乳动物血统——灵长类动物,暗示着未来人类的出现。

  2、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宇宙迅速膨胀

  如果我们生存星球所处的宇宙区域密度小于宇宙大爆炸之后混乱状态期间的平均密度,地球人类将不可能存在。依据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宇宙爆炸理论,新诞生的宇宙充满了“膨胀场”,驱使宇宙膨胀指数为10-32秒一个周期,幸运的是当时人类并不存在,如果宇宙密度低于平均密度,人类就不可能存在。

网络配图

  3、137亿年前宇宙反物质倾覆

  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意想不到地炽热,混合着大量的微粒——电子、正电子、夸克、反夸克等,微粒间稳定的结合可能形成恒星和行星,但生命的形成仍有一定差距。

  4、46亿年前太阳诞生

  氢气、氦气和星际灰尘是太阳系形成的组成部分,伴随着宇宙逐渐冷却,稳定的原子和分子很快形成,宇宙大爆炸后1亿年,首颗恒星诞生。这是一颗氢气和氦气构成的巨大恒星,这些宇宙早期恒星生命很短暂,最终以剧烈的爆炸结束生命,并向宇宙播撒重元素“种子”,大量的恒星和星系相继诞生。

  5、45亿年前“火星”星球碰撞地球

  大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星球碰撞在地球,大量的岩石残骸位于邻近轨道上,最终形成月球。这对于地球人类的存在有什么影响呢?由于月球的大小提供稳定的引力,使地球保持稳定的倾斜角度,从而避免太阳对地球表面的加热导致极端的气候变迁,这对于地球人类后期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6、39亿年前太阳系“猛烈轰炸”为地球带来生命元素

  39亿年前太阳系内小行星“猛烈轰炸”地球,很可能为地球带来水资源,并为孕育地球生命诞生提供了条件。“阿波罗号”宇航员从月球上采集的月球样本发现一个奇特的事实:月球表面上存在较大陨坑的历史可追溯至39亿年前,并且这些同时期陨坑遍布月球表面。

网络配图

   这表面这一时期月球所遭受的小行星猛烈碰撞事件,地球也难以避免。这一时期的小行星猛烈碰撞更直接地影响地球生命起源,可以想像小行星碰撞地球形成像非洲大陆大小的“溶化岩石池”,伴随着逐渐冷却,碰撞弹坑将很可能成为生命起源的理想区域。

  7、6.35亿年前:地衣时代的到来

  地球早期生命必须搭乘“氧气过山车”,直到绿藻和真菌地衣共生时代的到来。最早复合细胞存在的地球世界与现今地球完全不同,细菌较早期的光合作用使大气层中氧气含量达到2%,仅是当前大气层氧气含量的十分之一。窒息的空气和停滞的海洋是早期地球的主要特征,随后地球地质和生态一致性的巧合变化将地球从睡眠中唤醒。大约8亿年前,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开始改善,伴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板块分裂和火山喷发,为海洋环境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微生物出现大量的光合作用,促进了生物的繁殖生长。然而,伴随着大量的氧气消耗,逐渐增强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大量的微生物死亡沉积在海底,主要的温室气体从大气层中过滤。到大约7.2亿年前,地球已陷入冰冻时期,甚至冰冻延伸至赤道,这一时期被称为“雪球地球”。一些灾难对于生命也是机遇,当二氧化碳含量逐渐降低,这将驱动生物系统革命。面对冰冻的地球环境,绿藻和地衣等陆地先驱性生命体在冰冷环境中幸存了下来,但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逐渐恢复,6.35亿年前,冰川消退至极地,地球其它大陆开始露出绿色生机。

  8、6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

  在史前非洲东部,一些人类近亲灵长类动物进化发育较快,但历史证实进化形成有力的颚部和强壮肢体并不如进化形成更大的大脑。大约30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开始大量出现,并逐渐占据了更多的茂盛热带雨林;大约2000万年前,非洲东部类似现今亚马逊河丛林的环境成为灵长类动物的家园,它们喜欢在树枝之间攀爬。

网络配图

   但随着地球板地的运动,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东部高原出现两座由北至南、2000米高的山脉,这两座山脉阻断了印度洋潮湿气流,使非洲的气候发现了显着变化。大约250万年前,快速变化的环境使灵长类动物也发生相应的进化,灵长类动物进化趋向两个分支:一个是进化形成更大的大脑,具备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另一个是下颚形成得更大,使其能够咀嚼更坚硬的坚果和块茎食物。最终前者在变化的地球环境中生存了下来,后者最后被自然所淘汰。头脑聪明的智人成为人类的直接祖先,最终从非洲大陆走出来向各大陆进行迁徙繁衍。

