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学者:杨贵妃逃过一死东渡日本其实是不可能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5
转发:0
评论:0
学者:杨贵妃逃过一死东渡日本其实是不可能的,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之中,请陈玄礼等几个主要将军进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之中,请陈玄礼等几个主要将军进来验尸。陈玄礼他们看过之后,这才脱去了甲胄,向玄宗叩头谢罪。陈玄礼说:“杨国忠,以致生灵涂炭,陛下迁播。臣等为了社稷,矫诏杀死他,真是罪该万死!”很显然,陈玄礼知道玄宗是明白人,也就不再提杨国忠谋反的事,直接把自己杀他的理由提出来了。

网络配图

  那么,唐玄宗怎么回答他呀?玄宗说:是我没有识人之明,用人失当,近来我自己也慢慢觉悟了。本来准备到四川之后再杀他,现在你们提前了却了我的夙愿,我还准备赏你们呢,怎么能说有罪呢!陈玄礼听玄宗这样说,赶紧率领将士们高呼万岁,这下,士兵才终于散去,整顿队伍,重新出发。马嵬之变至此也就算基本结束。

  贵妃之死的千古谜团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场政变呢?我想,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马嵬之变的性质是什么?《辞海》中提到马嵬坡,是这样解释的:“唐安史之乱,玄宗从长安西奔成都,缢死杨贵妃于此。”民间提到马嵬之变,第一反应肯定也是杀杨贵妃。

网络配图

  但事实上,马嵬之变从本意来讲,绝不是要杀杨贵妃,而是要杀宰相杨国忠。我们讲过,杨国忠当政以后,基本上没有做任何一件好事,早就到了官怒民怨的程度了。另外,对于安史之乱的爆发和潼关失守、玄宗出逃,杨国忠都难逃干系。在这种情况下,杨国忠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不仅是禁军将士想要杀他,上至太子,下至普通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恨他,不希望杀了他。正是在这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普遍情绪下,陈玄礼才发动禁军将士,制造了马嵬之变。所以说,杀杨国忠,才是这场政变的主要目标,至于杨贵妃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杨国忠牵连的结果,只能说是这个事情的副产品。

  第二、既然政变的目标不是杨贵妃,为什么后来杨贵妃会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主角呢?我想,这就是人们的心理问题了。什么心理呢?首先就是对弱者的同情。一个弱女子,在乱军之中死于非命,这在任何时空背景中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更何况是杨贵妃这样一个绝代佳人呢。有道是“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在所有悲剧之中,还有比佳人惨死更动人心弦的吗!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把目光集中在她身上,甚至编出好多贵妃不死的故事。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杨贵妃被侍女替死,本人后来流落日本的说法。

