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雍正皇帝未葬清东陵之谜:因其并不是乾隆指定?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4
转发:0
评论:0
雍正皇帝未葬清东陵之谜:因其并不是乾隆指定?,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十点左右),康熙皇帝驾崩。经过隆科多、年羹尧等文臣武将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与鼎力相助,皇四子正式登基坐殿,这便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雍正登基后,尽管仍潜伏着各种威胁,但他公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对先皇葬仪的办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早在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就下旨在北京以东125公里处昌瑞山顺治孝东陵东南一里左右的地方兴建自己的寿寝。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到康熙二十年营建完成。初葬孝诚、孝昭皇后,二十八年葬孝懿皇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康熙的梓宫被安奉在景山寿皇殿。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当朝臣僚恭拟康熙皇帝的陵名九字进呈新即大位的雍正皇帝,雍正亲自刺破手指,以指血圈定“景陵”二字,于是康熙陵寝定名为景陵。至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的梓宫由寿皇殿发引,四月初二日梓宫抵达东陵陵区,暂安放于景陵隆恩殿。九月初一葬于景陵地宫。随康熙陪葬的还有孝恭仁皇后(雍正生母)、敬敏皇贵妃。

  尽管雍正即位后实施了一系列“弑兄屠弟”、“兔死狗烹”,并把与其敌对的皇子们先后诛杀、充军、发配戍陵的行动,但反对派关于他玩弄阴谋,篡夺大位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从未中断。在关于他阴谋篡位的众多传说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说,康熙生前留有“传位十四子”的遗诏,被雍正把“十”改成“于”,从而变成了“传位于四子”(后经史家考证,此说不太可信,因为当时遗诏要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随着这些传说的散布,在民间神秘地掀起了反清复明的暗流。而雍正别出心裁地跑到北京以西的易县独自建造陵墓,又为他的篡逆制造了口实并罩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雍正即位后,随着政权的不断稳固,开始想起建造陵寝一事。雍正四年(1726年),诏谕允祥、张廷玉和工部、内务府官员办理陵寝事务。允祥等臣僚率领术士们,先在归葬顺治与康熙两位皇帝的马兰峪的昌瑞山脚下选择吉地,但没有选中相宜的地方。后来选中了九凤朝阳山,离孝陵、景陵不远,风水甚佳,得到了雍正的同意。但后来精通堪舆的臣僚术士再三相度,又认为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此雍正废掉了这处陵址,让臣僚们再行勘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这帮臣僚不知是由于什么缘故,却久久找不到佳穴,又不知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雍正开始命怡亲王允祥和汉大臣高其倬舍弃京师以东,到京师西南一带山脉采卜。允祥等人受命后,经过多处勘察,至易州境内的太平峪,兴隆庄一带发现了“万年吉地”,并回宫竭力向雍正荐引。按照允祥等人的说法,此处西依云蒙山,北靠泰宁山,东傍丘陵地,南临易水河,堪称:“乾坤聚秀之区,为朝阳会和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览奏之后,也认为此处是“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但是,若在此处选择陵址,显然违背了子随父葬的制度,雍正不便马上表态,只说那地方虽美,但距父亲的景陵和祖父的孝陵“相去数百里,朕心不忍”。。而私下却在暗示群僚们为自己寻找依据和借口。臣僚们心领神会,很快就引经据典,找出了一大堆看起来颇具情理的依据。允祥联合大学士们奏称道:“汉唐诸陵虽都建于陕西,但汉高祖、汉文帝、景帝、武帝之陵却分布于咸阳、长安、高陵、兴平等县,唐高祖、唐太宗、高宗、玄宗诸陵则分散于三原、醴泉、乾县、蒲城等地。据此典法,在易州建陵,与古礼不为不合。且遵化与易州都属畿辅之地,离京师不远,完全可以建陵。”

  群臣果然不负厚望,一番引经据典,使雍正的意图得以顺利实施。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易州的泰陵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二年(1737年)宣告竣工,同年三月初二日,雍正帝的梓宫被安葬于泰陵地宫。至此,清朝入关后沿袭的“昭穆之制”的丧葬规范,被雍正轻而易举地击破,历史在这里无声地拐了弯。那便是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的遵化县马兰峪的清东陵和位于北京以西125公里的易县境内的清西陵。清朝帝王的陵寝开始以京师为坐标,分为两大陵区,东、西二陵区相距250公里。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曾费尽心机、历尽风险得到皇位的雍正,刚刚坐了十三年皇帝,便驾崩于圆明园,后葬于易州泰陵地宫。

