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考古发现:埋藏在地下3000年的历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5
转发:0
评论:0
考古发现:埋藏在地下3000年的历史,追溯殷墟的历史,首先要从商族说起。商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氏族之一,《诗经》有云:

  追溯殷墟的历史,首先要从商族说起。商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氏族之一,《诗经》有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此神话传说是指,天(上帝)命令“玄鸟”(一说是凤鸟),由天上飞降人间,生了商的始祖“契”,居住在广大的商族土地之上,承受福禄无穷。《史记。殷本纪》也记载:“殷契,母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殷商先民的远祖是以鸟图腾为生育神信仰的氏族。

网络配图

  最晚在夏代建国之初,商族已经活动在黄河流域。据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与夏禹为同时代人,都曾在舜时为臣,也曾与禹一起治理过洪水。随后经过14代400多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势力逐渐强盛起来,推翻了夏朝统治,在中原地区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

  在盘庚统治的第十四年,商朝都城由奄(今山东曲阜市)迁至北蒙(今安阳市小屯村一带)。北蒙当时又称殷,所以史学家有时称商朝为“商”,有时称“殷”,有时则称“殷商”。

  商朝在殷建都255年,这座都城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的统治,成为中国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为周武王所灭,这里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沦为废墟后的殷都,被埋在地下无人问津。在20世纪以前,殷墟的具体地点及范围无人知晓。直到1899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这个沉睡了3000多年的古都才闻名于世。

  1899年,清代国子监祭酒、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用作中药的“龙骨”上发现契刻符号,由此发现了3000多年前中原人民使用的古文字。经过罗振玉的查访,始知契刻文字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五里的小屯村。罗振玉还辨认出甲骨刻辞中有商人先公的名号,确认这些甲骨是商王室遗物。商王占卜用的甲骨在洹水南的小屯村出土,证明了此地即《史记?项羽本纪》所记项羽与秦章邯军交战时所驻之“洹水南之殷墟”,亦即《括地志》所记“相州安阳本盘庚所都,即北蒙殷墟”。

网络配图

  王国维据卜辞中受祭帝王有康丁、武乙、文丁,确认帝乙之世仍建都于此。经过深入研究,学者们找到了武丁至帝辛的各王祭祀卜辞,胡厚宣曾指出盘庚、小辛、小乙卜辞的存在,学者们普遍认为《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之说为可信。盘庚至纣,共经历8代12王。

  殷王室占卜记事用的甲骨的发现导致了殷墟的发现,到目前为止,殷墟仍是中国文明社会初创时期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国都。在殷墟,已陆续发掘出了殷代的宫殿、宗庙、王陵、贵族和平民墓葬、祭祀坑、作坊等遗址及用青铜、玉石、骨蚌等制作的礼器和生产、生活、作战用具等遗物,为研究殷商社会面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自殷墟甲骨发现以来,殷墟先后出土了约15万片刻辞甲骨,绝大多数出土时已是残破的碎块。其中约5万片为科学发掘所得,其余则为村民和古董商私自滥掘盗卖而流散。早期蒐集殷墟甲骨的有王懿荣、刘鹗、王襄、孟定生等,尤以罗振玉用力最勤,所获最富。

  自1903年起,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三井源右卫门、林泰辅,德国人维尔茨、卫礼贤等纷纷染指其事,又以加拿大人明义士所获最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大陆上私人收藏的殷墟甲骨陆续为各研究部门、大学、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征集收藏。流散在外域的,现分藏在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苏联、瑞典、瑞士、法国、新加坡、比利时、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网络配图

  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大力支持下,董作宾与临时工作人员组成考古队,开始对殷墟进行第一次为期18天的试掘,总共出土800余片有字甲骨以及铜器、陶器、骨器等多种文物。中国现代考古学由此发端。

  1929年春,由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正式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共进行了15次科学发掘。195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又重新开始发掘工作,至今几未中断。

