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胶州古墓出土珍稀文物:中华瓷器鼻祖现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0
转发:0
评论:0
胶州古墓出土珍稀文物:中华瓷器鼻祖现身,考古人员继续对两座汉墓实施发掘,根据发掘出的一些贝壳,确定为这两座古墓为西汉

  考古人员继续对两座汉墓实施发掘,根据发掘出的一些贝壳,确定为这两座古墓为西汉时期的积贝墓。更让考古人员感到兴奋的是,其中一座积贝墓出土了两个破碎的黑陶罐,在另外一个积贝墓中还出土了两个珍贵的西汉时期盛酒用的原始瓷壶。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原始瓷壶在青岛地区还是很少发现,它是现代瓷器的鼻祖,具有重要考古价值。而这些文物的出土以及积贝墓的再次发现,也证明两处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高贵。

网络配图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两处并列呈南北向墓葬进行紧张施工。随着两处墓葬顶部厚约1米多的土层被相继挖出,考古人员率先从南部的那处墓葬中,发现了少量贝壳。“这是积贝墓,小心挖掘!防止破坏文物!”积贝墓的出现引起了考古人员的高度重视,考古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发掘。“这处墓葬也出现了贝壳!”在对南侧那处汉墓继续发掘过程中,在紧挨着北侧的另一处汉墓也传来喜讯,经考古人员现场查看,这处墓葬也是西汉时期积贝墓。记者看到,这些混合在土层中的积贝壳,个头很小,尽管深埋在地下经历了2000多年时间,但这些小贝壳仍然大部分保存完整。记者拿起一把贝壳看到,这些贝壳中多为蛤蜊和海蛎子壳。

  为了不使文物在发掘中遭受到破坏,考古人员决定首先集中人员对靠近南侧的积贝墓进行细致发掘,另一处墓葬只是缓慢的对墓葬上层土质进行逐步清理。在对南侧积贝墓深挖到近两米位置时,考古人员从墓葬中发现了两个已经完全损坏的黑陶罐以及部分大小一致的青砖。但随着发掘继续深入,考古人员在对这处墓葬清理了厚约10多厘米的积贝后,却发现这处墓葬曾被盗过,这不免让兴奋的考古人员有些沮丧。

  “快看!这是什么!”随着一名考古工作者的大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形似陶罐的器物在北侧墓葬中露出来。经过研究,最终证实这是西汉年间用来盛酒用的青瓷壶,只可惜里面酒液已全部挥发。随后考古人员又从这个青瓷壶南侧发现了一个体积较小的瓷壶。记者注意到,先前发现的青瓷壶壶嘴呈椭圆形,壶身较大,靠近壶嘴底部还有两个小“耳朵”状的“抵手”,壶体高约20厘米,全身布满青釉痕迹。那个小瓷壶保存完整,壶形和大瓷壶一致,高约15厘米,壶身上布满环形斜纹。悬疑墓主人身份难以确定随着考古人员对南侧墓葬的继续深挖,考古人员在墓葬底部没能发现腐烂木棺的痕迹,相反考古人员却意外的发现,墓葬底部全部用直径10厘米左右,长约20厘米的大青砖铺成。“尽管这处墓葬遭受了破坏,但用砖棺代替木棺说明墓主人的身份高贵。”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从国内考古历次发掘中来看,无论从西汉早期以及晚期,除了非常显赫的家族,用石棺存放尸体外,其他贵族和大户人家通常都用木棺存尸,此次发现的砖棺在青岛地区非常少见。

网络配图

  砖棺的发现,说明了墓主人在当地家族中的地位很高,但是不是这处墓葬就是此次考古发掘中的墓群主墓以及墓主人的身份,只有等到发掘结束后,结合当地史料才能最终结论。

  昨天,记者从考古人员那里了解到,出土的青瓷壶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就是一种用含铁量在2%左右的黏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有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的青釉制品。商代的人就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始瓷器的简易制作,到了西汉早期制瓷工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真正成为了瓷器中的“鼻祖”。