  关于雍正的死因,因史书没有记载,讳莫如深,因而不免使人疑窦丛生,传闻颇多。来自民间的传闻一是被吕四娘刺杀身亡,并将雍正的头颅割掉带走,臣僚们在为其入葬时,铸了一个金头安在雍正的尸身上,以此算完尸入葬了。一是中毒丧命,当天下午雍正尚在圆明园宫中与臣僚议事,晚间忽然暴病而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驾崩后,皇四子弘历奉遗诏继承大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乾隆登基,对雍正的暴卒之因没有查问,以后历朝对此都讳莫如深,不能详考。要彻底解开这一悬案或要亲眼目睹雍正是否以金头组合全身而入葬,只有打开雍正本人的泰陵才能真相大白。而这泰陵本身的来历又是一个历史谜团。

  关于这个谜团,民间的传闻是,雍正自畅春园改诏夺嫡、阴谋篡位,随之又弑兄屠弟,不免心中有愧,死后怕受到先皇康熙的降罪责罚,因此决定另选陵址,竟不顾祖制,跑到北京西郊的易州独自建起陵寝来。这样远隔几百里的康熙就对他无可奈何了。是耶,非耶?还有待历史学家继续考证。

  自从雍正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丧葬制度而埋骨于京西易县境内后,登基不久的乾隆也跟随其父,派臣僚在西陵区域选择万年吉地。当吉地选好后,乾隆却突然改变主意,又派臣僚到东陵选择。

  乾隆七年,大学士三泰、果毅公讷亲、户部尚书海望,会同钦天监监正进爱等进入东陵区域勘察地形。数日后相得胜水峪“龙盘虎踞,星拱云联,允协万年之吉”。乾隆览过绘图后,甚是满意,并诏旨于第二年二月初十日动工兴建。至此,清王朝丧葬规制的长河,在雍正朝拐弯之后,又在这里改道分岔。长河的主流从此一分为二,一条支脉流向东陵,另一条流向西陵,从而形成了中国历代王朝葬丧史上的独特规制和景观。如此做法的思想脉络和内在干系,主要的是乾隆考虑到,若从自己之后起,历代皇帝都葬于西陵,那么东陵必然有香火渐衰,冷清无助之感,日久定会荒废不堪。为兼顾东西两陵的盛衰,才做出了这一抉择。关于这一点,乾隆在六十一年(1796)将皇位让于其子嘉庆时,在十二月二十日的谕旨中说的很是明了。 

  乾隆的诏谕除说明他将寿宫选在东陵的原委外,还做了“兆葬之制”的硬性规定,即若父在东陵,则子在西陵;父在西陵,则子在东陵。也就是说雍正在西陵,乾隆应在东陵,而乾隆在东陵,他的儿子则在西陵,他的孙子应选东陵,以此类推,不可违旨。当这个东、西二陵兼顾的设想出台后,乾隆惟恐哪位不肖子孙像他父亲那样独出心裁,东、西二陵都不选,另立门户,再选出个南陵或北陵,这样他设想的“兆葬之制”势必被打破,造成老虎拉碾——乱了套的混乱局面。为此,他又专门做出规定,非东即西,不能再随便另选陵址,这样就断了后世不肖子孙别出心裁的念头。所有这些,在体现了乾隆顾全大局的同时,也完全可窥到他当时在处理这类事务上的良苦用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于养心殿,卒年八十九岁。他的驾崩当属一个八十九岁老人精气血脉耗干后的正常死亡。这是继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关东建国,世祖顺治入关统治中国以来,六代帝王在奔赴黄泉路上的第一次平常事,也是整个大清王朝近三百年历史进程中,少数几个没有在死亡情结上留下悬案的帝王之一。

