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原因导致盗墓现象经久不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5
转发:0
评论:0
什么原因导致盗墓现象经久不衰?,是什么原因导致盗墓现象经久不衰?是否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北京师范大学

  是什么原因导致盗墓现象经久不衰?是否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直接关系?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化史专家李山教授指出:“盗宝现象的猖獗与中国传统的厚葬习俗密不可分。在阶级社会中,厚葬蔚然成风。”

网络配图

  据介绍,厚葬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于秦汉时期达到全盛。比如汉代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充山陵”,修建帝王坟墓。即使史称“简约”、在遗诏中明令不许厚葬的汉文帝,其霸陵在晋代被盗时,也“多获珍宝”。李山教授说,厚葬习俗根源于中国传统的礼治观念,与古人相信灵魂不灭的迷信思想有直接关系。中国古人讲尊君、讲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满足这种种心态。《吕氏春秋·节丧》记载,当时人们往往用一些能显示身份、地位的专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资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随葬,其后人也以此为荣。正所谓“欲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盗洞最多的墓葬

  《中国盗墓史》作者、北京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研究员王子今70年代末期就读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曾经参观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工地。他说,站在考古队正在下挖的墓坑中,看到密密的土色土质均与四周夯土显著不同的247个盗洞,真切感受到历代盗墓活动之惊心怵目。这座大墓是迄今所知盗洞最多的一座墓葬。盗掘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至唐、宋。这座大墓发掘的最后阶段,王子今也参与了部分现场工作,看到有十数个盗洞竟然一直打到椁室。

网络配图

  盗墓者一般看重轻便易携而又价值昂贵的金属器,对于大件的陶器有时会因无法从狭窄的盗洞中搬出而进行恶意毁坏,另外,他们对墓葬的方式等风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

  盗墓者从三个途径确定墓葬地点

  王子今研究员介绍,盗墓活动最为普遍的出发点,是对墓主随葬物品的财产追求。盗墓者一般从三个途径确定墓葬的地点。一是查看地面的封土形状以判断墓葬的级别年代等粗略信息,据说有古墓的地方由于自然的地质五花土在埋葬过程中遭到破坏,一般庄稼的长势会比周围地区要差一些。二是从地方文献、民间传说中寻觅古墓的踪迹。三是比较确实可信的用洛阳铲等工具凿土取样,看是五花土还是生土,古墓在建筑过程中必然会在土层中留下痕迹,填埋的土层与原来的会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根据取出的土层中找到的陶片、木片,铜、金等金属碎片,盗墓者不仅可以判断墓葬的确切位置,还可以知道墓葬的规模,棺室的位置,然后将盗洞直接打到墓室中去。

  考古工作充满悲剧色彩

  张在明研究员说:“考古工作充满悲剧色彩!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去清理盗墓贼挖掘后的残羹冷炙,做打扫战场的工作。”据介绍,现在的盗宝活动已经成为组织严密、销售体系便捷、配合程度紧密的社会活动,大多盗宝贼在当地开个小饭馆作为第二职业,起掩护作用,同时有人专门起牵线搭桥的作用,使文物的卖主、买主都不直接与他见面。

网络配图

  目前的考古、盗宝常常采用的是炸药爆破、遥感探测、航空考察等先进技术。张在明研究员认为,从整体上说,盗墓的黑势力的力量不处于劣势。他说,在陕西省,盗墓和走私的通讯科技要强于文物保护工作者,他们用卫星定位仪、雷达联系,出入用专车,甚至在和执法队员对抗时的武器也更先进。许多犯罪团伙都是有宗法背景的,利用姻亲、朋友等社会关系做掩护。他们工作无须审批,手续便捷,装备先进,作案灵活,往往令文物保护工作者一筹莫展。

  令人担忧的是,陕西省107个县专业国家工作人员只有四五千人,边远不发达县甚至没有文物保护人员;而陕西的职业盗宝、走私文物的人也接近四五千人,兼职的、为生活所迫“客串”的、干一把就收的则远远超过这个数目。

