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为什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09
转发:0
评论:0
古人为什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导读:古人为什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连圣人孔老夫子也说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

导读:古人为什么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连圣人孔老夫子也说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于是给女人规定了“三从四德”,而且还加上一条:“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什么“才”对于女子那么大的害处,以至于无才便是德呢?

  这也有它的一个发生、发展过程。最初,对于女子的才并没有看成是同德对抗的坏事。母系社会不在话下。汉代就有不少堪称“才女”的妇人。《汉书》、《后汉书》都有记载,可见那时并不认为女子有才就导致“缺德”。感到才对女子产生不良作用的,恐怕是从理学昌盛的宋朝开始。

网络配图

  司马光说过:“今人或教女子以作歌诗,执俗乐,殊非所宜也”。这是一个信息。当然,司马光是有保留地作这个规定的。他同时还主张女子应当读书,大概到了明代,要求女子无才的“才”,就扩大得相当广阔了。明代有一本《温氏家训》,是温璜的母亲陆氏的训言纪录。她提出:“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这就有点有才即缺德的味道。

  女人不宜识字,尤不宜作诗。特别是作诗,从司马光开始就反对。尽管如此,大名鼎鼎的李清照,就出在宋代。对于她在文坛的名声,做丈夫的赵明诚不大服气,废寝忘餐地苦战了三天三夜,写出一批词来,加进李清照的,送给友人看。

  友人说,全卷中数“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绝佳——正好又是李清照的作品。查一查历史,从汉代的《胡笳十八拍》到大观园的海棠诗社,写诗的女人和女人写的诗都不老少。可见禁者自禁,写者自写,禁而不止。为什么?这大概是形势比人还强吧?何况那时的制度又非常松散,不大搞运动,有好多空子可钻。

  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把禁诗当作重点。这就得看看妇女们写的什么诗了。《迷楼记》中谈到被禁锢在隋炀帝的后宫苦闷得自杀的侯夫人,写过不少为自己的命运伤感而作的诗,其中一首《自伤》,实在凄怨婉转:

  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春寒侵入骨,独坐愁空房;飒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平日深爱惜,自待聊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此方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良可伤;悬帛朱栋上,肝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

网络配图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首诗,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观,知道封建社会黑暗的一角;对于诗人本人来说,则是可以怨,控诉皇室的不人道。对于“兴”同“群”,站在皇帝这边看,则是社会效果不佳。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孔子说女人难养,其中一条就是“远之则怨”。怨已不好,怨了又写诗,散播不满情绪,当然大大影响宫内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女人都不会做诗,有牢骚只能私下说说,就不致那么麻烦。

  而且,有时又何止怨?简直是对某些男人的鞭答: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是一位王后写的对女人亡国论的诗。唐僖宗的部下从黄巢那里抓回来一批妇女,唐僖宗在训话时批判她们说:“你们都是勋旧的女儿,何以从贼?”其中竟有一位妇女反驳说:“你们带了成百万兵,还逃到四川,反而责备我们从贼!你那些公卿将帅们该如何处置?”皇帝大怒,把她杀了。这位妇人如能写诗,大概也会写出一首好诗来的——然而这就更加危险。

  另一条理由,是“妇人识字多诲淫”(归有园:《麈谈》)。最典型的一个例证,据说是崔莺莺。在唐代,对女人的看得并不那么重,公主再嫁的达二十三人,而且嫁过三次的达四人。但是,到了宋、元,女人的处女膜成了身份证。检查女子是否处女,已经成了一种职业。

网络配图

  有的地方还有结婚后又因为处女膜的问题而退回娘家的风俗。于是,莺莺的“酬简”,就成为有关男子汉利益的大问题。评论家追根求源,莺莺所以失身,全由她的能诗。如果她不知诗,断不能与张生酬韵,更不会写出“待月西厢下”那样的“淫诗”。“妇人知文,即此可鉴”。

  清代了,袁枚收了几十个写诗的女弟子,而且公然出了一本《随园女弟子诗选》,这无疑是典型的“自由化”,于是章实斋写出大批判文字说:“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征刻诗稿,标榜声名,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矣!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可取?……人心世道,大可忧也。”他认为,做诗是青楼辈的事,“良家闺阁,内言且不可闻阃外,唱酬此言,何为而至耶?”

