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开秦赵长平之战白起自杀之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7
转发:0
评论:0
揭开秦赵长平之战白起自杀之谜,导读:秦赵长平之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场战争,历史课本上仅以简单的秦国纵反间计使赵

导读:秦赵长平之战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场战争,历史课本上仅以简单的秦国纵反间计使赵括代廉颇为主将,为本场战役的关键转折点,实际上情况却很复杂。秦军的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样呢,现在的史料并无详细的记载,只能从他的对手中来还原秦军的战斗力了。


  

网络配图

一、政治背景

  中国古人对战争研究的很透彻,交战双方战前各自的战略、策划、准备实际上已大体勾划出战争的走向,即“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秦国方面,秦昭襄王任用应侯范睢为丞相后,初掌大权,君、臣都要向外扩张来证明自己。关键是秦在任用范睢以后,秦的战略方针做出了重要的也是非常正确的转变--远交近攻。在这之前,由张仪主张的以破坏“合纵”为目的的“连横”方针虽然有效的破坏了“合纵”,但由于“连横”是以破坏为主,方针自己的针对性不强,没有重点。

  虽然由于秦的实力太强大,在东、南方都抢夺了不少的地盘,但同时树敌太多,面临着多线作战的窘境。如之前执政的穰侯魏冉,是楚国人,就攻占了楚国的大片土地,且秦给他的封地在陶,他就越过韩、赵、魏发动了对齐的战争,仅仅为了使自己的封地再大些。而远交近攻的重点就是攻击离秦国最近的韩、魏,其他的国家能稳则稳。赵国方面,则是赵惠文王才死,赵成王丹嗣位,以战国有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平原君为相,太后主政,政权才完成交接,急需稳定,在战略上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调整。

  二、导火线

  周赧王五十三年,公元前二六二年,秦以武安君白起为将,发动了对韩以攻取上党的战争。战争进行的很顺利,上党与韩唯一的联系野王被秦攻占,上党成了一座脱离于韩之外的孤城。韩上党守冯亭见情形上党是守不住了,想出一计,将上党投降赵国,赵国接受上党,秦国一定全力攻赵,赵国到时候一定会求救于韩国,两国合力说不定可以能挡住秦的攻击。于是冯亭派使者到赵国说:“韩不能守上党,要并到秦国了,上党的官民都喜欢到赵国,不愿意并入秦,愿意以上党十七城并入赵国。”赵王大喜,问平阳君豹,豹回答说:“聪明人会把无缘无故得到的得益看成是一种灾祸。”赵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宜、好大喜功、目光短浅的昏君,说:“韩人都喜欢我的德治,怎么能说是没有缘故呢?”豹回答说:“秦国蚕食韩地,切断上党与韩国的联系,准备慢慢接收上党的投降。上党不投降秦国的原因,实际上是要嫁祸给赵的。秦国辛辛苦苦打了这么长时间仗,你赵国不费吹灰之力而得到这么大的便宜,秦面能甘心吗?不如不要。”

  平阳君豹基本把冯亭的意图都分析出来了,可赵王贪心不足蛇吞象,又把这事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认为可以收,于是赵王就派平原君去接收上党。静下心慢慢读历史,战国末期的四大公子都是沽名钓誉之类,没有一个对自己国家起到积极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就这样,赵国被脱了进来。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二六零年,秦完成战争的动员,发动了第二次对上党的战争。赵国不是不可以不劳而获,但要很清醒的认识后果有多严重,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但是赵国采取的措施远远不够,没有争取到其他国家的支持。

网络配图

  三、战争的过程

  秦派左庶长王龁全权负责此次进攻,进行的非常顺利,轻松攻克上党。上党的老百姓逃往赵国,赵派廉颇在长平驻军,依地势接纳老百姓,防御秦军。在攻下上党后,王龁转而进攻赵国长平,进行报复。看完教科书的负荆请罪一文,以为廉颇是多么厉害的一位将领,实际上,廉颇是个欺软怕硬的角色。四月,赵军遭遇秦的侦察兵,败绩,廉颇的一个副将阵亡,损失惨重;六月,攻陷赵的两个堡垒、杀了四个赵军尉官;赵王一看战势不利,就同大臣楼昌、虞卿研究下一步的对策,楼昌的意见是派重臣去求和。虞卿不同意,认为:“现在许不许停战的主动权在秦国手中。秦国的意图是一定要打败赵军,即使去求和,秦国也不会答应。

  不如派使者去贿赂魏、楚,楚、魏接受了赵国的礼品,秦国以为三国的合纵成功,可能同意求和。”赵王不听,派重臣郑朱到秦国去求和,秦接纳了郑朱。赵王得意洋洋的对虞卿说:“秦国接纳了郑朱。”虞卿回答说:“大王必不能请和而赵军必败。为什么呢?各国祝贺战胜的使者都会到秦国去了。郑朱是赵国的重臣,秦王、应侯一定会让各国使者知道郑朱到秦国求和,各国知道大王向秦国求和,就不会派救兵,没有救兵,秦是不会停战的。”

