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代“七品芝麻官”的墓中或存有完整古尸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8
转发:0
评论:0
明代“七品芝麻官”的墓中或存有完整古尸,两座明代古墓将开棺。其中一座古墓的主人,是泰兴黄桥的“七品芝麻官”,曾在南京

  两座明代古墓将开棺。其中一座古墓的主人,是泰兴黄桥的“七品芝麻官”,曾在南京任职。开棺之前,专家将先帮他把“家”搬到南京博物院位于句容的考古实验室内。

  去年12月,南京博物院与泰州市博物馆、泰兴市博物馆联合对泰兴黄桥镇一工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共清理发掘出明代墓葬13座(组),这些墓葬距今500多年。

网络配图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马永强队长介绍,一般来说,古墓都在现场直接开棺,但其中两座浇浆墓难住了考古人员——它们的封闭性特别好:稍大的古墓,一共分为4层,最外层是砖头,其次是浇浆层,再往里是木椁,最后才是棺。而稍微小一点的古墓,为三层浇浆墓,最里面是棺,中间是椁,最外层是浇浆层。“所谓浇浆墓,就是指中间的浇浆层。它是用糯米汁、蛋清和石灰等搅拌而成,这些古法制作的特殊材料,使得棺椁被封得严严实实,500多年过后,它们的硬度堪比水泥。”

  马永强介绍,他们在局部解剖稍大的浇浆墓时,铁锤砸下只留一个坑,铁镐刨下只留一个印,强度堪比混凝土,防盗和防腐功能都一流。

  专家们决定把它们运到南博设在句容的苏南考古工作站内,制定好具体方案后再清理。两座古墓的“体重”都不轻,大的浇浆墓11吨重,小的6吨。在起重机的帮助下,两座500多岁古墓被整体“打包”,然后送到句容。

  目前,南京博物院苏南考古工作站已经建了一个高5米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屋顶有航车,保证对大型文物可以方便吊移。同时,“实验室”内的操作台则至少可以承受15吨的重量。

网络配图

  为了两座浇浆墓的顺利清理,目前,专家们正在拟方案。而在开棺之前,考古人员将在古墓上,先钻开一个小洞,然后把内窥镜放进去,看看墓葬内大致有什么,之后制定一个详细的开棺方案。

  “这就好比给人体做胃镜或者肠镜,先探个大概,然后才好制定更详细的方案。”专家说,内窥镜探测应该就在最近几日内进行。追问墓主人是谁?

  马永强介绍说,他们在现场找到了墓志。大的浇浆墓,墓志上写着:“明故何孺人张氏之墓。”通过正文可以得知,墓主名叫张妙广,泰兴人,她的父亲是扬州卫指挥。张妙广生于宣德甲寅年(1434年),死于正德己巳年(1509年),享年75岁。她的老公何峦,曾在四川叙州担任过山西道监察御史。

  而稍小一些的浇浆墓,墓主叫何嵩。何嵩生于宣德戊申年(1428年),死于成化甲辰年(1484年),享年56岁。何嵩曾被封为儒林院郎,应天府推官。在唐朝、金、元时的推官相当于现在地方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明和清初还兼有审计局长的职能。与张妙广相比,何嵩的辈分要低一些。

网络配图

  据介绍,何嵩墓曾被施工机械抓破一角,从缺口处望进去,可见黑漆棺木油光发亮,就像新的一样。之前,考古现场曾经出土一批鎏金耳坠、铜簪、铜耳勺、釉陶罐、釉陶壶、铜钱等随葬品。

