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悲剧先知晁错的政策:重农抑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42
转发:0
评论:0
重农、抑商和维稳的三位一体,不可能长治久安,只会导致又一轮治乱循环。在外儒内法成为汉代国策之前,士人就已经“先天子之忧而忧”,尝试儒法融合。出生于公元前200年的同龄士人贾谊和晁错,即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前者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后者则以法家为主,儒家为辅。这里暂且放下贾谊不表,只说晁错。晁错因主张削藩而被“清君侧”,在历史中扮演了一个悲剧先知的角色。他赤胆忠心,却被腰斩于市,悲剧是毋庸置疑的,是不是先知却需要存疑。不能因为“七国之乱”就证明削藩是正确的,从事态发展看,亦可说削藩的主张引发诸侯不满,进而引发“七国之乱”。不过,重要的不是削藩的一时成败,而是削藩究竟有何价值?网络配图这涉及到封建制和郡县制,在两千年里,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会产生重大争论的政治问题。由于封建制被简单等同于分裂,郡县制被简单等同于一统,封建制和郡县制之争逐渐没了悬念,而有了标准答案,即从封建制到郡县制,是一种

  重农、抑商和的三位一体,不可能长治久安,只会导致又一轮治乱循环。在外儒内法成为汉代国策之前,士人就已经“先天子之忧而忧”,尝试儒法融合。出生于公元前200年的同龄士人贾谊和晁错,即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前者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后者则以法家为主,儒家为辅。这里暂且放下贾谊不表,只说晁错。

  晁错因主张削藩而被“清君侧”,在历史中扮演了一个悲剧先知的角色。他赤胆忠心,却被腰斩于市,悲剧是毋庸置疑的,是不是先知却需要存疑。不能因为“七国之乱”就证明削藩是正确的,从事态发展看,亦可说削藩的主张引发诸侯不满,进而引发“七国之乱”。不过,重要的不是削藩的一时成败,而是削藩究竟有何价值?

网络配图

  这涉及到封建制和郡县制,在两千年里,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会产生重大争论的政治问题。由于封建制被简单等同于分裂,郡县制被简单等同于一统,封建制和郡县制之争逐渐没了悬念,而有了标准答案,即从封建制到郡县制,是一种“历史进步”。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观察,封建制便于地方自治,而郡县制便于中央集权,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很难称得上是什么“进步”。

  对“先天子之忧而忧”的士人来说,是否“进步”取决于是否巩固皇权。《孟子·梁惠王下》道:“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试图编织一个“王政”的笼子,劝说王侯钻进这个笼子。不幸的是,后来的很多士人为了把天子劝说进笼子,先把天下放了进去,晁错是其中之一。

  晁错的时候,汉代的“建国大业”已经完成,需要“先天子之忧而忧”的是如何“坐江山”。“打江山”,唯恐天下不乱;“坐江山”,最好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天子和天下的共同理想。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在传世名篇《论贵粟疏》里,晁错详细讲解的两个基本点:重农和抑商。

网络配图

  与原教旨法家强调“重刑厚敛”不同,晁错作为修正主义法家,认同“轻刑薄赋”。但是,法家重农抑商的核心政策,他继承了下来。晁错强调重农可以解决温饱问题,然后视金钱(“珠玉金银”)为万恶之源、之源,“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利于稳定,却“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利于。他详细解释了其中缘由:农桑不能成于一日,民众必须依附于土地,有了珠玉金银,各行各业都有可能成为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游民。

  商贾成为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典型。在只有男耕女织才被视为劳动的情况下,商贾被视为“不劳而获”者,这种狭义“劳动观”催生了“仇富观”。晁错痛陈商人富贵、农夫贫贱这种职业等级观值得批判,但晁错在意的是商贾“交通王侯,力过吏势”。晁错的重农抑商说和削藩说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心思想是,商贾与封建诸侯互相“勾结”,动摇了皇帝手下干部们的威信,有利于封建制,不利于郡县制,这将直接动摇皇权。

  《论贵粟疏》的结论是:“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以拜爵和免罪的方式鼓励纳粮,不是为了提高民众生活水平,而是为了且不惜破坏行政和司法体系。与原教旨法家相比,晁错的“进步”在于主张抑商,但是尚未主张严打商人。

  批评抑商政策,在今天已经没有太大疑义。反省重农政策,却会遭到一系列质疑,难道农业不重要吗?农民生活水平不需要提高吗?农村要被边缘化吗?“三农”问题确实重要,但是以抑商和为前提的重农政策,无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只能加重问题。

网络配图

  司马迁曾指出,“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论者常以农业水平低下为由,强调重农抑商才能解决温饱问题,故意或者无意回避农业水平低下的原因,恰恰是轻视工商。这种回避导致恶性循环,越是农业水平低下,越是重农抑商;越是重农抑商,越是农业水平低下。这种恶性循环,又成为循环论证的证据,证明重农抑商的必要。在这种情况下,重农的结果对民生未必有利,而是有利于,有利于皇权。

