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对比官员薪酬,明清官员的薪酬就是屌丝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27
转发:0
评论:0
对比官员薪酬,明清官员的薪酬就是屌丝,北宋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明清官

  北宋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 明清官员俸禄微薄,如果靠俸禄糊口,是比较寒酸的。

  明朝初期,官员致仕(退休)之后是没俸禄的。《典故纪闻》载,成化十五年,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鼎乞致仕,特赐敕允之,仍给月米二石,岁夫四名,先是,大臣致仕,未有给米拨夫例,有之自鼎始。可知在杨鼎以前官员退休是没有退休金的,杨鼎有了,也少的可怜,堂堂的太子少保户部尚书(从一品),在任上时年俸888石,退休后才区区24石。

网络配图

  关于明朝宗藩亲王、君王等人的工资,和官员们比起来就是很高的了。亲王万石,君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等,这还不算赐给的大量的土地。明朝各宗藩居于封地,不让他们出来做官和做其它营生,生活所需靠国家俸禄和属于自己土地的收入,时间长了成为国家的一大负担。

  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拿三四钱的粗布,发给官员顶三十两银子的工资。这种事情我不知道在当时是否经常发生,估计应该是很常见,因为身为吏部尚书的余继登记述了,说明朝廷对待官员的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使他及周围的人反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明朝官员领工资时往往并不能全部领到米,有时是折银、折钞、折布,官员就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实际数了。明吏部尚书余继登在他的《典故纪闻》里记载:成化十六年,每阔白布折米三十石,然布极细者不过折银二两,而米遇贵,石值银一两,后又以粗棉布值银三四钱者支与,是粗布一匹,准银价三十两。

网络配图

  按照现在的习惯看,司长的职位离副部长只一步之遥,下一步升迁就可提拔为副部长了(那时的郎中不可能直接提拔为侍郎,品级差的太远),可是工资差距却太大了。七品县令的年薪仅为尚书的11.48%,这个差距也很大,不知道现在的县长工资是部长的百分之几。

  那时的工资差距很明显:侍郎是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年薪为125155.8元,比尚书少92972.88元;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司长,年薪为57214.08元,比侍郎少了67941.72,不到侍郎的一半。

  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明官俸最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按照我换算的这个数来说,当时官员的工资水平并不低。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职务,年薪218128.68元,我不知道现在的部长年薪是多少,估计不会比这个高了。

网络图片

  的月收入即有128万之巨!年收入超过1500万!!位居二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一级),月收入也有25万多,即使是相当于现在富裕县的县长的月收入也将近13万!!对比明朝官员的俸禄,真是天壤之别呀!!

  15 30 6.4万

  赤县县丞

  赤县县令 30 60 12.8万

  少卿 35 70 15.0万

  九卿 45 90 19.2万

  安全性未知,该超链接内容与搜狐无关

  55 110 23.5万

  侍郎

  六部尚书 60 120 25.7万

  参知政事 200 400 85.5万

  宰相 300 600 128.3万

  三师 120 240 51.3万 注:正一品均为虚职,加职,无实权,故俸禄反而少

  月俸(两) 其余 月收入(元)

  由于宋代官员俸禄的款项极为繁复,如果一一计算,实在太花费精力.为此我在这里仅列举俸禄一项,其余多项的总值大致推算为其俸禄的2倍(可能不止于此,姑且这样计算吧).

  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网络配图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

