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38
转发:0
评论:0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一般指高平陵事变。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的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高平陵之变一般指高平陵事变。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的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零七回的魏主政归司马氏。

网络配图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

  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后,发生在曹魏的宗室曹爽和四朝元老司马懿之间的,最后以司马懿杀害曹爽并夺取大权而结束。

网络配图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

网络配图

  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在洛阳南)之机,。夺取武库,派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自己和太尉蒋济出屯洛水浮桥,断绝曹爽归路。救出被曹爽的郭太后(魏明帝皇后),郭太后于是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先声夺人。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兄弟及亲信何晏、丁谧、毕轨等人。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没有称帝?
他是三国最强谋士之一,发动高平陵之变,为何没有称帝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当时的曹魏是魏蜀吴三国中实力最大的,自从曹操击败了袁绍一统了北方之后,曹操的实力更是大大得增加了,要想领导一支好的军队赢得战争的胜利,光有将士是不够的,那时候曹操有一个非常好的谋士名字叫做郭嘉,当时在国家在一统北方的过程中为曹操出谋划策,让曹魏的实力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大的一方。可见一个国家士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就像我们大部分人熟知的诸葛亮就是位优秀的谋士。在郭嘉死后,曹魏也并没有没落,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出了另外一个优秀的谋士,他就是司马懿,一个在三国时期唯一可以和诸葛亮媲美的人。众所周知,司马懿后来成为了曹魏的太尉,是三国最强谋士之一,曹操手下非常重要的人物。司马懿对曹氏父子的贡献非常大,特别是在曹丕当皇帝的时候,他曾经跟他的太子说,司马懿这个人是绝对可以相信的。所以到了曹叡时期,司马...
· 三国揭秘:司马懿为什么要发动“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一般指高平陵事变。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的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零七回的魏主政归司马氏。网络配图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后,发生在曹魏的宗室曹爽和四朝元老司马懿之间的,最后以司马懿杀害曹爽并夺取大权而结束。网络配图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楷为何坐视不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懿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高平陵之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大事件,不但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果司马懿继续忠于曹魏,没有发动高平陵之变,相信历史对于司马懿的评价,绝对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司马懿很可能会成为西蜀之诸葛亮和东吴之周瑜一样的光辉人物。但是,就因为司马懿发动了这次事变,哪怕最后司马氏成了晋朝皇室,司马懿还是多为人所诟病。高平陵之变中的曹氏宗族,及其支持者,命运是更加的悲惨。和司马懿一起辅政的大将军曹爽,自觉已经压制了司马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率领所有兄弟和亲信倾巢而出,跟随少帝曹芳前往埋葬魏明帝曹叡的高平陵谒陵。原本自觉已经把持了整个朝堂,志满意得的曹爽,却万万也没想到,他们前脚刚出了洛阳城,司马懿就和儿子司马师带着三千死士,,关闭了城门,控制了整个京城。只能说,此时的曹氏、夏侯氏宗族,再也没有当年曹操,曹仁、曹彰...
·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会被曹爽干掉吗?
魏明帝曹叡托孤之时,司马懿和曹爽两人并受遗命,两人都获得统帅全国军事的权力。在两人合作的早期,处理政务时,曹爽和司马懿两人还互相谦让,司马懿每次都让曹爽先决定,曹爽则作出谦让低调的姿态,可以说,在早期,两人都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然,我们也可以看成这是曹爽的低调行事,因为对于曹爽来说,司马懿就是长辈。按照《曹爽传》所言,曹爽其实是“外以名号尊之,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这是说,在后来,曹爽着力提拔的心腹丁谧、毕轨等人开始从中挑拨,后来,曹爽有决断的时候,司马懿都不能改变其想法了。陈志《曹爽传》裴注:初,宣王(司马懿)以(曹)爽魏之肺腑,每推先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丁谧、毕轨等既进用,数言于爽曰:“宣王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不可以推诚委之。”由是爽恒猜防焉。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皆不复由宣王。宣王力不能争,且惧其祸,故避之。两人在政治上的分歧冲突,在史书上可以查...
· 高平陵之变
起因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是曹真之子,辅政之初,曹爽因为司马懿年龄和威望较高,侍奉司马懿如父亲一般,凡事不敢专行。何晏等人向曹爽进言“权力不宜委之于人”,后曹爽开始专权,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甚至迁郭太后于永宁宫,曹爽更以魏明帝才人为歌伎,僭用皇帝仪仗,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