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发现13座古墓 首现星象图案墓底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0
转发:0
评论:0
发现13座古墓首现星象图案墓底砖,据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本次考古

  据本次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宁介绍,本次考古从2010年11月20日至2011年1月15日,主要是对南郊盆景园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

  在前期拉网式的考古勘探基础上,考古人员最终从3万多平方米的勘探面积中圈定800平方米作为抢救性考古发掘区域,并发现了上至唐代,下至明、清的13座古墓。

网络配图

  在这个墓葬群中,不同年代的墓葬出现了“叠压打破”的现象,“就是说,新的墓葬建在年代更早的墓葬之上,互相叠压。而新的墓葬在建造过程中,原先下面的那个墓葬被挖掉了一部分。”李永宁介绍,被现场考古人员标为8号的唐代穿形墓葬,就被标号为4、5、6的三座明代墓葬打破,而这三座明代墓又被标号为7的清代墓葬打破。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罗鹏介绍,从墓地的分布来说,挤在一处、叠压在唐墓之上的4号、5号和6号三座明代墓葬极有可能为家族墓葬。此外,9号清代墓葬边上还发现了一块写有“符姓界”的立柱石碑,“我们据此推测,此处在当时可能是符姓的家族墓地。”

  “13座古墓葬已经全部被盗,墓室内几乎没有发现陪葬品。”李永宁介绍,考古人员在7号清代墓葬中发现了刻有“福禄寿”三字的墓砖及部分青花瓷的碎片。

  此外,考古人员在3号、4号墓葬中均发现了人骨。被认定为晚清墓葬的3号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考古人员发现该墓尽管棺木已朽,仅余棺钉,但人骨保存相对完整。根据人骨长度、骨盆大小及牙齿磨损程度,考古人员推测其为男性,身高在1.65米左右,去世时年龄在40至45岁之间。4号明代墓葬,则因年代久远仅剩部分骨骸。

网络配图

  “此次考古发掘的最大价值,是发现了吉祥纹饰和星象图案墓砖。”李永宁告诉记者,这种墓底铺吉祥纹饰砖的现象在宁波尚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明代宁波地区的墓葬习俗、形制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两种墓砖都是在6号明代墓葬中发现的。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考古人员在左边的墓穴底部发现了6块排列整齐的吉祥纹饰砖,在右边墓穴底部发现了由12块墓砖组成的星象图案,“表达了墓主人死后希望升天和保佑子孙后代富贵平安的美好愿望。”罗鹏介绍。

  在考古工地的传达室,记者见到了这两样宝贝。6块吉祥纹饰砖,每块的图案都不同,分别是由3个菱形组成的传统方胜图案,万字纹、宝瓶纹、银锭纹、法螺纹和金钱纹。而星象图案则像极了我们常见的北斗七星,只不过,它比北斗七星多了4颗星,“每一种图案都代表不同的美好期待,这也证明墓主人生前有宗教信仰,吉祥纹饰的很多图案都来自佛教,而星象图案则更多地体现了道教信仰。”

网络配图

  考古人员在前期的现场勘探及发掘过程中,陆续在地表和地层内发现了年代从宋代一直到清代的韩瓶、菊花纹瓦当、碗、灯盏、墓砖、屋脊砖等建筑构件的残片,其中瓷器主要为越窑青瓷,也有磁窑、龙泉窑、汝窑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窑瓷片,“这证明,此地从唐代到清代都是宁波有名的墓葬区,而且附近人口也较密集。”罗鹏推测。