  考古界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惊喜,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考古学家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考古奇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故宫考古新发现:地下竟然埋藏着元皇宫?
我们所熟知的紫禁城,其实是建造在另一座宫城的遗迹之上的,考古学家发现,故宫的隆宗门西发现元代地层及元大内建筑物遗存,壮丽富赡的元大内是否就在现存的紫禁城之下?故宫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关于北京的许多秘密层层叠压在宫殿之下。“元朝在北京的统治时间比较短,不过80多年。元大都至少2/3都已经被叠压在明清的北京城下,面貌不清。上个世纪60年代,北京城的城市考古开始之后,考古学家结合考古材料与古代的地图和文献,逐渐把元大都城墙的位置确定下来,并最终落在了地图上。”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所说的考古学家,正是已故的徐苹芳先生。网络配图徐苹芳先生还对北京城的其它元代遗址进行了考证,确立了元大都几个重要的坐标基点。比如北海公园,是元大都当时非常重要的中心区域,明清没有大动过。团城,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元代遗迹。还有阜成门的白塔寺,据说是忽必烈亲自选址而建。“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就是元代的...
· 南宋临安城址考古:发现城内地下引水设施
临安城作为南宋都城,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在两宋交际这一历史际遇下,实现了由州城向都城的转变,并建设成为一座如马可波罗所描绘的享誉中外的华贵天城。又因其有“淡妆浓抹总相宜”之西湖,有“壮观天下无”之钱江潮,有“龙飞凤舞”之山势,而成为南方山水城市的典范。2015年是南宋临安城址考古收获颇丰的一年,首次发现了临安城内地下引水设施,又首次大规模揭露了临安城东城墙遗迹,而元末明清杭州城东城墙的发掘,以实物形式例证了杭州的城市变迁,成为临安城考古的重要延伸。网络配图因钱塘江咸潮逼城,城东水源多苦咸,故西湖成为城内淡水的首要来源。引西湖水入城并建设完善的“湖-井”系统,独具特色,且受到唐以来历代杭州牧守的重视。2015年4至9月,紫城巷地块发掘中揭露的诸多遗迹,如T3内发现的水沟G1及与之沟通的水井J5和J9等,正与《咸淳临安志》所记的引水设施“西湖六井”等诸井关系密切。尤其是G1所用的木管,...
· 考古发现奇怪骷髅埋于巨石阵可能源自于部落
俄罗斯巨石阵出土了一具有着奇怪形状头骨的骷髅。有关该遗迹的新闻被广泛报道后,有些UFO粉就认为这就是外星人曾到访地球的证据。网络配图很快考古学家就证实这具骷髅实际属于一位生活在2000年前的女性,他们的部落传统使得她的头骨变得很长。这处遗迹位于Arkaim,它的附近是一处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的定居地:俄罗斯中心城市车里雅宾斯克。人们认为,这位妇女所在部落应属今天乌克兰。网络配图这副骷髅可以追溯到公元二世纪、三世纪左右,比发现骷髅的Arkaim遗址要年轻很多。此次骷髅的出土地——俄罗斯巨石阵相传建于公元前17世纪。有人认为同具有5000年历史的英国巨石阵一样,这个巨石阵也是用来观测天体的,但它比英国巨石阵更加先进。她的头骨之所以很长,是因为从儿童时期起她的脑袋就被绳子绑住,绳子长年累月的作用才造就了她类似外星人的头骨。网络配图Arkaim发现于1987年,科学家从Arkaim得到了铜器时代...
· 古代墓志铭为什么埋在地下?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或许不了解,真正的墓志铭其实是放在坟墓里面的,并不是矗立于坟冢之上的石碑及其刻文。“铭”字本意是记录与镌刻,最初见于青铜器皿之上,而后扩展至石碑、金属平板等器物上,既有颂扬功德之用,也有警醒后人之效,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墓志铭主要是将逝者生平的成就,不论是持家有道、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技艺超群,还是政绩斐然、功勋卓著,浓缩为一部微型的人生档案,伴随着亡者长眠,以求身后留名,不被遗忘。墓志铭的结构分为“志”与“铭”两部分,这一文体的成型可追溯至南朝时期。“志”部分采用散文形式,详实记载逝者的姓名、字号、籍贯、官阶及生前的种种善行与成就。“铭”则以韵文提炼“志”的核心,寄托哀思、敬仰与赞颂之情。当然,也有只用碑记或碑铭的。时至今日,墓志铭的功能依旧在于总结死者一生的关键时刻,对其生平作出综合评价,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回顾,让后人得以窥见前人的足迹,...
· 商鞅变法地秦都栎阳考古发现罕见地下室及壁灶
考古学家日前确认了“商鞅变法”发生地秦都栎阳宫,还首次发现了属于后宫所有的地下室建筑和较为完整的壁灶,为研究秦都发展史和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发生在秦都栎阳的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使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其确立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法治思想影响深远。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说,目前已基本确定三号遗址(正在发掘的栎阳三号城址)是秦和汉初栎阳宫的所在。今年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确定范围,找城墙、城壕,把城址中重心建筑的时代和性质确定下来。现在已部分解决三号城址的边界问题,其中心高等级建筑为宫殿无疑,确为栎阳宫所在。记者现场看到,在命名为三号建筑遗址的西北角夯土建筑之下,发现了一个柱础密布、方砖铺地的近1米高的地下室,其南北长5米多、东西宽4米多,面积20多平方米。著名考古学家李毓芳说:“这种地下室的下沉式结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