  嘉佑

  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

  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

  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

网络图片

  宰相的俸禄就是明朝的五倍。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清芮姓官员
明朝芮姓任职人员名单:1、芮元善,授诸城县主簿(县委办主任)。康熙版《宝坻县志》45页。2、芮元介,授河曲县知县(县委书记),康熙版《宝坻县志》45页。3、芮昙,授历城县丞(副县长)。康熙版《宝坻县志》36页。4、芮旦,授黄县主簿(县委办主任)康熙版《宝坻县志》45页。5、芮昆,授黄县主簿(县委办主任)康熙版《宝坻县志》45页。6、芮伯熙,授鸿胪寺序班。康熙版《宝坻县志》45页。7、芮廷荐,授定陶训导,升衡水教谕(市教育局长)。康熙版《宝坻县志》36页。8、芮质田,授醴泉知县(县委书记)康熙版《宝坻县志》36页。9、芮质成,授金州训导,升安定知县(县委书记)。康熙版《宝坻县志》36页。10、芮质文,授河州州判(粮食、水物厅厅长),康熙版《宝坻县志》45页。11、芮质任,授光禄寺录事(国办招待所会计),康熙版《宝坻县志》45页。12、芮浩,选贡授交城知县(县委书记)康熙版《宝坻县志》36页。...
· 古代的学校有哪些类型?老师的薪酬一般是多少?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开启中国教育事业的先潮;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兴办太学;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完备。随着历朝历代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推崇,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我们现下的教育系统由公立和私立两种学校类型,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六种升学体系组成。那么你知道古代的学校分为哪几种类型吗?古代的老师的薪资水平又有怎样的不同吗?让我来为你解答吧。在古代社会,具有学校性质的教育机构,有公学、私塾、义塾三大类。公学的运转由国家财政或者地方财政支撑。例如太学、国子监等都是国家级的学校,属于最高学府,堪比现在的清华北大,不同的是,这些学校是培养贵族官员的地方,一般只有皇亲贵族、世家子弟能够入学。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教学的老师选拔标准也比较严格,一般举人或者进士才具有这个资格。明朝的公办大学国子监,下设教学管理机构“五厅”和教学单位“六堂...
· 解密:从《红楼梦》中看古代仆人的薪酬制度
以《红楼梦》作为透视中国传统社会的窗子,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例如从《红楼梦》看古代贵族之家仆人的薪酬制度就是其视角之一。“薪酬”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从经济学层面上说,它是企业与员工之间交易公平的体现。员工为企业做出的劳动与贡献,花费了时间与汗水,付出了学识与技能,那么作为企业就应该付给员工相应的回报和答谢,这就是薪酬的来源。薪酬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工资、奖励、福利。所谓工资,从我国现行的一般构成来看又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工龄工资以及我国法律规定的若干政策性津贴。基本工资是为了保证员工维持最低生活所需,岗位工资与工龄工资都主要突出的是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大小。所谓奖励,是为了激发员工的热情而专门设计的,它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奖励呈现出的是一种变动的趋势,有很强的短期刺激性效果。所谓福利,就是一种变相性报酬,是正式薪酬的一种补充。它很少以货币...
· 当年为了吸引钱学森留在美国,美国开出了多高的薪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忠君爱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流淌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在历史长河中,爱国的英雄事迹层出不穷,都是可歌可泣的事迹。新中国刚成立初期,国内经过战乱,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各领域的建设中和科学家,无数的中国男儿也谱写了各种壮丽的英雄史诗。小编今天想说的就是我国伟大科学家钱学森不畏艰险,一心回国建设祖国的事迹。钱学森,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28岁时成为最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之一,和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共同总结的建立的卡门-钱近似公式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当时钱学森在大学担任讲师,同时也参与了美军部队进行科学的项目研究,在研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另外还在美国物理研究所的任职。总的算下来,钱学森在美国担任教授期间,每年的年收入不低于10万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具体算笔账,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在50年代的美国,家庭...
· 古代也有“限购令”:明清时禁官员在为官地买房
导读:先说西汉的限购政策。大约在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当政时,朝廷颁布了如下规定:“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二年律令·户律》)这条规定的意思是说,你想买房,可以,但你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着你现有的房子,中间隔了一家都不行,非紧邻居民间进行的不动产交易是不被允许的。要问当时为什么会出台这样奇怪的限购政策,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西汉初年土地私有化还不明显,居民的宅基由政府统一划分、统一分配,一户家庭只给一块宅基。为了维持这个状态,政府不希望再出现土地兼并,不希望部分居民坐拥多处宅基而另一部分居民却身无立锥之地。所以当时的政府一方面限制房产出售:国家分配的房子或宅基,你可以卖掉,但是卖掉之后就不能再申请分配了;另一方面则限制购买:想买房可以,但得问问你家邻居是不是刚好要卖。这一买一卖的限制,使得西汉初年的住房交易非常少见。另一个原因是,西汉登记人口和房产,用的是原始的“手实”加“举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