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最早国都:陶寺遗址是最早进入王国阶段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8
转发:0
评论:0
最早国都:陶寺遗址是最早进入王国阶段,考古发现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国都。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

  考古发现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国都。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

网络配图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陶寺镇,遗址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1978年至198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原临汾行署文化局合作,对陶寺遗址做了大规模发掘,获得陶器、石器、礼乐器、装饰品等数量繁多的精美文物,揭开陶寺遗址的神秘面纱。

  特别是红铜铸造铜铃与类似文字符号的发现,引起海内外关注,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礼制研究,提供了珍贵的重要材料。

  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合作,对陶寺遗址开始了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2002年起,陶寺遗址考古工作被纳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队领队何驽说,经过37年来两大阶段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已经能够提出一条比较完整的系列证据链,表明陶寺遗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都城内涵、规模和等级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均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

网络配图

  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说,陶寺遗址的一系列新发现证明,黄河中游地区在尧时期业已进入早期文明社会,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核心的主要源头之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伯谦指出,陶寺遗址是中原地区最早进入王国阶段的代表性遗址。但他同时认为,还有很多问题,比如陶寺文化的源头、灭亡的原因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白云翔说,根据文献提供的线索和现阶段考古成果,绝大多数专家认为,陶寺遗址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国都。

网络配图

  “陶寺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和里程碑,为中原地区文明进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支点。”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巍说。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介绍,下一步,在做好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完善遗址保护展示研究功能,并且探索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繁荣,让更多人分享到考古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考古发现最早国都陶寺:是否印证是尧的都城
坐落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东北约7公里处的陶寺遗址,总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时代晚期一处超大型都邑遗址。1978年至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对陶寺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主要发掘了居住址和一大片重要墓地,发掘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墓葬1100余座。发掘获得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工具、礼乐器、装饰品等珍贵文物。早期王级大墓随葬象征王权龙盘、陶鼓、鼍鼓、石磬、彩绘木器、彩绘陶器、玉石钺等等奢华的随葬品。考古发现最早国都陶寺(资料图)这一阶段的考古工作,确定了陶寺遗址的范围,明确了陶寺文化的早、中、晚三期的分期及文化性质,判定了陶寺文化主体来源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提出了陶寺文化大致年代为公元前2450~前1900年。早期王级大墓随葬数以百计的高等级奢侈随葬品,与80%空无一物的平民墓葬,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现出社会复杂的等级制度、极度的贫富分化甚至阶级对立...
· 最早两汉时期白姓进入四川
当代白姓人口已达370多万,位居全国姓氏第75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内蒙古,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47.6%。其次分布在四川、黑龙江、甘肃、云南、辽宁和山东,集中了28.8%的白姓人口。河北为白姓第一大省,占白姓总人口的10.8%;河南为白姓第二大省,占了10.3%。追寻白姓的迁徙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触摸到白姓在四川的打拼和奋斗历程。先秦时白姓主要在陕西发展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史料记载,白公胜的儿子首先迁徙到秦国发展繁衍。秦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由此世居太原。两汉到唐朝白姓进入川西北到两汉至唐朝时期,活动在甘肃、青海东部的黄河以西的白姓,开始进入陕甘宁和川西北,并由此东迁南下进入中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后裔形成太原郡望,有的支系迁往陕西韩城、...
· 正阳陶氏宗祠:玉林陶姓最早的祠堂
正阳陶氏宗祠坐落于兴业县大平山镇正阳村,位于玉林城区西十五公里处,是玉林最早的陶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宗祠坐东向西,原为红砖红瓦的砖木结构两进老式建筑,2016年重修改红瓦为青瓦。大门对联:乡贤世泽,名宦家风。
· 我国最早寺院之一的名刹――上蔡蟾虎寺
蔡国故城西3公里处北侧,有一座岗涧环抱、松柏拥翠的名刹,它就是建于东汉的我国最早寺院之一的上蔡蟾虎寺。东汉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高僧智渊大师率弟子云游四海。一日,路过古蔡境,忽见城西北上空紫气升腾,隐约成莲花状,忙与众僧到岗顶察看。只见不远处有一中间低洼、状似莲花的地方,氤氲紫气笼罩,其四面岗岭环抱。走到近处一看,见有一个百余亩的高台,高台四周深数丈、宽数十丈的涧溪与岗岭相隔,俨然似一朵莲花出盆,盆中陷约现出一碧眼金蟾和一猛虎的幻身法象。通晓天机的智渊大师甚为惊喜,当即合掌礼拜,选定在此建寺修行,并定寺名蟾虎寺。蟾虎寺不愧为“风水宝地”,茂密的松柏参天耸立,陡峭的涧溪鬼斧神工,珍禽异兽出没,芳草奇花溢香。据说,寺四面的九条沟是佛祖如来派来的九条护寺的青龙。每当洪水泛滥时九条龙就把滔滔之水吸走。所以数千年来,这个看上去低洼的寺院从没被淹过。大旱之年,寺院仍是绿水环抱,林木葱郁,花...
· 专家论证陶寺城是我国最早天文观测点
20多位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后认为日前从正在北京举行的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大型特殊建筑功能及科学意义论证会上获悉,20多名考古天文历史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后认为:襄汾陶寺城址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观测点。陶寺城址位于山西襄汾县城东南的陶寺、李庄、中梁和东坡沟四个自然村之间。上世纪70年代后期,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晋南地区寻找华夏文化遗址时在临汾盆地发现了80多处龙山文化遗址,陶寺城址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处。80年代后期,陶寺城址开始钻探和发掘,到目前为止,累计钻探50万平方米,发掘近3000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陶寺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总面积约为280万平方米。由早期小城、中期大城、后期小城三部分组成。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陶寺中期城址内发掘出一座总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半圆形大型夯土基址,并发现了三道夯土挡土墙和11根夯土柱遗迹。从半圆的圆心外侧的半圆形夯土墙有意留出的几道缝隙中向东望去,恰好是春分、秋分、夏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