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8
转发:0
评论:0
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近日,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的20多位专家齐聚太原,在参观晋阳古城二号建

  近日,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博物馆的20多位专家齐聚太原,在参观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观看出土文物后,初步确定为晚唐时期大型基址,根据发现的“隋之晋阳宮”残碑资料,推断发掘区应是隋代晋阳宫所在区域。

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网络配图

  晋阳古城二号建筑遗址群,位于晋阳古城遗址西北部。2012年至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在此开展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掘出东、西两组大型建筑基址。西组建筑基址,始建于晚唐,毁弃于五代之末。建筑基址在废弃以后,上部除遭到耕种破坏,并没有再进行营造活动,所以整体布局保存基本完整。

  。整组建筑由左右两侧房屋组成一个封闭的多进院落。建筑南向,中轴线左右布局,由院墙、道路、山门、3个庭院、10个殿堂和4处廊庑组成。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基址因现代道路间隔未发掘,但能够从现在发掘迹象推测出对称的布局。左右建筑以3间为一组,其前廊整齐通透,但屋后散水并不统一。其中7号殿址平面面积较大,磉墩与柱础石形制也较大,似楼阁式建筑。1号殿址与2号殿址为中轴线上庭院之间的殿址,其两侧各有踏步与两侧建筑连接。


  主要收获是在7号殿址廊前灰坑土了金刚经残碑,在6号与8号殿址之间出土大量记事残碑,其上文字有“迦殿”等和佛寺相关内容以及带“敕”字残碑。在2号殿址西出土有“善之祥兼固……即隋之晋阳宫……特命良工塑北方……雄异也武皇……”的残碑。由此可推断此建筑为皇家寺庙建筑,建筑内有天王殿、释迦殿等。建筑基址周围还出土有经幢残段、精致的石雕建筑构件、日用瓷器、吻兽以及大量砖瓦等。通过对出土遗迹及遗物分析,判断该寺庙建筑为大型寺庙建筑的一部分,修建年代为晚唐,唐武宗时期受到破坏,但五代仍在使用,最终毁灭于宋初。

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网络配图

  在西组建筑基址以东100米是东组建筑基址,整个东组建筑基址分三期。最晚一期始建于东魏,经北齐、隋,最后废弃于唐,平面布局为四周的房屋围合而成的院落,院中排水渠曲折回绕,水井修筑考究,础石整齐划一,出土有青掍板瓦、青掍筒瓦、青掍方砖、“兴和”与“天保”铭记的空心砖、汉白玉“神王”造像、青瓷碗等。


  第二期建筑在北朝建筑基址之下,时代为魏晋十六国,发现有大型窖穴及房址等遗迹,出土器物有大型变形“柿蒂纹”石构件、绳纹板瓦、绳纹筒瓦、“富贵”文字纹瓦当、菱形纹和“四神”纹方砖、“六年”文字板瓦、“军曲侯印”铜印、象牙骨雕饰等。最早期建筑基址叠压在魏晋十六国建筑基址下,主要有一些房址和水井,出土有四神砖、方格菱形方砖、绳纹陶罐和云纹瓦当等。