  9、7万年前:人类语言的出现促进人类的进化

  早期人类从非洲大陆走了出来,从解剖角度分析,身材苗条、大脑较大的群体来自20万年前现今的埃塞俄比亚,不足10万年前一小支早期人群穿过红海抵达阿拉伯半岛。远古中东和亚洲地区有大量的牧草场,早期人类在这里可找到丰富的食物来源,并且气候非常适宜生存。伴随着集体之间的捕猎行为、群体生活,大约7万年前,早期人类之间逐渐产生了语言。这样,他们能够更直接地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通过语言信息的传递逐渐形成了群体,交流捕猎方法,商定协作式的捕猎策略等。语言的出现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超未来(三):几亿年一次的强大γ暴会袭击地球
目前人们已经得知,在距离地球几十亿光年的宇宙遥远的地方,存在着γ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一般称之为“γ暴”。虽然它的真正成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人们认为与黑洞有关的一种说法是比较可信的。一颗质量较重的恒星在濒临灭亡之际会发生大爆炸,喷出大部分气体后只留下中子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超新星爆发。但是人们一般认为,具有太阳30倍以上质量的恒星不一定会直接爆发,在这种情况下,星球会因引力的缘故向着空间的一点发生坍塌,在中心形成黑洞,星球的外侧部分会不断旋转着落入黑洞,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多次喷出物质流,这种喷射物质流会冲进宇宙空间,追撞前面的物质流而形成高温火球,放出大量的γ射线,这就是所谓的γ暴。此外,星球本身因受到喷射物质流的影响而会飞冲出去,此种巨大爆发的,情形已经超越普通的超新星爆发,因而可以称为“极超新星爆发”。γ暴的特征之一是它拥有巨大的能量。由γ射线释放出来的能量,通常...
· 揭秘34.3亿年前地球微生物与火星极其相似
德国和瑞士科学家找到了地球34.3亿年前存在微生物生命体的证据。这些躲在地下洞穴中的微生物成功躲避了紫外线的过度照射。科学家在研究报告中详细陈述了这些细胞化石所在的位置、研究人员所用的检测技术以及此项新发现的重要性。网络配图科学家认为,地球从距今40亿至35亿年的太古宙时期开始就存在生命。当时地球还没有臭氧层,无法过滤掉大部分紫外线,而且大气层中也没有用于呼吸的氧气。这就意味着,这些微生物为了繁衍生息不得不寻找一个遮蔽之所。研究人员认为,它们成功地找到了“避难天堂”。这些微生物的化石是在南非巴伯顿的绿岩带发现的。古微生物在潮汐过后留下的沉淀物中找到可以藏身的洞穴,而这些洞穴是由气泡形成的。这些细胞化石可以追溯到32亿年前,位于一个微生物席之下。科学家认为,这个微生物席是在火山活动的作用下被推到地表的。网络配图研究小组利用显微拉曼光谱仪多次进行测试,结果发现这些微生物外形细长,而且和很多现代...
· 商朝迎来短暂的复兴,却又遭到洪水袭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商朝历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虽然在《史记·殷本纪》等众多史书中都提到,在帝河亶甲一朝商朝复衰,但就笔者看来,商朝真正的复衰时刻应该早在帝外壬时期便已显现,甚至应该说在帝仲丁末年便有了苗头。而帝河亶甲只是因为前两朝外患积累的太多,需要忙于武力平叛从而忽略了文治,才将这早已出现的衰弱苗头暴露出来。《史记》中帝河亶甲时殷商复衰的描述我们不能盲目的否定帝河亶甲的功绩,毕竟他身处九世之乱的混乱时期,又仅在位九年,忽略文治导致衰弱趋势明显也情有可原。他能在几年的时间里,调动王师和亲商的诸侯军队将积累了三代的叛乱全部平息,可见其实力非凡。在帝河亶甲离世后,他的儿子祖乙没有让王位再次被夺走,成为商朝第十三位君王。帝祖乙,姓子名滕(《竹书》所记之名),在帝外壬期间就跟父亲河亶甲一起治理着自己的封地。在父王帝河亶甲东征西讨时,他留在朝中,也间接锻炼了他处理政务的能力。...
· 太阳耀斑今还要冲击地球昨袭击三次明后离开
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0月28日公布的太阳表面图像上,可以清晰地观测到太阳表面聚集的由巨大黑子群释放出的冠状云。讯号中断三小时才恢复自昨天凌晨以来,太阳耀斑在上午9点又一次爆发。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设在全国的所有十个观测点都受到了强烈干扰。由于第一次爆发时我国处于深夜,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上午9点第二次爆发时,由于我国正是处于白天,处在太阳的直接照耀下,我国的短波通讯受到全面影响。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设在全国的所有十个观测点都受到了强烈干扰,上午9点半,北京电波观测点,短波讯号完全中断,10点40分左右才恢复,但讯号仍比较微弱。一直到12时,短波讯号才全部恢复正常。耀斑为何专瞄短波昨日下午,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北京研究中心索玉成研究员告诉记者,太阳风暴期间所射出的X射线会比平时增加1000倍,使地球大气中电离层的电子密度提高,而1到30兆赫兹的无线短波正好是通过电离层来传播,所以受到严重干扰。他称...
· 地球形成不易:初期持续遭碰撞达1亿年之久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遭受了持续1亿年的陨星碰撞。依据最新一项研究报告,持续1亿年的陨星碰撞导致地球化学成分永久地改变。地球形成初期这项研究将解释为什么当前地球比初期地球具有较高的镁含量和较低硅含量,当前地球形成理论显示,这是由于吸积过程所导致的,一些物质被地球引力牵引。然而,该模型无法解释地核热量来自何处,以及地球磁场如何形成的。地壳和地幔具有较高的稀土含量,例如:钐和钕,该含量高于多数陨石,这暗示着地球形成初期稀土含量要高于之前预期。一种叫做“球粒状陨石”的陨石类型被认为形成于形成太阳系行星的气体云。一种叫做顽辉石的球粒状陨石与地球形成之初的原始成分相同,顽辉石化学同位素与地球成分十分接近,然而地球成分具有较高的镁含量和较低的硅含量。为了解释这种差异性,法国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因为地球形成初期遭受陨石碰撞,并因此永久地改变了地球成分。虽然当地球遭受陨星碰撞时失去了一些质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