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古代斩立决都必须要等到午时三刻?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9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古代斩立决都必须要等到午时三刻?,为什么古代在犯人犯罪后行使刑决斩立决时都必须等到午时三刻呢?不提不知道,一提

  为什么古代在犯人犯罪后行使刑决斩立决时都必须等到午时三刻呢?不提不知道,一提还真得仔细说说呢!

网络配图

  我先来说说时和刻吧,古代一天一夜划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小时。又划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在古代语言中早就有“刻”的说法。“时”和“刻”实际上就是古代用来计时的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一刻相当于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

  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精确计量应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网络配图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古代人总体来说都比较迷行,信奉鬼神。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可能还有为犯人考虑的原因。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精神不振,劳累的最高点,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会减少很多痛苦。

网络配图

  因为信奉鬼神古老的阴阳之说,午时为阳,三刻与之相克 一般斩首的时候,人命生死本由天定,而不在人为,是天定。因此,要在阴阳结合之时由天地来结束其性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探秘:古代人为何要午时三刻处斩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会发现午时三刻这种说法,那么,哪些斩首示众的刑罚为后被规定在午时三刻呢?中国自古以来对时间就非常讲究,即使是对将死之人的处斩时间也是如此。中国历史上的斩刑也是分时间的,死囚犯的事情轻重在处斩时间上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在正午处刑的是犯事相对较轻的死囚,而在午时三刻处斩的人都是十恶不赦之人。为何处斩的时间还有所不同呢,因为根据天文学的说法,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并非正午,而是午时三刻。所以罪大恶极的人要在午时三刻处斩使其死后连鬼,而正午时处斩的让其死后还可以做鬼投胎轮回。午时三刻,太阳正挂在天空,此时在地面上的阴影最短。这也是“阳气最盛”的依据,按照古人迷信的说法,杀人是“阴事”,无论他们为何被杀,死后的鬼魂总会来纠缠与他死亡有关的人比如刽子手、监斩官、还有审判官等。所以阳气最盛的时候处斩可以让其死后不能变成鬼魂。这就是“午时三刻”处斩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说法就是,人在“五...
· 斩立决
相关释义把头砍下后,还要挂上城门示众儆尤之刑罚,称为枭首或枭首示众。除了斩首,绞刑也是惩处上述罪行的一种死刑,称为绞立决。在古时,死刑犯一般在秋分之后执行,称作秋后问斩。“立决”的意思是立即执行。如果案情存疑,则可以判处监候,称作斩监候,绞刑则称绞监候。斩监侯如同今日之死缓,斩监候代表把犯人关到来年秋天,再作审判,可提御审,其结果或被免除死刑。
· 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正在此时,梁山好汉一齐发作,“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卢俊义要被处斩,也是在十字街头法场上,也是“午时三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等在酒楼上的石秀吼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拔刀跳下去,拖起卢俊义就走。其他的古典小说里也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比如《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为神”,讲任被判凌迟处死,押赴刑场,“只等午时三刻”。结果任居然在刑场上端然坐化。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并非如此。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
· 古代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
小时候看《水浒传》,觉得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情节,就是“劫法场”: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正在此时,梁山好汉一齐发作,“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卢俊义要被处斩,也是在十字街头法场上,也是“午时三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等在酒楼上的石秀吼一声“梁山泊好汉全伙在此!”拔刀跳下去,拖起卢俊义就走。其他的古典小说里也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比如《古今小说》第三十九卷“任孝子烈性为神”,讲任被判凌迟处死,押赴刑场,“只等午时三刻”。结果任居然在刑场上端然坐化。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并非如此。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
· 为什么古代死囚要等到秋后才问斩?
古代的死囚一般都是秋后问斩,这是为什么呢?古时讲究春天定罪、秋天问斩,被判处死刑的人在立春时不能立即执行,必须等到秋后才能正式行刑,当然,比如谋反这种大罪例外。秋冬行刑的习俗最早可以在《左传》中找到相关记载,而“秋后问斩”一词从唐朝开始有记载,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在《水浒传》中。这一习俗的背后与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崇拜有关,认为顺应天意至关重要。秋冬季节,树木凋零,萧瑟肃杀,秋季五行属“金”,金的属性冰冷,代表砍伐工具,正符合行刑之时的特质。在这个季节,生命渐趋沉寂,秋冬行刑,也不会耽误农时,人们相信执行死刑要顺应自然节律,否则将受到天神惩罚。从西周开始,就有秋冬行刑的做法,到汉代形成制度。除了某些大罪如谋反可以立即处决外,一般死刑犯都需等到霜降后、冬至前才能被执死刑。古代行刑中还存在一些禁忌。比如唐宋规定正月、五月、九月为断屠月,每月的十斋日均为禁杀日(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