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死亡之地撒哈拉沙漠 风沙下竟埋藏千年文明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2
转发:0
评论:0
死亡之地撒哈拉沙漠风沙下竟埋藏千年文明,沙漠是生命的禁区。在这片土地之中,很少有生命能够存活。这里干燥炎热的气候让他

  沙漠是生命的禁区。在这片土地之中,很少有生命能够存活。这里干燥炎热的气候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地。不过在这片沙漠之下,却埋藏着一个神秘的千年古文明。

  1、格莱沃尔节

  这是一个从南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广袤而干旱的萨赫勒地区的世界。他们作为游牧民族生养于斯,不断地为牛群寻找水源与草原。每年成百的沃达贝人都会聚集一次。

  期间,他们举行七天的格莱沃尔节(Gerewol),以庆祝给贫瘠的西非平原带来短暂绿色和肥沃的雨季的结束。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总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1/3,差不多与我国国土面积相当。

网络配图

  这片壮阔孤傲的大漠和古老的非洲大陆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绽放过繁荣昌盛的远古文明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在此击败“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遏制了纳粹德国的攻势;台湾已故着名女作家三毛也曾以此为背景,演绎出令人荡气回肠的《撒哈拉的故事》。

  2、似鳄龙

  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来诺博士在尼日尔北部Agadez地区发现似鳄龙(Suchomimus),其体长接近12米,体重超过4吨,是巨大的肉食恐龙,属于棘龙科重爪龙亚科。似鳄龙的帆状物在臀部最高,但是也只有60厘米左右。

  3、母子相拥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保罗·塞来诺和他的同事们在非洲国家尼日尔境内的撒哈拉沙漠中寻找恐龙化石时,在素有“沙漠中的沙漠”称号的泰内雷沙漠中,发现了3具5000多年前的人类骨骼。一位体形娇小的女性和两个孩子躺在一张“花床”上。

  两个孩子的胳膊伸向这位女性,三人试图拥抱在一起。发现骨骼的地方被称为格伯托(Gobero)遗址。早在2005年和2006年,科学家们已经在这里发现了200多个人类墓穴。还包括一些动物、大型鱼类和鳄鱼的骨骼。这些动物显然不属于沙漠,它们的存在意味着当地曾经是一个湖泊。

网络配图

  而此次三具骨骼下的用花草做成的床再次显示,当年这一带曾水草丰茂。保罗说:“我们来到了一个绿色的撒哈拉。”当时人们居住在这里的时候,它可能还是一个湖。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不同寻常的墓地提供了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两个文明的线索,他们50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当时的撒哈拉沙漠还是潮湿的,并且处处显得绿意盎然。这从那三具人类骨骼躺在花做成的床上就可以看出。

  4、格伯托(Gobero)遗址

  这个名为“格伯托(Gobero)”的遗迹完全是撒哈拉的偏远地带,如此偏远甚至骆驼都没有到达过。这里发现有异常完整的人类遗骸、以及鱼类与鳄鱼骨,年代可追溯到约一万年前,当时这个世界最大的沙漠还是一片沼泽地。很难想象这里过去曾是一片绿洲。

  5、特纳男子

  科学家发现这位特纳男子的头埋在一个罐里,被形象地称为“罐脑袋”。外一名男性的头则被放在一个海龟壳中埋葬。陪伴他的还有鳄鱼距骨和野猪牙。

  通过研究人类骨骼,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两个不同的人种,存在的时间相差了千年。第一种人被称为基弗人,他们以猎杀野生动物和捕鱼闻名。考古学家推测,他们是10000年到8000年前,撒哈拉最湿润的时候定居在这里的。基弗人非常高大,有的能长到1.8米。

  第二种人生活在距今7000年到4500年前,被称为特纳人,他们的身材比基弗人矮小,可能靠打猎、捕鱼及养牲畜为生。腿骨显示基弗人男子有发达的腿部肌肉,这暗示他们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网络配图

  他们的墓葬中包括很多珠宝和饰品。比如,一个女孩的手臂上戴着用河马獠牙雕刻的手镯。亚利桑纳州立大学考古学家克丽丝·斯托贾威奇说,很难想象两个生物学上差异极大的人种,相隔千年却偏巧生存在同一区域,死后还能够埋在同一个地方。两种文化间隔的1000年可能是一段干旱时期,湖泊消失,生存困难,人们只得转向别处求生。

  6、遥远哭喊

  在尼日尔撒哈拉沙漠的格伯托(Gobero)遗址发现一位6000年历史的特纳人骨架,他的中指放在其嘴里,原因不明。撒哈拉沙漠的这一地区日平均气温高达49摄氏度,来自绿色撒哈拉的这一遥远哭喊发生在4000-9000年前。