  四、决定胜负的因素

  仗是打完了,要弄清这45万人是怎么没的,按我认为重要程度排列一下主要因素。第一,决策者。秦王与应侯范睢可以得满分,对政治手段的运用、对战争形势的把握、对前线的支持方面基本没有漏招。赵王君臣绝对不及格,目光短浅,处置失当,首先接受上党这片地,赵国就不占理,秦军初次攻击上党的时候,赵国没有援助韩国,韩人守不住,投降赵国,你屁颠屁颠的接受,在道义上背上了不劳而获、落井下石的罪名,纵观整个战役,韩国一兵一卒也没有援助过赵国;在发生意见分岐,需要作出正确决策的时候,赵王更是没法同秦王相比,郑朱、赵括,一招比一招昏,郑朱成为天下各国的笑柄、赵括更是为中华民族丰富了纸上谈兵这句成语,有这样的决策者,赵国能赢才怪。第二,秦军的战斗力。

网络配图

  秦军的战斗力到底是什么样呢,现在的史料并无详细的记载,只能从他的对手中来还原秦军的战斗力了。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游说韩王的时候说“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盾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赵长平之战
发生时间:公元前260年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地点: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在战争中,秦军贯彻正确的战略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实力日益强盛的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与以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为中心的韩本土的联系。无奈,韩桓惠王割孤悬的上党予秦以求和,上党吏民则既不欲归秦,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乃率一郡军民降赵。赵接受上党,遣名将廉颇麾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秦则派左庶长王率大军进攻长平。于是,秦、赵长平大战就爆发了。长平,实有广狭二义。狭义的长平,指当今高平市西北长平村,为长平之战中心地带;广义的长平,指含狭义长平在内的大体当今高平市城乡全境。秦赵长平之战主战场即含...
· 秦赵长平之战
发生时间:公元前260年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地点: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在战争中,秦军贯彻正确的战略指导,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秦赵大战图(国画)点击上图看大图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实力日益强盛的秦伐韩,拔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与以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市)为中心的韩本土的联系。无奈,韩桓惠王割孤悬的上党予秦以求和,上党吏民则既不欲归秦,又无力抗秦,郡守冯亭乃率一郡军民降赵。赵接受上党,遣名将廉颇麾重兵进驻战略重镇长平(今山西高平市)拒秦,秦则派左庶长王率大军进攻长平。于是,秦、赵长平大战就爆发了。长平,实有广狭二义。狭义的长平,指当今高平市西北长平村,为长平之战中心地带;广义的长平,指含狭义长平在内的大体当今高平市...
· 长平之战的历史地位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原因?
长平之战战后分析胜败因素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除了总体力量上秦对赵占有相对的优势外,双方战略上的得失和具体作战艺术运用上的高低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秦军之所以取胜,在于:首先是分化瓦解了关东六国的战略同盟;其次是巧妙使用离间计,诱使赵王犯下置将不当的严重错误;其三是择人得当,起用富于谋略、骁勇善战的白起为主将;其四是白起善察战机,用兵如神,诱敌出击,然后用正合奇胜的战法分割包围赵军,痛加聚歼;其五是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秦国上下一体动员,及时增援,协调配合,断敌之援。为白起实施正确的作战指挥提供了必要的保证。赵国失败的主因是在战争初期,赵国统治集团对秦国将大举进攻摧毁赵国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在丢失了晋西南战略要地后,仓促应战。在战役前期,老将廉颇的战役指挥上,不和秦军锋芒硬拼,但是赵国论国力,和军事实力来看都弱于秦国,廉颇这样做只是尽量拖延,打消耗战,利用有利地形消耗秦军有生力量,...
· 复原长平之战: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
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因长平之战得名的长平县,横卧在丹河西岸,如今名为王报村。王报在春秋时为泫氏城,战国时属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元前332年,韩宣惠王东巡至此,在韩王山上视察时,发现泫氏城建在一条既长又平的河川地带,便以地形取名,更名为长平。韩宣惠王在为长平命名的时候,不会想到70年后,一场惨烈至极的大战将在此展开,而这场大战又将对此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秦国击败赵国这个最大、最强的敌人,几乎全歼赵国的有生力量,致其一蹶不振,为其最终荡平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平之战可以视为中国大一统的前奏,此时距高潮——嬴政登极称帝,不过40年之遥。随着足迹的延伸,长平之战的风云渐渐浮现在眼前。复原长平之战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一个大系统之中。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的重大事件之一,同样是一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点,而且是一个关节点。战场上的酷烈厮杀虽然不过...
·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长平之战秦军赵军主将介绍
长平之战交战双方是?长平之战参战方:秦国赵国结果:秦胜赵败参战方兵力:秦国:约55万人,赵国:45万人主要指挥官:秦国:白起,赵国:赵括伤亡:赵:约40万人,秦;约15万秦国和赵国主将对决长平之战秦军:主将白起带领秦军,蒙骜,王陵,王贲,王汔,王翦等长平之战赵军:主将赵括带着赵军,王容,缚豹,苏射,冯亭等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取上党郡。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长平村),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龁攻赵。赵派廉颇为将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