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包公是神奇的破案高手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3
转发:0
评论:0
包公是神奇的破案高手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清官的杰出代表,人们习惯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清官的杰出代表,人们习惯称他为“包公”或者“包青天”。九百多年来,有关包公的传说实在太多,他的口碑之好,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这些传说中,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他真的是父母早亡,由嫂子抚养成人的吗?他真的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地铡死了侄儿包勉吗?他真的审理过“狸猫换太子”这样离奇的案件吗?

  包公本名包拯,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自幼聪颖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其实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网络配图

  包公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断明了很多冤案错案的出色侦探形象。现存的元代公案戏有18种,包拯一人就占了11种;明代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有13种,反映包拯破案的也有8种。正是戏曲小说的这般大肆渲染,才使包拯从一个尽职尽责的封建清官变成了无所不能、神通广大的破案能手。历史上的包公,其实远非传说中的那样神奇,只是他为百姓办实事,所以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与拥护。

  不能否认,包拯确实破获过一起盗割牛舌的案件。包公在天长县任知县时,一个农民来告状说有人偷割了他家耕牛的舌头。当时宋朝的法律严令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要受到重责。但是包拯对那农民说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那位杀牛的农民,包拯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令人遗憾的是,在宋朝史料中,只记载了包公类似“断割牛舌”这样的几件小案,关于他如何成为“日断阳,夜断阴,三口铜铡泣鬼神”的破案高手,宋朝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后代耳熟能详的推断明了、察识细微、判决恰当、结案迅速的大案要案,大都是来自于晚明时期的《龙图公案》一书。此书记录了包拯审理的案子共百余起,但是据有关学者考证,在这100多起案子当中,很多是不可靠的,其中有22例是抄自《海公案》的,借用他书的20例,不知出处的有37例,完全传说下来的8例。也就是说,包公成为福尔摩斯式的破案高手,应该是后人演义出来的。

网络配图

  包拯的青少年时代,也曾刻苦读书,所以在他29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县任职。但当时包拯父母亲年事已高,按照“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应该尽孝奉养双亲。因而包拯请求回到安徽,在和州做官。后干脆弃官在家奉养父母。在家孝敬父母多年、时年39岁的包拯,直到双亲去世,守丧期满,才出任天长县知县,3年后又到端州任知州。这种封建孝道,深受家乡人的称道。近年,在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为父亲包令仪立的神道碑,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12字。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他力尽孝道的见证。包拯对公务兢兢业业,受到百姓的普遍称赞。这就是说,包拯中进士后,也没有来得及审理多少案件。

  包拯担当过多种官职,但从史料记载来看,他一生的主要精力并不在决狱断案,而主要是充当谏官和财政官。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包拯初任监察官员。他先后向宋仁宗提出了《论取士》、《论县令轻授》、《请选广南知州》等建议,还细心考察北面和西面的边防,写成了著名的《论契丹事宜》和《论边将》等奏折,希望朝廷重视军队训练,警备边防。庆历六年(1046年)三月,包拯被任命为三司户部副使,很快又接连被派为京东路、陕西路和河北路转运使。短短四年时间,包拯担任了四五个职位,干的都是盐务粮米漕运方面的工作。他支持“钞盐法”,严厉打击不法商人,几年过去,物价稳定,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和维护了百姓的利益。

  包拯的才干和敬业精神受到了当朝者的赏识。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经过同僚朝臣的联袂推荐,包拯出任江宁知府,当年年底,他又到开封府任职。包拯在开封府只有一年半左右,可是却给人们留下很深的记忆。他惩治奸庸,为民做主,整治市容,任人唯贤,铁面无私,享誉京师。根据《宋史》记载,当时的北宋都城汴梁(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是说,打官司没有钱疏通关节,不用担心,还有阎王老爷和包公包老爷为你做主呢!可见,包公的口碑之好,影响之大!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包拯升任御使中丞,具体任务是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最后他在枢密副使的职位上告终。

网络配图

  终其一生,包拯并没有多少时间去办案,他大部分精力是放在了进谏和财政方面,可是为什么民间却传说他是一位神判法官呢?其实这和当时百姓们所期待的执法如山、清明如镜的大清官为他们主持公道的希望有极大的关系,再加上包公确实也明断过多起案件,这样包公的破案高手形象就顺理成章地树立起来了。