  从这些诸多文明来看,这里之前确实曾是一个生命绿洲,但是由于环境变化,这个绿洲最终被沙漠吞没,永久的隐藏在地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海底文明:水下古城掩藏千年宝藏之谜
在七个大洋的海底,蕴藏着很多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实物证据。它们由于飓风、洪水、地震或者水位上升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沉没海底,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城市、岛屿会藏着什么宝藏呢?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些失落的古文明。网络配图一、埃利凯之谜据说在埃利凯,有伊奥尼亚人建立的海神波塞冬大神殿。海神波塞冬的信仰在这里是绝对至高无上的。由于亚细亚人的入侵,这座重要城市遭到践踏蹂躏,神庙也荒废了。波塞冬一怒之下,马上将地震的灾难降临于这个城市。眨眼之间,埃利凯就被大海吞没了。大陆的深处都成为一片汪洋,连树尖也淹没于海水之中。这场大灾难之后,过往的船只可以看得到水下的街道和成排的树木,还有波塞冬的大青铜像依然威风凛凛的挺立着。可是埃利凯究竟在哪里,历来是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希腊的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打捞与之相关的遗物,一直在以科林特湾为中心的地区进行海底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根据探测结果得知,由于1870年的地震使这一...
· 探寻逝去文明:水下古城掩藏千年宝藏
在七个大洋的海底,蕴藏着很多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实物证据。它们由于飓风、洪水、地震或者水位上升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沉没海底,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城市、岛屿会藏着什么宝藏呢?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些失落的古文明。网络配图一、埃利凯之谜据说在埃利凯,有伊奥尼亚人建立的海神波塞冬大神殿。海神波塞冬的信仰在这里是绝对至高无上的。由于亚细亚人的入侵,这座重要城市遭到践踏蹂躏,神庙也荒废了。波塞冬一怒之下,马上将地震的灾难降临于这个城市。眨眼之间,埃利凯就被大海吞没了。大陆的深处都成为一片汪洋,连树尖也淹没于海水之中。这场大灾难之后,过往的船只可以看得到水下的街道和成排的树木,还有波塞冬的大青铜像依然威风凛凛的挺立着。可是埃利凯究竟在哪里,历来是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希腊的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打捞与之相关的遗物,一直在以科林特湾为中心的地区进行海底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根据探测结果得知,由于1870年的地震使这一...
· 探寻逝去文明:水下古城掩藏千年宝藏
导读:在七个大洋的海底,蕴藏着很多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实物证据。它们由于飓风、洪水、地震或者水位上升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沉没海底,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城市、岛屿会藏着什么宝藏呢?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些失落的古文明。网络配图一、埃利凯之谜据说在埃利凯,有伊奥尼亚人建立的海神波塞冬大神殿。海神波塞冬的信仰在这里是绝对至高无上的。由于亚细亚人的入侵,这座重要城市遭到践踏蹂躏,神庙也荒废了。波塞冬一怒之下,马上将地震的灾难降临于这个城市。眨眼之间,埃利凯就被大海吞没了。大陆的深处都成为一片汪洋,连树尖也淹没于海水之中。这场大灾难之后,过往的船只可以看得到水下的街道和成排的树木,还有波塞冬的大青铜像依然威风凛凛的挺立着。可是埃利凯究竟在哪里,历来是历史上的一大疑案。希腊的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打捞与之相关的遗物,一直在以科林特湾为中心的地区进行海底调查及资料收集工作。根据探测结果得知,由于1870年的地震...
· 远古文明结晶:解读撒哈拉沙漠壁画之谜
今天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于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形怪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中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千米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网络配图此后,世人注意力转到撒哈拉,欧美一些国家的考古学家纷至沓来,1956年,亨利·罗特率领法国·探险队在撒哈拉沙漠发现了1万件壁画。翌年,将总面积约11600平方英尺的壁画复制品及照片带回巴黎,一时成为轰动世界的奇闻。从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文物看,距今约1万年至4000年前,撒哈拉不是沙漠,而是大草原,是草木茂盛的绿洲,当时有许多部落或民族生活在这块美丽的沃土上,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化。撒哈拉沙漠壁画...
· 法门寺地宫埋藏千年的秘密
探索发现在西安西面110千米的扶风县内,耸立着一座佛教舍利塔——法门寺寺塔。该塔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在佛教当中,佛塔是保藏舍利的标志,法门寺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法门寺寺塔就是一座佛教舍利塔。1、法门寺的由来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其创始人为古印度的王子——释迦牟尼,在他死后的250多年,阿育王统一了陷入部落纷争的古印度,晚年皈依佛教。传说阿育王为了传播佛教,将佛祖遗留下来的舍利收集起来分成八万四千份,又派诸鬼神于南阎浮提送到世界各地,并建塔供奉舍利。其中中国有十九处,而法门寺是第五处。唐代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法门寺30年开启一次,把佛骨请出来让世人瞻仰,就会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其实早在唐以前,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就曾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时,仁寿二年右内史李敏第二次开塔瞻礼。法门寺原名阿育王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下诏改为“法门寺”。迎送佛指的活动在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