  “原始青瓷壶和砖棺的发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对研究西汉文化有很大帮助。”考古人员说,早在多年以前,当时因修路要对胶州里岔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尽管当时的汉墓级别和身份要比现在发掘的汉墓群规格高很多。但还没有发现这么完整的原始瓷壶和砖棺。此次原始瓷壶和砖棺的出现,除了用实物证明了墓主人身份高贵外,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西汉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南侧这处积贝墓在很多年前就被盗过了。”现场的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底层铺垫的墓砖进行清理时发现,这个墓葬四周的青砖都采用斜茬构造,而且墓葬东侧的墓砖的砖面非常光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对砖块进行仔细清理时,发现了棺木腐烂的痕迹,这就说明这个墓葬采用的是砖椁结构。

  “在墓葬内采用青砖包裹木棺,在西汉时期并不多见,只有身份显赫、社会地位高的人才能这样进行埋葬。”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墓葬的形式出现于西汉时期,即由地面向下开掘墓道,到底部之后,在长方空心砖砌成的椁室内放置木棺,这样就能起到对棺木的保护作用,墓葬坑内再向旁边横挖一洞穴,用来放置随葬品。

网络配图

  当天下午5时许,考古人员正准备对墓葬坑继续发掘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考古工作被迫中断。

  8月12日,在胶州市盛家庄汉墓群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据现已经发掘出来的墓葬结构和随葬品特征分析,盛家庄积贝墓的相对年代应是西汉早中期。整个墓地是贵族阶层多个家族的墓地。

  胶州及周围地区的丘岭地较多,据文物普查,每一处丘岭上都分布着较多的汉代墓葬。而如此多的汉墓分布,其原因在于本地区在汉代及以前有较多小型侯国的存在。说明当时本地区人口密集,政治、经济、文化非常繁荣,贵族、富户较多,并长期延续。从盛家庄墓地的墓葬封土规模和随葬品来看,该处应为汉代当地贵族或富户的家族墓地。

  考古人员还告诉记者,通过这次考古发掘,已初步搞清这类汉代墓葬的结构、埋葬特点和相对年代。而这些汉代墓葬,为深入研究山东地区汉代墓葬的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积贝墓是以牡蛎、海螺、鲍鱼等海产软体动物贝壳为主要构材散布在墓室的四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潮和防盗。积贝墓除了代表西汉时期沿海居民墓葬行使这一显著的特点外,还代表墓主人身份显赫。

网络配图

  大约在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西汉青瓷原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比例提高,这就需要在较高温度中烧成,然而当时的窑炉尚未改进,从而导致汉初青瓷比不上战国青瓷,有的坯体没有烧结,瓷器颜色呈酱黄、酱褐和黑褐色。