  对于考古部门来说,考古发掘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的,除非文物遭到施工和盗墓活动破坏,才能够被迫进行抢救性发掘。

  盗宝现象猖獗,一方面有执法不严的原因,另一方面,文物法的不严密也导致有时无法可依的无奈,盗宝活动的一本万利使盗墓贼非常善于钻法律的空子。张在明曾跑遍陕西省107个县,不断呼吁政府加强法制,增加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经费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我们都知道,姓是一个人出生后伴随终生的标志。但在古代,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姓是会变的。有的会变成和皇族挂钩的尊贵姓氏,有的则会变成坏姓。今天,族谱网小编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下为什么古代会出现频繁改姓的现象,这种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古代改姓一般包括赐姓、避讳改姓、避事改姓、特殊事件改姓、冒姓、改异族姓、求简改姓等类型。1、赐姓赐姓是指天子将某一姓氏赐给某人或某个家族。上古的赐姓,带有传说性质,例如说舜帝赐给颛顼后人嬴姓,夏帝孔甲赐给为他饲养龙的人姓御龙等等。又有人引《左传》中史赵的话“……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认为赐姓始于周,不过就赐姓的自觉性、频繁程度和影响来看主要还是在汉代以后。清代赵翼便说:“赐姓本始于汉初。"等根据所赐姓的性质,可把赐姓分为以下四类:(1)赐皇姓:即将皇族的姓氏赐给他人。被赐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大功之人,例如汉高祖刘邦赐项伯、娄敬刘姓,唐初赐诸功臣徐世...
·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频繁改姓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以官职为姓在古代,人们的姓氏往往与官职有关。一些姓氏如司马、司空等,便是由担任的官职而来。这种以官为姓的现象,在先秦时期尤为明显。随着朝代的更迭,官职的变动也会引起姓氏的变化。二、避祸改姓在战乱时期,为了躲避灾祸,人们有时会选择更改自己的姓氏。例如,战国时期的韩国的王族为了避免被追杀而改姓何。此外,政治迫害、家族争斗等也可能促使人们更改姓氏,以保护自己和家族的安全。三、家庭原因改姓家庭变故,如母亲改嫁或父亲离世,可能导致子女更改姓氏。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幼时随同母亲改嫁,改名为朱说,后来功成名就才改回原本的姓氏。这种因家庭原因改姓的情况,在古代社会中并不罕见。四、赐姓赐姓是古代帝王表彰忠臣勇士、笼络番邦首领的一种手段。例如,汉武帝曾因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有功而赐其姓金。这种赐姓并非褒扬功绩,而是出于政治需要。赐姓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古代姓氏的多样性。五、避讳改姓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尊严,不准人...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唐灭高丽之战背景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唐灭高丽之战图片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唐朝与高句丽之间还互派了使者通好。624年的时候,唐高祖李渊将高健武册封为高句丽王。631年的时候,高句丽方面为了防止唐朝的进攻,开始在辽东修建千里长城。可见这时候的高句丽便已经有了与唐朝开展的准备了。除了修建千里长城之外,高句丽还与建立了联盟。那时候的朝鲜半岛一共有三个国家并存着,分别是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但是高句丽独占了朝鲜半岛的北部,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与百济必须要通过高句丽才能与大唐往来。而新罗又是这三个国家之中一直与唐朝保持着朝贡关系的...
·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什么原因导致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年)病逝。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在这一年代之前很久远的一段时间袁绍势力就已经没落了,如果从东汉末年说起,这个阶段中最强的势力就有袁绍,为什么他在三国期间最早就没落了呢,这和袁绍战略眼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和公孙...
· 袁绍在三国争雄失败什么原因导致的?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袁绍于建安七年(202年)病逝。三国魏蜀吴三足鼎立,在这一年代之前很久远的一段时间袁绍势力就已经没落了,如果从东汉末年说起,这个阶段中最强的势力就有袁绍,为什么他在三国期间最早就没落了呢,这和袁绍战略眼光有着很大的关系,他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和公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