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代蜀王府华丽宫殿重见天日 出土五爪龙纹瓷器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0
转发:0
评论:0
明代蜀王府华丽宫殿重见天日出土五爪龙纹瓷器,“雕花石柱、琉璃瓦当、碗盘杯盏、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一条明代修筑的南北向大道

  “雕花石柱、琉璃瓦当、碗盘杯盏、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一条明代修筑的南北向大道……”近日,四川省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再次启动对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域的东华门遗址进行补充发掘,经过近20多天的考古发掘,明代蜀王府后花园的初步轮廓已初现真容,目前已从该遗址发掘现场清理出宽敞的步道、水渠以及数量众多的瓦当和雕刻精美的石柱。此次明代蜀王府后花园的发现,对于研究明代皇室生活和当时的经济社会状态具有重大意义。

网络配图

  “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分封藩王镇守全国各地,其第十一子朱椿被册封为蜀王。“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面积38公顷有余……”现存资料对明代蜀王府的注解,显示它是明代藩王中最华丽的宫殿。

  据史料记载,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开始,朱元璋就命令工匠在宋元成都城市旧址基础上,为儿子朱椿建王府,并参照京师皇城规制营建,故后世俗称“皇城”。蜀王府共有两重城垣,外为萧墙,内为宫墙,宫墙东到东华门街,西到西华门街,南到人民东路一带,北到东御河街一带。这座皇家建筑,园林精致优美,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誉为成都八大景之一。

  2013年,有关部门计划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改建地下停车场,邀请考古队对此地进行考古勘探后发现,此地竟是始建于隋朝的人工湖“摩诃池”遗址。经过近3年的不断发掘,东华门遗址不断给人带来惊喜,摩诃池、明蜀王府宫墙基槽等文化遗存重见天日。

网络配图

  在东华门遗址发掘现场,摩诃池附近还有两条卵石小径。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易立说,从五代到两宋,摩诃池的水源逐渐枯竭。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明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蜀王府废墟上又兴建起贡院,只有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至此,历时1300余年,令南宋诗人陆游“一过一”的“摩诃大池苑”消失殆尽,为后人留下无尽惋惜。

  记者在东华门遗址发掘现场看到,一条明代修筑的南北向大道,宽10米,足够两车并行,可见蜀王府的奢华气派。埋藏在泥土中的雕花石柱、琉璃瓦当、碗盘杯盏,透露出王府昔日的辉煌。

  考古发掘中,新清理30多米明代水道遗存,在水道之间,一排密集分布的木桩特别显眼,这应该和当时水面的亭台有关,是支撑水面建筑的基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工作人员江滔说:“可以想象,当年王府贵族通过步道来到水榭歌台游赏园林的场景。”

  “从功能分区上来看,这里还只是蜀王府的一个后花园。”易立介绍,修建蜀王府时,工匠对摩诃池进行了大面积回填,因此在考古现场出现的生活堆积主要属于明代。

网络配图

  经过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东华门遗址就是古代成都的城市中心,从汉代到明清,王朝兴废、城市演变都在遗址一带交替进行。江滔介绍,今后将在蜀王府后花园遗址往南继续发掘,寻找明代河道的走向,解析明代蜀王府的建筑方式。

