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历史新解 明建文帝削藩大计为何失败?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7
转发:0
评论:0
历史新解明建文帝削藩大计为何失败?,导读: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

导读: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这个刚登上垒位役几个月的年轻垒上有着雄心壮志,他一心想削弱诸皇叔的权力,以此的政权。不料,这个政策付诸实施后,造成藩王叛乱,致使他的皇位被夺。那么,建文帝削藩大计究竟是什么样的,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

  明初建文帝所统治的朝廷被只据一隅之地的燕军覆灭,这和朱元璋的政治意图不无关系。朱元璋深知功臣武将是朱明江山的不利因素,故而大肆翦除功臣,他急于建构一个以文臣为主体的政府,但他同时也封建藩王,希望通过“文官治理、藩王拱卫”的战略来保护大明江山,然而他的这一做法恰恰造成了建文朝廷的覆亡。

网络配图

  说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建文帝的父亲。为了培养皇储。朱元璋花费了大量心血,而这位太子也不负重望,被后世的史书描述为仁孝、温和以及有儒士风度的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饱学的太子在三十七岁时突然死去了。朱元璋非常伤心,又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让他将来继承皇位。

  朱允炆本性慈善,喜欢儒学,崇尚文冶,向往儒家的仁政,而乱世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璋则是以强权、重典治国。建文帝对于祖父重典治国所造成的社会压抑气氛深有体会,所以登基后着手改革整顿,力图创造出祥和的社会氛围。然而,建文帝太年轻了,他不但书生气十足,而且性格腼腆。

  不像他的祖父辈们是从战火中锻炼出来的,因此缺乏做皇帝必备的勇气和果敢,再加上是匆忙之间被立为储君,所以对于治国之道懂得不多。即位后虽然他很努力地进行改革,但朱元璋严刑时所留下的负面影响并役有因此而缓和多少。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中,处置最不得当的就是建文帝削藩的问题。最终也招致覆亡。

  公元1370年以后,明太祖陆续分封了他九个儿子(其中包括朱棣)为王,将他们分别分封在西北边境和长江中部,王位世代承袭。这些王子们都享有巨额年棒和很大的特权,虽然对境内百姓不享有直接的行政管辖权,但每人都有三支辅助部队,人数在三千至一万五千之间。

网络配图

  朱元璋为了确保对分封诸王国的控制,在《祖训录》中定下了一系列约束诸藩王行为的规章条例。其中有一条这样的规定:在新皇帝登基后的三年时间内藩王们不准来朝廷,只能留守在藩王国;不过,如果朝廷“奸臣”当道,诸王可以集结自己的兵力,以便随时听候新皇帝诏令,但在完成驱逐奸俊任务以后,仍要立即返回封地。

  在这些条例中,最重要的也是后来燕王起兵的理由是明太祖对后人们下了严厉的警告。严禁他们对训示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如果有任何违犯者,甚至皇帝本人,他们也可以群起而攻之。本来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前往各地为王,目的是让他们作为皇室的屏障,抵御外部侵略或是内部叛乱。可是。这些藩王因为被赋予了很大的权力。手里又握有重兵。很快就成了新皇帝朱允炆的心腹之患,这就有了建文帝削藩失败的故事。

  其实,建文帝削藩本役有错,错的是建文帝削藩方式不对,以致建文帝削藩失败。就在建文帝登基的这一年,刚刚处理完朱元璋丧事的他,便派出一支军队奇袭了周王朱楠的封地开封,把朱楠逮捕起来,废为平民发往云南,藩王们被这种像对付叛逆一样的严厉手段惊得惶恐不安。随后,建文帝又找各种理由相继处置了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撤销他们的封国。仅一年的时间。五个举足轻重的藩王就被收抬了。这种暴风骤雨般的处置方式,让其他藩王人人自危。封地在北京的燕王朱棣也感到心惊胆战,深知自己被处置的那一天就要来了。

  建文帝削夺诸王的权力使得他与燕王朱棣发生了公开的冲突。在藩王看来,新皇帝想削夺分封诸王享有的特权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祖训录》。可是。建文帝最终还是决定走完削藩的道路。这样便给了燕王举兵的借口。其实,燕王表面上是要恢复王朝原来的制度,实际上是要牢牢把持着自己的权力和影响。 

  燕王朱棣本来就怀有异心,建文帝削藩加速了朱棣的夺权进程。朱棣听从了下属的劝告,终于下定决心挺而走险。然而,起事是需要时间准备的,不可能立即起兵。这时,令人疑惑的事情出现了,建文帝在对燕王的处置上表现出了优柔寡断的一面,以致坐失良机。他派人秘密监察燕王的行动,燕王得知后,就假装精神失常,整日装疯卖傻、胡言乱语。在此之前他采用严厉手段处置的那些藩王,都是因为那些藩王确实有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使得他出师有名。

网络配图

  可是,他却没有抓住燕王的任何把柄.而燕王反而因为镇守边疆还立有大功。这时.他又得到这样的汇报,更加犹豫不决,有些于心不忍了。因此,对燕王的处置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就在建文帝犹豫不决的时候,燕王己经开始在自己高墙深院的王府内训练士兵、制造武器了。后来,经过燕王几番苦苦请求,建文帝竟然放回了燕王留在南京做人质的几个儿子。这个时候,燕王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兴奋地喊道:“上天助我也!”