  据悉,此次考古发掘也是祖关山区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的第3次抢救性考古发掘。1996年7月和2003年8月分别为配合南郊公园和宁波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了14座墓葬,墓葬群大体可分为泥墙墓、砖室墓和土坑墓3种类型,其中最早的为六朝古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祖公墓”被挖唐朝古墓发现罕见人面纹砖
泉州市考古队工作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初步鉴定,墓葬年代约在唐朝中晚期,在清理古墓甬道时还发现罕见的“人面纹”墓砖。今日考古人员还将继续清理甬道,作进一步发掘。古墓顶为拱形,跨度170厘米左右,内部轮廓已呈现。网络配图与平时较为常见的明清糖水灰墓葬不同的是,墓内部两侧均由墓砖垒成,墓砖大致有三种颜色:红、青、黑。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墓室内的小拱形“耳室”。记者目测,这两个“耳室”大小一致,位置均处于墓室两侧的前半部分。考古人员介绍,耳室一般放置罐、瓶及生活用品等陪葬品。“唐代的单人墓一般就这么大。”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分析,战国、商周时期的墓很小,中原移民南迁入闽后把他们的习俗也带入福建,自此古人墓葬才开始变大。网络配图古墓的墓砖纹饰多样,几乎每块墓砖上都有纹样。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印纹砖的纹饰有钱纹、蓖梳纹、龙纹、竹子纹、鱼纹、叶脉纹、宝相花纹等,墓砖文化丰富。昨日下午,考古人员在初步清理...
· 广州发现十余座古墓一三国砖室墓罕见(图)
宋代的银簪。记者邱伟荣摄其中一座三国砖室在广州很罕见三国时期铜镜依然可映出人影文/记者任朝亮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日从站前路广州车辆段工地发现十余座古墓,分属于南越国、东汉、三国、晋南朝、宋代和明清,其中一座三国砖室墓在广州地区非常罕见。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者共取得文物近100件,其中南越国青铜斧保存较好,三国时期铜镜虽然沉睡千年依然可以映出人影,宋代“宋元通宝”更是宋太祖赵匡胤发行的开国货币。此外考古工作者还在此地发现了唐宋时期的一口水井,这表明唐末至两宋时期,地处广州古城外西北郊的站前路一带已经有发达的村落了。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站前路和陈岗路交界处的广州车辆段工地。陈岗一带原为起伏较缓的一片小山冈,工地所在的正是山冈的东南坡。十几座古墓位于工地的西部,地势比周围又稍微高些,应为山坡坡脚。考古人员经过勘探施工断面,认为古时这里应有一条河自东北向西南穿...
· 广州发现完整东汉砖室墓
一座新中国[注:【1】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拼音:zhōnɡhuárénmínɡònɡhéɡuó英语: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PRC),]成立以来广州地区考古发现规模较大、结构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近日在广州动物园犀牛馆场地被发现。昨天,广州考古所副研究员易西兵现场向媒体通报了这座东汉砖室墓结构和随葬物品情况,据悉,这也是广州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最直观的墓室之一。同时发现的还有分属南朝、隋和明代另外3座砖室墓。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著名考古专家麦英豪到现场考察了这座砖室墓。他说,虽然墓室早已被盗,但这是目前广州发现的一座最完整的1900多年前的岭南建筑,说明早在东汉晚年,广州人砖头砌拱建筑技巧已和西方古罗马人[注:古罗马的地理位置罗马位于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地区。这条河流在低山地区缓慢地流淌,在沼泽地带折向海岸线,是从亚平宁山区下来的人们想要到达大海的理想通道。]共享...
· 扬州发现东汉砖室墓群
西湖镇境内的砖室墓群在扬州[注:扬州市-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西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1°35′至33°25′之间。]并不多见,很多市民都期待揭开墓主人的神秘面纱。尽管这3座砖室墓早在古代就多次被盗掘得很严重,但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还是陆续清理出了一些随葬品,例如已被风化的铜钱、有些裂纹的铜镜以及夹杂在泥土中很不起眼的漆器的漆皮。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珍珠之类的珠宝,更有人猜测:墓主人是不是东汉[注:东汉(公元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继秦朝和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光武帝刘秀建立。二十四史中的断代史—《后汉书》,即记载了上起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东汉一朝共196年历史。]的“白富美”?悬疑一:甬道咋没发现镇墓兽?不排除镇墓兽被盗的可能以前,我市考古人员曾在砖室墓的甬道里发现过面目狰狞的镇墓兽,那么...
· 考古发现:山西发现四朝古墓172座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为期一年的汾西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考古工作者比较完整地清理了172座墓葬,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套),其中三座金元时期的砖雕壁画墓是重要的收获。网络配图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位于山西省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2015年7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在施工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精美的金代砖雕壁画墓。随后的考古勘探表明,在郝家沟村北这道山梁的南端,竟保存了上百座宋金、明清时期的墓葬。今年3月至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新发现的其余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据了解,这次实际发掘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比较完整地清理了一批金元、明清时期墓葬,数量共计172座。其中,金元时期砖雕壁画墓4座(1座残),明清时期砖券墓7座,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