  近年来,来自国家文物局等单位在内的数十位专家一致呼吁,要把东华门遗址这个“成都的根”保留下来,纷纷建议在东华门遗址的范围内修建遗址公园。目前,成都市对专家提出的修建遗址公园的建议已充分采纳,拟建设“成都中心”大遗址公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考古发现:蜀王府遗址出土瓷器绘五爪龙纹
蜀王府,一座明代藩王府中最华丽的一座宫殿。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面积38公顷有余,资料介绍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相媲美。在成都老百姓口中,称这座建筑物为成都皇城。可惜的是,在历史风云的变迁中,皇城逐渐湮灭至荡然无存。半月前,随着成都市考古队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的考古作业区新扩考古面积,一排与明代蜀王府相关的建筑区域裸露出来……“这排红砂石砌的长墙应属于蜀王府建筑,但它不是老百姓口中的皇城城墙。”今(8)日,成都市考古队工作人员易立表示,墙脚下原本是一片水域(即河道),初步判断,此次新发现的红砂石墙壁极可能是蜀王府内河段旁的城壕。网络配图1个多月前,挖出摩诃池部分遗址5月27日,成都市考古队向媒体介绍了市体育中心南侧考古作业区的考古发现,“发掘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是首次确认了摩诃池东南部的走向、范围和堆积情况。”同时,考古工作人员也强调,目前...
· 古代皇帝专用的五爪金龙为何在金华侍王府?
中国皇帝自称“真龙天子”,五爪金龙一度成为中国皇帝的专属标志,在封建社会中仅供皇帝专用,达官贵族、皇亲国戚,最多只能使用四爪龙和三爪龙。然而在金华太平天国侍王府,随处可见五爪金龙,以石雕、砖雕、壁画等形式,呈现在醒目之处。侍王府为何有这么多五爪金龙?难道侍王李世贤曾有自立为皇的谋反之心?150多年前,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记者尝试揭开侍王府神秘面纱。太平天国侍王府曾是李世贤在浙江的军事指挥所,奇怪的是,侍王府里到处都有代表皇帝的五爪金龙。网络配图在侍王府的照壁、西院的大门墙壁上,五爪金龙分别以石雕、砖雕、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位于非常醒目之处,蔚为壮观。在侍王府西院大门口的墙壁上,更是画着云龙图。绘画者用意明显,五爪特意放大。在照壁,南面两侧各有两条巨龙,五爪特意放在图案中间;照壁基座,北面是双龙戏珠,虽然石头风化严重,但五爪依稀可认;照壁上端檐口处的砖雕,南北两面也是五爪金龙。除了现在可...
· 浅谈河南出土的越窑瓷器
越窑是我国唐、五代、北宋时期的着名瓷窑.它从东汉南方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到了唐代时初具规模,五代和北宋初得到蓬勃发展.越窑烧造的青瓷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越窑自唐至宋一直为宫廷所垄断,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少,考古发掘中亦很少见.因此,对认识和研究越窑瓷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河南的唐、宋墓葬中,曾六续出土了几件典型的越窑瓷器,在商业遗址里发现了越窑的民窑瓷片,为我们对河南出土越窑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一、从河南考古发掘所见的越窑瓷器谈越窑的性质1985年,三门峡市在发掘的一座唐墓土了一件瓷壶,器体上扁下圆,仿皮囊形,口部椭圆呈盅形,上置伞状盖,细颈,弧肩起凸棱,肩部有两对穿钮,鼓腹平底,底周有矮圈足,通体饰淡青色釉,盖顶有模印花纹,器身刻划暗纹花卉.口径3.5-4.7厘米,腹径13-15厘米、底径9.4...
· 浅谈河南出土的越窑瓷器
越窑是我国唐、五代、北宋时期的着名瓷窑.它从东汉南方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到了唐代时初具规模,五代和北宋初得到蓬勃发展.越窑烧造的青瓷代表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越窑自唐至宋一直为宫廷所垄断,流传下来的瓷器很少,考古发掘中亦很少见.因此,对认识和研究越窑瓷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近年来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河南的唐、宋墓葬中,曾六续出土了几件典型的越窑瓷器,在商业遗址里发现了越窑的民窑瓷片,为我们对河南出土越窑瓷器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一、从河南考古发掘所见的越窑瓷器谈越窑的性质1985年,三门峡市在发掘的一座唐墓土了一件瓷壶,器体上扁下圆,仿皮囊形,口部椭圆呈盅形,上置伞状盖,细颈,弧肩起凸棱,肩部有两对穿钮,鼓腹平底,底周有矮圈足,通体饰淡青色釉,盖顶有模印花纹,器身刻划暗纹花卉.口径3.5-4.7厘米,腹径13-15厘米、底径9.4...
· 元代任氏家族及其墓葬出土瓷器
1952年青浦区重固镇高家台任仁发家族墓地出土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1952年青浦区重固镇高家台任仁发家族墓地出土元代景德镇窑卵白釉三足炉。1952年青浦区重固镇高家台任仁发家族墓地出土南宋郊坛下官窑胆式瓶松江人任仁发是元代名画家和水利专家,闻名天下,他曾经奉皇命进宫画“渥洼天马图”,“宠贲甚厚”。然而,任仁发墓早年就被盗,家族其他墓葬亦遭受不止一次的盗挖,大量名贵的物品早已不存。所幸的是,任明墓中的宋代官窑瓷器至今尚能完整无损,与家族墓出土的其他元代卵白釉瓷器和少量漆器、金银器、砚台共同见证任氏家族的兴衰历史。关于元代任氏家族相关资料1982年,《文物》杂志发表了《上海市青浦县元代任氏墓葬记述》的文章,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这是有关元代任氏家族墓出土文物的首篇报道与研究,人们第一次较系统地了解到这一考古发现的基本情况,此文的发表,填补了上海青浦任氏墓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的空白,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