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考古发现:西安唐碑碑文现大量武则天所造文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7
转发:0
评论:0
考古发现:西安唐碑碑文现大量武则天所造文字,西安碑林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该馆新征集的一通唐碑。碑文中使用了大量武

  西安碑林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该馆新征集的一通唐碑。碑文中使用了大量武则天时期所造的文字。据悉,这是碑林博物馆征集到的首座唐武周时期碑刻。

网络配图

  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介绍说,这通石碑是该馆文物征集人员在长安区航天大道附近一处工地征集的,当时已经断成了两截;经初步修复粘接,确认该碑为唐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这种石碑是立在墓前的,而不是墓室内的墓志,所以保存如此完整实属难得。该碑高300厘米、厚32厘米、最宽处102厘米,碑额碑身连在一起,其中碑身高185厘米,碑额篆书题“大周故郢州刺史杨府君之碑”,碑文楷书,共计34行,行62字不等,碑文共计2500余字。

  据碑文记载,碑主姓杨,曾祖杨播,后魏曾任广平王记室散骑侍郎,鲁阳郡守。祖杨超,后魏拜左光禄大夫,骠骑将军,平阳郡公。父杨荣,后周任司辂大夫、车骑将军,文、邓二州刺史。

网络配图

  碑主于隋大业十年(615年)始任右屯卫,后来曾随隋炀帝征讨辽东,归唐以后,也多次跟随唐高祖、太宗参加了隋末唐初平定全国的战役,后官至左光禄大夫,贞观元年,封沁源县开国男、郢州刺史等职。贞观十八年死于长安城,享年61岁。684年,其次子杨玄敏将其迁葬于唐长安城南的凤栖原。

  由于碑中使用了大量武周时期特有的文字,因而可以断定立碑年代在武周时期。专家介绍,武则天所造的文字有18还是19个,目前业内争论不一,在该墓碑上,则至少出现了5个则天文字,分别是“天”、“地”、“日”、“月”,还有“授”。其中,“山水土”叠在一起,等同于现在的“地”字;“天”字看起来则像现在的“而”字。

