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1
转发:0
评论:0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曾经对“何谓日本”这一问题,只作出两点归纳:“岛国”

  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曾经对“何谓日本”这一问题,只作出两点归纳:“岛国”及“种稻”。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出日本的许多特点,比如集体荣誉感,比如武士道,但有一点,我一直没想通,日本武士在战败捍卫尊严时,为何要“切腹”?——同样是自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自刎。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多余,谁会在意是切腹还是割喉呢?但别说,还真有人关心这个问题。美国日裔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有一本书,叫做《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解开了我的这个困惑。当然,从名称上看,这本书的重点不是说切腹的,而是说吃稻谷。 

  环视亚洲,莫不食用稻米,以小麦为原料的各类面食,毫无疑问皆是西亚输入的舶来品。关于水稻的起源究竟是东亚、东南亚,还是南亚尚无定论,中国在稻作起源的考古证据方面暂时领先,但水稻(大米)是亚洲的原生作物则是没有争议的。既然作为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日本人的祖先又是从东亚大陆迁居海岛的,那么,日本人爱吃稻米的事情,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在日本人心中,稻谷非同寻常。因为稻谷是有“稻魂”的,而且稻魂不像一般动物、植物的灵魂,它和人的灵魂本质上是一类。这种稻魂有什么作用呢?作者举了一个日本皇室的例子,来说明稻魂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切可以追溯到一个名叫“大尝祭”的皇室仪式,这个仪式是在水稻丰收时由日本天皇主持的。它源自“尝新祭”,意思是品尝新米。天皇要吃新米的原因在于,天皇的“灵魂”经过一年时间,“在冬天膨胀春天萎缩”,灵魂容易离开人体,要得到补充,才能重获健康。采补灵魂的方法,共有两种。第一、要么直接采自他人,作者引用了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观点,在历史上,日本天皇去世、新皇即位时,“新皇通常会咬已死天皇的尸体,以使后者的灵魂能够进入他的体内。”这让我不由联想到包括巴布亚新几内亚在内,太平洋岛民在上世纪还流行的分享过世亲属尸体的习俗——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在后代体内延续。 