山西考古重大发现!隋代晋阳宫浮出水面

网络配图

  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韩炳华称,这两组建筑基址的发掘,揭示了不同时代同一区域的不同类型建筑。尤其是晚唐大型寺庙建筑,完整和清晰的建筑平面结构,在隋唐佛寺考古中较为少见,为进一步了解晋阳城不同时代的布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山西: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勘探有重大发现
日前,山西太原晋阳[注:晋阳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山西先后有两个晋阳城。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以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古城[注:古城荆州古城,又称江陵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都发生在这里。]遗址东部区域考古勘探有重大发现。此前,根据以往零星调查成果和当地村民打井获得的地下遗物线索判断,晋阳古城的遗迹埋藏深度最深可达20米左右,目前正在进行的传统的洛阳铲考古勘探在12米左右深度时因泥浆灌注探孔现象严重,即已无法取得土壤原状样本,无法满足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勘探需求。针对晋阳古城遗址地下情况,考古队认为,使用泥浆护壁、套管跟进、双管单动的普通地质钻探方式比较可行。考古队从12月5日进驻工地,经过两天的钻探,进展顺利的第一个和...
· 山西晋城考古发掘重大发现--西周窑炉
随着最后一个探方发掘工作的进行,昨日,泽州县川底乡和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宣告进入尾声。这是我市境内长河流域首次发掘出土的一处古代遗址,也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近年来在我市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村遗址位于和村村东南200米处长河西岸台地上,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清理96个灰坑、1座窑炉、2个瓮棺葬和1座墓葬。出土陶器、骨器、石器等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用具完整标本80多件,碎陶片200编织袋。从出土遗物来看,和村遗址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注:仰韶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晚期,距今4000-3000年的夏商时期,距今3000-2700年的西周时期[注:西周时期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
· 西安考古发现隋代秦州刺史墓
记者21日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发掘一座隋代墓葬时,依据墓内残存壁画和墓志记载,确认墓主为秦州刺史韦协,这一发现为研究隋代关中地区墓葬形制提供了珍贵资料。该墓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大道北侧,在墓葬天井和墓室内发现有残存壁画,分别绘有列戟、仪仗及内侍、侍女等人物图。出土墓志记载,墓主韦协字钦仁,京兆杜陵人,为韦敻之孙,韦洸世子。隋开皇八年任秘书郎,十八年任泰州刺史,同年卒于任上,卒时仅35岁。考古人员发现,该墓出土的“隋故使持节柱国泰州诸军事泰州刺史韦公墓志”所记韦协任“泰州”刺史一职与文献记载不符,文献均记载韦协最后任“秦州”刺史并卒于任上。根据文献记载,所有担任隋代刺史的人中未见“泰州”刺史一职。韦协最后应任职于秦州,即今甘肃天水一带。至于墓志志盖与志石上刻为“泰州”二字,也可能是字形相涉而搞混了。专家表示,京兆韦氏家族是中国古代重要士族之一。韦协属于逍遥公房一支,...
· 晋阳宫
历史沿革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545年),权臣高欢开始在晋阳县修筑晋阳宫,并在天龙山开凿石窟,建避暑宫。隋文帝开皇九年(590年),晋王杨广扩建晋阳宫,并在晋阳宫外筑周七里、高四丈的宫墙,初名“宫城”,隋文帝更名为“新城”,以区别于原有的大明城。开皇十六年(596年),杨广又下令建筑仓城,城周八里、高四丈,东城墙与新城西城墙相连。杨广继位后,大业三年(607年)北巡路经晋阳,下诏重建东魏晋阳宫,并设晋阳宫监管理,有正监、副监各一名。晋阳宫作为隋炀帝滥用民力、大肆修建宫室的典型之一以及与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的一系列事件有关而著名。相关事件隋炀帝大业十三年,李渊拜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裴寂为副监。李渊二子李世民密谋起兵,怕李渊不答应,暗地里与裴寂商议,裴寂于是在李渊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晋阳宫宫人侍寝。等下次李渊与裴寂饮酒,酒喝的差不多时,裴寂将密谋起兵的事告诉李渊,李渊大惊。裴寂说正是因为私自安排...
· 沈万三又一支后裔浮出水面
沈万三又一支后裔浮出水面中华沈氏网2010年1月2日沈氏10月7日,沈万三研究专家、江苏学者、人类学博士扎西・刘与意大利学者、中国元朝及明朝历史研究专家黄元明在遵义考察时得出一个惊人发现: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野彪片区700多户沈氏,是明朝江南首富沈万三的又一支后裔,而且该群体为讫今为止发现的人数最多的一支沈万三后裔。10月黄金周,扎西・刘、黄元明约好在贵州遵义见面,共同探访今年初被考察认证的以沈家庆为代表的沈万三后裔居住地遵义县团溪镇。10月6日,沈家庆开车送几位专家前往团溪,贵州日报记者沈仕卫一路同往。沈仕卫是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野彪人,野彪是一个沈姓人员占了近70%片区,目前有沈氏住户700余户,如果加上近10年来陆续外迁的沈氏,有1000余户。近几年沈万三后裔在贵州不断被发现并通过媒体发布,沈仕卫便寻思家乡的沈氏是否也是沈万三后裔。但自己祖上传下来的字辈排行与已被发现的毕节、平坝与遵义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