  古人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实是因为女人有才就会作诗,做出来的诗词往往都是一些含有抱怨,传递的信息都是负面能量的,所以,才发展到女人无才便是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女子无才便是德”愿意是什么?古人的话被歪曲太久了!
这句「女子无才便是德」总是让女权运动者恨得牙痒痒的,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大男人用来贬损女性的!然而事实完全相反!一次在深圳上课,有一个女同学双手交叉在胸前问我:「老师您这么样的捧古人,那我请问您,古人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请您解释看看,为何古人这么歧视我们女性?凭什么做圣贤啊?」我说:「你讲的好,大家都有这样的误解,不过在解释之前我想先请问你,这句话的上联是什么?」她被我问得楞了一下,然后说:「嘿!有吗?有上联吗?」下面的同学鸦雀无声,接着有个同学说:上联是「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我说:「这是另外一个大家都误会的问题,我用别的篇幅再来解释,不过这句话却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上联,因为一句七个字,一句十个字,字数不一样,怎么当上联!」这会儿大家面面相觑,都被我问傻了。我接着说:「本来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而下联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第一句:「男子有德便是才」!这话是希望一个有...
· 古人为什么认为月亮上有蟾蜍和?具体原因是什么
苏轼把酒问天:“明月几时有?”清冷的月光,斑驳的暗影,总是惹人遐思,引人追问。再将时间的指针往前拨一千多年,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发出了“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的疑问。“夜光”指月亮,它为什么死去又能重生?为什么它的肚中有“顾菟”?过去一般认为“顾菟”指兔子,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顾菟”为蟾蜍,也就是癞。关于月亮上的这些常住居民,蟾蜍与兔子,我们不禁要问:它们是何时又是如何“登月”的呢?根据《天问》,至迟在战国,已经存在月中有蟾蜍(或兔)的观念。从西汉早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T型帛画看,当时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蟾蜍和兔子的观念已然深入人心。月亮中的蟾蜍和兔子,即一般所称的“”和“银蟾”。蟾蜍与奔兔:西汉马王堆帛画中的月亮形象(出土于湖南长沙)除了帛画,汉代的画像石等图像材料中所见的月亮,里面往往画有蟾蜍,有时在蟾蜍身旁还有兔子相伴。蟾蜍似乎更有资格充当月亮的形...
· 古人认为鸡有“五德”准时报晓守时守信
今年是农历鸡年,生肖邮票上的图案是只雄赳赳的金鸡。金鸡在古人生活中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金鸡报晓”,金鸡是古人的报晓活时钟。古人认为鸡有“五德”,其中的信德,就是准时报晓,守时守信。公鸡报晓,就是告诉人们天快亮了,将给人们带来光明;由于鸡与吉谐音,因此鸡成为古人寓意光明的吉祥之鸟。由于鸡鸣对古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因此古人还多用鸡鸣来命名名胜古迹。例如,鸡鸣山就有河北张家口,广东兴宁,浙江的龙游和义乌,河南信阳,等。其中以张家口鸡鸣山最为著名,传说北魏文成帝,唐太宗,辽宗圣,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和清康熙(2次)都曾来此。此外,还有河北怀来的鸡鸣驿(今已是著名电影城);南京鸡鸣寺,河南信阳鸡公山,安徽巢湖鸡笼山,云南鸡足山等,今都是著名景点。金鸡报晓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还因为它的声音号称能“穿云裂石”。为什么能如此响亮?原来,这和大气的温度层结,即气温随高度的分布规律有关。夜间地面因向太空强烈辐...
· 薛宝钗才华横溢,为什么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
薛宝钗才华横溢,为什么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有一句话,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听起来就仿佛在说,女子所谓的“德”,就是不要有才华,没有才华才是有德。然而在《红楼梦》当中,才华横溢的薛宝钗给人印象深刻,按理说这样有才,满腹诗书的女子,应当对这些话不屑一顾才是,然而薛宝钗却十分信奉这些道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薛宝钗会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金陵十二钗”中,薛宝钗除了美丽端庄之外,同时也是位才华横溢的才女,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及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就连以“杂学旁收”而著称的贾宝玉也都是远不及。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女,却无时无刻不在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这究竟是为何呢?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淑女。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她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仰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可悲的殉道者。薛宝钗身上有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她忠于封...
· 端午曾被认为是“恶日”看古人怎样“驱邪”(图)
转眼间端午节又要来临,古时候的人们把端午看成是毒日、恶日,随着时间推移,至今仍然流传和保存了许多在端午这天驱邪、解毒、求平安的习俗,比如饮雄黄酒……世易时移,现代人该如何在这一天“辟邪”祈福?记者采访了中华周易联合会副会长许雪儿,听她来细述“驱邪”方法,如感兴趣您不妨试试。端午在古代被认为是“恶日”农历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巳”、“午”、“未”三月五行属火。“巳”是火的出生状态,“午”是火的极盛状态,“未”是火的衰幕状态。火气到了极盛的状态,也就是阳气达到了极盛状态,就会物极必反,阴气开始产生。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可见,古人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因此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每逢节气转换前后之际,气场最不稳定,易使人心浮动,官非凶灾四起,病菌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