  专家分析,古代为了防腐还可能使用一些药物和香料,墓主人的遗体和衣物很可能保存完好。考古人员希望能了解明朝时中下级官员家族的生活状况,并由此了解明中期泰州一带的社会生活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代浇浆古墓中530年前泰兴黄桥当地望族何氏古尸不腐之谜
明代浇浆古墓中530年前泰兴黄桥当地望族何氏古尸不腐之谜经历了530年,泰兴一座浇浆墓土的明代中期的男尸,竟然连指甲都一片不少,干瘪的皮肤虽然已呈棕黑色,但仍略有弹性,唇边和下颌的胡须虽然变得灰黄卷曲,却没有脱落。几天前,当这具古尸从棺木中取出时,其完整程度令考古人员倍感惊叹。为什么这具明代古尸500年不腐?专家认为,浇浆墓的密封以及当地独特的葬俗是重要原因。目前,考古人员已对棺内液体进行取样,希望通过科学化验,破解古尸不腐之谜。A嫂子张氏只剩下一堆骸骨去年12月起,南博、泰州博物馆和泰兴博物馆在黄桥镇一处房地产工地,共发掘了17座明代家族墓,均属于当地望族何氏,保存最好的是其中的张氏和何嵩两座浇浆墓。这两座墓于今年春节前被运到南京博物院茅山考古实验室。据悉,这是江苏省首次进行实验室考古。参与发掘的泰兴博物馆程鹏告诉记者,根据墓志铭和家谱显示,两座墓葬的主人是叔嫂关系。张氏死于1509年,...
· 保存有四座明代牌坊的熊姓村落
党溪村,坐落在江西抚州桐源乡政府所在地数公里处,是一个真正的风水宝地。村南有狮山、龟山,村北是虎山、象山,逶迤形成后龙山,门前是一条清澈如玉带般的溪水,诸山挡溪水,得名“挡溪”,后易名为“党溪”。党溪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党溪熊氏为明代中期由丰城横岗迁来,始祖为熊晚翠。另一说:据1985版《临川地名志》记载:党溪原为刘姓居住,宋理宗期间,丰城横岗人熊道循入赘刘氏,后熊姓后裔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人丁兴旺,形成熊姓村落。党溪村保存有四座明代牌坊,历经500多年的风雨侵袭,依旧傲然挺立,在村前池塘边一字排列,庄严肃穆,与石阶小路、宅邸连接成一条村中小街。四座牌坊均选用上好青石料,坊殿浮雕“鱼跃龙门”、双狮戏珠以及花卉草虫等图案、戏曲故事,雕刻工艺精湛。“进士”牌坊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首建,是党溪村中的总门坊;明清时期,又有熊懋英、熊攀龙入士,村民们在“进士”牌坊旁边修建“世进士”牌坊;...
· 四川巴中发现精美雕刻古墓或为明代古墓
近日,巴中市巴州区一安置房工地在施工时挖到两座古墓,随后巴州区文物局业务人员对两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经专家初步判断两座古墓为明代古墓。网络配图据巴州区文物局副局长何汇介绍,发现的两座古墓位于巴州区东城街道办事处柏杨庙村3、4社安置房工地,共两座(从左至右编号为M1、M2墓),分布面积624平方米,坐西南向东北,均为石室墓。两座古墓墓室左、右侧壁、后壁均有雕刻图案,M1墓侧壁图案为花卉图案,M2墓侧壁圆形图案中饰有“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网络配图经现场清理发现,墓内出土数件陶器、瓷器残片,未发现人骨及棺钉等遗迹。根据墓葬结构、雕刻图案和墓内出土的器物残件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该墓的大致时代为明代。“两座古墓出土有龙泉窑的青瓷,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同时,为研究古代墓葬及葬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网络配图何汇告诉者,目前区文物局业务人员正在进一步对出土的陶器、瓷器残片清理、修复、统计待完成...
· 正七品
· 兰州发现明代弘治年间夫妻合葬古墓 墓室外观保存完整
甘肃[注:甘肃省-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简称甘,又简称陇。介于北纬32°36′~42°47′,东经92°10′~108°43′。]兰州市和平新村最近发现一处古墓,兰州市博物馆初步判断该古墓为明代弘治年间所建,根据墓室构造情况和碑文判定,为明代夫妻合葬古墓。据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0月中旬,建筑工人在此打地基定桩位的时候发现古墓,相关工作人员闻讯后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目前先期挖掘出土的墓葬位于该工地东南角,墓室门朝向北方,呈拱形。墓门后侧出现窑洞形状的墓身,外径高达4米,长约6米,宽约5.2米。墓门和墓身全部用青砖构筑,建造颇为结实。从碑文记载判断,该墓为夫妻合葬墓。此外,墓碑为正方形,长宽为1米左右,碑边有花纹形状的装饰,正面的墓志铭记载完整,字体为繁体中楷,部分字迹清晰可见。从古墓上记载的时间看,该墓葬修建于明代弘治戊午年间。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兰州和平新村一带明朝年间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