  嘉庆四年九月十五日,乾隆梓宫入葬东陵胜水峪被称为裕陵的地下玄宫。随其付葬的有后妃五人,分别是孝贤、孝仪两位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就其付葬人数而言,与康熙陵相同,是为数不多的。只是令乾隆本人以及随他入葬东陵的后世子孙想不到的是,他的中途易辙和这道谕旨的下达,使他们在一百年后,共同迎来了陵寝被盗,尸骨被抛的厄运。而当这种厄运到来之后,世人不免做出种种假想,假如乾隆当年葬入西陵,他的子孙也效仿而做,是否还会有一百年后东陵被盗的凄惨景观?乾隆是否会同他的子孙如今天人们看到的清西陵的主人一样,安然无恙地就寝于地下玄宫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雍正皇帝未葬清东陵之谜:因其并不是乾隆指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十点左右),康熙皇帝驾崩。经过隆科多、年羹尧等文臣武将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与鼎力相助,皇四子正式登基坐殿,这便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尽管仍潜伏着各种威胁,但他公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对先皇葬仪的办理。早在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就下旨在北京以东125公里处昌瑞山顺治孝东陵东南一里左右的地方兴建自己的寿寝。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到康熙二十年营建完成。初葬孝诚、孝昭皇后,二十八年葬孝懿皇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康熙的梓宫被安奉在景山寿皇殿。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当朝臣僚恭拟康熙皇帝的陵名九字进呈新即大位的雍正皇帝,雍正亲自刺破手指,以指血圈定“景陵”二字,于是康熙陵寝定名为景陵。至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的梓宫由寿皇殿发引,四月初二日梓宫抵达东陵陵区,暂安放于景陵隆恩殿。九月初一葬于景陵地宫。随康熙陪葬的还有孝恭仁...
· 雍正皇帝未葬清东陵之谜:因其并不是乾隆指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十点左右),康熙皇帝驾崩。经过隆科多、年羹尧等文臣武将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与鼎力相助,皇四子正式登基坐殿,这便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尽管仍潜伏着各种威胁,但他公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对先皇葬仪的办理。早在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就下旨在北京以东125公里处昌瑞山顺治孝东陵东南一里左右的地方兴建自己的寿寝。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到康熙二十年营建完成。初葬孝诚、孝昭皇后,二十八年葬孝懿皇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康熙的梓宫被安奉在景山寿皇殿。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当朝臣僚恭拟康熙皇帝的陵名九字进呈新即大位的雍正皇帝,雍正亲自刺破手指,以指血圈定“景陵”二字,于是康熙陵寝定名为景陵。至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的梓宫由寿皇殿发引,四月初二日梓宫抵达东陵陵区,暂安放于景陵隆恩殿。九月初一葬于景陵地宫。随康熙陪葬的还有孝恭仁...
· 雍正皇帝未葬清东陵之谜:因并不是乾隆指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十点左右),康熙皇帝驾崩。经过隆科多、年羹尧等文臣武将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与鼎力相助,皇四子正式登基坐殿,这便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尽管仍潜伏着各种威胁,但他公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对先皇葬仪的办理。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在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就下旨在北京以东125公里处昌瑞山顺治孝东陵东南一里左右的地方兴建自己的寿寝。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到康熙二十年营建完成。初葬孝诚、孝昭皇后,二十八年葬孝懿皇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康熙的梓宫被安奉在景山寿皇殿。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当朝臣僚恭拟康熙皇帝的陵名九字进呈新即大位的雍正皇帝,雍正亲自刺破手指,以指血圈定“景陵”二字,于是康熙陵寝定名为景陵。至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的梓宫由寿皇殿发引,四月初二日梓宫抵达东陵陵区,暂安放于景陵隆恩殿。九月初一葬于景陵地宫。随康熙陪...
· 雍正皇帝未葬清东陵之谜:因并不是乾隆指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十点左右),康熙皇帝驾崩。经过隆科多、年羹尧等文臣武将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与鼎力相助,皇四子正式登基坐殿,这便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尽管仍潜伏着各种威胁,但他公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对先皇葬仪的办理。早在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就下旨在北京以东125公里处昌瑞山顺治孝东陵东南一里左右的地方兴建自己的寿寝。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到康熙二十年营建完成。初葬孝诚、孝昭皇后,二十八年葬孝懿皇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康熙的梓宫被安奉在景山寿皇殿。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当朝臣僚恭拟康熙皇帝的陵名九字进呈新即大位的雍正皇帝,雍正亲自刺破手指,以指血圈定“景陵”二字,于是康熙陵寝定名为景陵。至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的梓宫由寿皇殿发引,四月初二日梓宫抵达东陵陵区,暂安放于景陵隆恩殿。九月初一葬于景陵地宫。随康熙陪葬的还有孝恭仁...
· 雍正皇帝未葬清东陵之谜:因并不是乾隆指定?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十三日戌刻(晚十点左右),康熙皇帝驾崩。经过隆科多、年羹尧等文臣武将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与鼎力相助,皇四子正式登基坐殿,这便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雍正登基后,尽管仍潜伏着各种威胁,但他公开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对先皇葬仪的办理。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在康熙十五年,康熙皇帝就下旨在北京以东125公里处昌瑞山顺治孝东陵东南一里左右的地方兴建自己的寿寝。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到康熙二十年营建完成。初葬孝诚、孝昭皇后,二十八年葬孝懿皇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三日,康熙的梓宫被安奉在景山寿皇殿。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当朝臣僚恭拟康熙皇帝的陵名九字进呈新即大位的雍正皇帝,雍正亲自刺破手指,以指血圈定“景陵”二字,于是康熙陵寝定名为景陵。至三月二十七日,康熙的梓宫由寿皇殿发引,四月初二日梓宫抵达东陵陵区,暂安放于景陵隆恩殿。九月初一葬于景陵地宫。随康熙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