网络配图

  八十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还曾经声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那么,杨贵妃是否有可能逃过一死,东渡日本呢?其实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唐朝和日本虽然有商贸往来,但是,受航海能力的限制,路途还是充满了艰辛。以鉴真和尚为例,他在太平年代东渡日本,前后历经11年,经历了5次的失败才最终成功。杨贵妃一个弱女子,在兵荒马乱之中,又怎么可能通过漫长的敌占区,渡海成功呢!这些传说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第二个心理就是对盛世的缅怀。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盛世也就一去不复返了,生活在唐后期的人们对那段安定、繁荣的历史产生了深深的缅怀之情。这时候,集丰满艳丽、能歌善舞和荣华富贵于一身的杨贵妃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盛世的象征。她的惨死,也就成为盛世终结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马嵬之变的政治色彩就被逐渐淡化了,而它的悲剧意味则逐渐强化。也就是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政变的主人公最终从杨国忠变成了杨贵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嵬之变疑云:杨贵妃东渡日本其实是不可能的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命人将她的尸体抬到驿站的庭院之中,请陈玄礼等几个主要将军进来验尸。陈玄礼他们看过之后,这才脱去了甲胄,向玄宗叩头谢罪。陈玄礼说:“杨国忠,以致生灵涂炭,陛下迁播。臣等为了社稷,矫诏杀死他,真是罪该万死!”很显然,陈玄礼知道玄宗是明白人,也就不再提杨国忠谋反的事,直接把自己杀他的理由提出来了。那么,唐玄宗怎么回答他呀?玄宗说:是我没有识人之明,用人失当,近来我自己也慢慢觉悟了。本来准备到四川之后再杀他,现在你们提前了却了我的夙愿,我还准备赏你们呢,怎么能说有罪呢!陈玄礼听玄宗这样说,赶紧率领将士们高呼万岁,这下,士兵才终于散去,整顿队伍,重新出发。马嵬之变至此也就算基本结束。网络配图贵妃之死的千古谜团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这场政变呢?我想,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第一、马嵬之变的性质是什么?《辞海》中提到马嵬坡,是这样解释的:“唐安史之乱,玄宗从长安西奔成都,缢死杨贵妃...
· 解秘:杨贵妃东渡日本之谜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她与唐明皇的故事家喻户晓,结局也是众人皆知。安史之乱,繁华梦破。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洛阳沦陷,潼关失守。唐玄宗撇下大部分宗室成员,带着杨贵妃,在禁军的护送下逃亡蜀地避乱。行至马嵬驿,禁军哗变,诛杀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杨贵妃。杨贵妃究竟有没有死于马嵬驿,历代以来一直众说纷纭,成了千古谜团。或云缢死于马嵬驿、或云死于士兵乱刃之下、或云东渡日本,甚至有流亡美洲之说。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说法是怎么来的。谜团起因《旧唐书》记载禁军威逼,玄宗无奈,只得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将杨贵妃缢死于梨树之下。不管怎么说吧,最早的正史都记载杨贵妃的生命终点在马嵬驿。到了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同样记载。最早说杨贵妃可能没有死在马嵬驿的文献,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长恨歌》为人们留下了无数想象空间,而进一步强化这种想象的则...
· 为何会有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
为何会有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杨贵妃自杀于马嵬驿的说法,是正史的记载。如唐人李肇在其《国史补》中说:“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相传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意思是杨贵妃死于马嵬驿的一座佛堂梨树下,在搬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导致一位老太婆借此大发其财。对于这一历史事件,《旧唐书》、《新唐书》的记录李肇的上述记载大同小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所引杨贵妃被缢的史料更为详细:当哗变的军士杀了杨国忠后,护驾的六军将士仍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令,也无效。唐玄宗要高力士问军中主帅陈玄礼是什么缘故?陈玄礼回答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辫宗听后,最初不肯割爱,“倚仗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却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而唐玄宗却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这时连高力士也一...
· 为何会有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杨贵妃死亡悬案
杨贵妃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名字叫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杨玉环姿质丰艳,善于歌舞,通音律,有“羞花”之貌,传说杨玉环在御花园观赏牡丹时,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环美貌,遂闭上花瓣。“羞花”一词由此而来。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她被纳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这时的杨贵妃只有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向唐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5年,唐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第二年,队伍途经马嵬驿的时候,军队哗变,逼唐玄宗诛杀杨国忠和杨玉环。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赐杨贵妃自尽,时年杨玉环只有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悲剧故事。杨...
· 杨贵妃下落之谜?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是真的吗
杨贵妃死亡之谜:杨贵妃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名字叫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杨玉环姿质丰艳,善于歌舞,通音律,有“羞花”之貌,传说杨玉环在御花园观赏牡丹时,百花失色,羞愧不及玉环美貌,遂闭上花瓣。“羞花”一词由此而来。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她被纳为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这时的杨贵妃只有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向唐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5年,唐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第二年,队伍途经马嵬驿的时候,军队哗变,逼唐玄宗诛杀杨国忠和杨玉环。万般无奈之下,唐玄宗赐杨贵妃自尽,时年杨玉环只有38岁。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叙述唐玄宗与杨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