网络配图

  遗憾的是,因为碑刻表面的缺损,碑主的名讳尚不得知,专家还将做进一步的研究。作为一通刻立于唐武周时期的碑刻,碑文中使用了大量武则天时期所造文字,为研究这一重要文化现象提供了宝贵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村发现一块墓碑文字看不懂专家却有惊人发现
在明末清初,有一个女人直接决定了历史的走向,现如今只要说起“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家想到的都是吴三桂,而这里的红颜正是今天要说的这个女人陈圆圆。当年李自成占领北京以后,吴三桂在深入考虑后,决定投靠李自成,但是在回程路上听说李自成霸占了自己的妻子陈圆圆,于是吴三桂掉转马头就投入大清的怀抱,引清兵入关,导致大明和李自成的灭亡。网络配图等大清传到康熙时,吴三桂发动了三藩之乱,这时候的陈圆圆还一直陪在吴三桂身边。后来,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建立大周,可惜没多久,吴三桂就挂了,皇位传给了孙子吴世璠。在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周国从此灭亡,吴世璠直接自杀殉国。而这时,陈圆圆却不知所踪,清军寻找了很多年都未曾找到,这也成了清史上一大未解之谜。但是,这一切却从一个墓碑开始有了转机。在2010年6月的一天,贵州省黔东南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村民发现一个墓碑,经过专家鉴定,确定是明朝末年的墓,只见墓碑上写着“故先妣...
· 山西发现明代圣旨“禁山”碑碑文为皇帝亲笔
本报5月31日讯: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宝国向记者证实,根据数日辨识,5月25日在山阴县后所乡水峪口村东南山口处发现的两通圣旨“禁山”石碑确为明代所立,对研究当地历史、自然森林等有着重要的价值。5月25日一大早,张宝国等人根据线索,前往雁门关十八隘口之一的水峪口寻访古碑。张宝国介绍,水峪口村是以雁门关为核心的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体系之一。光绪《代州志》记载:“隘口十八,东为水峪、壶峪、马兰、茹越、大石口、小石口、北楼、太安、团城、平刑;西为太和、水芹、吊桥、庙岭……”同行的李柱先生精通篆刻,长于史学研究,他对寻找古碑很有信心,“读者提供的线索应该是科考的。1995年,我就在朔城区南榆林乡王化庄村东八岔口古堡外发现一通明代《圣旨雁门关》石碑。这类碑刻当时在雁门关十八隘口应有普遍分布。”到了水峪口村口打听古碑,村民都说不知道。在提供线索的张先生的电话“导航”下,一行人终于在村东南山口处发现了...
· 西安考古发现隋代秦州刺史墓
记者21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一座隋代墓葬时,依据墓内残存壁画和墓志记载,确认墓主为秦州刺史韦协,这一发现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在墓葬天井和墓室内发现有残存壁画,分别绘有列戟、仪仗及内侍、侍女等人物图。出土墓志记载,墓主韦协字钦仁,京兆杜陵人,为韦敻之孙,韦洸世子。隋开皇八年任秘书郎,十八年任泰州刺史,同年卒于任上,卒时仅35岁。考古人员发现,该墓出土的“隋故使持节柱国泰州诸军事泰州刺史韦公墓志”所记韦协任“泰州”刺史一职与文献记载不符,文献均记载韦协最后任“秦州”刺史并卒于任上。根据文献记载,所有担任隋代刺史的人中未见“泰州”刺史一职。韦协最后应任职于秦州,即今甘肃天水一带。至于墓志志盖与志石上刻为“泰州”二字,也可能是字形相涉而搞混了。专家表示,京兆韦氏家族是中国古代重要士族之一。韦协属于逍遥公房一支,...
· 考古新发现:丝绸之路现大量干尸最的是这具
阿斯塔纳古墓群频频遭到被盗取的运气,但它现有的出土文物依然带给世人震撼--非人因素作育的大量干尸、被誉为“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的伏羲、女娲图等等。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欣赏这一片神秘的古墓群吧……阿斯塔纳古墓群在阿斯塔纳墓群中,考昔人员发现了许多干尸。其中有一具干尸身高约168厘米,脸型瘦削,头发被缠成发髻,部疏散披。他皮肉缩短,周身呈土黄色。这具干尸名叫张雄(583年~633年),字太欢,出生于高昌王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张雄少袭父职,因早年平定叛乱有功,遂被封为威远将军,后任左卫大将军、司兵部等要职。贞观初年,张雄主张归顺大唐,维护统一,但高昌王不听其言,执意与唐朝对抗。根据记载,人们判断张雄因此抑郁成疾,死时年仅50岁。如今,其尸体眉宇之间仍存坚毅之态。阿斯塔纳古墓干尸据判断,张雄生前身高180cm左右,体重68~73千克。然而,这位西域名将生前显赫威风,死后却不得“善终”。他的墓葬不...
· 西安东郊发现汉墓 出土大量陶器组合
记者23日从西安市[注:地理位置现今在辽宁海城南营城子。历史历史曾为高句丽所有。-anshi]文物部门获悉,位于该市东郊的西安理工大学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两座汉墓,出土了大量东汉时期典型的陶器组合,为研究东郊东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据了解,西安理工大学生活区2#楼考古工地位于西安市东二环南段西安理工大学家属院2#楼基槽内,北临长兴路,南临爱学路,西临东二环和理工大学教学区。该项目工程用地原为理工大学家属区老式住宅楼,因为学校规划建新的高层住宅楼而进行的基建工程。本次考古发掘从2012年5月17日至5月19日,历时3天,共清理古墓葬2座,均为汉代。M1为一座长斜坡墓道多室墓,由墓道、甬道、封门、前室和后室组成。砖砌墓道、甬道,方向90度,墓道位置偏南,条砖封门;前室和后室均为长方形,墓室拱形顶,前室带有南、北两个侧室[注:词语侧室注音cèshì释义①旁侧的居室:妻将生子,及月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