  双方的正式敌对行动爆发于1399年,那时有个效忠于建文帝的官员抓到了属于燕王藩国的两名下级官员,以煽动罪把他们送往南京处死。燕王闻知,当即利用这个机会,打着“奉天靖难”的旗号,以“清君侧”为名,开始了他争夺皇位的行动。

  到了这时,建文帝才如梦初醒,然而为时己晚。朝廷和燕王之间一场持续三年的军事对抗由此爆发,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削藩以失败告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建文帝削藩为何以失败告终侄子都不过叔叔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杉涛唬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这个刚登上皇位没几个月的年轻皇上有着雄心壮志,他一心想削弱诸皇叔的权力,以此巩固自已的政权。不料,这个政策付诸实施后,造成藩王叛乱,致使他的皇位被夺。那么,朱允傻南鞣大计究竟是什么的,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说到建文帝朱允傻南鞣,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建文帝的父亲。为了培养皇储,朱元璋花费了大量心血,而这位太子也不负重望,被后世的史书描述为仁孝、温和以及有儒士风度的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饱学的太子在三十七岁时突然死去了。朱元璋非常伤心,又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晌皇太孙,准备让他将来继承皇位。朱允杀拘源壬疲喜欢儒学,崇尚文冶,向往儒家的仁政,而乱世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则是以强权、重典治国。建文帝对于祖父重典治国所造成的社会压抑气氛深有体会,所...
· 建文帝削藩为何以失败告终侄子斗不过叔叔
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这个刚登上皇位没几个月的年轻皇上有着雄心壮志,他一心想削弱诸皇叔的权力,以此巩固自已的政权。不料,这个政策付诸实施后,造成藩王叛乱,致使他的皇位被夺。那么,朱允炆的削藩大计究竟是什么的,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呢?说到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我们先了解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朱元璋刚当上皇帝时,就立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长子,即建文帝的父亲。为了培养皇储,朱元璋花费了大量心血,而这位太子也不负重望,被后世的史书描述为仁孝、温和以及有儒士风度的人。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位饱学的太子在三十七岁时突然死去了。朱元璋非常伤心,又立了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让他将来继承皇位。网络配图朱允炆本性慈善,喜欢儒学,崇尚文冶,向往儒家的仁政,而乱世中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瑋则是以强权、重典治国。建文帝对于祖父重典治国所造成的社会压...
· 汉景帝和康熙都削藩成功,建文帝是为何失败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朱棣自己那点军队和蒙古雇佣兵,可以说是这三家里实力最弱的。你看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的七国,在看看席卷整个南中国的三藩(还包括几家别的势力),怎么看朱棣也没有成功的可能啊?但人家就成功了,只能说对手太辣鸡。我看失败就在两点原因:一、朱允炆的经验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辛卯日,太孙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当时朱允炆21岁,在那个年代算是个比较成熟了。比汉景帝要年轻(31岁登基),比康熙要年长(8岁登基),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年龄。而且他们三人都不是成长于战争年代,说他们都是温室里成长起来的也不为过。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朱允炆历练太少,他的继位得益于父亲朱标早死,本人就是书生一个。靖难之役发生在1399年,也就是朱允炆继位的第二年,他上位开始就捏死了几个软柿子: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以及岷王朱楩(的先...
· 西汉汉景帝削藩成功,为什么明朝建文帝却失败了?
西汉汉景帝削藩成功,为什么明朝建文帝却失败了?795人参与2019年10月22日16:46分类:历史人物“分封制”这一项制度,虽然说从秦朝开始,之后就很少再用了,但还是有些朝代在建国初期封了很多藩王。然而,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封王,最终都还是会走上同一条路——削藩。例如西汉时期和明朝时期,都曾经有过削藩。然而,西汉时期汉景帝的削藩成功了,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却惨遭失败,自己的皇位也丢了。为什么结果差距会如此之大?削藩(这里的“藩”,特指同姓藩王)这件事,西汉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了。但从农民起义走上皇帝宝座的朱元璋,为了能够让他更多的儿孙享受获得江山的成果,又开始分封藩王。而分封藩王以后,各方面的工作又没做好。因此到建文帝的时候,才不得不又像西汉文景时期那样,再一次削藩。为什么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而建文帝却失败了呢?1.领兵的大将不一样。帮汉景帝率兵削藩的大将是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初年名将...
· 建文帝的失败与错误的削藩政策息息相关为什么他不适应推恩令削藩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推恩令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402年7月,明成祖朱棣登基为帝,夺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的失败与错误的削藩政策息息相关,自古削藩就是一大难题,至今看来只有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效果最理想,那建文帝为什么不使用“推恩令”削藩呢?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平均分给自己所有的儿子。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趁机削弱他们的势力,藩王逐步瓦解,对朝廷不再具有威胁。建文帝之所以不使用推恩令削藩,主要是因为汉朝的藩王与明朝的藩王完全不同。西汉的藩王经历数代的发展,俨然就是国中之国,这些藩王直接管理封地,只接受皇帝的节制。虽然经历了“七国之乱”,但汉武帝还是心有余悸,通过推恩令将封地瓦解达到削藩的目的。明朝的藩王制度完全不同,朱元璋仿照春秋时期“尊王攘夷”,让会打仗的儿子去守边疆,效果其实还不错,朱元璋曾经感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