  总之,包拯是一面镜子,它照出了官场的黑暗、百姓的无奈,照出了人们对刚正不阿的清官的希望。换句话说,包拯已经成了正义和智慧的象征,和真实的历史人物已经相去很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历史上包拯真的是神奇的破案高手吗?
导读: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清官的杰出代表,人们习惯称他为“包公”或者“包青天”。九百多年来,有关包公的传说实在太多,他的口碑之好,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这些传说中,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他真的是父母早亡,由嫂子抚养成人的吗?他真的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地铡死了侄儿包勉吗?他真的审理过“狸猫换太子”这样离奇的案件吗?包公本名包拯,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自幼聪颖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其实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包公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断明了很多冤案错案的出色侦探形象。现存的元代公案戏有18种,包拯一人就占了11种;明代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有13种,反映包拯破案的也有8种。正是戏曲小说的这般大肆渲染,才使包拯从一个尽职尽责的封建清官变成了无...
· 宋朝历史上包拯真的是神奇的破案高手吗?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清官的杰出代表,人们习惯称他为“包公”或者“包青天”。九百多年来,有关包公的传说实在太多,他的口碑之好,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这些传说中,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他真的是父母早亡,由嫂子抚养成人的吗?他真的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地铡死了侄儿包勉吗?他真的审理过“狸猫换太子”这样离奇的案件吗?包公本名包拯,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自幼聪颖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其实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包公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断明了很多冤案错案的出色侦探形象。现存的元代公案戏有18种,包拯一人就占了11种;明代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有13种,反映包拯破案的也有8种。正是戏曲小说的这般大肆渲染,才使包拯从一个尽职尽责的封建清官变成了无所不能...
· 宋朝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神奇的破案高手吗?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是一个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清官的杰出代表,人们习惯称他为“包公”或者“包青天”。九百多年来,有关包公的传说实在太多,他的口碑之好,影响之大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在这些传说中,究竟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呢?他真的是父母早亡,由嫂子抚养成人的吗?他真的铁面无私,毫不留情地铡死了侄儿包勉吗?他真的审理过“狸猫换太子”这样离奇的案件吗?包公本名包拯,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自幼聪颖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其实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包公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断明了很多冤案错案的出色侦探形象。现存的元代公案戏有18种,包拯一人就占了11种;明代北京永顺堂刊印的说唱词话有13种,反映包拯破案的也有8种。正是戏曲小说的这般大肆渲染,才使包拯从一个尽职尽责的封建清官变成了无所不能...
· 狄仁杰真的是神探吗?正史中有神奇破案记载吗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名著《大唐狄公案》,描述狄仁杰在州县及京都为官断案,与民除害的传奇经历。此书的影响很大,把狄仁杰描写为断案如神的神探。狄仁杰因此被称为古代中国的福尔摩斯。电视剧连续剧《神探狄仁杰》里,狄仁杰更是妇孺皆知的破案高手。狄仁杰真的是神探吗?他之所以被传为神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早年的狄仁杰是神童。因为他早年超众的才华,神奇的表现,以后做了司法官员,负责破案断狱,也就带有神奇的色彩了。有两个著名的故事,为他的神奇增加了色彩。一是小小年纪就敢于拒绝接受前来破案的县吏的查问。狄仁杰还是儿童时,有一次,狄家门人被害,县吏来调查,众人都去接受查问,只有仁杰始终在屋内读书,没有理会外面的吵闹,也就没有出去回话。县吏来责问他,他却说:“书卷之中,圣人备在。我尚不能与之接对,怎么会有空去理会你们这些俗吏?你们又怎么能责备我?”登时把县吏噎得说不出话来。二是进京赶考途中以高超的医术治疗了...
· 在古代没有高科局的情况下是如何破案揭秘古代是如何破案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如何破案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现在破案的方法有很多,科技发达了,再高明的作案方法都能够被破解。但是在古代破案那可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所以说在古代那种条件下能够破案的人都是能人。我们最熟悉的古代神探大概就数狄老和包拯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不是他们俩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汉朝的一位名臣,名字叫赵广汉。一般情况下,像这种神探都是一身正气,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人,正义感爆棚啊。赵广汉也是很关心老百姓的,他非常强势的人,经常用自己的强势手段去为老百姓除害。赵广汉当时在京城担任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首都的市长。那能力也不是一般的强,势力也不是一般的大。作为一个探案高手,正好他这个职位也是可以去查案的,所以这也就方便他处置更多的危害社会的人。做好当时有一个叫做杜建的人在赵广汉的手下做事。这个人虽然官职不大,但是仗着自己资格比较老,非常强势,人也比较霸道。当时是汉昭帝在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