  重农没有问题,但是不能以抑商为前提;正如郡县制并非不可行,但是不能以中央集权乃至个人为前提。重农、抑商和的三位一体,不可能长治久安,只会导致又一轮治乱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重农抑商在历史上的变化分别有哪些政策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随历史的变化先秦的“奖耕战”、“抑商贾”商时,农业已发展成为社会主要部门,实行“井田”制度,推动农业发展。西周,大规模组织奴隶集体劳动,“十千维耦”(《诗经・噫嘻》),农业产量提高,手工业有“百工”部门分工,商业渐成社会经济重要部分。《周礼》有“司市”之官,《周礼》中尚无抑商倾向。由于中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不高,蒙昧时代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所限(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古人连温饱都是奢望,故农为“本”,商为“末”的观念形成,一方面:“奖耕战、废井田、开阡陌”,确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买卖合法性;另一方面规定:力本业,耕织致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为禁止商人经营粮食交易,以杜其囤积居奇、投机牟利,“使商无得粟,农无得籴”。秦至隋唐的“重农抑商”、“崇本抑末”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秦《田律》规定:天降及时雨、谷物抽穗或有旱涝虫情灾害,须立刻书面报告雨量...
· 重农抑商对当代的启示有哪些政策形成的根源在什么地方
对当代的启示(一)重视“三农”问题两千多年过去,中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还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村生产力不发达,异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空心化等国情,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重中之重。提出“新四化”、“四化同步”思想,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点,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基础,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保障农民权益,有效转移农村人口。(二)依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从法律体制上建立能保证每个市场竞争主体人格平等、独立,公平竞争、同等保护的制度环境。金融危机后国家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国进民退”,资本与政治权力容易滋生权...
· 古代重农抑商得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制度都是落后的,和现在的没法比。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拿郡县制来说,从秦朝到现在还一直在被延用着,那些动不动就说“封建糟粕”的人,是对历史缺乏了解。今天笔者要说的是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其实这也是利民的一个政策。重农,立国之本,没饭吃就要有无论什么时候,农业都是立国的根本。最通俗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无论到了多会儿,民生方面“吃”是第一位的。一个国家粮食是否充裕,是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的大事,因为在大部分人饿肚子的情况下,社会就会发生,不过在有道圣人治理下不会出现人民的暴乱,人民会选择一起渡过难关。所以,古代好多的政治家在改革时都会十分重视农业方面。在《管子·国畜》中记载管仲的准平政策“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意思就是粮食多了国家就持续买进,把粮价搞上去;民间粮食少了就抛售,直至把价格压下来,保持价格的稳定,...
· 典型的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宅院大同城外吕家大院
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造成商人“只富不贵”的独特社会现象。而这条看似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大同吕家看来并不是有着绝对权威,历代封建王朝的眷顾,以及赋予的无上荣光,让吕家及吕家大院都有着别样的魅力。今天,小黎就带您感受吕家大院的与众不同。在大同城外,桑干河与御河交汇之处,有一大片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冲击平原。在这片土地上,座落着一个名叫“落阵营”的村庄。300多年前,一个叫吕天平的汉子来到这里,传说此人系李自成的一个族侄,原本姓李。“闯王起义”失败后,他隐姓埋名改为吕姓,带着一营兵马隐居在这个村庄谋生。秉承“耕读传家”、“笃志诗书”的家训,百年渔樵耕读,子孙亦官亦商。在数代苦心经营之后,一座富丽堂皇的大院——吕家大院——阵容显赫地威立在两河交汇之处。吕家大院分为南大院、胶坊院、油坊院和旗杆院等八个大院。南大院以经营农业为主;胶坊院以做皮革制品和熬胶为主;油坊院以生产经营食用油品为主;旗杆院以读书...
· 中国人被称为最会赚钱的民族之一,为什么古代中国要重农抑商?
中国人被称为最会赚钱的民族之一,为什么古代中国要重农抑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中国人是很有生意头脑的,可以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几个民族之一。虽然古代中国的四大社会阶层士农工商里面,商人的地位最低,商人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也被主流思想排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中国有自己的商业文化,也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人。他们虽然在社会边缘,依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而且到了明清以后,开始同士绅合流,向社会中心渗透。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出现商业。中国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有商业了。商朝的时候,已经有人专门从事交换,所以后来管这些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在先秦,商人还是蛮受尊重的,商业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西周的《周礼》里还记载了官方的市场体系,不过,在这个市场里,价格不是在交易中自然形成,而是政府规定的。你可以理解成古代的计划经济。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周礼规定的官方市场体系也崩溃了。诸侯争霸,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