  另一种方式,相对没有那么惊人的方法,靠的就是食用稻谷来补充灵魂。天皇的“尝新祭”的本意,就是需要用稻谷中蕴含的“稻魂”充实自己的灵魂,所以这个仪式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而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灵魂并不位于脑袋或者心脏,而是在肚子里。在古史《日本书纪》中有一个各种食物起源的传说,保食神被杀死的时候,“各种食物从尸体内涌现出来,腹出米,眼出黍,肛门出麦豆”。而稻米起源的位置恰好就位于腹部——灵魂和胎儿的居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日本古代文化中非常实际地认为,稻谷之魂补充人体之魂的交换区正好就是具有消化功能的肠胃。“灵魂被认为居住在腹部,因此,著名的男性自杀文化,就是男人剖开腹部以释放他的灵魂。”怪不得,日本武士自尽时,以切腹最为庄严,其实背后是有这样一种信仰体系。切腹之后,生理上讲,是失血过多及外部感染而亡,心理上讲,则是灵魂的流失,离开身体散逸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日本武士为何切腹而不自刎?
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曾经对“何谓日本”这一问题,只作出两点归纳:“岛国”及“种稻”。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出日本的许多特点,比如集体荣誉感,比如武士道,但有一点,我一直没想通,日本武士在战败捍卫尊严时,为何要“切腹”?——同样是自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自刎。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多余,谁会在意是切腹还是割喉呢?但别说,还真有人关心这个问题。美国日裔人类学家大贯惠美子有一本书,叫做《作为自我的稻米:日本人穿越时间的身份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解开了我的这个困惑。当然,从名称上看,这本书的重点不是说切腹的,而是说吃稻谷。环视亚洲,莫不食用稻米,以小麦为原料的各类面食,毫无疑问皆是西亚输入的舶来品。关于水稻的起源究竟是东亚、东南亚,还是南亚尚无定论,中国在稻作起源的考古证据方面暂时领先,但水稻(大米)是亚洲的原生作物则是没有争议的。既然作为亚洲的主要粮食作物,而日本人的祖先又是从东亚大陆迁居海岛的,那么,...
· 湖湘文化—人文历史—湖湘精神与武士道精神
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十分突出和强烈,湖湘文化传统十分重视精神、主观意志的作用,具有一种独立之根性,也表现为卓励敢死、强悍刚烈的世风民俗,但极容易走入极端的唯意志主义。湖湘文化上接战国时的楚文化。楚文化十分具有英雄主义和原始的野性思维,好战、尚武。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湖南人强悍刚烈的性恪、卓厉敢死的士风民俗可说是重视精神的典型。屈原《国殇》中的楚人“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则强兮不可凌“。《史记》上载楚人“俗剽轻,易发怒“,《隋书》也说“其人率多劲悍决烈“。各种地方志记载更多,如万历《慈利县志》:“赋性悍直“,道光《永州府志》卷五:“俗刚武而好竞“,民国《醴陵县志》卷四:“颇尚气、轻生、善斗“,都给了湘人“强悍“的评语,人们多认为湘人凡事有一种“霸蛮“的性恪,坚强忍耐,浩然独往。以其特别独立之根性,而“势之顺逆,人之毁誉,不遑顾也。“梁启超云:“湖南人之长在强而悍“,宋教仁云:“湖...
· 武藏坊弁庆:武士道精神的传统代表人物之一
出生传说弁庆是一位名叫湛増的寺院住持强夺某大纳言的女儿为妻,怀胎18个月而生的(弁庆物语是3年)。生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两三岁小孩的大小,发长及肩,牙齿齐全。湛増视之为妖孽,本欲杀之,赖为叔母所救,带到京都抚养,命名为“鬼若”。据说弁庆是在纪伊国(今和歌山县)出生,而田边市的旅游资料当中,更以弁庆诞生地自居。出家弁庆在比睿山落发出家,从此改名为“武藏坊弁庆”。之后四处游历,曾到过四国和播磨国等地。传说弁庆曾在京都五条大桥(一说在清水观音寺附近)进行“刀狩”,只要看上往来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在遇到源义经之前已经收集了999把太刀。源义经武艺高强、身轻如燕,让弁庆输得心服口服。从此弁庆便跟随在义经左右,成为义经最亲密忠诚的家臣。追随义经弁庆跟随义经开始讨伐平家,也成功为义经打胜了不少战争。平氏覆亡后,功高震主的义经受其兄源赖朝,四处躲藏,弁庆一路相护,最后由北陆逃到奥州,投奔藤原泰衡处。得知...
· 武士荣耀?日本人为何喜欢剖腹自杀?
导读:在很多日本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武士剖腹自杀的情节。剖腹自杀这一残忍的习俗到底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它的目的又是什么?真的是影视剧中演的那般武士们为了维护武士的荣耀而坦然赴死吗?网络配图剖腹的开始盛行,是在镰仓幕府以后,因丢失阵地而引咎剖腹,或耻于被擒而阵前剖腹,占了绝大多数,一直持续到战国时代。江户开幕以后,社会统治相对平稳,因殉死而剖腹,和作为刑罚的“诘腹”,逐渐占了主流。虽然幕府严令禁止殉死,但是根本无法阻止这一历史性的趋势。剖腹者直接于腹部割开十字形状,内脏爆裂流出,直至失血过多死亡。这只是古代日本人剖腹的方法之一,被称为“十文字切”。另外有“一字”、“二字”、“三字”几种切法。剖腹者如果过于痛苦会有一名助手替他斩首。为保仪态,女xing的剖腹自杀者会绑起双腿。以刀切开腹部的自杀仪式,被认为“光荣”。切腹自杀者日语称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为了追随师父死亡而自杀,过程...
· 朱元璋为何定日本为“不征之国”?何谓“不征之国”?
日本在唐朝后期与中国脱离外交关系,此后一直到蒙古国建立,日本也没有遣使朝贡。忽必烈时期为了让日本人臣服,曾数次派使者前往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忽必烈一共五次派使臣前去,五次都遭到日本执政者北条时宗的拒绝,恼羞成怒的忽必烈下令对日本用兵。元军大举进攻日本,然而因为元军本身不擅长海战,加之天气不利于元军的关系,除了在作战初期取得胜利,元军都以惨败告终。日本此后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到了明朝之时明太祖朱元璋也遣使到日本,说:“元朝已经灭亡了,现在是大明王朝,你们应该来朝见大明‘正朔’。”日本在忽必烈的武力威逼之下,也没有选择归顺元朝,如今大明派使者前来,他们自然也十分刚硬。不仅拒绝了朝贡大明,而且还将大明派到日本去的使臣给杀了。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生气,扬言要出兵将日本给灭了。说是这样说,朱元璋后来不仅没有向日本出兵,而且还将日本定为不征之国。朱元璋杀功臣杀贪官,本身又是微末起义,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