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陕西考古新发现:远古时期或有野生鳄鱼出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8
转发:0
评论:0
陕西考古新发现:远古时期或有野生鳄鱼出没,网络配图曾几何时,西安的西南一带可能是湖泊连绵,水草茂盛,还有野生的鳄鱼出没

网络配图

  曾几何时,西安的西南一带可能是湖泊连绵,水草茂盛,还有野生的鳄鱼出没其间。2017年1月11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2016年镐京遗址考古发掘收获,遗址中间一灰坑里发现的12块鳄鱼骨板,为这样一幅水泽汪国景象提供了佐证。

  灰坑里首次发现鳄鱼骨板

  镐京遗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所在地,位于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西北。镐京遗址发掘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开始,2012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连续进行考古发掘。在2016年的考古发掘中,一个新发现令考古人员也感到意外。

网络配图

  去年的考古发掘主要集中在镐京遗址的东部,在挖开的一个灰坑里,考古人员发现了12块鳄鱼骨板,这也是在西安周边古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的鳄鱼的骨板,难怪考古人员也连声称奇.

  灰坑是考古界对古遗址里一些废弃的窖穴、地窟等的统称,发现鳄鱼骨板的灰坑呈不规则形,面积大约有十多个平方米。这些鳄鱼骨板呈深褐色,形状有方有圆,表面有蜂窝状空穴。 “每块有麻将块大小,我们的动物考古专家一看就判断是鳄鱼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镐京遗址考古队队长岳连建说,自己以前也看过相关资料,第一眼就认出那是几块鳄鱼骨板,后经专家鉴定,果然不错。

  关中地区远古时气候温润

  鳄鱼是一种冷血的卵生水生动物,也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动物之一。中国汉代始知南方有鳄,在一些唐宋典册中多有其记载,明清以来偶见于沿海岛屿,但其在关中地区有活动尚未有记录。

网络配图

  “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我们由此推测西周时在镐京的东南可能有大面积的水域或者湖泊等。”岳连建介绍,此前在这一区域的考古发掘中,还发现有大量的蚌壳,还有陶制的网坠,如果这些推测成立,那么也可以说明在远古时代,关中地区气候温润,湖水茂密,渔业也较为发达。

  “在这样的气候和自然条件下,有野生的鳄鱼出没也就不奇怪了。”岳连建认为,丰镐遗址出土的鳄鱼骨板,为研究西周时期鳄鱼的生态分布提供了重要资料。他介绍,在比西安更靠北的纬度地区以前也发现过鳄鱼骨,这样看来,远古至今,关中地区的气候还是发生了较大变化。据此专家还推测,那时候也可能有人饲养鳄鱼,用鳄鱼皮制作鼓等,此前考古也发现用鳄鱼皮制作的鮀鼓。

  发现西周生活用水井遗迹

网络配图

  据了解,去年镐京遗址考古发掘发掘清理灰坑102座、墓葬10座,另外还有水井4眼、陶窑2座、房址1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等各类器物遗物。其中陶器有鬲、罐、豆、盂、簋、甗等,多为西周中晚期器物;铜器有鼎、戈(残)、车马器等。另有陶网坠、鹿角器、蚌刀、石斧、砺石、铜镞、铜锥、铜削刀等。

  去年发现的灰坑数量较多,形制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等。在发现的墓葬中,有形制较大的竖穴土圹木椁墓,还有仅能容身没有任何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发掘中还发现一些长方形的窖坑,深度大约7—8米,推测为当时的生活用水井。另外,发现的陶窑形制为圆形竖穴式,由火门、火塘、窑篦、火眼、窑室组成,其中的一座陶窑保存基本完整,窑室壁面已烧成青灰色。