  西汉瓷器釉层普遍加厚,由于含铁量增高,器物内壁施一层薄釉,外壁只在口沿及肩上部施釉,腹中部和露胎。青瓷瓷器装饰主要在肩部刻划的两条阴弦纹构成的装饰区间内刻划水波纹、云气纹、卷草纹、人字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瓷器鼻祖——商周原始青瓷赏
伴随着制陶工具的逐步改善,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制陶原料的深入了解,人们渐渐烧制出一些初步达到瓷器标准,但在一些方面又不够完善的器物,这就是原始青瓷。根据我国目前已经发掘的材料获知,最早的原始瓷器出现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在商代早期的遗址中有少量发现,到了商代晚期才大量出现。商代是原始青瓷器的初创时期,器类和造型多与同时期的印纹硬陶和陶器相一致,也有少数原始青瓷器是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造型,计有尊、罍、钵、罐、高柄豆、盆、壶等。器物上部内外均施釉,釉汁厚薄不均,多见青绿色和青黄色。瓷胎上的纹饰多是拍压而成,主要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网纹和附加堆纹等。西周、春秋是原始青瓷大发展的时期,器物种类除仍烧制商代常见的尊、罍等外,增加了带盖罐、碗、盘、盂、盉等饮食用具。瓷胎较为细腻,釉色还是以青绿色为主,并有少量的豆绿色和黄绿色。器型多数较为规整,胎体厚薄适中。拍印纹饰以方格纹、弦纹...
· 重庆现西汉古墓群出土青铜古剑等文物(图)
西汉古墓群出土的铜勺。古墓群挖掘现场。刘玉幸摄中新网重庆11月3日电(陈建华刘玉幸)记者3日从重庆市北碚区文管所获悉,该区东阳街道黄桷老街还建房施工现场发现的古墓群,已被专家证实是西汉古墓。考古人员已从墓中挖掘出青铜古剑、陶器等30余文物。10月13日下午,在东阳街道黄桷老街还建房施工现场,工人在地基井下作业时发现地下有铜制器物残片,还挖出棺材,铁剑,青铜矛,陶罐碎片。北碚文管所得知消息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踏勘。经过近20天的勘察,该墓地已发现有四个墓葬。其中最大的墓葬宽约2米,长约4.5米,墓葬形制为土坑木棺椁。经发掘发现,该墓葬虽然历经2000余年,木料依然保存完好,同时出土青铜矛一件以及精美漆皮。据现场发掘人员推断,墓主人可能是西汉时期的一名武士,陪葬的青铜矛为墓主人生前所用兵器。据重庆市考古队专家介绍,10月31日在该墓中发现的精美漆皮说明墓主人在当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由于年代久远...
· 浅谈河南出土的越窑瓷器
越窑是我国唐、五代、北宋时期的着名瓷窑.它从东汉南方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到了唐代时初具规模,五代和北宋初得到蓬勃发展.越窑烧造的青瓷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越窑自唐至宋一直为宫廷所垄断,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少,考古发掘中亦很少见.因此,对认识和研究越窑瓷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河南的唐、宋墓葬中,曾六续出土了几件典型的越窑瓷器,在商业遗址里发现了越窑的民窑瓷片,为我们对河南出土越窑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一、从河南考古发掘所见的越窑瓷器谈越窑的性质1985年,三门峡市在发掘的一座唐墓土了一件瓷壶,器体上扁下圆,仿皮囊形,口部椭圆呈盅形,上置伞状盖,细颈,弧肩起凸棱,肩部有两对穿钮,鼓腹平底,底周有矮圈足,通体饰淡青色釉,盖顶有模印花纹,器身刻划暗纹花卉.口径3.5-4.7厘米,腹径13-15厘米、底径9.4...
· 浅谈河南出土的越窑瓷器
越窑是我国唐、五代、北宋时期的着名瓷窑.它从东汉南方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到了唐代时初具规模,五代和北宋初得到蓬勃发展.越窑烧造的青瓷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越窑自唐至宋一直为宫廷所垄断,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少,考古发掘中亦很少见.因此,对认识和研究越窑瓷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河南的唐、宋墓葬中,曾六续出土了几件典型的越窑瓷器,在商业遗址里发现了越窑的民窑瓷片,为我们对河南出土越窑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一、从河南考古发掘所见的越窑瓷器谈越窑的性质1985年,三门峡市在发掘的一座唐墓土了一件瓷壶,器体上扁下圆,仿皮囊形,口部椭圆呈盅形,上置伞状盖,细颈,弧肩起凸棱,肩部有两对穿钮,鼓腹平底,底周有矮圈足,通体饰淡青色釉,盖顶有模印花纹,器身刻划暗纹花卉.口径3.5-4.7厘米,腹径13-15厘米、底径9.4...
· 古墓出土三件文物,解释了为什么秦国那么强?
大秦帝国,武功之盛,光耀古今。不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龟缩在函谷关内,可不是个多么厉害的大国。直到猛人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强盛空前,以一国之力灭六国,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么强大,除了靠变法,还靠什么纵横疆场?考古专家挖到秦兵马俑时,见秦兵马俑的气势恢弘,细细挖掘下,还发现三件文物,让人惊奇不已,或可揭开秦国一统六国的冰山一角。兵马俑一号坑青铜剑一:青铜剑在秦兵马俑挖掘期间,出土了不少青铜剑,这些青铜宝剑长达九十厘米,却锋利异常,大家都知道,铜特别软,非常容易折断,所以在锻造青铜剑的时候,古代匠人要加入锡,但是锡少了剑还是软,锡多了剑就会太硬。兵马俑里出土的宝剑,柔韧适度,锋利无比,而且长度具有优势。如今科学家想要复制出秦朝的一把青铜剑,仍需要多次的实验,这还是以出土文物的化验结果为参考,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秦朝的工匠是怎么做出这一批批惊骇世俗的宝剑的呢?二:弩现比较与箭,弩的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