  另外,在发掘的灰坑中还发现数量较多、保存较好的碳化小麦颗粒,这也是丰镐遗址中首次发现,为研究西周的粮食作物品种及农业考古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哥伦比亚北部发现远古鳄鱼新物种化石
据最新出版的《古生物学》杂志介绍,一群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科学家日前在哥伦比亚北部濒临加勒比海的瓜希拉省境内“塞雷洪”露天煤矿场发现了一具长达6米的远古鳄鱼新物种化石。科学家指出,这一远古鳄鱼生活在距今6000万年前古新世时期的热带雨林[注:热带雨林(tropicalrainforest)一般是指热带雨林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植被景观,其突出特点是阴凉、潮湿多雨、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中。它拥有狭长的嘴部和锋利的牙齿,专门吃鱼,是一种新发现的已经灭绝的鳄鱼物种。美国科学家两年前曾在该煤矿场的同一地点发现一条长达12米的名为“泰坦蟒”的巨型蛇类化石,这是人类已知的体型最大的蛇类。据介绍,本次发现的远古鳄鱼与“泰坦蟒”生活在同一时期,均以鱼类为生,互为竞争关系。古生物学家介绍,当时地球的气候远比今天温暖,南美洲是巨型蛇类、海龟和远古鳄鱼等古爬行类动物的天下,而研究古爬行...
· 远古时期的应(鹰)文化
远古时期的应(鹰)文化应龙与应龙氏《辞源》说“应龙”是有翅膀的千年龙,五百年的被称为角龙。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应龙是古代生翼的龙,应龙氏是远古的氏族部落,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华氏一族则为应龙氏的化身,华氏乃神将一族,性情温顺慷慨,天生h灼鬼神,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根据《山海经-大荒北经》第20段中的文字记载,经河南省考古专家王龙正博士(平顶山市应国墓考古组组长)娄金山等...
· 揭秘金字塔最新发现:或有隐藏密室
导读:日前,研究人员进行热量扫描时发现吉萨大金字塔中有潜在的秘密,东侧墙壁似乎隐藏着什么,难道是隐藏着的过道或者密室?网络配图巴黎遗产创新保护研究所组织的金字塔扫描工作时发现,研在不同间隔距离扫描这座金字塔的热量变化,尤其关注早晚的热量变化。当早上太阳升起金字塔石块将被逐渐加热,下午太阳落下将逐渐降温,如果采用相同石块建造,则达到均衡温度,但是如果采用不同材料或者石壁之后隐藏着密室,温室变化将产生差异。热量扫描显地示吉萨大金字塔东侧古墙壁隐藏着异常现象,虽然多数墙壁每天升温和降温是均匀的,但探测发现金字塔东侧墙壁结构存在差异,对比周围石壁温度差异6摄氏度。这种温度差异性暗示着石壁后面隐藏过道、密室或者其它物体。该项金字塔热量扫描实验负责人迈赫迪-塔尤比(MehdiTayoubi)说:“这种热量异常现象非常明显,就隐藏在石壁之后,在地面之上。”然而塔尤比未对该现象做出任何解释,他指出,我们有...
· 揭秘金字塔最新发现:或有隐藏密室
导读:日前,研究人员进行热量扫描时发现吉萨大金字塔中有潜在的秘密,东侧墙壁似乎隐藏着什么,难道是隐藏着的过道或者密室?网络配图巴黎遗产创新保护研究所组织的金字塔扫描工作时发现,研在不同间隔距离扫描这座金字塔的热量变化,尤其关注早晚的热量变化。当早上太阳升起金字塔石块将被逐渐加热,下午太阳落下将逐渐降温,如果采用相同石块建造,则达到均衡温度,但是如果采用不同材料或者石壁之后隐藏着密室,温室变化将产生差异。热量扫描显地示吉萨大金字塔东侧古墙壁隐藏着异常现象,虽然多数墙壁每天升温和降温是均匀的,但探测发现金字塔东侧墙壁结构存在差异,对比周围石壁温度差异6摄氏度。这种温度差异性暗示着石壁后面隐藏过道、密室或者其它物体。该项金字塔热量扫描实验负责人迈赫迪-塔尤比(MehdiTayoubi)说:“这种热量异常现象非常明显,就隐藏在石壁之后,在地面之上。”然而塔尤比未对该现象做出任何解释,他指出,我们有...
· 远古时期应姓达公之前的源流
远古时期应姓达公之前的源流(应学胜撰稿)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封其四子姬达于应地为应侯。应地因为处在汝水之南,汝南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设置汝南郡,开始有了汝南郡这个地名,因为应姓发源于应地的应国,此地位于汝南郡的地域之内,所以,应姓族人的郡望就称为“汝南郡”。姬达是周王室第4个庶子,也称应叔。周朝嫡长子承袭王位,庶子分封别处,以地名、国名或爵名为姓。庶子受姓支配为藩,失去原姓后,又因是从原姓中派出的,所以仍保持贵族身份,享受很多特权。姬姓应国从第一代应侯起,其子孙以国为氏,但仍是周朝贵族身份。姬姓应国立国350余年。而源于姬姓的应姓是今天应姓繁衍传承的主要流派和人口。那么,达公和周武王之前的世系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左传正义》文云:始祖为正姓,炎帝姓姜黄帝姓姬是也,《国语》曰,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惟青阳与仓林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